《活着》异质文化在英译本中的“深度”还原

更新时间:2023-06-26 02:30:08 阅读: 评论:0

第22卷第2期2021年4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2No.2Apr.2021
[收稿日期]㊀2020-06-19
作文端午节[基金项目]㊀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外语联合项目 基于网络的南岳旅游双语宣传多模态话语建构研究 资助(编号:
17WLH34);湖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余华小说英译本的 深度翻译 研究 资助(编号:17C1405);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与实践 资助(编号:湘教通[2015](247)号);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 余华小说 异质 因素的英译还原研究 资助(编号:2017HN0041B)
[作者简介]㊀李志坚(1982 ),女,湖南邵阳人,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讲师㊂
1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副研究员㊂
‘活着“异质文化在英译本中的 深度 还原
李志坚,王文涛1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㊀要]㊀余华小说‘活着“在海外颇受推崇,译者白睿文也因此受到国内外翻译研究者的关注㊂研究发现,深度翻译重视通过建构源语文化的历史文化语境还原源语文化,因此在深度翻译观照下,从文本外语境(包括译本的脚注㊁前言及后序)和文本内语境两个层面出发,可以探讨译者对更深文化层面的异质因素还原的翻译问题,尤其是在分析有关译者对于‘活着“原著中我国独特文化元素翻译技巧的独到之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㊂文章将‘活着“源语中的文化按照物态文化层㊁制度文化层㊁行为文化层及心态文化层进行层层剖析,展示汉译英中文化翻译的异质性㊂进而分析译者白睿文对待我国异质文化的态度及翻译手段㊂最后,从语境搭建偏误角度讨论译者文化还原偏差并分析未能在小说译本中还原的文化因素,以期对翻译中国文学的译者有所借鉴㊂
[关键词]㊀‘活着“;㊀异质文化还原;㊀语境建构;㊀深度翻译[中图分类号]㊀I046;H315㊀[文献标识码]㊀A [文章编号]㊀1673-0755(2021)02-0105-08
DOI :10.13967/jki.nhxb.2021.0029
㊀㊀翻译因 异 而起,为 异 而生㊂世界之异㊁思维之异㊁语言之异㊁文化之异,翻译活动中所面对的
这些 异 不仅从根本上表明了翻译的必要性,也在翻译实践中产生了翻译障碍与困难㊂中国文学作品蕴含大量独特的文化元素,但同时也构成翻译时需要诠释的 异质文化 因素㊂著名翻译家㊁汉学家蓝诗玲曾把中国之国家文学的相对边缘化归咎于翻译㊁出版以及接受过程中的国际状况㊂可见,解决中国文学的边缘化问题,提高世界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性既是文学翻译的任务之一,也是文学翻译的技术问题㊂其中,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独特的异域文化元素,是选择将其过滤或者同化,还是选择保留这些异质因素,在目的语中还原,如何还原?还原程度有多少?这都是文学翻译中值得探讨的问题㊂一㊀深度翻译理论与‘活着“异质文化英译研究分析
深度翻译是哲学家阿皮亚将阐释人类学代表格尔茨 深描 民族志的方法引入非洲文学的翻译,随
后又被翻译家赫曼斯应用到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中㊂1993年,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提出了深度翻译概念(也被译作厚翻译),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深度翻译操作方法,但强调语境建构的重要性[1]㊂2003年,赫曼斯发表文章‘作为跨文化翻译研究的深度翻译“㊂他认为深度翻译跟深度描写一样,都是从特定情境的具体处出发,强调明确地描写差异,仔细勾画源语与异域文化的翻译概念相似之处㊂他同时认为差异都是诠释出来的,也是构建出来的[2]㊂David Katan 在‘翻译的文化途径“一文中认为阿皮亚的深度翻译是翻译的文化途径之一,旨在通过文本外策略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源语文化所产生的语境,解释两种文化差异㊂他认为深度翻译策略多用于学术型文本,使用该策略的案例并不多见[3]㊂
张启山和张起灵的关系自方梦之首先将thick translation 这一概念引入
我国,十多年来该理论不仅应用于学术文本的翻译也应用于典籍的翻译,在我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㊂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介绍及翻译应用研究㊂
理论研究包括对其来源㊁内涵与价值的介绍[4],阐释理论核心概念与特质,与现有翻译理论对比及对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5],深度翻译理论的源头与形成及发展前景介绍[6]㊂还有对厚译的性质㊁厚译者的身份以及厚译的层次做出了研究[7]㊂深度翻译的条件:只有尊重文化异质,在译文中添加语言文化语境的才是深度翻译[8]㊂实践研究包括深度翻译的方法和模式探究㊂如:张佩瑶[9];章艳㊁胡卫平[10];王雪明[11]㊁杨子;Li Yuying[12]等对我国典籍英译的实践进行了不同探讨㊂
经梳理发现,深度翻译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拓展:深度翻译的对象即异质文化缺乏分层研究;以当代文学作品为载体的文化还原尚待挖掘;深度翻译的方法研究主要集中于注释的类型研究,对译者的文本内语境建构研究不足㊂
以主题词 ‘活着“英译 进行搜索,并对所获十余篇期刊论文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第一,研究尚属于初步阶段,不仅相关主题研究数量不多而且研究的视角不够丰富㊂
第二,源语文化翻译方面的研究不多㊂多数研究者关注意识形态对译者的影响㊁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译作的翻译伦理的再现㊂关注文化翻译的论文仅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3];白睿文的文化担当[14]㊂
这些文章对小说当中丰富的文化缺乏深入剖析,并且对译者的还原缺乏批判性的分析㊂第三,缺乏立足源语文化还原的翻译理论指导㊂理论局限于生态翻译论㊁认知识解理论㊁变译论㊁译者中心论㊁翻译伦理㊁副文本等视角,鲜有立足于文化还原的深度翻译的指导㊂
因此,对‘活着“中各种文化进行分层剖析,并从深度翻译的视角分析译者对源语文化的还原程度以及对异质文化还原偏误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我国文学作品和我国文化 走出去 具有借鉴作用㊂
二㊀文学翻译中异质文化还原的深度翻译观对待异质文化的立场一定程度上影响译者的翻译方法㊂深度翻译观主张对异质文化的尊重,主要体现在翻译异质文化不是将其异质性过滤,而是通过语境搭建的方式保留㊂通过译者剖析白睿文对我国文化的态度及翻译方法,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翻译方法与深度翻译的主张不谋而合㊂
(一)异质文化还原的立场与方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说中所承载的异质文化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同时又构成翻译的障碍和难题㊂许钧认为,面对不同文化的差异,翻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㊂他将对待异域文化的态度分为三类:一是站在出发语文化的立场上;二是站在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三是站在沟通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㊂他认为第一种文化立场往往导致所谓 异化 的翻译方法;第二种立场可能使译者采取 归化 的翻译方法;第三种立场则极力避免采取极端化的 异化 与 归化 的方法,试图以 交流与沟通
为翻译的根本宗旨,寻找有利于不同文化沟通的翻译原则与方法①㊂
还原这些异质因素,理解并处理好其所根植的历史㊁社会和文化语境是关键㊂人类学家Malinowski认为,向英国读者讲述Trobriand岛上的故事,仅仅直译是不够的㊂他一直努力将文字的语法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相结合②㊂Malinowski启发我们,理解任何语言都需要了解这个语言所根植的历史㊁社会和文化语境㊂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的任务就是要为目的语读者搭建语境,扫除理解障碍,还原源语文化㊂
(二)深度翻译观下的异质文化还原
深度翻译,亦称厚语境化(thicker contextualiza-tion),是指在翻译文本中添加各种注释㊁评注和长篇序言,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去阐释的翻译方法[1]㊂该理论强调研究者与他者遭遇㊁接触㊁交往的时候,必须仔细留意彼此差别,将观察所得作为认知的基础,再去理解他者文化,就其意义做有根有据的推论,而非浮薄虚浮的加以猜测  [9]㊂深度翻译理论提倡翻译者对待翻译中的异质文化,就如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一样,要站在沟通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平等交流的立场上来对待㊂可见,深度翻译理论跳出了 异化  归化 的二元对立,力求以平等的观念对待翻译的对象  异质文化㊂
深度翻译力求把译文置于大的文化氛围与语言环境之中,好让目的语读者能更全面㊁更深入地了解他
者文化[9]㊂David Katan将执行深度翻译的译者理解为文化语境的构造者,通常通过文本之外的手段,补全认知图式,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3]㊂历史文化语境的搭建不仅可以通过文本外的脚注或前言㊁后序等文本外手段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在文本内增补解释,搭建文本内语境来实现㊂文学作品由于受到文体因素和阅读流畅性等条件制约,不可能做到每个异质因素都搭建文本外语境来理解,更多时候需要通过在文本
6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风险型决策
内增补信息搭建文本内语境来实现㊂因此,可从文本外语境建构和文本内语境建构两个层面分析文学作品中异质文化因素还原㊂相对来说,文本内篇幅有限,对异质文化的还原程度不如通过文本外语境建构策略还原度高㊂但是作品中的异质因素也不可能还原程度完全一致,因而形成了文化还原的深浅交错的局面㊂
海蜇丝怎么做好吃三㊀‘活着“各文化层在译文文本内外语境中的还原
译者对待我国独特文化因素的英译可谓用心良苦㊂他不仅借助文本外的脚注㊁译者序和前言对我国各文化层进行充分地阐释,深度地还原;而且在译本内,译者尽量避免简单粗暴地将其过滤或者置换为异语读者熟知的表达,而是在文本内补充说明,尽力搭建语境促进异语读者对我国的特殊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㊂
(一)‘活着“中传统文化层次构建及其异质性‘活着“中所反映的文化虽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分层剖析理清脉络㊂中西文化在各个层面都相差甚远,我国独有的文化在翻译时呈现异质性㊂
1.‘活着“中四个层次的文化分析
文化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㊂文化内部可分为四个层面,即物态文化层㊁制度文化层㊁行为文化层(一种以礼俗㊁民俗㊁风俗形态出现的见之于动作的行为模式)㊁心态文化层(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层次)③㊂文化的外部结构包括自然环境㊁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㊂‘活着“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可以从如下四个层面来探讨㊂
(1)物态文化层
‘活着“中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其中反映我国物态文化层面的有49个㊂其中包括饮食 黄酒  松花蛋 ;服饰 棉袄 ;传统的度量衡单位 亩  里  斤 ;工具 扁担 ,交通工具 轿子 ,家具 太师椅 等㊂
小说中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喻体反映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物态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㊂如:把男人比作偷腥的 猫 ,哭声比成 吹唢呐 等㊂(2)制度文化层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封建社会㊁国共内战㊁土地改革㊁文化大革命等不同历史时期㊂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其文化专项,国共两党时期的 青天白日旗  解放军 ;土改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人民公社  自留
地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大字报  红卫兵  走资派  恶霸地主  富农 等㊂
(3)心态文化层
余华小说深受我国传统的道家和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㊂小说的字里行间㊁主人公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我国传统哲学思想㊂
第一,‘活着“与道家思想㊂庄子云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㊂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历经了人间各种苦难,但仍然顽强地活着㊂主人公只为活着而活着的生活哲学,就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㊂小说不仅题名为‘活着“,而且文中也多次出现 活着 这个字眼㊂如福贵的母亲常对他说: 只要人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福贵的战友老全说: 老子死也要活着 ;龙二被毙掉后,惊魂未定的福贵说: 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当刘春生在 文革 中被折磨得痛苦不堪时,想到了死,家珍说: 春生,你要活着 ,福贵说: 你要答应我好好活着㊂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 ‘活着“的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㊂老子思想认为矛盾向对立面的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㊂作品中各种祸福相依的叙述模式反映出作者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人生哲理的参悟,如福贵在年老时的自省: 我是越想越险,要不是我爹和我是败家子,没准枪毙的是我了㊂  徐家是从牛变成了羊,由羊变成了鹅,鹅变鸡,最后连鸡都没有了 ㊂
第二,‘活着“与佛教文化㊂中国传统文化受佛教影响深远,佛教讲究生死轮回㊂小说中也有很多反映佛
教思想的表达㊂如: 我死后不要用麻袋包我,麻袋上都是死结,我到了阴间解不开,拿一块干净的布就行了,埋掉我前替我洗洗身子 ㊂一些文化负载词也反映了佛教文化,有 化缘  雷公  前世  下辈子 等10余个㊂
第三,‘活着“与儒家思想㊂孔子认为 命 是神秘的㊁是不可抗拒的,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㊂ 作品中三次提到 这就是命 , 命 在小说中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推到了极端㊂这种认为命运深不可测以及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的认识正是孔子的天命思想的体现㊂
在儒家看来,天是具有超越性的,天具有绝对的道德精神,即 天理 ㊂同时,儒家认为人先天具有与天相对应的德性,这是人的先天禀赋,即 良知 [15]㊂‘活着“里,就有许多体现 天理  良知 的
701
第2期李志坚,王文涛:‘活着“异质文化在英译本中的 深度 还原
道德观的例子,如福贵说: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有牛不耕田? 又说: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走错,口袋不要摸错㊂
(4)行为文化层㊂行为文化层是一种以礼俗㊁民俗㊁风俗形态出现的见之于动作的行为模式㊂如‘活着“中有几处关于 风水师 和 看风水 的描述,还有几处婚礼和葬礼的描述㊂
2.‘活着“源语文化的异质性
‘活着“所反映的我国当时文化内部㊁外部结构和西方文化结构截然不同㊂文化的外部结构: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我国南方农村,小说涉及日本侵华战争㊁国共内战㊁新中国成立㊁土地改革㊁大跃进㊁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时期等历史背景;小说涉及的社会制度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㊂文化的内部结构:小说在行为文化层面涉及我国传统的婚丧风俗,在心态文化层方面涉及我国佛教文化㊁封建思想以及儒家㊁道家等哲学思想㊂虽然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同样久远,但是,西方文明起源和发展轨迹和我国文化是截然不同的㊂从文化的外部结构来看,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㊁罗马文化,经历了古典主义时期㊁中世纪时期㊁文艺复兴时期㊁启蒙运动时期㊁现代主义时期等各个发展阶段㊂从文化的内部结构来看,西方文化产生了浪漫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且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④㊂因此,小说中的一些中国特有文化因素以及反映这些文化因素的文化专项都是英语语言文化中找不到的,构成英译中的异质因素㊂
(二)白睿文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与翻译主张
译者对不同文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具体作品的译介㊂探讨译者白睿文对我国异质文化的还原手段,首先要从他对待我国文化的态度入手㊂白睿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著名汉学家㊂他与中国文化结缘已久,19岁便留学南京,随后留学台湾,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功底㊂他阅
读广泛,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有不同的钟爱㊂在挑选翻译作品时总是遵从 一见钟情,欲罢不能 的标准[16]㊂他翻译了多部中国小说,包括余华的‘活着“,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叶兆言的‘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等㊂
根据我国学者吴赟和花萌对白睿文的两篇访谈,可以窥见他的翻译主张㊂第一,对原著的尊重㊂他认为, 翻译必须尊重原著的精神,不可为受众而改变原著的精神㊂  文本一旦选定,译者必须直接面对文本,尊重原文是译者和作者之间的 无字无形 的契约 [16]㊂在问及面对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是选择忠实原文还是选择照顾英语读者的感受,会不会为了增加销量而任意删减原作时,白睿文的回答是: 纯粹看我个人翻译的决定,那我尽量不做太大的妥协㊂否则我觉得就失去了原作的精神  [17]㊂第二,对受众的考虑㊂白睿文在访谈中比较脚注和尾注的不同功能:脚注更方便专业读者获取及时信息,而尾注则不影响大众读者的阅读快感㊂他还举例说明翻译 张学良 这类负载文化信息的文本时译者有两种选择: 或添加脚注,简释西安事变及张学良在其中充当的角色,或把简释直接添入文本㊂ [16]从白睿文对原著的尊重可以看出他是以不偏不倚,努力促进沟通和交流的态度进行翻译和文化传递㊂从他对脚注㊁尾注和文本内的注解这些搭建语境的手段可以看出他对受众的考虑,以及他尽量想向目的语读者还原我国文化的努力㊂他对我国文化的态度和利用文本内外语境阐释我国文化的手段与深度翻译的精神是吻合的㊂下面分别从文本外语境和文本内语境层面分析‘活着“中的各文化层面的还原㊂
(三)文本外语境中的异质文化还原
译者对于有些异质文化因素保留了其异质性,并利用文本外的空间如序㊁注释㊁脚注等方式充分阐释㊂
1.物态文化因素
例1:原文:亩[18]
译文:mu
脚注:Chine unit of area equivalent to1/7acre or0.0667hectares.[19]
例2:原文:里[18]
译文:li
脚注:Chine unit of length equivalent to1/2kil-ometer or1/3mile.[19]
例3:原文:斤[18]
译文:jin
脚注:A Chine unit of weight equivalent to1/2 kilogram or4/3pounds.[19]
例4:原文:软骨病[18]
译文:soft bone dia
脚注:Osteomalacia,or ruan gu bing in Chine.
A dia characterized by the softening of the bones. The adult equivalent of rickets.[19]
8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
2.制度文化因素
例5:原文:记工分[18]
译文:keep track of work points
脚注:A unit indicat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labor performed and the amount of payment earned in rural communes.[19]
绩效考核制度例6:原文:大字报[18]
译文:Big character posters
脚注: are large posters featuring handwritten slogans,announcements or posters,and are one of the key forms of political expression,and often political dis-nt,in modern China.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Democracy Wall Movement(1978 1919)[19]
例7:原文:人民公社[18]
译文:the People s Communes[19]
例8:原文:文化大革命[18]
译文:Cultural Revolution[19]
3.行为文化因素
例9:原文:看风水[18]
译文:Check out their Fengshui
脚注:Fengshui also known as geomancy,is the Chine art of determining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a hou,tomb,office,etc.,that will have the greates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fortune of the individual, family or company that us it.[19]
企业用工
4.心态文化因素
例10:原文: 这下可要好好活了㊂ [18]
你还得好好活下去...
译文: I ve got to keep living.
you ve got to keep on living.
译后记: ...according to Yu Hua his two protag-onists have very different He lives simply to live.In this world I have never met anyone who has as much respect for life as Fugui.Although he has more reason to die than most people,he keeps on living. [19]
小说主人公福贵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是我国道家生死观的反映㊂译者不仅在译文中保留文化因素,并在译后记中阐述福贵的生命哲学  为活着而活着㊂虽然没有指出这是我国道家生死观的反映,但是已经对福贵的生命哲学进行深入阐释㊂总的来看,文本外语境的搭建主要通过脚注来实现㊂白睿文深谙我国历史文化,在目的语中直接移植概念保存异质文化,并增加脚注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因素展开较为全面的阐释㊂译者或解释其产生的年代和用途(如工分)或解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当时人们产生的影响(如大字报),或对具体行为描述并解释该行为的重要意义(如风水)㊂此外,文本外语境的搭建
也可以通过译后记来实现㊂为了使目的语读者更理解小说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写作意图,译者在译后语中还介绍小说主人公经历的历史背景,将译语读者置于立体的时空当中㊂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由于文本外语境信息的存在,我国独特的文化因素不仅没有被过滤,而且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阐释,以及相对深度的还原㊂
(四)文本内语境中的异质文化还原及偏误分析
对于部分异质文化因素,有时需要在文本内补充文化信息,搭建文内语境㊂
1.中国物态文化因素
例11:原文: 男人都是馋嘴的猫㊂ [18]
译文: Men are nothing but a bunch of gluttonous cats. [19]
猫在我国文化中有馋嘴的特点,常用来形容男人偷情㊂虽然在英语文化中 goat 有好色的比喻意义,但是译者没有替换喻体而是将其直译并在文内补充了 Gluttonous 一词,这样既保留了喻体,又注重搭建语境帮助异语读者理解猫在汉语中的特殊文化内涵㊂
例12:原文:扁担[18]
译文:a shoulder pole[19]
扁担一词属于我国特殊的物态文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放在肩上挑东西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㊂ 译者在 pole 前增加 shoulder ,搭建上下文语境,读者便能理解扁担不是普通的棍子,而是在肩上挑东西用的棍子状工具㊂例13:原文:私塾[18]
译文:old style private school[19]
私塾指旧时家庭㊁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㊂译者通过增加补充 old style ,搭建语境,易于译文读者理解这种旧时的学校㊂
例14:棉袄[18]
译文:cotton-padded jacket[19]
袄是指有里子的上衣㊂为了避寒,旧时的棉袄
美丽的烟花901
第2期李志坚,王文涛:‘活着“异质文化在英译本中的 深度 还原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02:3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55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翻译   深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