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目的和意义

更新时间:2023-06-24 17:21:20 阅读: 评论:0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目的和意义
    中介语这一概念最早由Selinker于1972年提出,又叫族际语、过渡语或者学习者的语言,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动态语言体系。它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以母语为出发点,以目的语为终极目标,兼有两者特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过渡(刘文琼,20XX年)。从理论上说,随着学习的增加,学习者最终会达到目的语的水平,完全习得第二语言。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感觉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外语学习就不再像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时那样简单,会非常困难,甚至停滞不前。即便是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也会感觉自己的外语始终不像本族语者那样地道,也会常常出错,而且如果长时间搁置不学,水平就会慢慢降低,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所说的石化现象。
二、石化现象的定义
    石化现象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一文中提出的。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关于中介语的研究在各个层次和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对石化现象的研究却非常有限,首先就是缺乏统一、清晰的定义。自从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后,电脑连接电视hdmi>唐诗手抄报
不同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Selinker(1972)认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与目的语有关的那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语言次系统知识趋于定型的状态,它们不受学习者年龄及目的语学习量的影响(李炯英,20XX年)。Vigil和Oller(1976)及Ellis(1985)在定义石化现象时明确指出,石化现象既包括语言错误形式,又包括正确形式的石化,不符合目的语使用习惯的正确语言形式也应该包含在内。Selinker(1992)认为石化是中介语学习的停止,往往是在其还远未达到目的语模式时。Selinker和Lamendella(20XX年)将石化现象定义为学习者的中介语学习在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次和语境中。Han(20XX年)认为,在认知层面上,石化是一些导致中介语形式永久固化的认知过程或潜在机制。在实证层面上,石化是在相当的时间内,都始终保留在学习者的口头或书面表达中的固化了的中介语形式,无论学习者有何种语言输入或做出何种努力。
    石化现象到底是因,还是果,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还是语言运用的范畴,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有什么样的表现,这些问题我们还无法准确回
浦口公园答(胡荣,20XX年)。目前我们还无法对石化现象进行准确的定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三、石化现象的分类
作室    根据Selinker的观点,石化现象可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两大类。个体石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错误再现和语言能力石化两个方面。错误再现指的是外语学习者的错误被多次纠正后仍在语言输出中重复出现。语言能力石化指的是中介语在语音、句法结构及词汇方面的石化。群体石化是指当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普遍性,成为整个社会的正常现象时,就会使一种新的方言出现,如印度英语(戴炜栋,牛强,1999)。
不是天生一对    Littlewood(20XX年)根据移民的方言特征,将石化现象分为个体石化和社区石化。他认为个体石化在前,社区石化在后,前者寓于后者之中。在个体层次上出现的语言错误,可分为过渡性错误和石化性错误,前者可随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断增强而消失,后者则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完全消除的错误。
猪肺怎么做好吃又简单    根据其性质,石化现象可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在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理解、掌
握得不是很熟练时,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石化,这是石化现象的先兆,原则上不能称其为石化,而只是具有石化的倾向。尤其是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介语石化多属于暂时性的。如果能有最优化输入或者接触自然的目的语环境,其学习还是会达到另一次高峰期的。但如果不加注意,任其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就可能过渡为永久性石化,会对目标语的学习造成障碍,从而导致语言学习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四、石化现象的成因
    关于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分类。
    Selinker(1972)将石化现象的成因归纳为五点:①母语迁移;②训练迁移;③二语学习策略;④二语交际策略;⑤目标语过度概括。
    母语迁移是指在目标语的习得过程中,语言习得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母语中的一些语言规则来学习目标语。比如说,学习者在用词、语法方面出于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异,经常说或写“中式英语”。训练迁移是指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影响而形成的中介语认知。比如教师使用不地道的语言进行教学或者使用的教材不合适,都会产生训练迁移。二
语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例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常采用回避和简化策略。在句子结构方面,使用一些不恰当短语或词表达一个更为复杂的意思。二语交际策略是指学习者与作为本族语的目的语使用者之间典型的规律性交流方法(戴炜栋,蔡龙权,20XX年)。交际策略与心理因素有关,学习者在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后,使用避免、简化等手段便可达到交流的目的,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甚至停止学习。目的语过度概括是指学习者将所学过的语法规则或某个词语的用法错误地应用到其他的语境中(白凤欣,20XX年)。比如sing的动词过去式变为singed,nd的过去式变为nded等。
    后来,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指出,石化现象的产生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年龄因素及缺乏与目的语社会文化融合的欲望,外在因素主要指交际压力、缺乏学习机会和反馈性质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Ellis,1999)。
学习英语怎么说    Lenneberg(1967)和Lamendella(1977)从生物论的角度分析了石化的成因。Lenneberg认为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后,大脑两侧的功能分工已完成,语言功能被定在左脑,因此,再学习语言就会有困难。语言的发展一定会受到限制,就会导致石化现象的产
生。Lamendella提出了“次系统”概念。他认为从第一语言过渡到第二语言或外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初学者学习外语时由于目的语知识匮乏,目的语次系统尚未形成,学习者会利用已有的第一语言的次系统构建目的语的语言体系。这种“利用”就会产生一种介于两种语言之间的中介语,从而导致石化现象的产生。生物论的解释突出了外语学习中年龄因素的重要性,很好地解释了外语学习过程中发音的石化现象。   Schumann(1978)提出了文化迁移模式。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持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距离,学习者重复使用有限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从而使目的语的使用功能受到限制,产生石化。如果学习者的本族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有很大差异,就会造成学习者的心理负担,学习者只能依靠母语和已知的并不完善的中介语来交流,这就很容易造成中介语的石化。

本文发布于:2023-06-24 17:2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530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学习者   目的   学习   现象   过程   错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