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动画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的历时研究———以美国动画电影为例

更新时间:2023-06-23 19:37:54 阅读: 评论:0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arch)
翻译论坛
General Serial No.112
2021
No.3
1王芳,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2董娟,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接受美学视角下动画电影片名汉译策略
的历时研究
———以美国动画电影为例
王芳1董娟2
日本木瓜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摘要:本文选取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和10年代三个时间段引进的美国动画电影为语料,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对这三个阶段动画电影片名的汉译策略进行分析,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探讨动画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的历时演变与发展,为动画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接受美学;动画电影;片名翻译1.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电影行业蓬勃发展,其中动画电影引进数量大幅增加,备受国内观众欢迎。电影片名的成功翻译对于影片的受众认可度尤为重要。笔者在CNKI 上检索“电影片名翻译”的相关期刊论文,截至2021年3月,共有1029篇,涵盖中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特点和功能及翻译对比分析等,
研究角度包括规范理论、目的论、跨文化传播、模因论、关联理论、接受美学、归化和异化以及顺应论等。但在1029篇文章中仅有8篇关于动画电影片名的研究,包括英德片名翻译(刘明远、祝燕云,2020;刘明远、李婷婷,2020)、英汉片名对比(王菁,2020;王红溪,2019)和英文片名翻译(张建英,2019;杨欣怡、张顺生,2018;姚莹,2017;李晗佶,2015)。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动画电影的翻译策略、语言特
点和功能作用,从历时演变的动态视角讨论动画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的研究甚少,因此,笔者从接受美学视角结合三十年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电影行业发展探讨动画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的发展,为今后的译者提供翻译策略选用、观众期待视野、影片功能以及翻译规范的借鉴。
2.接受美学与翻译
接受美学
(Reception Aesthetics )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姚斯(1967)提出的一种美学研究理论。接受美学并非美学的美感研究和文艺理论的欣赏及批评研究,而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的理论基础,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自主的理论体系(金元浦、周宁,1987:4)。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的具体化是第一性的,未定形的文本是第二性的(金元浦、周宁,1987:6)。接受美学的重要原则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相融合,
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读者首次接受一部文学作品,必然包含互文性的审美价值检验。读者的期待视野并非一成不变,因时代变化而发展(金元浦、周宁,1987:8)。因此,创作者需考虑当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情操、
审美趣味和接受水平等。接受理论要求译作尽量靠近译语读者,考虑接受者的审美体验和接受效果。
翻译动画电影片名时,首先应忠于原片名,将影片基本信息传达给观众;其次,译后片名需要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水平,体现汉字魅力和中华文化色彩,将影片蕴含的现实意义尽可能地融入其中,
实现影58··
片对观众的启示作用和娱乐效果。接受美学理论运用到动画电影片名翻译中,从时间纵向上看,反映出译者在翻译影片名时是否有结合观众的审美期待、文化素养和社会发展背景以及不同时段观众审美体验和接受能力的变化;从翻译策略上看,反映出译者在结合上述因素翻译影片名时侧重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来传递不同动画电影的文化内涵和启示意义。
走进高三3.英语动画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的历时研究
3.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选取1991-2020年中国引进的美国动画电影共273部,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每十年为一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有36部;第二阶段有75部;第三阶段有162部。方梦之(2013:111-115+121)根据历史形成、理论渊源和实践指向将翻译策略分为传统型、理论型和实践型,其中广泛应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意译、音译和创译。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片名翻译特征将意译细分为完全意译、部分意译、增译和减译,分析统计每个阶段动画电影片名汉译的策略类型及频率。
3.2结果与讨论
表1是三个阶段汉译策略的总体运用和占比情况。下面将对各阶段分别进行讨论。
时间/翻译策略直译
王者荣耀网名女生
意译
音译创译总计完全意译部分意译增译减译
1991-2000(第一阶段)10(28%)6(17%)5(14%)4(11%)0(0%)4(11%)7(19%)36(100%) 2001-2010(第二阶段)22(29%)17(23%)11(15%)9(12%)1(1%)2(3%)13(17%)75(100%) 2011-2020(第三阶段)72(44%)30(19%)15(9%)19(12%)5(3%)1(1%)20(12%)162(100%)总计1045331326740273
表1翻译策略统计(单位:部/百分比)
1)第一阶段(1991-2000)
图11991-2000翻译策略比例分布
该阶段是中国引进美国动画电影逐渐形成体系的阶段。如图1所示,译者主要采取意译策略(42%),
其中完全意译和部分意译居前,其次是直译和创译。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93年,引进外国电影的政策尚未有明确规定,电影引进依靠中影公司向国外电影公司购买影片放映版权(陈清洋、黄亚利,2018:27)。9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线电视网络普及且1994年海外电影引进新政策执行,中国引进的美国动画电影数量从几部增加到十几部。该阶段人们整体文化知识
水平提高不少,国外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接触面增加,因此译者在处理具有文学性和故事性的动画电影片名时多采用直译或音译,如《恐龙》Dinosaur、《狮子王》The Lion King、《阿拉丁》Aladdin以及《花木兰》Mulan等。此类片名的中英文意思基本一致,且观众对恐龙、狮子、阿拉丁和花木兰等寓言或历史故事有所了解,尤其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采用直译或音译并未产生文化上的冲突,还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易于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在翻译美国特色动画电影片名时,译者需考虑国内观众的审美及文化水平、思想观念和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国内观众理解外来文化,感受美国动画电影的趣味和魅力,会采用创译、意译策略。对于中国文化中缺失的人物形象或观众不熟悉的故事,为吸引观众观影,关照观众的审美价值,译者会把中国汉字文化与影片名相结合,比如《风中奇缘》,译者采用汉语四字格形式结合影片故事内容和主题曲Color of the wind进行片名再创作,片名不仅读来朗朗上口且含蓄凝练,富有美感。《变身国王》The Emperor蒺s New Groove 采用完全意译,newgroove译为“变身”符合国内观众特别是
59··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青少年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期待视野,贴合电影故事情节——
优秀的面试自我介绍—自负虚荣的国王被陷害变成一匹马,经历艰难后,真心悔改寻回解药变回原貌,若直译为“新纹/沟”,则表达不出影片主旨,会让观众疑惑不解,失去观影兴趣,同时emperor译为“国王”而非“皇帝”,保留外国皇室的称呼风格。《小狗波图》Balto采用增译,增添原片名中波图的人物属性,使观众直接了解影片主角,避免误解,将“波图”认作人名,符合中国介绍人或物的习惯。再如《虫虫危机》A Bug蒺s Life采用部分意译,bug直译为“虫虫”概括了影片中蚂蚁、蚱蜢等虫类形象,符合国内观众尤其是儿童喜欢使用叠词的语言习惯;life未直译为“生活”而是“危机”更能体现蚂蚁族面临生死危机。
2)第二阶段(2001-2010)
图22001-2010翻译策略比例分布
该阶段是美国动画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期,意译(51%)仍居首位,创译和音译占比下降,直译占比略有上升。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中国2001年底加入WTO,中国社会和电影进入发展新时期(陈清洋、黄亚利,2018:28),美国动画电影引进数量成倍增加。如图2所
示,意译占比远超直译、音译和创译稳步上升。原因有二:第一,国际全球化趋势加强,美国文化持续输入国内。为平衡此现象,译者处理中美文化差异,要兼顾动画影片主旨,展现中华文化魅力,考虑受众期待视野,故宜用意译策略,如《神偷奶爸》Despicable Me原译名《卑鄙的我》不适作动画电影片名,因为“卑鄙”属贬义词,词义不适,且受众多为青少年,影片名应健康积极,传递正能量,帮助观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相比之下,《神偷奶爸》幽默有趣,小偷与奶爸的形象差异能引发观众思考——
—坏蛋小偷怎会成为奶爸。该阶段,译者还运用到减译策略,《大战外星人》Monsters vs.Aliens因其主角联合怪兽帮助人类对抗外星人,代表正面形象并非可怕的怪兽,为避免误解未译出“怪兽”;第二,该时期创译策略大多是90年代的“奇缘”“总动员”等系列的延续,如《赛车总动员》Cars、《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和《魔发奇缘》Tangled等,新出的创译电影片名较少,如《飞屋环游记》Up和《星际宝贝》Lilo&Stitch等。3)第三阶段(2011-2020)
图32011-2020翻译策略比例分布
该阶段是中国引进美国动画电影的繁荣期。直译占比居首位,意译相比前一阶段降为第二,但减译占比上升(图3)。该阶段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12年中美两国达成了扩大中国进口好莱坞3D等特种电影的协议(丁亚平,2014:18)。观众喜闻乐见的美国动画电影除故事精彩外,其
动画特效更是符合甚至超过观众的审美期待。直译占比近一半说明该阶段大众语言文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丰富,人们思想不断开放进步,审美提升。因此,对大众熟悉的动画故事,译者采用直译,如《怪兽大学》Monsters University、《宝贝老板》The Boss Baby和《蝙蝠侠之子》Son of Batman。
意译和创译占比虽低于直译,但在处理不同文化因素及其传递效果上更合适,如《欢乐好声音》Sing采用完全意译,“好声音”一词既贴合众所周知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也符合影片为振兴衰败的剧院而举办歌唱比赛的内容,“欢乐”一词体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符合观众对欢乐有趣电影的审美期待;若片名直译为“歌唱”则不能完整表达电影主题且过于简单,缺乏吸引力。《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采用部分意译,使用汉语四字格,比直译名“如何训练你的龙”形式简洁明了,准确表达电影主旨,且要言不烦,便于记忆。以人名、地名为题的影片名言简意赅,需要译者发挥主动性,结合影片内容准确理解,使译名既忠实于原文,又能传达出影片主题,真正做到传神达意(何宁,1998:
60··
Testing and Evalu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earch)黄铁鹰
教学观的基本内容37)。如《寻梦环游记》Coco采用创译的典型中国式电影名,译者为丰富片名美感、增强吸引力和关照观众审美,结合电影奇幻特效和故事内容——
—热爱音乐的小男孩在多彩的亡灵世界开启一段奇妙旅程,将人名Coco译为《寻梦环游记》。
4.结语
总体上看,三个阶段音译策略的使用频次最低,其他三种策略使用频次均有提高,其中直译策略增幅最大。第一、二阶段中,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而第三阶段中则以直译为主。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大众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审美趣味和接受能力逐步增强,译者更容易把握动画电影片名的汉译策略。纵观各翻译策略的变化发展,译者在汉译动画电影片名时,首先可采用直译,保留片名的文化内涵,传达影片丰富寓意,使片名与内容完美结合,为观众提供发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其次,对于文化含义丰富或者具有抽象意义的片名,采用直译会显得片名枯燥单调、难以体现其信息内涵和文化寓意,可采用意译弥补直译的缺点。创译和音译策略虽居后位,但对于影片中出现的新人物及故事的翻译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陈清洋,黄亚利.羽化成蝶: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电影引
进政策的演变与绩效[J].艺术评论,2018(06):26-35.[2]丁亚平.引进片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历史位移[J].
当代电影,2014(02):15-20.
[3]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M].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111-115+121.
[4]何宁.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纵横谈[J].上海科技翻译,1998 (3):37-38.
[5]李晗佶.英文动画电影片名汉译的多维度思考[J].衡水
学院学报,2015,17(03):111-114.
[6]刘明远,李婷婷.迪士尼动画电影片名德语翻译方法的
研究[J].戏剧之家,2020(09):101-102.
[7]刘明远,祝燕云.迪士尼动画电影片名和德语译名对比
分析[J].戏剧之家,2020(17):71-72.
[8]王红溪.英汉动画电影片名对比与翻译[J].国际公关, 2019(11):261+263.华山一线天
[9]王菁.漫威系列和国漫电影片名的翻译及文化传播[J].
传播力研究,2020,4(03):23+27.
[10]姚斯H.R.,霍拉勃R.C..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金
元浦,周宁,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8. [11]姚莹.从目的论视角看英文动画电影片名的翻译[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148-150. [12]杨欣怡,张顺生.迪士尼动画电影片名汉译统计研究[J].英语教师,2018,18(18):75-79.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3]张建英.模因论审视下的“总动员”动画电影片名翻译[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0):186-188.
Diachronic Study of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Animation Movie 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American Animated Movies as Examples
Abstract:This paper catego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imated movie titles b
y lecting American animated movie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1990s,the2000s and the2010s respectively to analyze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and discuss the diachronic evolution of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imated movie titles in terms of social contexts.
Keywords:reception aesthetics;animated movies;movie title translation
61··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本文发布于:2023-06-23 19:3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51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动画电影   策略   观众   电影   影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