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管理发展历程研究
2019-09-15
摘要:⾃⼯业⾰命以来,众多学者对企业库存管理进⾏深⼊的研究,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本⽂主要总结了存货管理的发展历程,评价了存货管理⽅法的适⽤性,展望了存货管理的研究⽅向。
关键词:存货管理存货管理⽅法存货管理过程
我国台湾学者傅和彦认为,“物料成本占制造业总成本的50%以上,现代物料管理是‘中国制造’企业之关键成功因素”,由此可见存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了⾮常重要的地位。存货是指企业在⽣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如果⼯业企业能在⽣产投料时随时购⼊所需的原材料,或者商业企业能在销售时随时购⼊该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实际上,企业总有储存存货的需要,并因此占⽤或多或少的资⾦。因此存货管理的⽬的是在充分发挥存货作⽤的同时降低存货成本,实现存货效益和存货成本的最佳结合。在不同的存货管理⽔平下,企业的平均资⾦占⽤⽔平差别很⼤。正确的存货管理⽅法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占⽤⽔平,提⾼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企业的经济效益。
⼀、存货管理发展过程
最美老师作文(⼀)经济订货批量管理
⼯业⾰命以后,⼯⼚制度逐渐形成。物料的采购、储存、存量管理、加⼯及废料的处理等,均影响⼯⼚经营的绩效,物料管理因⽽逐渐引起普遍的重视,许多学者也⼀直致⼒于库存管理的研究。
汽车制造工艺雷蒙德·费尔菲尔德在1931年著作的《论经济订购批量》⼀书中发展了存货管理的数学模型――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 ),开启了决策模型的先河。EOQ模型是指利⽤数学⽅法求得在⼀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订购成本总和最低时的订购批量。当时西⽅⼯业企业⽣产特点是品种少、批量⼤、⽣产准备成本⾼且产品⽣产周期长,规模⽣产效益可以带来低成本,从⽽为企业赢得竞争⼒。EOQ模型的运⽤可帮助企业控制其存货成本,加强资⾦的规划,从⽽增强了企业的竞争⼒。EOQ模型是建⽴在⼀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如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需求是已知且稳定的;每次的采购费⽤是已知的且不变的;单位储存成本也是已知的且不变;且任何时候储存量是以平均量的⼀半来计算的等。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假设条件很难满⾜,所以由EOQ所确定的订货批量在⼀定程度上是不真实的。
(⼆)ABC法库存管理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次将ABC法应⽤于库存管理。ABC分类法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各项存货在全部存货中的重要程度(⾦额⽐重、产品种类)将存货分为ABC三⼤类。A类存货的品
美女黄图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10%左右,资⾦约占⾦额的70%左右;B类存货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约占⾦额的20%左右;C类存货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60%-70%,资⾦约占⾦额的10%。A类存货品种少,价值⼤,占⽤资⾦多,应作为库存的重点管理。B类存货则应在定货数量和定货时间上加以控制,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经常进⾏分析对⽐。C类存货⼀般可集中采购,并适当加⼤安全存货量,简化⼿续,节约定货费⽤。该种⽅法的主要优点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效地控制主要品种的存货,提⾼控制的效率。但是这种⽅法并不能准确提供应该保持存货的数量,并且不能形成⼀个系统,各存货被孤⽴起来了。
(三)物料需求计划(MRP)管理
20世纪六七⼗年代最⼤的突破便是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ing,MRP)应⽤于⽣产管理上,这阶段属于⽣产导向的⼤众市场阶段,组织管理的重点集中于⼤量⽣产,旨在降低成本。MRP是⼀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根据总⽣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期,规定必须完成各项作业的时间,编制所有较低层次零部件的⽣产进度计划,对外计划各种零部件的采购时间与数量,对内确定⽣产部门应进⾏加⼯⽣产的时间和数量。⼀旦作业不能按计划完成时,MRP系统可以对采购和⽣产进度的时间和数量加以调整,使各项作业的优先顺序符合实际情况,实现对企业的库存和⽣产的有效管理。MRP的基本原理就是由产品的交货期展开成零部件的⽣产进度⽇程与原材料、外购件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期,即将产品出产计划转换成物料需求表,并为编制能⼒
需求计划提供信息。MRP的库存状态⽂件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部分是静态的数据,在运⾏MRP之前就确定的数据,如物料的编号、描述、提前期、安全库存等;另⼀部分是动态的数据,如总需求量、库存量、净需求量、计划发出(订货)量等。
20世纪80年代属于消费者导向阶段。市场对品质及产品多样化的要求,使⽣产模式进⼊多种少量阶段,此阶段信息系统的应⽤以MRP-II为主。MRP-II是将⽣产活动中的主要环节销售、财务、成本、⼯程技术等与闭环MRP集成为⼀个系统,成为管理整个企业的⼀种综合性的制定计划的⼯具。它可在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地利⽤各种制造资源,控制资⾦占⽤,缩短⽣产周期,降低成本,实现企业整体优化,以最佳的产品和服务占领市场。MRP和MRP-II的使⽤提⾼了存货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但是MRP和MRP-II是按预测的需求编制的固定计划进⾏,是⼀种需求推动式的系统,它仍然认为存货成本在企业中是必须存在的。
(四)适时制(JIT)系统管理
适时制(Just In Time,JIT)系统是⼀种现代化的⽣产管理⼿段,⽽存货控制是该系统中的⼀项⾮常重要的辅助功能。适时制
存货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年代。⽇本丰⽥汽车公司实⾏适时制⽣产,在管理⼿段上采⽤看板管理,单元化⽣产等技术实⾏拉动式⽣产,以实现在⽣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积
压。这不仅⼤⼤降低了⽣产过程中的库存及资⾦占⽤,⽽且提⾼了相关⽣产活动的管理效率。JIT系统主要通过以下⼏个⽅⾯可以使存货的订货成本为零:(1)与供应商建⽴紧密联系。签订长期合同,持续供给,从⽽减少订货的次数和降低相关的订货成本。(2)电⼦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系统。通过EDI,供求双⽅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对⽅需求并最终进⾏交易。EDI实⾏⽆纸化操作,不需要订货单或销售发票,极⼤地提⾼了⼯作效率,降低了存货成本。(3)缩短⽣产准备时间。缩短⽣产准备时间可以缩短公司的⽣产周期,并最终降低存货成本。
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包括:满⾜顾客要求(如按期交货);避免由于机器发⽣故障、材料或零件不合格、材料或零件缺货等造成的⽣产中断;⽣产过程的不稳定;避免存货未来价格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等。⽽JIT系统认为没必要持有存货,该系统采⽤现代化物流技术和管理⼿段极⼤地降低了订货成本,并通过强调全⾯预防性维护,全⾯质量控制以及与供应商建⽴良好的合作关系,缩短⽣产周期等⼀系列⽅式提⾼企业的适时能⼒,从根本上解决持有存货问题,是更适于企业发展的现代化存货管理⽅式。但是JIT对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能⼒都有较⾼的要求,所以企业应尽可能提⾼管理⽔平,达到存货管理中的零库存⽬标。
(五)企业资源规划(ERP)管理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的⽣产模式属于⼤量⽣产模式,信息系统的应⽤以企业资源规划(ERP)为
主轴,涵盖研发、销售、⽣产、配送、服务与财务等所有资源,并加以整合,以达到快速应变及提升竞争⼒的⽬标。ERP是从MRP发展⽽来的新⼀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成为现代企业的运⾏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化地创造社会财富,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存、发展的基⽯。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企业核⼼竞争⼒具有显著作⽤。ERP在库存控制⽅⾯主要体现在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持正常的⽣产,但⼜最⼩限度地占⽤资本。它是⼀种相关的、动态的、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这⼀系统的功能⼜涉及:为所有的物料建⽴库存,决定何时定货采购,同时作为采购部门采购、⽣产部门作⽣产计划的依据;收到订购的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库,⽣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库;收发料的⽇常业务处理⼯作记录。
(六)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管理
进⼊21世纪后,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已不⾜以顺应全球竞争的需求。企业除强化其ERP系统外,还须整合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系统,⽹内⽹络与⼯作流程技术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效地结合在⼀起⽽形成虚拟竞争实体,进⽽适应未来电⼦商务及全球竞争的变局。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络。同⼀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络中的不同节点。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
应链系统进⾏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并使总成本达到最佳化。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企业的⽹链关系,如核⼼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关系,与⽤户、⽤户的⽤户的关系。协调好该⽹络各个节点的供产销,由顾客需求确定销售量,根据销售量由⽣产制造商确定⽣产量,进⽽得出需要采购的原料数量,由供应商提供原料的供应量,该过程消除了⼀切不增值的过程,提⾼了⽣产运营效率。但是供应链管理对预测和内部控制提出了很⾼的要求。Riddalls and Bennett (2002)强调应该缓解需求放⼤或者是避免出现长鞭效应(“bullwhip”effect)。
⼆、结论
长期以来,学术界⼀直致⼒于改进存货管理系统,存货管理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改进,满⾜管理的要求。虽然管理理论不断的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以前的⽅法已经陈旧落后,不再适⽤,管理⽅法的选择与运⽤要根据实际情况,每个⽅法也不是孤⽴的,我们可以根据各⾃⽅法的优缺点结合适⽤。
由于经济订货批量在⼀定的假设条件下才能成⽴,⽽经济环境很难使得那些假设条件同时成⽴,所以经济订货批量在⼀定程度上很难起到它应有的价值。ABC分类法分级别的管理存货,在⼀定程度上降低了存货管理的难度,使得管理时有重点,节省了⼈⼒、物⼒和财⼒,但是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环境下,
ABC分类法是⼀种⽐较粗略的管理⽅法,所以难以满⾜现在企业及顾客的要求。ERP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了整体资源的考虑,弥补了MRP只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缺陷,在⼀定程度上可以⽤ERP代替MRP。在竞争激烈强调共赢的环境下,仅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是不够的,应该在ERP的基础上建⽴供应链管理,通过与上下游沟通协调,使得企业实现零存货。由于供应链管理可能会出现长鞭效应,因此应该建⽴动态控制和预测机制,使得供应链上的各环节能及时应对变化,减少因预测顾客需求夸⼤或者是需求短缺造成存货积压或者是产品供应不⾜,导致企业经济损失。Z
参考⽂献:
云南白药胶囊成分1.傅和彦.现代物料管理[M].厦门:厦门⼤学出版社,200
2.
2.Alev Taskin Gumus.A multi-echelon inventory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stochastic and fuzzy supply
chain[J].Elvier,2008.
3.马⾦花,徐东梅.JIT存货管理与传统存货管理的对⽐分析[J].物流技术,2004,(7).
狗哭是什么征兆4.李强.存货管理⽅法浅议[J].经济师,2002,(5).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创新的作文素材
宝宝积食的症状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芋儿烧鸡的做法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存货管理发展历程研究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