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维护基础知识

更新时间:2023-06-18 04:25:56 阅读: 评论:0

计算机维护基础知识讲义
一、电脑日常保养常识恶搞生日祝福语
1、理想的工作环境
电脑工作的理想温度:535℃。电脑应尽量远离热源。
相对湿度:30%80%
远离电磁干扰(避免硬盘上数据的丢失)。
配备稳压电源或UPS电源。
工作环境应清洁(否则易引起电路短路和读写错误)
2、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正确开关机。
不要频繁地开\关计算机。
在更换或安装硬件时,应该断电操作。
在接触电路板时,切忌用手直接触摸电路板上的铜线及集成电路的引脚,以免人体所带的静电击坏这些器件。
电脑在加电之后,不应随意移动和震动,以免造成硬盘表面划伤。
3、保护硬盘及硬盘上的数据
准备干净的系统引导盘。该盘上除了必要的系统启动文件外,还应包括以入常用程序文件:
ATTRIBCHKDSKDEBUGFDISK对公司好的建议100条FORMATXCOPYSYS文本编辑程序。
经常进行重要数据资料的备份。
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格式化、分区等破坏性命令。
备份分区表和主引导区信息。
二、电脑故障综述
电脑常见故障一般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大类,还有一种界于两者之间的故障,称为硬件软故障。
1、硬故障的起因
硬件故障(简称硬故障)大多是由于电脑硬件使用不当或硬件物理损坏所造成。比如,主机无电源、显示器不显示、主机喇叭鸣响、显示器提示出错信息但无法启动系统等。
“真”故障
“真”故障是指各种板卡、外设等出现电气故障或机械故障,属于硬件物理损坏。“真”故障会导致发生故障的板卡或外设功能丧失,甚至整机瘫痪,如不及时排除,还可能导致相关部件的损坏。
起因:
1)外界环境不良;(2)操作不当;(3)硬件自然老化;(4)产品质量问题。
“假”故障
“假”故障是指电脑主机部件和外设均完好无损,但整机不能正常运行或部分功能丧失的故障。“假”故障一般与硬件安装、设置不当或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
起因:
1)天长日久自然形成的接触不良;(2BIOS设置错误;(3)负荷太大;(4)电源的功率不足;(5一点点长大)CPU超频使用。
CPU超频
就是让CPU在超过自身标注频率的情况下工作,以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用户希望改善电脑系统性能时,有三种方案:
购置一台新电脑;升级;超频。
超频的几种方法:提高总线频率;增加抗日小故事CPU的倍频数(一般有1.5,2.0,2.5,3.05等);提高CPU的核心电压(一般可以提高0.10.3V)。(具体操作:跳线设置、DIP开关设置、
BIOS SETUP什么汤最下奶中更改倍频)
超频的可能性:所有的设备都会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留有一定余量。Intel公司生产的每一块CPU的实际频率都比标示的频率高出20%以上,这就使小学数学思维训练CPU牛腩的做法在超过其额定工作频率下工作成为可能。
超频主要是为了让电脑充分发挥它的能力,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但是超频会降低电脑其他各部件的寿命。
超频的坏处:◆CPU超频时会所产生的高温会引发“电子迁移”现象,从而引起CPU内部硅片表面产生凹凸不平(即造成CPU老化),缩短CPU的使用寿命(CPU的设计寿命是10年)。◆超频能加速电路老化。◆大幅度提高外频(主板的总线频率)时,对显卡、硬盘、内存等也是较大的考验。CPU本身过热会导致程序执行错误或死机,重则烧毁CPU甚至主板等设备。
2、软故障的起因
软件与系统不兼容(软件的版本与运行环境配置不兼容,造成不能运行、系统死机、
某些文件被改动或丢失)
软件相互冲突(两种或多种软件的运行环境、存取区域、工作地址等发生冲突,造成系统混乱、文件丢失)
误操作
电脑传染病毒(几乎所有的电脑故障现象都有可能是电脑病毒引起)下书吧
系统配置(参数)不正确(一是BIOS芯片配置、二是系统引导过程配置、三是系统命令配置)
3、硬件软故障的起因
设备驱动程序安装不当
驱动程序是一种特殊软件,是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的接口,主要是用以解释各种BIOS不支持的硬件设备,使电脑能够识别它们,从而保证这些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驱动程序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硬件设备,以便充分发挥其性能。
设备冲突
Windows的各种版本都支持“即插即用”功能。由于即插即用设备品种层出不穷,Windows往往不能正确检测出有关设备,造成I/O端口、DMA通道等系统资源的分配冲突。

本文发布于:2023-06-18 04:2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43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故障   硬件   电脑   系统   设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