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心理学知与行(2):乐观及其习得

更新时间:2023-06-16 06:49:55 阅读: 评论:0

正向心理学知与行(2):乐观及其习得
为什么有的人整日笑逐颜开、乐观向上,有的人却终生愁眉苦脸、悲观厌世?
不能说这与个人境遇完全没有关系。春风得意马蹄疾,顺境之人自然心情舒畅。家底殷实,脸上也会多几分从容淡定。
但是个人境遇并不是心理状态的决定因素。有的人,家徒四壁,粗茶淡饭,依然笑对人生。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却是忧心忡忡。法国电影《虎口脱险》里,战争时期身陷险境的跳伞者生死未卜,却不减幽默感和乐观情绪。
可见这是属于个体特质的问题,与性格有关。
乐观或者悲观,关系到人生体验、决策取向和健康寿命。例如,对于投资风险,性格乐观者通常具有较强的风险偏好,其投资决策追求收益性甚于安全性;反之,性格悲观者的投资决策则可能偏于保守谨慎。现实生活中,风险中性是不存在的。
一、心理学怎样界定乐观?
◆ 人格特质论。乐观(Optimism)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认为好事情总会比坏事情更有可能发生。这种人格特质叫做气质性乐观多玩魔兽插件(Dispositional Optimism,村级财务管理或译为倾向性的),它是对未来好结果的总体期望,这种期望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是一种内化的期望。乐观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继续坚持追求所认为的有价值的目标,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便尽可能去实现目标。(Scheier)
◆ 解释风格论。塞里格曼用归因风格(Attributional Style)的概念来区分乐观和悲观,认为乐观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解释风格(Explanatory Style)。所谓解释风格,是指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归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倾向,可分为乐观(Optimism)解释风格和悲观(Pessimism解释风格。这种观点认为,乐观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是内在因素、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解释风格的特点通过三个P描述:持久性(permanence),普遍性(pervasiveness),个人化(personalization)。(Seligman)
乐观解释风格:坏事件归因——外部的、短暂的、具体的原因;
好事件归因——个人化的、持久的、普遍的原因。
悲观解释风格:好事件归因——外部的、短暂的、具体的原因;
烦恼障坏事件归因——个人化的、持久的、普遍的原因。
wps标尺塞里格曼在《习得乐观》一书中指出: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
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二、乐观的心理构造
◆ 单因素构造。Scheier(1985)认为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是单维的双极连续谱,一极是乐观,一极是悲观。他还设计了测量乐观的工具——生活定向测验,
得分越高表示人越乐观,得分越低表示人越悲观。乐观的人相信好事情比坏事情更有可能发生。
◆ 双因素构造。气质性乐观是由两个相互独立的亚特质组成,一个是积极的乐观特质,一个是消极的悲观特质。同一个人,同时拥有一个乐观水平和一个悲观水平,他可以同时拥有高乐观和高悲观。研究表明,与单因素模型比,双因素模型更能预测情绪和身体健康情况。
◆ 两级因素构造。气质性乐观是一个等级模型结构,一级因素包括乐观和悲观,二级因素是生活定向(即总体乐观水平)。他们认为单因素模型和二因素模型实际上是不冲突的,在综合单因素模型和二因素模型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气质性乐观是一个聚合概念,是一个单维线性结构。
◆ 三因素构造。乐观分为个人乐观、社会乐观和自我效能乐观。
首先,根据乐观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把乐观分为个人乐观和社会乐观。个人乐观主要指的是与个体有直接关系的好结果的预期,而社会乐观指的是个体对社会和生态领域的,与个
体自身没有直接关系的好结果的预期,比如环境污染,暴力,犯罪,经济问题等,这些并不直接关系个体利益,但是个体舒适的生活仍然离不开社会和经济环境条件,而这些社会和环境条件的优化,会使个体生活得更舒适,压力更小,反之个体就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种种不适。在心理测量上,社会乐观包括社会和生态领域的三个方面因素:与传统定向有关的(生活质量,经济,财富,教育等);与个人安全有关的(药物滥用,移民问题,暴力,犯罪等);与发展定向有关的(能源滥用,人口增长,污染,保险等)。
其次,依据乐观与个体先前行为经验的关系,提出自我效能乐观概念,自我效能乐观也是对自身行为结果的期望,只是这种期望与个体的先前行为经验无关。自我效能乐观是对自身行为好结果的一般趋向,是个体乐观的一部分。但是,对命运的信念、对好运的准备态度等,这些虽然属于与先前行为无关的结果期望,却不是对自身行为的期望,而是一种积极的幻想,不属于自我效能乐观的范畴。
小孩百日宴“自我效能”(lf-efficacy),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
能行”(Yes,I can!)的正向内在自我暗示。这个概念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现已成为教育界及心理学界的一个关键概念。
三、乐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研究表明:
悲观的人很容易放弃,常常陷入抑郁中。
宁愿乐观的人在学校的成绩比较好,在工作上和球场上的表现也比较好。乐观的人通常比悲观的人更容易在职场竞聘中胜出。他们的健康状况一般来说都很好,年纪大时,也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有很多病痛。实验证据甚至指出他们比一般人更长寿。
个人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所以,乐观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在压力情境下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工作表现得更好,因为乐观者和悲观者采用了不同
的策略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乐观者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而悲观者更可能采用分心和否认的策略。
蓝色裤子
乐观与任务定向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情绪定向的应对方式、转移、逃避等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乐观是一种应对失业危机的重要的个人内在资源,高乐观者比低乐观者能更好地把自己与失业问题分离开来,生活得更好。
四、乐观偏性与防护性悲观
乐观偏性(Opotimism Bias)是对于计划行动的结果总是过于乐观估计的倾向,总是认为自己比他人更有可能遇到好事情、更不可能遇到坏事情。包括高估发生积极事件的可能性、低估发生消极事件的可能性。
乐观偏性对个体行为有重要影响,例如面对环境恶化问题,乐观偏性抑制了个体对环境恶化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的行为。
又如,专家决策中存在乐观偏性现象,乐观水平与专家自我知识评定等级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知识评定等级越高的专家越容易出现乐观偏好,因此决策小组要有不同级别、不同知识类型的专家组成,而不应只有单一领域的顶尖专家。
减肥能吃什么
再如,投资决策中的乐观偏性会导致对风险控制的疏忽。
防护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防护性悲观有两个因素组成:防护性期望值和反省。防护性期望值是指设定比自己的能力低的,相对安全的目标。反省是指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防护性悲观短期内并不会影响个体的成绩。
防护性悲观者倾向于思考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着重关注压力事件和最坏结果。
防护性悲观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消极想法而不是积极想法时,他们能从中获益吗?研究表明,当消极预期形成时,消极思考者比积极思考者的成绩表现更好。例如,在金融和投资界,一般来说悲观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强,当风险真的来临时,显然比盲目乐观者(乐观偏性)有更多机会减少损失。“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悲观者,忧患意识较强,在守业、防灾
、避损等方面有其心理优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一些金融机构能够在收益可观的情况下意识到风险巨大而提前卖掉次级债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这与主事者的防护性悲观思维应该有一定关系。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证指数达到6000点时能及时逃顶者,亦然。
对大学生运用不同成就策略的研究表明,在防护性悲观、乐观和自我阻碍三种策略之间,乐观策略与学业满意度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防护性悲观只与学业成绩相关,自我阻碍与学业不满和心理不适相关。

本文发布于:2023-06-16 06:4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40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个体   因素   社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