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墓
挤压脐带对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挤压脐带(UCM)的胎盘输血方法对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出生行挤压脐带1500例作为实验组, 另选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出生行常规脐带结扎150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 两组新生儿窒息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剖宫产娩出时行脐带挤压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
貔貅怎么带
【关键词】 挤压脐带;延迟脐带结扎;新生儿
篮球的英语单词
DOI:10.14163/jki.11-5547/r.2017.13.105
2012年12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1]建议新生儿脐带结扎要选择一个最佳的脐带结扎时机, 而在2014年ACOG[2]又再次提出要实施延迟脐带结扎, 认为延迟脐带结扎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增加新生儿血容量, 增加铁储备。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脐带结扎时机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更多地倾向于延迟脐带结扎。然而延迟脐带结扎的时间往往需要1~2 min或待脐动脉搏动消失后, 这在经阴分娩的产妇患者中比较容易实施。但对于剖宫产的患
者, 若实现延迟脐带结扎由于子宫切口的开放, 静脉血窦的开放导致产妇不必要的血液丢失, 且不利于新生儿保暖和窒息复苏以及可能影响术野的暴露。这些情况往往限制延迟脐带结扎的实施。有学者[3]提出挤压脐带(umbilical cord milking, UCM) 的方法, 即在新生儿出生后30 s 内, 离脐带根部25 cm 处钳夹和断脐;将新生儿置于辐射台上, 脐带抬高, 从断脐部位向新生儿方向以10 cm/s 速度挤压脐带2~5 次, 然后在离脐带根部2~3 cm 处断脐。本研究选择对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娩出时进行脐带挤压, 分析对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属蛇的最佳配偶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产科剖宫产分娩新生儿1500例作为实验组, 实验组断脐前给予挤压脐带;另外2013年1~12月在本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1500例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均选择常规脐带结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单胎分娩, 产妇年龄分别为(29.79±5.75)、(29.82±5.92)岁, 手术方式为: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万能的朋友圈1. 2 方法 断脐方法:①挤压脐带法:本院剖宫产娩出新生儿后常规在台上行呼吸道处理, 完毕交台下处理, 本研究选择剖宫产术者在助手处理新生儿呼吸道的同时给予挤压脐带, 在新生儿出生后30 s 内, 助手清理呼吸道, 同时术者将脐带抬高, 距脐带根部30 cm 处向新生儿方向以10 cm/s 速度挤压脐带2次, 后离脐根3~4 cm处钳夹和断脐交台下处理。此挤压脐带法稍不同于Macones等[3]于2013年提出的?嗥旰笤僭诜?射台上给予挤压脐带的方法。②常规脐带结扎:出生后即刻在离脐根3~4 cm处钳夹和断脐交台下处理。脐带过短、脐带缠绕过紧影响胎儿娩出, 需特殊处理者均不列入两组之中。
1. 3 观察指标 新生儿窒息评估方法采用Apgar评分法:0~3分为重度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8~10分为正常。因新生儿窒息复苏人员规范化执行力对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故不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作为此项研究的评定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何冲奶粉
2 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2.13%低于对照组的3.33‰, 两组新生儿窒息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 1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的影响 临床上常用“ 早脐带结扎(early or immediate cord clamping, ECC)”, 即在新生儿出生后30 s 内结扎脐带, 往往认为早断脐可以减少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和减少新生儿蓝光光疗, 亦可以更积极地处理第三产程[4]。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 脐带结扎的时机问题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延迟断脐越来越多的优点被临床工作者所认可。Rabe等[5]在2000年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对<33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行延迟脐带结扎, 并对其进行随访, 研究发现脐带延迟结扎减少了至少在出生6 周以前的婴儿输血的发生率。2003年Strauss等[6]
研究也提示脐带延迟结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输血的风险。2006年van等[7]研究提出延迟断脐可减少新生儿贫血率的发生。另有研究[8]指出延迟断脐可以使新生儿获得额外的血容量, 可以稳定脑血流及其自动调节机制, 促进氧转运至受损组织, 减少组织缺血性损害及免疫因子的释放, 从而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2007年Weeks[9]研究指出在新生儿出
生后若延迟脐带结扎, 第1分钟由胎盘转移到新生儿的血液约80 ml, 3 min后达到100 ml。且最后的血容量不受使用缩宫素影响。2010年Airey[10]研究指出过早的结扎脐带, 有可能使过多的血液积存在胎盘中, 导致胎盘剥离困难, 延迟断脐增加了新生儿血容量同时也促进了胎盘血的排空, 而胎盘血的排空则有利于胎盘的剥离。
3. 2 挤压脐带对新生儿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挤压脐带可以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挤压脐带肯定会增加新生儿的血容量。重度窒息新生儿往往存在低血容量, 脐带挤压可短时间内纠正低血容量状态, 增加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供, 减少缺氧, 与延迟脐带断脐相比又可减少新生儿热量的丢失, 为产后护理、保温及新生儿窒息复苏赢得时间。作者认为挤压脐带增加了血容量, 也肯定会产生与延迟脐带相同的效果。 早?a儿由于先天储备不足或医源性原因, 且要经历生理性贫血期, 挤压脐带增加血容量, 理论上讲会减少输血, 降低输血次数。本研究显示:早断脐组<34周早产儿6例, 住院期间4例需要输血, 其中2例反复多次输血;而挤压脐带组<34周早产儿7例, 其中仅2例需要输血, 且未发生反复多次输血。Hosono、Dang等[11, 12]研究发现挤压脐带组早产儿血红蛋白浓度、平均动脉血压、72 h尿量均明显高于立即结扎脐带组, 并且降低了输血发生率。March 等[13]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联想笔记本电脑
有研究[14]认为挤压脐带增加了新生儿血容量, 造成红细胞破坏增加, 胆红素生成增多, 黄疸加重。然而Upadhyay 等[15]的研究提出相反的结论, 认为脐带挤压与未进行脐带挤压的新生儿在红细胞增多症、血清胆红素及光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还需在此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综上所述, 脐带挤压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挤压脐带可增加新生儿血容量, 又兼顾到剖宫产术中第三产程的处理, 因胎盘血排空后会促使胎盘剥离及其分娩。但有关脐带挤压具体方法及时间、速度尚没有明确操作指南, 还需进一步研究, 以寻求安全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Committee on Obstetric Practic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Committee Opinion No. 543: Timing of umbilical cord clamping after birth.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2, 120(6):1522.
[2] Mcadams RM. Time to implement delayed cord clamping.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4, 123(3):549.
[3] Macones GA, Cahill A, Odibo A. Discussion: 'Effect of umbilical cord milking, ' by Upadhyay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3, 208(2):e1.
[4] Mercer J, Bewley S. Could early cord clamping harm neonatal stabilisation? Lancet, 2009, 374(9687):377-378.
[5] Rabe H, Wacker A, Hülskamp G, et al. A randomid controlled trial of delayed cord clamping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0, 159(10):775.
有趣的生活
[6] Strauss RG, Mock DM, Johnson K, et al. Circulating RBC volume, measured with biotinylated RBCs, is superior to the Hct to document the hematologic effects of delayed versus immediate umbilical cord clamping in preterm neonates. Transfusion, 2003, 43(8):1168-1172.
[7] Van Rheenen PF, Gruschke S, Brabin BJ. Delayed umbilical cord clamping for red
ucing anaemia in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nals of Tropical Paediatrics International Child Health, 2006, 26(3):157-167.
[8] Mercer J, Erickson-Owens D. Delayed cord clamping increas infants' iron stores. Lancet, 2006, 367(9527):1956-1958.
[9] Weeks A. Umbilical cord clamping after birth. BMT, 2007, 335 (7615):312-313.
[10] Airey RJ, Farrar D, Duley L. Alternative positions for the baby at birth before clamping the umbilical cord. Cochrane Databa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0, 10(10):CD00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