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教学幽默艺术的训练与提高
第一篇:第四节 教学幽默艺术的训练与提高
第四节 教学幽默艺术的训练与提高
有许多教师认为“幽默”是一种特殊“细胞”的功能,而这种特殊的细胞自己生来就不具备。不错,幽默细胞确然与众不同,但这种特殊的“细胞”其实是可以人工培植的。
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幽默艺术水平,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一是宽松的幽默心态的涵养非常重要。因为“就主体而言,幽默主要的是一种创造和表现情趣的心力,一种感受和体会可笑的心力”。①或者说:“幽默是智慧的结晶,是健全的理性和深厚的修养的产物;也是一种感知和发掘世界一切可笑对象的能力,一种理解和创造笑的艺术的才具;更是一种达观而敏锐、超拔而挚诚、直率而又坦然的人生态度。”②往往是心灵的自由度愈大,则愈易产生幽默言行。二是形成新奇的思维方式,建立“趣味思考法”。因为有趣的往往不是举动本身,而是在于人们用属于自己的、有趣的方式去看它。这正像霍勒斯·沃尔普所说:
“世界对于思考者是一出喜剧。”可见,幽默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越南河内二、要善于发现、精于选用并巧于开发各种幽默源
教师的教学幽默艺术能力与幽默兴趣是呈良性循环的,而幽默兴趣表现为对一切幽默源的敏感上。一般说来,教学幽默源有以下几种:(1)生活中的幽默。如教师身上存在的、学生身上存在的、周围其他人身上的、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趣闻轶事”、俏皮话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源,教师需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2)艺术中的幽默。像各种幽默艺术作品,诸如笑话、幽默、漫画、喜剧、相声、名言警句、歇后语、绕口令、打油诗、滑稽小品、趣联、顺口溜、快板书、哑剧、诙谐曲、谜语、文字游戏等,无不妙趣横生,有时顺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3)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的“富矿”所在,现行教材中存在着许多可以利用的绝妙的幽默素材。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唐·吉诃德的与风车大战,奥楚米洛夫的“变色”,泼留希金的“守财”等,令人忍俊不禁、终身难忘。又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的《项链》、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李宝嘉的《制台见洋人》、单口相声《连升三级》以及鲁迅的一些杂文等,都能使我们在笑声中领悟到深刻的内涵。
教材中的幽默需要教师尽心地注意与体会,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让学生也感受品味。因为教学内容的幽默因素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在充分发现各种幽默源的同时,还应精于选用幽默素材以用于教学。因为特别是生活中的幽默往往是青芜并存、粗雅共体的,所以在运用时需加以认真筛选。另外,还应学会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和创作幽默,开发出新的幽默源,因为教学幽默可以是精心设计的,只是不应露出斧凿痕迹。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培养自己具备发现幽默的“眼光”、品赏幽默的“味蕾”的同时,还应注意丰富自己创述幽默的“细胞”。
囤积强迫症三、要认真探讨并掌握教学幽默艺术的奥秘与表述幽默的技能
(一)弄清教学幽默艺术的形成结构与引笑机制,都对教师教学幽默艺术能力的提高有好的影响
如引起悬念宜引人入胜,铺垫渲染宜隐而又伏、不动声色,反覆突转宜要言不烦,而任何贫嘴滑舌、预告幽默等画蛇添足的做法都无助于教学幽默表达效果的提高,只能适得其反。这正如马克斯·伊斯特曼所说:“解释笑话就是扼杀笑声。”我们应引以为戒。
海平面上升地图
(二)掌握一定的幽默语言修辞技巧
据有人不完全统计,①仅1980年以来,修辞学界归纳出的修辞新格的名目不下60种(错综交叉、名异而实同者亦有相当一部分),其中竟有十之七八的辞格,修辞效用通常诙谐滑稽,如:借题、图示、统括、伸缩、疑离、奇问、扩义、精警、组字、析词、降用、易色、殊比、衬跌、释词、补正、换义、贯穿、杂混、巧移、谬解、仿词、叠字、拟误、同尾、闪避、拈比、借用、夹杂、拟形、精细、别解、诡谐、旁逸、异称、巧缀、舛互、序换、断词、返射、歧解、谲辞、移时、谐称等。熟练掌握并成功使用这些语言修辞技巧,无疑对提高教师教学幽默艺术水平是有帮助的。
(三)把握好教学幽默艺术的最佳时机
古人是很重视“笑候”的,因为它是引笑机制能否奏效的关键。只有在铺垫和渲染得充分时,再抖出“包袱”,才可优化教学幽默艺术的效果。这样,讲述幽默的速度、音调、时间控制等就至关重要。笑星鲍伯·霍普说:“题材有出色和平庸之别,但我知道如何通过时间的控制,来使普通的笑话变成很棒的笑话。”②
农业普查(四)教学幽默艺术的自然流露也很重要
因为笑是不能强迫的,所以教学幽默不应矫饰、矜持、做作、卖弄,而应内向、蕴藉、深沉。正像清朝戏曲家李渔所说:“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者即是。这种机智表现为,好像一切都是漫不经心、不假思索、脱颖而出的。或者说正确的方法和纯熟的技巧是“板着脸说笑话”。①一本正经地“请君入瓮”,是发挥幽默力量的最好途径。
(五)注意度的限制,不要过分
白居易是什么居士教学幽默要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学幽默的“剂量”要适当。否则就会像老舍先生说的“幽默一放开手便会成为瞎胡闹和开玩笑”,“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免的。”②首先,教学幽默艺术的运用不能背离教学内容的需要,仅只为了追求廉价的笑声和表面热闹的场面而将无谓的幽默加诸教学过程,是不必要也是不应该的。其次要注意适合课堂教学的场合需要,不能随便把只适合于生活中非正式场合的幽默运用于
课堂教学。再次要注意教学幽默艺术接受对象的个性、性别、经历和文化程度等,以使教学幽默艺术适人、适时、适度。
(六)借鉴一下“彼得说笑话的处方”
稻草人之恋彼得曾为说笑话者开“处方”如下:③(1)选用你深信不疑的笑话——第一次听到就真心喜欢的笑话,或是最先浮现脑际的笑话。(2)用谈话的语调说笑话。咬字要清楚,除非你非常老练,否则尽量避免用“对话”的方式说笑话。
(3)如果笑话没有达到预期的“笑”果,可以拿自己开玩笑,解释为什么笑话失败;要不然就继续谈话。(4)强调笑话中的关键字眼和句子,说到笑话的高潮时要谨慎。(5)好好控制时间,在说笑话的高潮之前要停顿一下,停顿的时间要长到足以加强听众的期望。(6)对听众的反应要敏感,每次讲笑话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幽默能力
法国的柏格森在其《笑——论滑稽的意义》一书中说:“笑,需要一种回声。”①也就是说幽默的艺术效果是师与生双方共同参与创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幽默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幽默能力。否则就会出现阳春白雪和者寡的局面,教师狠“幽”了一下,但学生却一片沉“默”。不过也应看到,在教师幽默性的教学影响下,学生形成幽默感和提高幽默能力是完全可能的。如特级教师魏书生讲课讲到重点之处时,便问学生:“老师是小声讲好,还是大声讲好呢?”“小声讲!”学生纷纷说。魏书生呢,
故意卖个关子,用很小的声音讲。前面的学生看出老师又在使用幽默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故意说:“老师,再小声点!”后面的同学正引头伸颈、侧耳细听呢,一见前面的还要让小声点,便说:“不能再小啦,我们脖子都伸疼啦!”一时间,课堂上泛起了欢声笑语。魏书生便再适当变化音量,兼顾前后左右。②这才是师生共享的幽默!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学生对教学幽默的反馈信息,来检验自己使用教学幽默的艺术效果,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更好地提高教学幽默艺术水平。
第二篇:六级写作经典及点评艺术与幽默
我们或许不能像伟人那样超凡脱俗,但可以时时借助幽默来使自己开心,使自己超脱尘世的种种烦恼。漫画就是这样的一种幽默形式。
打招呼的英语
Art and Humor
Millions of people struggle out of bed each morning, fumble into some花卷馒头
clothes, and make their way to a cup of coffee and the morning newspaper①.They need something cheerful to remind them that the rest of the day will be less difficult than gettin
g up.This need may be the reason that many of them turn their half-opened eyes to the comics ction of the newspaper as they sip their first cups of coffee of the day.Cartoons reflect the times and the troubles and worries of people.They give people an opportunity to laugh at themlves and at familiar situations.For example, a cartoon might say that the government of a countr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bad economy and also show the government leaders as a group of ridiculous people.Being able to u the leaders as scapegoats and to laugh at the leaders somehow makes people feel better about their situation.Cartoons also make people laugh at their own personal worries.Young people who are not always sure of how to act can smile at their awkwardness.Old people who grown children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m can chuckle at their neglect and loneliness.Students who have studied too little before an examination can laugh at their anxiety.Everyone’s problems are m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