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摘自孙捷著,叶向军译,卢兴国审校《血液肿瘤图谱》(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发现白细胞增多,WBC 26.5×109/L,中幼粒细胞2%,晚幼粒细胞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81%(图1和2)。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骨髓活检显示细胞容积比占100%,粒红比例(M:E)为18:1;成熟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但无嗜碱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图3,4和5);3系未见病态造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增高。体检发现脾肿大。
图1 外周血涂片显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Wright-Giemsa×40)
图2 外周血涂片显示3个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 (Wright-Giemsa×100)
图3 骨髓涂片显示中幼粒细胞增多,伴有丰富的细胞颗粒(Wright-Giemsa×100) word封面模板
图4 骨髓活检显示细胞过多,主要为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 HE×60)
发开头的成语接龙图5 骨髓活检显示细胞过多,主要为粒细胞( HE×60)
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睡前哄女朋友的小故事进一步检查
荧光原位杂交BCR-ABL融合基因产物:阴性。
网硬蛋白染色:网硬蛋白纤维轻度增多(图6)。
图6骨髓活检网硬蛋白染色显示网硬蛋白纤维轻度增多(×60)
讨论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通常是由于急性感染。显著的反应性白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炎症反应,或隐匿性恶性肿瘤。在这些情况下,被称为类白血病反应。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与类白血病反应非常相似,因此在作出CNL诊断之前应尽可能地排除后者,包括详细地了解病史和体格检查。CNL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因为有许多情况可能与CNL相似。WHO分类,明确了诊断CNL的一套准则[1]。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109/L,且中性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80%,原始粒细胞<>,其他幼粒细胞<>,无任何细胞系的明显病态造血;在骨髓中,中性粒细胞应显著增多,原始粒细胞<>,可同时出现巨核细胞和红细胞系的增殖,无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无PDGFRA,PDGFRB或FGFR1韭黄怎么炒好吃基因重排;这些病人经常表现出肝脾肿大。此外,还应排除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其他骨髓增生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肿瘤。
台湾特色美食
根据上述标准,该病例与CNL相符合。但是,在类白血病反应时也可能遇到除脾肿大外的类似表现
君子兰施肥[2]。其他区别是相对的,如白细胞计数、M:E比值和骨髓中细胞容积比,它们在类白血病反应中通常比该病例要低。测定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能会有助于区分反应性与肿瘤性病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CNL的区别主要是基于有无Ph染色体和BCR-ABL1融合基因。此外,CML可能会显示外周血幼粒细胞>10%,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粒细胞>5%,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增多。CML时,NAP积分通常减少,无该病例中所显示的粒细胞中毒颗粒。
出现BCR-ABL1融合基因的CNL病例已有报告[2]。然而,这种融合基因不同于CML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ML)中所见的断裂点丛区。典型的CML的断裂点在M-BCR,产生p210蛋白,而Ph+ALL中见到的断裂点在m-BCR,产生p190蛋白。所报告的CNL病例为μ-BCR,产生p230蛋白。有人建议,这些病例应称为中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
文献报告的CNL病例中伴有浆细胞恶性增生——骨髓瘤或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MGUS)的比例很高。然而,在一个病人中,已经证实了高水平的G-CSF为骨髓瘤细胞所产生的推测,表明中性粒细胞增多是反应性的[2]。中性粒细胞的多克隆性可用X连锁基因多态性分析来证明[3]白带多有异味。因此,这种情况表明是浆细胞恶性增生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增多,而不是CNL。
CNL可以从其他骨髓增生性肿瘤演变而来,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特发性骨髓纤维化[2]。如果疑为CNL的病例中发现显著的骨髓增生异常,应考虑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肿瘤,如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
CNL的克隆性得到了人类雄激素受体基因分析和X染色体连锁的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过背金龙鱼HPRT)基因甲基化模式的支持[3]。37%的病例中发现了细胞遗传学异常,但这些异常至少有一些可能是CNL发病机理中的继发事件[2]。最近,发现有3个CNL病例检测到JAK2 V617F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