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單元索引
10.1 環境倫理概論
党风廉洁10.2 環境倫理思想對環境之影響
10.3 永續發展的起源與定義
10.4 永續發展之理念發展與願景
10.5 永續發展之基本原則與永續指標
10.6 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10.7 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之相互關係
10.8 結語
教學目標
1.了解環境倫理之概念演進與對環境的影響。
2.了解永續發展的意函與重要性。
3.了解永續發展中環境、社會與經濟的關係,思考永續發展的策略。
4.了解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的關係,建立整體生態共存共榮的世界觀和價
值信念,進而創造出對環境關懷的永續發展行為。
前言
近年來,台灣災害頻傳,尤其每每只要颱風過境,或是午後即時的滂沱大雨,馬上就可以在新聞報導中看到各地淹水、交通阻塞的情形,甚至土石流、路面崩塌等重大災害也常常發生。環境問題愈趨嚴重,也慢慢讓越來越多人體認到環境的重要,漸漸開始推廣環境保護的工作,重視人與環境共存的問題。
木板画
1987年提出永續發展的觀念,到了1992年聯合國召開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通過了舉世矚目的「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後,永續發展的理念便已化為具體的行動方案,且在與會各國間快速的推行。此外,人類思考人與環境自然之間的關係,也從以人為主的人類中心主義,擴充至生命中心的觀點,再推進到生態中心的理想,這些對環境保育的思想演進,便是環境倫理的基本思維。
永續發展最主要的闡釋,是發展的行為不能超過地球環境的涵容能力,以及發展不能影響或減低未來世代追求生活品質的能力。這兩個定義都指向一個核心概念—地球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我們追求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應該考慮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因為只有環境生態的永續,人類才有辦法繼續追求經濟與社會的永續。
10.1 環境倫理概論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工業生產技術的突飛猛進,促使人類進入工業化的社會。雖然工業化為人類帶來更便捷舒適的生活,但也由於資源的大量取用消耗,帶來許多環境的問題,例如:空氣、水和土壤污染、放射性廢物及其他毒性物質的氾濫…等。尤其是環境災難(environmental disaster)的頻繁發生,也使越來越多人深感環境危機已日趨嚴重。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越來越多的政府、國際環境組織、民間團體和個人都投身到環境保護的隊伍之中,他們利用呼籲、宣傳、遊行的方法,力圖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以拯救環境,和拯救人類自
己。但是環境問題不是只有少部分的環境專家所能解決的,除非人人對環境都有正確的認識及行為,更多人的參予,以及政策的改變,才能有效解決環境問題。「環境倫理學」正是深層上探索環境問題與解決的一種努力與嘗試。
「環境倫理」就是對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道德關係,給予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定義與解釋。它包含了「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sm)、「生命中心倫理」(biocentric ethics)和「生態中心倫理」(ecocentric ethics)。倫理對象的擴展可以由圖一來表示。從圖中可以看見隨著時間的進展,倫理對象的考量範圍也愈廣。環境倫理的類型也從「人類中心倫理」、「生命中心倫理」進入到「生態中心倫理」。在圖中有兩條重要的「倫理分隔線」,一條是介於「人類」和「動物」之間的分隔線;另一條是介於「生命」和「岩石」(無生命物質)之間的分隔線。能夠跨越這兩條「倫理分隔線」,代表環境倫理的重大突破和進步,這需要人類的努力和勇氣才能達成。而重要的環境倫理若以「人類中心主義」、「生命中心倫理」、「生態中心倫理」加以區分的話,則如表一所示。以下也將分別介紹「人類中心主義」、「生命中心倫理」、「生態中心倫理」的意義和內涵。
圖10-1 倫理對象的擴展(楊冠政,1996)
表10-1 重要的環境倫理(王從恕,2001)
倫理名稱倫理對象提倡者所主張理由或學說
人類中心主義人類Protagoras 「人是尺度」理論(homo mensura theory 485 B.
C.~420 B. C.)
會感受痛苦的動物JerEmy
excel版本Benthem
認為動物會感受痛
苦(1789)
三秋树有感知的動物Peter Singer 「動物解放」(1973)
枸杞酒哺乳類動物Tom Regan 「動物權的實例」(1983)
植物Christopher
Stone
「植物是否有地
位?」(1972、1974)
所有生物Albert
Schweitzer
「尊重生命」學說
(Reverence for Life)
(1915)
生命中心倫理
所有生物Paul Taylor 「尊重自然」(reverence for nature) (1986)
生態系(包括無生命物質) Aldo Leopold
「大地倫理」學說
(The Land Ethic),
出自「沙地郡曆誌」
邛崃旅游景点有哪些
(A Sand County
Almanac)(1949)
地球(生態圈) Arne Naess 「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 (1973、1985、1986)
生態中心倫理
地球(生態圈) J. E. Lovelock 「蓋婭」學說(GAIA)(1969、1979)
10.1.1 人類中心主義
人類中心主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希臘哲學家普羅達哥拉斯(Protagoras)(約485B.C.–420B.C.)提出的「人是尺度」的理論,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而人類中心主義的主要信念包括:(1)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人。(2)人類是一切價值的來源,大自然對人類只是工具性價值。(3)人類具有優越特性,故超越自然萬物。(4)人類與其他生物無倫理關係。
人類中心主義的教義是將人與自然分離,認為人之外的生物,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大自然對人類只有工具性和實用性的價值(White,1967)。所以,人類超越自然並任意利用自然的信念是造成當今環境污染與環境惡化的重要根源。
10.1.2 生命中心倫理
生命中心倫理所提倡的是尊重生命個體,主要的倫理特性是:(1)生命個體具有道德價值。(2)只有生命本身才具有價值,物種和生態系則無。生命中心倫理主要包括的學說有:
1. Benthem的「動物會感到痛苦」
邊沁(Benthem)認為只要有感受苦和樂的能力,就應該納入道德的考量範圍之內。他認為問題並不是在於牠們會不會推理或談論?而是牠們會不會受苦?只要是引起最大痛苦的行為就是最不合倫理的行為。
2. 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
辛格(Singer)於1978年發表的「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文,認為動物能感受痛苦和愉快,所以人類應該給予牠們道德的考量以及給予牠們生存的權利。並利用「感知」(ntience)一詞來表示受苦和享樂的能力(Singer,1976,1979)。
3. Tom Regan的「動物權」
黎根(Regan)的「動物權」(animal rights)是基於「天賦價值」(inherent value)所提出的,他認為個體
本身就有價值,而且獨立於其他個體對他的需求和使用。表示所有具有天賦價值的個體,都值得相同的尊敬(Regan,1980,1983)。
4. Albert Schweitzer的「尊重生命」石头画图片
史懷哲(Schweitzer)的尊重生命倫理中倡導:鼓勵和維持生命是善良的好事;毀壞和阻撓生命是醜惡的壞事。他認為所有的生命,包括昆蟲和植物都應該備受人類的敬畏和尊重,這就是尊重生命的原理(Schweitzer,1923)。上海军事博物馆
5. Paul Taylor的「尊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