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猛虎组织(The 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rm—LTTE)全称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
成立于1972年,首领布拉巴卡兰。猛虎组织是泰米尔人30多个反政府武装组织中最大最活跃的一个。1975年以来与政府军展开游击战。1994年8月,人民联盟政府成立,决定与猛虎组织举行和谈,经过两轮谈判后,终于1995年1月3日,签署停火协议,1月8日正式生效。1995年4月,该组织单方面撕毁协议,退出和谈,双方冲突再起。该组织现任领袖韦卢皮莱?普拉巴卡兰,高级指挥官:维纳亚加莫蒂?穆拉利塔兰。
地羊肉印度尼西亚:自由亚齐运动(武装分裂主义组织)成立于1976年,它要求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端的亚齐特区成立一个伊斯兰国家。1976年12月以来,双方冲突已经造成1万多人死亡,仅2003年一年就有1700人在冲突中丧生。
菲律宾: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菲最大穆斯林反政府民族武装组织。1978年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分离后建立。初期力量极小,90年代后逐步壮大,1996年9月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部分不愿接受政府军警整编的人员陆续加入,其力量大增。现有成员15400人,各式武器11300余件。该阵线一直坚持分离主义武装斗争,主张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独立、严格的伊斯兰国家。拉莫斯总统任内,与政府共进行了六轮低级别谈判,但因双方立场迥异而无实质进展。
埃斯特拉达就任后,双方于1998年8月签署《关于推动棉兰老和平进程协议》,9月,又签署将各自前沿阵地部队后撤5公里并实行停火的协议。但上述协议并未得到执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1999年,政府军警部队与摩伊游击队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与交火,和谈因菲参议院批准《菲美访问部队协议》等因素一再延迟至10月才开始。双方和谈小组于12月就谈判规则与程序达成一致,决定2000年1月开始正式谈判。主席哈希姆?萨拉马(Hashim Salamat)。
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菲最大穆斯林反政府民族武装组织。1978年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分离后建立。初期力量极小,90年代后逐步壮大,1996年9月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部分不愿接受政府军警整编的人员陆续加入,其力量大增。现有成员15400人,各式武器11300余件。该阵线一直坚持分离主义武装斗争,主张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独立、严格的伊斯兰国家。拉莫斯总统任内,与政府共进行了六轮低级别谈判,但因双方立场迥异而无实质进展。埃斯特拉达就任后,双方于1998年8月签署《关于推动棉兰老和平进程协议》,9月,又签署将各自前沿阵地部队后撤5公里并实行停火的协议。但上述协议并未得到执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1999年,政府军警部队与摩伊游击队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与交火,和谈因菲参议院批准《菲美访问部队协议》等因素一再延迟至10月才开始。双方和谈小组于12月就谈判规则与程序达成一致,决定2000年1月开始正式谈判。主席哈希姆?萨拉马(Hashim Salamat)。
菲律宾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1968年12月建立。1969年3月该党建立了军事
组织——新人民军,进行武装斗争,目标是夺取国家政权。该党及其组织长期以来被政府宣布为非法,总书记何塞?西逊长期以来流亡在荷兰。90年代以来,菲共内部矛盾不断加深,1992年形成“抵制派”(列宁主义)和“效忠派”(亲西逊派)。前者另成立菲工人革命党。1994年,从新人民军分裂出来的“亚历斯?文加瑶派旅”与“抵制派”联合。但西逊仍代表菲共主流。1986年8月,由该党领导的全国民主阵线与阿基诺政府举行和谈,11月达成停火协议。1987年2月协议到期后,双方重开战火。拉莫斯政府成立后,1992年9月,双方在荷兰海牙举行了探索性会谈。1997年,双方在荷兰重开和谈。近年来,新人民军严重受挫,1999年兵力约9400多人。1999年5月,菲共因菲参院批准《菲美访问部队协定》单方面终止和谈进程,菲政府转而使和谈地方化,同时继续对流亡海外的菲共主流派领导人敞开谈判大门。6月菲总统发布政令,建立“全国和平论坛”,负责解决和谈有关问题,制订与和平进程有关的改革措施,下设“地方和平论坛”,在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负责建立政府与菲共地方组织间的联系。
印度:阿萨姆邦联合解放阵线,成立于1979年,以实施暗杀、、袭击军警等暴力活动而著称,其宗旨要把阿萨姆邦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主席:阿拉宾达?拉吉柯瓦。
另外,在印度还有几个种族分离极端武装组织(反政府武装组织),它们是: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卡塔普尔解放组织和卡尔比国家志愿军。
尼泊尔: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派),1996年2月发动“人民战争”,旨在推翻尼泊尔君主立宪政体,建立一个共和国。领袖普拉昌达(普什帕?卡迈勒?达哈尔)
缅甸:克伦民族联盟。该联盟是缅甸独立初最有实力的组织之一,他们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军兵力仅次于缅共人民军。克伦民族联盟还联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装组织并组成了“民族民主统一战线”。1994年该联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员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至联盟一分为二。一派是以波妙为首的基督教派继续沿用“克伦民族联盟”名称。另一派改称“克伦进步佛教协会”。1995年初,缅政府军趁其内讧之机,向克伦民族联盟发起了大规模进剿,一举攻克其总部马纳普洛并占领了其控制区。迫使该部转移至缅泰边境西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成立于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了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属蛇的几月出生最好命掸邦联合革命军。成立于1960年,莫亨任首领。1985年该部与坤沙的蒙泰军合并。1996年初,原莫亨归部团长约色率2000余人,脱离坤沙自立门户,重新组成“掸邦联合革命军”。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
该部现主要活动于景栋以南,邦弄以东地区,以及孟乃、兰科、孟班、赛芒滚、万达果、刀辛和孟裴等地。总兵力约5000余人,编成756、757、758和759四个旅,总部设在景康(景统)。该部现仍继续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
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该阵线是缅甸若开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组织,成立于1978年,同时建立了“罗兴伽穆斯林游击队”,并在该邦的貌夺和布帝洞等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91年缅政府对其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该部武装和穆斯林难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国。外逃的穆斯林团结阵线仍继续在孟加拉国坚持反缅政府的斗争,并向伊斯兰国家请求援助,现该阵线由昭鲍任主席,努尔?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总书记,武装力量约3000余人,总部设在孟加拉国境内。
坤沙余部和其他较小的民族武装组织。坤沙余部包括张维纲的自卫队、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军、赵苏来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总兵力约1万人。其他较小的反政府组织还有若开民族解放军、若开解放党和钦族解放军等。
沸反盈天什么意思
佤邦联合党与佤邦联合军(MNSA)。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1989年11月改名为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部份。北部与中国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
现党总书记赵尼莱,副总书记肖明亮、鲍有义。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布莱康。总部设在帮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挥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部”设在莱三哨。部长魏学刚(兼南部军区司令),书记鲍有义(兼南部军区政委)。
克钦新民主军(NDA)。是1989年10月由缅甸共产党101军脱离缅共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6000平方公里,分为片马、昔董、拖角和落空4个区,人口7万余人。武装力量有军队500余人,民兵1000余人。主席兼司令丁英,副司令泽龙。总部设在板瓦。
新孟邦党(NMSP)。成立于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党内出现矛盾发生内讧,分成两派。1987年两派经过协商又重新统一。1993年-1995年该党与缅政府举行过4次和解谈判。1995年6月双方签订了政治和解协定。1998年以来,由于缅政府在孟族聚居区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党声称要中止与缅政府和平协定。现该党总兵力7800余人,各种武器8300余件,总部设在耶羌帕。
掸东同盟军(NDAA)。是1989年4月由缅甸共产党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三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果了同盟军(MDNA)。是1989年3月由缅甸共产党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出了彭家声,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
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掸邦军(SSA)。领导人色廷,兵力2100人,总部盛加。
克钦保卫军(KDA)。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岗卡。
勃欧民族组织(PNO)。领导人昂坎迪,兵力1400余人,总部椒得龙。
崩龙邦解放军(PSLA)。领导人吴埃孟,兵力1400余人,总部楠玛都。
饭袋克洋民族保卫军(KNG)。领导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总部孟别。
胸上有痣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霍雅。
创新争优新克洋邦党(KPP)。领导人吴瑞埃,吴丹梭奔,兵力150人,总部彬泷。
掸帮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瑙都。经典图片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多达玛基。
若开共产党(CPB)。领导人沙吞吴,兵力300人,总部布帝洞。
老挝:老挝先后出现的武装组织有民主救国组织、中立救国组织、独立组织和民族联合阵线等,目前仍在继续活动的主要是民族联合阵线(郎王宝军事集团),他们一直得到美国和西方的支持和援助,经常在老中和老泰边境地区进行武装骚乱活动。
缅甸:
克伦民族联盟。该联盟是缅甸独立初最有实力的组织之一,他们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军兵力仅次于缅共人民军。克伦民族联盟还联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装
组织并组成了“民族民主统一战线”。1994年该联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员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至联盟一分为二。一派是以波妙为首的基督教派继续沿用“克伦民族联盟”名称。另一派改称“克伦进步佛教协会”。1995年初,缅政府军趁其内讧之机,向克伦民族联盟发起了大规模进剿,一举攻克其总部马纳普洛并占领了其控制区。迫使该部转移至缅泰边境西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成立于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了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掸邦联合革命军。成立于1960年,莫亨任首领。1985年该部与坤沙的蒙泰军合并。1996年初,原莫亨归部团长约色率2000余人,脱离坤沙自立门户,重新组成“掸邦联合革命军”。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该部现主要活动于景栋以南,邦弄以东地区,以及孟乃、兰科、孟班、赛芒滚、万达果、刀辛和孟裴等地。总兵力约5000余人,编成756、757、758和759四个旅,总部设在景康(景统)。该部现仍继续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
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该阵线是缅甸若开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组织,成立于1978年,同时建立了“罗兴伽穆斯林游击队”,并在该邦的貌夺和布帝洞等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91年缅政府对其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该部武装和穆斯林难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国。外逃的穆斯林团结阵线仍继续在孟加拉国坚持反缅政府的斗争,并向伊斯兰国家请求援助,现该阵线由昭鲍任主席,努尔·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总书记,武装力量约3000余人,总部设在孟加拉国境内。
坤沙余部和其他较小的民族武装组织。坤沙余部包括张维纲的自卫队、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军、赵苏来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总兵力约1万人。其他较小的反政府组织还有若开民族解放军、若开解放党和钦族解放军等。
佤邦联合党与佤邦联合军(MNSA)。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1989年11月改名为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佤联军
控制区分南、北2部份。北部与中国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现党总书记赵尼莱,副总书记肖明亮、鲍有义。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布莱康。总部设在帮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挥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部”设在莱三哨。部长魏学刚(兼南部军区司令),书记鲍有义(兼南部军区政委)。
三暗刻
克钦新民主军(NDA)。是1989年10月由缅甸共产党101军脱离缅共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6000平方公里,分为片马、昔董、拖角和落空4个区,人口7万余人。武装力量有军队500余人,民兵1000余人。主席兼司令丁英,副司令泽龙。总部设在板瓦。
新孟邦党(NMSP)。成立于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党内出现矛盾发生内讧,分成两派。1987年两派经过协商又重新统一。1993年-1995年该党与缅政府举行过4次和解谈判。1995年6月双方签订了政治和解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