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提出“爱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三块不同的基石能够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爱情。爱情的第一个成分是“亲密”(intimacy),它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第二个成分是“激情”(passion),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形式常常是对性的渴望,但是从伴侣处得到满足的任何强烈的情感需要都属于这一类别;第三个成分是“承诺”(commitment),包括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在斯腾伯格的理论中,这三个成分被看做两人分享的爱情三角形的三个边。每个程度会由浅到深,所以三角形可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大小和形状。而每个成分的强弱形态则构成了8个不同的爱情类型。这个理论给我的第一个启发是:我们在考虑爱情问题的时候,可以不那么钻牛角尖,不要以为爱情就是爱情,爱情应该神圣应该怎么怎么理想化。分类的好处在于有利于对号入座、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斯腾伯格将爱情类型分为了“无爱”、“喜欢”、“迷恋”、“空爱”、“浪漫的爱”、“友伴的爱”、“虚幻的爱”、“圆满的爱”八种。通过简单的表格“计算”,应该不难理解其中的奥妙。这也是心理学以理性姿态分析爱情的长处所在。
无爱: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都缺失,爱就不存在。则两个人也许仅仅是熟人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便的、肤浅的、没有承诺的。
喜欢:当亲密程度高但激情和承诺非常低的时候,会产生喜爱。喜爱发生在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暖的友
情中,但不会激发激情和你会与之共度余生的预期。如果一个朋友确实激起了激情、他/她离开的时候会被强烈的思念,关系就已经超越了喜爱,变成了别的。
迷恋:迷恋中有着强烈的激情,但缺乏亲密和承诺,当人们被不太熟悉的人激起欲望时会有这种体验。
空爱:没有亲密或激情的承诺就是空爱。在西方文化中,这种爱见于激情燃尽的关系中,既没有温暖也没有激情,仅仅存在着留下的决定。然而,在其他包办婚姻的问换中,空爱是配偶们共同生活的第一个阶段,而不是最末一个阶段。
浪漫的爱:当程度高的亲密和激情一起发生时,人们体验的就是浪漫的爱。对浪漫爱的一种看法是它是喜爱和迷恋的结合。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的浪漫关系做出承诺,但斯腾伯格认为承诺并不是浪漫的爱的典型特征。
有伴的爱:亲密和承诺结合形成对亲密伴侣的爱,可以成为友伴的爱。亲近、交流和分享伴随着对关系的充足的投资,双方努力维持深度而长期的友谊。这种类型的爱会集中体现在长久而幸福饿婚姻中,虽然年轻时的激
情已渐渐消失。
虚幻的爱: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会产生一种愚蠢的体验,叫作虚幻的爱。这种爱会发生在旋风般的求爱中,在势不可挡的激情中两个人闪电结婚,但对彼此并不很了解或喜爱。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爱人为一场迷恋投资很大----有风险的。
六朝何事
圆满的爱:最后,当亲密、激情和承诺都以相当的程度同时存在时,人们的体验的是“完全的”,或称作圆满的爱。但这种形式的爱很难坚持长久。
事实上,我们经常做出概念混淆的判断,把“圆满的爱”当作理想的爱情状态,至少忽略了其它七种之中的3—5种状态。所以我们有时候还喜欢用另一个词来拔高爱情的境界——“真爱”——所以我们常常还会抱怨现实中的爱情有诸多的不如意,甚至遭遇了许多避免不了的麻烦。
在“爱的三元理论”中最难掌控的因素是激情。当亲密和激情结合就形成了浪漫的爱,这是大多数人感觉爱情之美好的成因之一,但是激情的来源却值得商榷。由于激情更多地来源于生理唤起,于是在某些情况下,激感转移(这个概念请参考专业书籍,在此不加以展开)给出了我们错误的归因。简单地说,我们以为当事人唤起了我们的激情可能有误,在特殊情况下,或者在不同情境下,我们的感受会有差别。所谓“一见钟情”也是有条件的。我们更相信的缘分之说,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的,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时间,遇见了“特殊的人”!所以,浪漫的爱以将伴侣理想化的评价为特点。周国平先生说“爱情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天长地久”和爱情是“盲目的”一说,可能都基于这样的哲学依据。
“爱的三元理论”给我的第二个启示是与爱情风格的类比。社会学家约翰·艾伦·李提出的另一套爱情体验方法也很有趣,他依据爱情体验的深度描述了6种爱情类型。春意盎然的近义词
性爱
情欲爱人寻找对自己有外表吸引力的人,渴望深入的关系
游戏之爱
游戏爱人对爱玩世不恭,喜欢游戏于爱情
对家人强烈的爱
一本万利
五行志这类恋人倾向于缓慢地发展感情,再做出持久的承诺
狂热之爱
狂热的爱人要求高、对伴侣占有欲强,有一种“难于掌控”感觉
无私之爱游戏8
这样的爱人是利他的,不在乎付出的爱会得到怎样的回报
实用之爱
实用主义的爱人寻求一些关键指标的匹配:工作、年龄、宗教等
如果说爱的三元理论比较遥远和飘渺,其八种分类仍停留在模糊概念的理解上的话,这六种分类则更加具体,而且让我们有案可察。事实上,这六种爱情类型非常常见,涉及到现在家庭学、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常见问题:有爱无性之婚姻、有性无爱之感情、门当户对之实用主义的相
亲等等。这也让我看到了心理学之“残忍”,它将一些我们平时见怪不怪的问题抽丝剥茧地展现开来,顿时豁然和悲观。实用主义的盛行与社会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不无关系,以至于我们很难去批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偏执想法,无法不去埋怨另一半兜里的“孔方兄”太少了一点,或很能理解父母的叮嘱教诲,用怎样一种现实的视角去选择合适的伴侣。
然而爱情的个体差异,让看似稳定的三角形经常发生形态之变化,实用主义的人在现实面前未必遵循既定法则。我们大多数人的亲近关系普遍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三种倾向。安全型的人对情感的亲密和相互依赖感到很自在;回避型的人不喜欢依赖和亲近;焦虑矛盾型的人则是粘人的,占有性强的人,寻求更多的亲密和安慰,而这常常超出人们所愿意提供的范围。于是麻烦就永远不会停止,依恋类型的不同,会使我们遇到的爱情类型发生改变。人们通常会有不同的伴侣,如爱人、父母和朋友。在任何时候,他们都是重要的依恋对象,人们可能在某些关系中感觉相对安全,在另一些关
系中感觉相对不安全,尽管每个人的依恋程度始终处于不同的状态
“爱的三元理论”的第三个启示便是出于实用的考虑——即,爱情到底能不能够持久?我的想法是,那要取决于你与你的另一半所正在进行着的是怎样的爱情。在那八种爱情类型或那六种爱情风格中,哪一种更为持久?
因为激情的难以控制,并且由于时间的消耗,人的认知过程的加深,原本相爱的人的关系可能发生改变。这也是心理学家常常提到的一个观点,“爱情最后变成了亲情”。三角形中的一条边——“激情”慢慢退去。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浪漫的爱中的激情成分下降反而可能是最快的。而友伴之爱则比浪漫的爱情更为稳定。如果爱人也是好朋友,了解爱情通常的过程,则能增加得到一个长久和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机会。这让我想到一个成语——“相敬如宾”,这种状态反而比轰轰烈烈地爱一场,然后归于死寂要好得多。
事实上,没有哪种爱情是不走下坡路的。享受激情,但不要将其作为你希望持续下去的关系的基础,与爱人之间培养一种友情,努力保持新鲜感,抓住每一个机会与你的另一半去享受新奇的探索,可能会让你再一次地相信爱情是可以地久天长的
长破折号斯腾伯格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述评
喝酒脸红是什么原因作者:李朝旭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形理论框架,分基本三角形原理、多重三角形原理和基本评价三个部分。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①亲密成分②激情成
分③决定/忠守成分,它们组成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成为对爱情进行描述的维度。在此基础上,爱情可以分成八种类型。而且,在基本三角形之外还有各种复杂的多重三角形,根据它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关系的满意度和关系质量。这一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和不成熟性,但对在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爱情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亲密 激情 决定 忠守
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是当今世界上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研究智力的学者,曾提出了著名的“三重智力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亦有人介绍之(李其维、金瑜,1994,1995;万明钢,1995)。他不仅在人类智能研究领域内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对爱情的本质和有关问题也进行了出色的探讨。
作为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爱情(love)是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经典研究课题。心理学上探讨的爱情要比实际生活中的含义更加宽泛,可以是存在于各种亲近关系中的爱,不仅仅指狭义的男女两性之爱。我国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爱是社会人际感情的核心(沙莲香,1987),并且指出应该开展对社会感情的研究,使它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其应有的位置。
一、爱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
斯腾伯格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大量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爱情这一个心理学构念有三种成分,斯氏将三种成分形象地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
⒈亲密成分(Intimacy) 指在爱情关系中能促进亲近、连属、结合等体验的情感。换句话说,它能引起温暖体验。研究表明(Sternberg & Grajek,1984;Sternberg,1986),它包括如下内容:①改善所爱的人的福利的愿望;②与所爱的人在一起体验到快乐;③对所爱的人高度的关注;④在需要帮助时能指望所爱的人;⑤互相理解;⑥分享一个人的自我和一个人的所有;⑦接受来自所爱的人的情感方面的支持;⑧对所爱的人提供情感方面的支持;⑨能与所爱的人进行亲密的沟通交流;⑩重视对方在自己生活中的价值。斯氏提出的这一成分也广泛地存在于较深的友谊关系之中。
⒉激情成分(Passion) 或称“情欲成分”,指驱力,这些驱力能引起浪漫恋爱、体态吸引、性完美,以及爱情关系中的其它有关现象。或者说,该成分就是在爱情关系中能引起激情体验的各种动机性的唤醒源以及其它形式的唤醒源。它包括一种激烈地渴望与另外一人成为一个统一体的状态。在爱情关系中,性的需要是引起这种激情体验的主导形式,除此之外,按斯氏的说法,诸如自尊、养育、亲合、支配、服从以及自我实
现等需要也是唤醒源。
⒊决定/忠守成分(Decision/commitment) 有两层含义:①在短期方面,指一个人做出了爱另外一个人的决定;②在长期方面,指那些能维持爱情关系的承诺或担保、投入、忠心、义务感或责任心。但是,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同时具备。爱的决定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其的忠守;同样,忠守也不一定意味着做出决定。现实中,许多人实际上在心理上承担了对另一人的爱,却未必承认,更不说做出什么决定了。然而,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决定成分优先于忠守成分。这一成分大体上相当于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山盟海誓”、“天长地久”、“忠贞不渝”之类,但不是指行为,而仅指认识(认知)方面。
总之,“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决定/忠守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识性(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Sternberg,1986)。从某一种角度来看,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决定/忠守是“冷却”的。它们所具有的特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参见表1所作的具体说明)。斯腾伯格还对三种成分各自的历程进行了描述,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结论加以整理,故在此不作介绍。
表1 爱情成分的特性比较
爱情成分
特性维度
亲密 激情 决定/忠守
稳定性 稍高 低 稍高
有意控制程度 适中 低 高
体验的明显度 变化不定 高 变化不定
在短期关系中典型的重要性 适中 高 低
在长期关系中典型的重要性 高 适中 高
在各种喜爱关系中的普遍性 高 低 适中
心理生理卷入 适中 高 低
对意识察觉的易感性 稍低 高 稍高
可以看出,斯腾伯格这里所用的“成分”一词并非指代心理过程,而是说人类的爱情可以从上述三个方
面来加以描述和区分,或者干脆称之为三个维度似乎更为恰当。根据这三个成分在爱情中的多寡情况,可以把人类的爱情关系区分为八种类型(见表2的归纳,其中正号代表成分的存在,负号代表成分的缺乏)。立冬日作
表2 爱情的类型
爱情成分
爱情类型
亲密 激情 决定/忠守
无爱(Nonlove) - - -
喜爱(Liking) + - -
痴迷的爱(Infatuated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