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从解构主义基本概念分析看解构主义两大基本特性
论文关键词:延异撒播消解性解释性
论文摘要:解构主义思潮曾一度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其它诸如文学、艺术、翻译之类的人文社会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解构主义思想是对结构主义思想的颠覆和破坏,解构主义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概念和思维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延异”和“撒播”,并可由此推导出解构主义的两个主要特征:“消解性”和“解释性”。解构主义的解释性就是对所要解构的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消解性就是对所要解构的目标进行破坏和否定。区分解释性和消解性的依据是社会与文化环境、受众个人立场观点。
所谓解构,简单地说就是“废止”、“破坏”与“颠覆”,如同嬉皮士一样,是对正统观点的反抗与否定。和其它的大多数理论一样,有相当数量的学者为解构主义发展做出贡献,主要有德国文学理论家和翻译家沃尔特·本杰明(1892-1940)、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1915-1980)、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1930-2004)、以保罗·德曼(1919-1983)为代表的美国耶鲁学派、美国文学批评家乔纳森·卡勒(1945-)、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1953-)和凯瑟林·戴维斯(1952-)。
一解构主义基本概念分析
沃祝福I hope this book will make clear that such a claim runs contrary to every argument of deconstruction,which never lets go of the point that specificity of context is esntial to the very existence of meaning.For this reason,as I note in the introduction to my first ction,Derrida’s writings do not generalize,but work within the context of particular texts,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text’s historical context-whether in regard to Plato’s Phaedrus, Rousau’s Essay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s,or Freud’s “Note on the Mystic Writing Pad”.(Davis,2004:2-3)“Such a claim”指的是“解构主义不具有历史性”这一论断。凯瑟林·戴维斯(Kathleen Davis)认为解构主义是“历史的”(historical),因此研究解构主
义应首先从解构主义的产生背景、历史沿革着手。
前列通片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质疑并批判中世纪神学对《圣经》的解释,如今的解构主义思想就如同当时的路德宗教改革思想,是一种反传统的特立独行的思想解放潮流。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Heidegger)提出了“destruction”(摧毁)这一概念,仅从字形上看与“deconstruction”(解构主义)非常相似,海德格尔超越了形而上学的哲学观念,挑战了传统的西方哲学观念。马丁·路德以及海德格尔的观点为解构主义思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
沃尔特·本杰明是解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创始者,虽然其本人并未提出解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翻译
观这两个概念。1923年,德国文学理论家解构主义的创始者沃尔特·本杰明提出了著名的“纯语言”(pure language)这一概念,纯语言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系统地联系各种语言而又凌驾于所有语言之上。
第一个将解构主义思想推介到全球并获得世界性名誉的是法国学者德里达。1960年代,法国学者德里达的三部解构主义著作面世:《论书写学》、《书写与差异》、《言语与现象》,提出了“延异”(différance)和“撒播”(dismination)两个概念,标志着解构主义的正式确立。与此同时,德里达频繁地赴美进行讲学与报告,保罗·德曼、乔纳森·卡勒、劳伦斯·韦努蒂、凯瑟林·戴维斯等纷纷著书立说,推介解构主义,在英语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迅速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影响了文学、艺术、翻译等人文学科,甚至成为街头巷尾值得夸耀的谈资。
许多学者在解构主义的发展中做出了贡献,对解构主义也有些不同的理解。比如凯瑟林·戴维斯认为解构主义是历史的,而有的学者认为解构主义不具有历史性。团结的例子
凯瑟林·戴维斯本人也承认,就解构主义而言,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同见解。
由于德里达的原著是用法语写成,对于大多数仅仅熟悉英语的各国学者而言,以保罗·德曼为代表的耶鲁学派、乔纳森·卡勒、劳伦斯·韦努蒂、凯瑟林·戴维斯等学者的著作就成为他们了解解构主义的主要来源,这些学者的论文、论著本身就是对解构主义的解构。解构主义法语原著、英语论文论著都是解
构主义这个“破碎的花瓶”的一个部分。
对各种著作的不同理解是解构主义的一个典型例子。《物种起源》的出版
曾引起广泛的争论,面世之初时达尔文进化论被认为是歪曲真理的奇谈怪论,这主要是由于生物学、动植物考古学、遗传学等学科尚未充分发展,不能为达尔文进化论提供足够的理论与例证支持,以及上帝造人等宗教思想的作祟。现在《物种起源》被奉为科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成为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的宝典,科学的进步,多种动植物化石标本的出土也有力地证明了其理论的合理性。但是,遗传学等学科在证明达尔文进化论合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人们对于《物种起源》和达尔文进化论的认识变化,主要是受制于历史环境的局限与制约,是解构主义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
对文艺作品的理解也是解构主义的具体体现,一些经典名著在成书之际曾被多家出版社拒于门外;一些曾盛极一时的畅销书则已经默默无闻,泯然众书矣;像《金瓶梅》之类的书,在相当长时期内曾被列为禁书,饱受非议,被认为是百无一是的淫书,而今其思想性、艺术性已经得到了认可。虽然,读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但是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做出自己的解构,这就是为什么读者可以阅读其它时代的作品,而理解却又迥然不同的原因。
二解构主义的两个基本特性——消解性(dispelling)和解释性(commentating)
解构的意思就是消解与解释。解释性就是指对某个事物进行阐释与说明;消解性就是指反抗或打破事物现存的体制或结构。消解性与解释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消解性是贬义的,而解释性是褒义的。区别消解性解构与解释性解构的依据是:社会与文化环境、受众个人立场观点。
1 社会与文化环境
笔心解构后的对象,如果符合所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就是一种解释,反之则是消解。
以好莱坞电影为例。每年,我国都要引进多部好莱坞电影,但是反动与色情电影并不在此列,引进电影中的反动与色情镜头也必须删除才可以在中国放映。原因就在于: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在爱情和性上要更稳重、保守一些;美国人对于诸如台湾、西藏,以及人权等问题的态度也是中国人民所不能苟同的。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决定了在引进美国电影的时候,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性解
韩国发型男
构:对一些情爱镜头可以点到即止,适当地加以删除,对于一些反动镜头则要完全删除。当然,如果删节后的影片令观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的话,就只能被称作是消解性解构了;如果删节后的电影仍使观众感觉到淫秽或反动的话,也只能被称作是消解性解构。
2 受众个人立场观点
一个解构到底是消解还是解释,也可以从受众的个人立场观点来看,这样就为一种事物多种解释提供
了可能。
比如,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威尼斯商人》批判了中世纪犹太高利贷者的贪婪和愚蠢。在中世纪的欧洲,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整个犹太民族就是贪婪和愚蠢的代名词;一般的读者在阅读了《威尼斯商人》以后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这是一种解构。但是,如果把当时的历史环境考虑在内,结论可能就不一样。在中世纪,欧洲的犹太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力,时常受到迫害,普通的欧洲人和犹太人之间也存在着普遍的敌视与冲突,即使是像莎士比亚这样的文学大师可能也会有意无意地丑化犹太人的形象。从这个角度看,读者会认为犹太人是没有话语权的、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这是另外一种解构。这两种解构可能被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视角界定为消解性解构或者解释性解构。
在娱乐界,家喻户晓的中国传说木兰从军被改编成了好莱坞电影,电影《花木兰》情节搞笑,甚至有些荒诞,较大地偏离了原著的情节和思想性。在一些中国人看来,这是对原著的消解,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亵渎。但是另外一些国人可能会认为正是得益于电影《花木兰》,原著才得以获得新生(afterlife),中国的文化才得以在英语国家传播,在英语国家获得新的生命,应该是一个成功的解释性解构。习惯于大团圆结局和喜剧的美国观众也更能接受改写后的电影《花木兰》,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解释,票房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就证明了这一点。
大学生怎么找工作《威尼斯商人》中对一磅肉的解构更是尽人皆知——不能割多,不能割少,不能流血。正是得益于这
种解构,《威尼斯商人》才成为了喜剧,惩恶扬善的大团圆结局才得以实现。当然,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解构主义极易导致诡辩论,也给一些误读误解提供了理论基础。
场内交易三消解性、解释性与延异、撒播的关系
德里达鼓励自由思想和不确定的发散性思考,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解构主义
概念——延异和撒播,从这两个概念可以推导出解构主义的两个基本特性——消解性和解释性,从延异可以推导出消解性与解释性,从撒播可以推导出解释性。
“différance”(延异)是德里达创造的新词,与法语词“différence”(等于英语中的difference)仅有一个字母的区别。
Différance is the systematic play of differences,of traces of differences,of the spacing by which elements relate to one another.(Derrida,1981:27)
德里达认为différance(延异)与différence的区别就在于:différance是一个系统性的词汇,注重系统内事物之间的联系。延异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空间的不同,另一个是时间的延迟,也就是说延异是一个时空概念,可能根据时空的不同对事物做出不同的解构。
比如在改革开放以前,在中国人的眼里,美国是资本主义的总头子,是邪恶与强权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而现在,互信、合作、双赢的思想也成为中美交流的原则。但是,由于制度和思维方式的限制,部分美国政客仍在寻求与中国进行对抗。不同的时代对中美关系作出了不同的解构。而不同地区的人们也可能会作出不同的解构,台湾地区的政客是不甘心中美和平共处的,这违背了包括中美在内的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意愿。
围棋棋子从延异可以推导出消解性和解释性。在延异这一概念中,时空的差别会导致理解的偏差。德里达提出的另一个解构主义概念是“dismination”(撒播),即对一个事物的各种理解就像播撒的种子,没有重点和主次。所有的种子都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构成对该事物理解的各个方面。由此可以推导出解构主义的特性之一——解释。
四结语
消解性解构是消极的、危险的,目前广泛存在于伊斯兰世界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对伊斯兰宗教教义的不同解构。而撒播概念及由其推导出的解释性特性则提倡各种解构的平等与共存,是积极与和平的解构。解构是应该有度的限制,应当提倡解释性的解构而尽量避免消解性解构。
参考文献:
[1] Culler,Jonathan.2004.On Deconstruction Theory and Criticism after Structuralism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rch Press/Corn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