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线引入的干扰及电路隔离技术

更新时间:2023-06-10 16:16:41 阅读: 评论:0

54
FORUM 论坛
馈线引入的干扰及电路隔离技术
杨忠旭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摘 要: 馈线是指一切载流导线,导线经过有干扰的环境时,以及相邻的馈线之间都会产生
干扰。消除或减少干扰的主要办法是隔离,本文对电路的各种隔离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提出了抑制干扰而采取的电气隔离的技术措施,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关键词:馈线;干扰;电磁兼容;隔离技术
馈线是指一切载流导线,通常是电路或电源的正极线。导线经过有干扰的环境时,通过电磁感应拾取信号,并经导线传导到电路造成对电路的干扰;干扰线路(馈线)对邻近的线路(馈线)也会通过电磁耦合而形成干扰。解决的办法是对馈线进行隔离、滤波、屏蔽。电路隔离的目的是通过隔离元器件把噪声
干扰的传播路径切断,从而达到抑制噪声干扰的效果。电路隔离分为:模拟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隔离。
一、模拟电路的隔离
模拟电路的隔离主要采用变压器隔离、互感器隔离、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
一台模拟电子设备,通常包含供电系统,模拟信号产生、变换、传输和接收系统。而供电系统又可分为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交流供电系统主要采用变压器隔离,直流供电系统主要采用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模拟
信号产生、变换、传输和接收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既要考虑其精度,频带宽度的因素,又要考虑其生产、使用的经济因素;对于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一般采用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隔离法,近年来,又出现了霍尔变送器,这些元器件都是高电压、大电流信号测量常规使用的元器件;对于微电压、微电流信号,一般采用线性隔离放大器。
1.供电系统的隔离 (1) 交流供电系统的隔离
由于交流电网中存在着大量的谐波、雷击浪涌、高频干扰等噪声,所以对由交流电源供电的控制装置和电子电气设备,都应采取抑制来自交流电源干扰的措施。采用电源隔离
变压器,可以有效地抑制窜入交流电源中的噪声干扰。但是,普通变压器却不能完全起
到抗干扰的作用,这是因为,虽然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是绝缘的,能够阻止一次侧的噪声电压、电流直接传输到二次侧,有隔离作用。然而,由于分布电容(绕组与铁心之间,绕组之间,层匝之间和引线之间)的存在,交流电网中的噪声会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二次侧。为了抑制噪声,必须在绕组间加屏蔽层,这样就能有效地抑制噪声,消除干扰,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
现已研制成功了专门抑制噪声的隔离变压器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55
时代车网wwwautotime
图3(a)外部输入与内部电路的隔离
图1(b)直流隔离
图1(a)交流侧隔离
~220V
(NoiCutoutTransformer ,简称NCT ),这是一种绕组和变压器整体都有屏蔽层的多层屏蔽变压器。这类变压器的结构,铁芯材料,形状及其线圈位置都比较特殊,它可以切断高频噪声漏磁通和绕组的交链,从而使差模噪声不易感应到二次侧,故这种变压器既能切断共模噪声电压,又能切断差模
噪声电压,是比较理想的隔离变压器。
项链
(2)直流供电系统的隔离
当电子电气设备的内部电路之间需要相互隔离时,它们各自的直流供电电源间也应该相互隔离,其隔离方式如下:第一种是在交流侧使用隔离变压器,如图1(a )所示;第二种是使用直流电压隔离器(即DC/DC 变换器),如图1(b )所示。
2.模拟信号产生、变换、传输和接收系统的隔离心理管理
对于具有直流分量和共模噪声干扰比较严重的场合,在模拟信号的测量中必须采取措施,使输入与输出完全隔离,彼此绝缘,消除噪声的耦合。隔离对系统有如下好处: 防止模拟系统干扰,尤其是电力系统的接地干扰进入逻辑系统,导致逻辑系统的工作紊乱;在精密测量系统中,防止数字系统的脉冲波动干扰进入模拟系统,尤其是前置放大部分,因为前置放大部分的信号非常微弱,较小的骚扰波动信号就会把有用信号淹没。
(1)高电压、大电流信号的隔离 高电压、大电流信号采用互感器隔离,其抑制噪声的原理与隔离变压器类似,这里不再赘述。互感器隔离的应用如图2(a )所示。(2)  微电压、微电流信号的隔离 微电压、微电流模拟信号的隔离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既要考虑其精度,频带宽度的因素,又要考
虑其价格因素。一般情况下,对于较小量的共模噪声,采用差动放大器或仪表放大器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具有较大量的共模噪声,且测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应该选择高精度线性隔离放大器。
二、数字电路的隔离
数字电路的隔离主要有:脉冲变压器隔离、继电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光纤隔离等。其中数字量输入隔离方式主要采用脉冲变
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而数字量输出隔离方式主要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继电器隔离、高频变压器隔离。与模拟系统类似,一套控制装置,或者一台电子电气设备,通常所包含的数字系统有:数字信号输入系统,数字信号输出系统。数字量输入系统主要采用脉冲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而数字量输出系统主要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继电器隔离,个别情况也可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
1.光电耦合器隔离
这种隔离方法是用光电耦合器把输入信号与内部电路隔离开来,或者是把内部输出信号与外部电路隔离开来,如图3(a )、(b )所示。
目前,大多数光电耦合器件的隔离电压都在2.5kV 以上,有些器件达到了8kV ,既有高压大电流大功
率光电耦合器件,又有高速高频光电耦合器件(频率高达10MHz )。
小城往事2.脉冲变压器隔离
脉冲变压器的匝数较少,而且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分别绕于铁氧体磁芯的两侧,这种工艺使得它的分布电容特小,仅为几个pF ,所以可作为脉冲信号的隔离元件。脉冲变压器传递输入、输出脉冲信号时,不传递直流分量,因而在微电子技术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脉冲变压器的信号传递频率在1kHz ~1MHz 之间,新型的高频脉冲变压器的传递频率可达到10MHz 。图4(a )是脉冲变压器的示意图。脉冲变压器主要用于晶闸管(SCR )、大功率晶体管(CTR )、IGBT 等可控器件的控制隔离中。图4(b )是脉冲变压器的应用实例。
3.继电器隔离
继电器是常用的数字输出隔离元件,用继电器作为隔离元件简单实用,价格低廉。下图是继电器输出隔离的实例示意图。在该电路中,通过继电器把低压直流与高压交流隔离开来,使高压交流侧的干扰无法进入低压直流侧。
三、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隔离
一般来说,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转换通过模数转换器(A/D )或数模转换器(D/A )来实现。
但是,若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数字电路中的高频振荡信号就会对模拟电路带来
PT
u i
i i
(b)线性隔离放大器
图2(a)互感器隔离电路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56
FORUM
论坛
作者简介
杨忠旭: (1968-),男,湖北随州人,中共党员,
高级实验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一定的干扰,影响测量的精度。为了抑制数字电路对模拟电路带来的高频干扰,一般须将模拟地与数字地分开布线,参见图5(a )。这种布线方式不能彻底排除来自数字电路的高频干扰,要想排除来自数字电路的高频干扰,必须把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隔离开来,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在A/D 转换器与数字电路之间加入光电耦合器,把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隔离开,参见图5(b )。但这种电路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模拟电路中的干扰问题,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是因为信号电路中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对于高精密测量的场合,还不能满足要求。对于具有严重干扰的测量场合,可采用图5(c )所示的电路。
在该电路中,把信号接收部分与模拟处理部分也进行了隔离,因为在前置处理级与模数转换器(A/D )之间加入线性隔离放大器,把信号地与模拟地隔开,同时在模数转换器(A/D )与数字电路之间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把模拟地与数字地隔开,这样一来,既防止了数字系统的高频干扰进入模拟部分,又阻断了来自前置电路部分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当然,这种系统的造价较高,一般只用于高精度的测量系统中。
数模转换(D/A )电路的隔离与模数转换(A/D )电路的隔离类似,因而所采取的技术
措施也差不多,图5(d )是数模转换(D/A )电路的隔离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蔡建国,杨忠旭.电子设备结构与工艺[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邱川弘.电子技术基础操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3] 盛菊仪.电子产品的工艺管理及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龚维蒸.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与工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图5(c)双端隔离的数模转换电路
香雪
图5(d) 单端隔离的数模转换电路
V
i手机技巧
4(b)脉冲变压器应用于开关电源中
图5(a)一点接地3月18日是什么星座
(b)单端隔离的数模转换电路
21世纪资本论
Power Ground
图4(a)脉冲变压器手机触屏
图3(b)控制输出与外部电路的隔离
V cc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6:1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324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隔离   干扰   电路   变压器   信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