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感与二语习得研究
备注:关于“empathy”译名的确定,常见的有“移情”、“共情”、“同感”、“同理心”,其中最常用的是“移情”。作者针对这些译本的心理学含义和汉语的理解,以及与二语习得关系的贴切性,最后确定了“认同感”一词。
摘要
贠璐认同感的概念最早应用在美学和心理学领域,由于其内涵的广泛性,近几十年来已经广泛应用在二语习得领域。本文首先从认同感的界定和测量方式开始,然后逐一讨论其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相关研究,即作为影响二语习得成效的学习者个人因素,作为跨文化交际学中的重要概念以及作为英语学习策略三个方面,并对这些研究概况作了评述。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高铁动车区别关键词:认同感;二语习得;性格;跨文化交际;社交策略
Abstract
南非现在时间
The concept of empathy, which appeared in Aesthetics and Psychology theories, has been widely u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nature of empathy in the first place and then explores the relationshp between empathy and SLA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namely empathy as one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empathy a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mpathy as one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end, this paper propo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Key Words: Empathy; SLA; Personalit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cial Strategies
1. 引言
认同感(empathy)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学领域,由德国美学家Robert Vischer在1873年提出,后经过美国心理学家Titchener的改造,才有了现在“empathy”的正式英文写法(Duan&Hill,1996)。认同感的概念提出以后,在心理治疗和咨询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最为广泛。近几十年来,认同感的概念已被其他许多学科所应用,如医学、文学、管理学、社会
学、语言学、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林莉&倪盛俭, 2007)。本文主要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评述近几十年来认同感的应用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2. 认同感的界定方式和测量
概括说来,认同感就是平时我们所讲的“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去想、去感知、去行动,但是由于认同感作用机制的多样性,这一个世纪以来国外对认同感本质和涵义以及测量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过。总体讲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界定方式。
2.1. 认知性界定方式(Cognitive Empathy)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Hogan(1969),他认为认同感的作用体现在认知层面,是对他人所处境遇以及心理状态在认知或想象层面上的理解(何章艳, 2011),并根据这一界定编制了Hogan Empathy Scale(HES)量表来测量个人的认同感高低。
2.2. 情感性界定方式(Affective/Emotional Empathy)
这种界定方式侧重于认同感的情感特征,认为认同感是对他人情感状态或情绪反应的一
种认同性感受,代表人物是Mehrabian和Epstein。在此观点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测评问卷就数Mehrabian&Epstein在1972场地硬化施工方案年编制的情绪反应量表,即Questionnaire Measure of Emotional Empathy(QMEE)。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2.3. 整合性界定方式
这种观点认为认同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因素,两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美白知识张凯&杨立强, 2007),这也是目前得到最多研究者认同的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和问卷有Davis(1980)开发的对人反应量表1602年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T),也是目前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问卷。随后,Jolliffe&Farrington(2006)在以往问卷的基础上修改编制了基本认同感量表(Basic Empathy Scale),Leibetder等(2007)编制了Empathy Scale(E-Scale),以及Reniers和其他学者(2011)编制了第一个可以在网上自我测试的认同感问卷Questionnaire of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Empathy (QCAE),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
同时,国内虽然对认同感在心理学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类研究一般集中在认同感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关系方面。国内学者对认同感的界定一般遵循整合性界定方式,同时也根据中国人的特点对国外量表作了一些
修订和创新,如周念丽(2001)编制了中小学生的认同感量表;朱丹(2005)自编了认同感反应问卷,此问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商庆高(2008)根据Davis(1980)的对人反应量表改编了青少年认同感问卷,并利用此问卷对工读学校和普通中学生的认同感能力进行了比较(赵会青, 2009)。
3. 认同感作为二语习得的个人性格因素研究
认同感作为影响二语习得成效的个人情感或性格因素的一个方面,受到许多二语习得领域研究者的重视(Brown, 1987; Larn-Freeman&Long, 1991; Ellis, 1997; Arnold, 2000; 戴曼纯, 2000),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理论设想,对于认同感的实证和系统性研究并不令人满意。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有两个。
Brown(1987) Larn-Freeman&Long(1991) Ellis(1997) |
Personality/Affective factors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a. lf-esteem a. lf-esteem a. extroversion/ introversion b. inhibition b. extroversion b. risk-taking c. risk-taking c. anxiety c. tolerence of ambiguity d. anxiety d. risk-taking d. empathy e. empathy e. nsitivity to rejection e. lf-esteem f. extroversion f. empathy f. inhibition g. Myers-Briggs character g. inhibition types h. tolerence of ambiguity h. motivation |
|
表1:不同研究者对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或性格因素归类
Guiora和他的同事(1967,1969,1972)做过三次关于认同感对口语输出的影响的调查。Guiora认为酒精可以降低抑制(inhibition)对认同感作用的压制性,因此通过让被试饮用酒精,并通过“微观瞬时表情测试(Microsoft-Momentary Expression Test)”来测量被试的认同感高低,第一次实验证明认同感的确会对口语发音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后两次实验结果却是互相矛盾。后人对这一实验结果和过程的争论较多,武波(1997)指出酒精当然具有降低学习者抑制的作用,但是他同时还可以影响肌肉的紧张程度,而且酒精对身体的作用也许要比它对心理的作用更大。同时,Schumann(1975)也提出,认同感能力(Empathetic Capacity)对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并不只可能对口语发音的纯正性有影响。
第二个实验要数Naimen和其他学者(1978)一起参与的一项著名的调查,即二语习得文献中经常提到的加拿大“优秀语言学习者研究”。此项调查中所用的认同感测量方法是Hogan(1969)的迢迢牵牛星拼音HES问卷调查量表,调查发现认同感与二语习得水平没有相关性。但是,他们的调查表明,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场依存性与认同感存在密切联系,但是遗憾的是,这一结果也没有得到后人的再一步验证和研究。
从上述这两例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作为个人情感因素的认同感与二语习得成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现状确实不令人满意。概括说来,具体情况和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用来测试和控制认同感变量的手段和工具差别太大,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它们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都值得怀疑(武波,1997),如Guiora使用酒精作为控制手段和MME测试来测量认同感高低,这些工具都存在争议;还有,Naimen等使用的Hogan Empathy Scale,在上文已提过,只是一个测试“认知认同感”的问卷量表,并不包含认同感的情感因素,所以结果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了。
其次,认同感作为个人性格因素,变动性本来就大,再由于对每个人的作用方式不同,所以很多学者不敢轻易下手去研究。但是作为研究者,就应该有探索和不怕失败的精神,这样才能在大家一致认为很重要但是却无人研究的领域大施拳脚,填补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空白。同时,应该注意的是,由于认同感测试手段的多样性,心理学上的这些测试认同感的量表(如第二节所提)到底能不能作为二语习得中个人性格因素的测试手段也值得推敲,所以,研究的关键也在于,设计出适合二语习得研究的认同感问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却值得去探索和研究。
认同感是人际交往中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的心理过程,它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作为一种人类和睦相处和情感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Brown, 2002),所以它的“人际交往”因素是外语研究中的另一切入点,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认同,以及将其放在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可喜的是,国内众多研究者已经把认同感运用在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情感互动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认同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肯定,而且研究已经颇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