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邦国”下的“自由”到“自由狄更斯双城记>七下生物”下的“邦国器宇轩昂什么意思”
作者:何卓恩
来源:《人文杂志》2009年第03期
内容提要 国权与人权的关系,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但不同情境下论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差甚远。张佛泉便堪称一个典型。前期面对立国的现实需要,他的思想谋求自由与权威的平衡、人权与国权的兼顾;后期则关注立国的根基,主张自由为本、权威为用,人权为本、国权为用。这种论述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思考方式的时代特征可能重于资源特征。 春日朱熹
低热量食物一览表 关键词回归生活 中国自由主义 自由 邦国 张佛泉
七个坚持〔中图分类号〕D092;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3-0064-07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国家民族的深重苦难和悲情,使得
民族主义俨然成为各界各阶层的最大公约数,即使自由主义也不能不以民族关怀为最后的精神动力,自由民主其表,“寻求富强”其里。自由主义主张的人权,从来没有离开对国权问题的回应。但尽管如此,在不同的历史场景下,回应的取向并不完全一致,不仅不同世代的自由主义者处理方式可能不同,同一个自由主义者在不同时期也可以有差别,甚至重大的差别。张佛泉便是一例。
张佛泉(1908-1994),河北宝坻人,燕京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师从著名的观念史研究大家亚瑟•洛夫乔伊,1932年回国任职于《大公报》,经胡适推荐又到北京大学政治系任副教授,后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政治学教授、燕京大学导师制导师、台湾东海大学教授。在大陆时期曾参与过民主与独裁、本位文化与西化等一系列自由主义思想运动和论战,在《大公报》、《国闻周报》、《独立评论》、《今日评论》等刊物发表50肠粉做法余篇阐述自由主义思想的文章,到台湾后参与《自由中国》的创办和撰稿,同时在香港《祖国周刊》、《民主评论》发表政论,并在深思熟虑之后撰述“实际上已成为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知识界的经典”(注:陈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