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赏析】值得珍藏的⼗部⼤提琴不朽作品
从巴赫到肖斯塔科维奇,以下为有史以来我们选择的⼗部伟⼤⼤提琴⾳乐作品。当然,舒曼的A⼩调⼤协、肖邦的G⼩调⼤提琴奏鸣曲、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等等也完全可以进⼊这份榜单。也许你⼼中也有另⼀个“⼗⼤”,请留⾔⼤胆说出你“之最”。
01
巴赫《第⼀⼤提琴组曲》
(Bach - Cello Suite No.1)
J.S巴赫的六部《⼤提琴组曲》(Cello Suites,BWV 1007-1012),是作曲家为⽆伴奏⼤提琴创作的组曲。它们是⼤提琴作品中最常被演奏和认可的独奏曲。巴赫很有可能是1717–23年间在德国城市Köthen担任合唱团指挥时创作了这批作品。
情歌经典
每⼀部组曲都包含六个乐章,乐章的结构和顺序如下:序曲、阿勒曼德舞、库兰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华丽舞曲(第⼀、⼆组为⼩步舞曲,第三、四组为布雷舞曲,第五、六组为加沃特舞曲)和吉格舞曲。
《G⼤调第⼀⼤提琴组曲》中的序曲主要由琶⾳和弦组成,可能是整套组曲中最著名的乐章,经常在电视和电影中听到。
⼤提琴独奏曲⽬单中巍峨的作品是巴赫《第⼀⼤提琴组曲》中的开场⽩。⼤多数对⼤提琴⼀⽆所知的⼈,都将对贯穿这部作品始终的快速移动分解合弦以及沉寂的悲凉有着与⽣俱来的熟悉感。
如何选择保险02
贝多芬《第三⼤提琴奏鸣曲》
(Beethoven - Cello Sonata No.3)
贝多芬《A⼤调第三⼤提琴奏鸣曲,op.69》创作于1808年,与《两部钢琴三重奏Op.70》以及《合唱幻想曲》的创作时间为同⼀年,那⼀年作曲家还创作了《第五、六交响曲》。1809年3⽉,《A⼤调第三⼤提琴奏鸣曲》由奥地利⼤提琴家尼古拉斯·克拉夫特(Nikolaus Kraft)以及德国钢琴家多萝西娅·冯·厄特曼(Dorothea von Ertmann)⾸演,为敬献伊格纳兹·冯·格列⾟斯坦男爵(Ignaz von Gleichenstein)之作,男爵本⾝也是⼀位⼤提琴家。
贝多芬的⼀⽣共创作了五部⼤提琴奏鸣曲。《A⼤调第三⼤提琴奏鸣曲,op.69》是在他⼗多年之前创作的《两部⼤提琴奏鸣曲,Op.5(1796)》之后的第⼀部⼤提琴奏鸣曲。“总的来说,op.69的创作⼿
法要⽐作曲家的早期奏鸣曲显得单薄……更伟⼤的合成技术允许贝多芬在有信⼼使⽤更少⾳符⽅⾯具备了可能性。”现代⼤提琴家史蒂芬·依瑟利斯形容其是历史上第⼀部赋予两种乐器同等重要性的⼤提琴奏鸣曲。认为其是⼤提琴及钢琴⼆重奏完美平衡的样本,是旋律与伴奏交织⽽成的⼀块宝⽯。
03
勃拉姆斯《第⼀⼤提琴奏鸣曲》
(Brahms - Cello Sonata No.1)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勃拉姆斯在1862年夏季时创作了前⾯两个乐章,以及后来被删除的⼀个柔板乐章,第三乐章的创作时间为1865年。《第⼀⼤提琴奏鸣曲》不仅设置了“为钢琴和⼤提琴创作的奏鸣曲”(Sonate für Klavier und Violoncello)标题,⽽且还要求钢琴“应该是⼀个合作伙伴——经常是⼀位领导,经常是⼀个警惕⽽体贴的伙伴——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仅仅是⼀个配⾓”。此部作品敬献约瑟夫·根斯巴赫尔,⼀位声乐教授及业余⼤提琴⼿。
在为朋友观众举办的⼀场私⼈演出过程中,勃拉姆斯的琴声是如此响亮,以⾄于那位尊敬的根斯巴赫尔抱怨说他⼀点也听不到⾃⼰的⼤提琴声——“也祝你好运”,勃拉姆斯低声咆哮着,让钢琴继续发狂。
只需花⼏分钟的时间听⼀下勃拉姆斯第⼀次尝试这部《⼤提琴奏鸣曲》的开场乐章,就会知道他已经将这部作品弄成什么样⼦了。时代的⼀个旋律⼤师,勃拉姆斯绝对是激动万分。玩骰子
04
布⾥顿《第⼀⼤提琴组曲》
(Britten - Suite for Cello No.1)
布⾥顿《⼤提琴组曲,Opp.72、80 and 87》,是敬献俄罗斯⼤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系列三部为独奏⼤提琴创作的作品。《第⼀⼤提琴组曲》的创作时间是1964年底,1965年6⽉7⽇在奥尔德堡⾳乐节上⾸演。作品共分九个乐章,没有停顿地加以演奏。
布⾥顿的《第⼀⼤提琴组曲》是⼀部⾮常苛刻的作品,九个乐章之间⽆停顿地环环相扣。这种性格上的变化特别适合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弹性演奏风格,但⼤提琴家早就发现有很多东西都值得咬⽛切齿地去探索尝试。
05
布鲁赫《科尔·尼德莱》(晚祷)
(Bruch - Kol Nidrei)
这是德国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为⼤提琴和管弦乐团创作的⼀部作品。1880年,布鲁赫在英国利物浦完成了《科尔·尼德莱》的创作,并于1881年在柏林出版发⾏。作品敬献给⼗九世纪德国著名⼤提琴家罗伯特·豪斯曼,豪斯曼⾸演了勃拉姆斯很多重要作品,也⾸演了布鲁赫这部《科尔·尼德莱》。交通标志
布鲁赫这部最不朽作品之⼀的宗教内涵,亦增加了更多的深度——在有着灵异能⼒的⼤提琴⼿掌舵之下,这部《科尔·尼德莱》各乐章之间的连接已达到令⼈吃惊的⽔准。
06
德沃夏克《B⼩调⼤提琴协奏曲》
(Dvorak -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B⼩调⼤提琴协奏曲》是德沃夏克1894–95年期间为其友⼈、捷克⼤提琴家哈努·维汉⽽创作,也是作曲家的最后⼀部独奏乐器协奏曲,由英国⼤提琴家利奥·斯特恩于1896年在伦敦⼥王⾳乐厅⾸演,德沃夏克担任指挥。
谈到德沃夏克的⼤提琴协奏曲,这位捷克作曲家的传奇性格亦显得愈发坚定。作品交给出版商时,作曲家要求不可以对这部协奏曲进⾏任何修改,甚⾄不得由预定独奏者做微⼩的改动。
即使在今天,它也被视为作为独奏乐器⼤提琴演绎能⼒的图腾之作:奇异⾮凡、意⽓风发且充满戏剧性。
▲楚尔斯·莫克
Eivind Gullberg Jenn/奥斯陆爱乐乐团07
埃尔加《E⼩调⼤提琴协奏曲》
(Elga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E⼩调⼤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最后⼀部著名作品,也是⼤提琴曲⽬单⾥的⼀块基⽯。埃尔加是在第⼀次世界⼤战的余波中创作了这部作品,⽽那时他的⾳乐已经随着⾳乐会的公开演出⽽过时了。与埃尔加早期抒情且充满激情的《⼩提琴协奏曲》相⽐,《E⼩调⼤提琴协奏曲》在很⼤程度上具有沉思性和挽歌性。
由于埃尔加以及表演者被剥夺了充分的排练时间,这部作品的⾸次演出没有成功。直到⼆⼗世纪六⼗年代,英国⼤提琴家杜普蕾录制的唱⽚引发⼤众遐想并且成为古典⾳乐的畅销唱⽚以后,埃尔加的《E⼩调⼤提琴协奏曲》才⼴受欢迎。埃尔加曾就这部作品与英国⼤提琴家⽪特莉斯·哈⾥森录制了两张唱⽚。⾃那以后,帕布罗·卡萨尔斯等著名⼤提琴家已经在⾳乐会上和录⾳室⾥频频演出这部佳作。
有⼈必须还得去做⼀些适当的研究,但每当⼈们谈论起⼤提琴与⼈声的相似之处时,他们似乎在听过埃尔加这部《⼤提琴协奏曲》之后才会这么做。真有趣。
▲尚-古汉·奎拉斯/艾华·加德纳/BBC交响乐团
2018 Proms 08
海顿《第⼀⼤提琴协奏曲》
高中生社会实践
(Haydn - Cello Concerto No. 1)
⼤约在1761-65年间,海顿为其⽼朋友约瑟夫·弗兰兹·韦格尔创作了《C⼤调第⼀⼤提琴协奏曲》,之后⼜将其敬献给了埃斯特拉王⼦管弦乐团⾥的⾸席⼤提琴⼿。
海顿这部《C⼤调第⼀⼤提琴协奏曲》⼀直被推测已经遗失,直⾄1961年⾳乐学家Oldřich Pulkert在布拉格国家博物馆发现了乐谱的副本。虽然对作品的真实性依然提出了⼀些质疑,但⼤多数专家还是相信海顿确实创作了这部协奏曲。
在其两⾸⼤提琴协奏曲中,海顿的《第⼀⼤提琴协奏曲》就其宝⽯般的品质⽽⾔要略胜⼀筹。流畅⾃如的旋律贯穿品位⾼雅的三个精致乐章,有⼏个瞬间都显⽰出海顿对乐器声乐特征的喜爱,优美⽽悠扬的旋律余⾳绕梁。
信步的意思是什么▲罗斯特罗波维奇/西班⽛⼴播电视交响乐团/1985 09传统行业有哪些
柯达伊《⽆伴奏⼤提琴奏鸣曲》
在线模拟装机(Kodaly - Sonata for Solo Cello)
1915年,匈⽛利作曲家佐尔坦·柯达伊创作了他的《B⼩调⽆伴奏⼤提琴奏鸣曲》。这是⾃J.S巴赫《⼤提琴组曲》以来,独奏⼤提琴⾳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其中既有来⾃德彪西和巴托克作品的影响,也有匈⽛利民间⾳乐的曲调和细微差别。
由于第⼀次世界⼤战,这部作品的⾸演⼀直推迟到1918年5⽉7⽇,由沃尔波尔-克⽪利四重奏组的⼤提琴⼿JenőKerpely担纲在布达佩斯倾情演绎。
这确实是⼀部创新之作:柯达伊从根本上改变了⼤提琴的曲调,以成就他独奏奏鸣曲的效果。
⼀部具有代表性的转型之作,在⼤提琴世界⾥拥有众多捍卫者。这确实是⼀位⼤提琴家的精品之作。
10
肖斯塔科维奇《第⼆⼤提琴协奏曲》
(Shostakovich - Cello Concerto No.2)
1966年春季,肖斯塔科维奇在克⾥⽶亚创作了他的《第⼆⼤提琴协奏曲》。和《第⼀⼤提琴协奏曲》⼀样,这部协奏曲也是敬献俄罗斯⼤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1966年9⽉25⽇作曲家六⼗华诞的⽣⽇⾳乐会上,经叶夫根尼·斯维特兰诺夫指挥,由罗斯特罗波维奇在莫斯科⾸演。有些时候,这部协奏曲会被列为G⼤调,但乐谱上并没有这样的标⽰。
《第⼆⼤提琴协奏曲》标志着肖斯塔科维奇晚期风格的开始。
对于⼤提琴演奏家和听众来说,这是⼀次⽆情⽽苛求的经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提琴协奏曲》俘获了作曲家最为精彩热情的瞬间。许多⼤提琴演奏家都弄断了琴弦,也有⽆数观众为此流下了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