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书法艺术

更新时间:2023-06-07 08:42:13 阅读: 评论:0

第38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月 Vol.38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ul. 2016
──────────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简介:邱崇丙(1932-),男,江苏淮安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文学与文化。 -12-
语言学研究
汉字的书法艺术
邱崇丙
(国家图书馆 参考研究部,北京  100081)
摘  要:书法有应用书法、规范书法、艺术书法三种类型。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成于汉代,成熟于魏晋,兴盛于唐宋,元明以后继承传统,稍有发展。汉字的书法艺术是用汉字的笔画线条来造型的艺术,是一种与绘画并驾齐驱的独特的中国艺术。
关键词:书法;造型;美感;碑帖;楷体;行书;草书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4-0012-06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4.003
Penmanship of Chine Characters
QIU Chong-bing
(Department of Reference and Rearch,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Penmanship involves practical handwriting, standard handwriting and artistic handwriting. As an art, penmanship began in the Han Dynasty, matured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and saw its heyday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it progresd a little in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Chine calligraphy is a distinct art expresd by the strokes of Chine characters.
Key words: penmanship; expression; n of beauty; stone inscriptions; Kai script; running script; cursive script
书法,就是汉字的书写。书法艺术,是指具有美感的书法创作。不过,书法一词也可以包容或者代替书法艺术。
世界上的文字,能够成为艺术品的,大概只有中国的汉字,因为它是形体表义的文字。瑞典的汉学家高本汉曾经说过,西方文字像一位勤劳能干的仆妇,而中国文字是一位华丽的贵夫人。这虽然是指西方文字比中国文字更便于使用,却也透露出中国文字的高雅品格。因而它不仅是书写工具,终于提升为一种用笔画线条来造型的艺术品。
与此相关的是汉字难写难学,要写好字,得下功夫。儿童上学,要练习写字,由描红开始,老师还要圈点判分。有些人写的字太难看,让人摇头。有些人写得一手好字,会受到称赞。商家店铺的招牌,游览胜地和重要的建筑,都非常重视题字。画家绘画也要题字,他们更得把字写好。书画并称,书法与绘画并驾齐驱。
俗话说,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汉字书写的难
汉语拼音t的写法
度,促使人们对它的重视,书写汉字便有了攀比心理,从而把它引向艺术的方向,于是写字就从一般技能逐渐演变为书法艺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把汉字的书写发展到审美的程度,能激发起欣赏者的美感。简言之,字写得美,才称得上是书法艺术。
一、书法艺术的基础
书法艺术是用汉字的笔画线条来造型的艺术。汉字的象形结构是书法艺术的基础。象形,就是对于客观事物形态的摹写。
汉字的部首,涉及到日月风雨,山石水火,金玉草木,禾米瓜豆,牛羊犬马,鸟羽虫鱼,人身手足,心血骨肉,口齿耳目,衣食车舟,刀戈弓矢,音言黑白,可谓包罗万象,不一而足。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形体,都是汉字笔画的结构依据。客观形体的结构,都要符合力学原理,否则就支撑不住。汉字的结构跟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相似,它讲究对称、均衡、主从等布局。字写不好,往往像要倒塌的架构,写得好则像一座稳固的建筑。这
邱崇丙:汉字的书法艺术关于一的成语
-13-
种建筑架构,就是汉字用来造型的基础。它原是对客观事物形体的摹写,而且一直保留着象形的痕迹,与客观事物的形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纸上的笔画,也就可以联想到客观世界的形象,这就使它具有了艺术造型和想象的空间。
二、书法的类型
中国的书法,细分起来有三种:应用书法,规范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书法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
(一)应用书法(书写记录)
这是办理实际事务书写的文字,是记录性的文字。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王朝遇到国家大事,必须占卜,以预知吉凶。这些甲骨卜辞,实际上就是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的国家档案。
公元前1 300多年,殷商后期,已经有了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合金铸造的器具,有礼器、乐器、兵器、食器,以钟鼎为多,是统治者和贵族的重要用品。金文是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故又称钟鼎文。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刻铸的文字渐多,有多至几百字的。内容多为纪念性的铭文,如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在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著述和文字,互相促进。诸子各家的学说和著作,用文字记录在竹简上,流传后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当时所用的文字,被称为“古文”字。
这些记录性的文字,以及后世的行政文牍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文字,如契约、来往书信等,都是应用性的。现代的日常写作,文章起草,学者、作家的手稿,也是应用书法。
(二)规范书法(碑帖印刷)
秦国的文字称为大篆,亦称籀文,是小篆的前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文字作了整理统一工作,废除六国古文异体字,对大篆酌加简化推行全国,这种字被称为小篆,写在竹简上。经过统一整理,小篆的线条圆曲,匀称,整齐,统一部首偏旁,部位定型,已具备方块雏形,具有规范性,这就成了规范书法。
汉代的隶书、魏晋以后的楷体字,处理实际事务的还是应用书法,后来刻到石碑上(石经等),形体比较整齐固定,被后人所模仿,也就成了规范书法。更明显的规范书法,是唐宋以后出现了印刷体,碑帖和明代的台阁体。规范书法,就是标准化的字体。
现在的印刷体和计算机中的字型,都是一种规范书法。隶书、新魏体的字型,是汉碑、魏碑字体的规范书法。楷书,是由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的字体而形成的规范书法。宋体,是宋人雕版印刷中使用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的规范书法。规范书法得益于艺术
书法,有利于指导应用书法。
(三)艺术书法(个人创作)
唐代颜真卿(颜鲁公)、柳公权的字写得好,具有美感,就成了艺术书法。他们的字制成字帖,成为习字的模板,也就由艺术书法转为规范书法。儿童能够摹写出颜体、柳体,可以进入应用书法的层面,
如果能够超越,形成个人的风格,就有可能成为书法家,上升为艺术书法。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篆体、隶体字,后人可以拿它们作为摹写的对象,或刻制成印章,进行再创作,也有可能成为艺术书法。
艺术书法,也就是准确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具有美感形象的书法。这是伴随着毛笔和纸张的使用而兴起的艺术。毛笔的使用使书法更便于造型,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的灵活运用和水墨的流畅连接,出现黑白相间的形象,由笔画线条而形成了造型艺术。这些书法作品,一般物化为诗文、对联、铭帖、条幅等。
应用书法、规范书法、艺术书法,虽然产生的时间有先后,但并没有互相取代的情况,而是三者并存,互相影响。在应用书法的基础上,产生了规范书法,规范书法又指导应用书法。应用书法逐步提高,形成个人的特点风格,就达到艺术书法的水平。艺术书法又能够转化为规范书法(碑帖),成为应用书法的范本。
三、书法与文学
书法起源于习字,通常的书法模板是碑帖。因此,早期的书法作品,只重视“字”,不太重视与字相关的内容,有很多是“墓碑”“庙碑”。也因为它们是墓碑之类,才由名家书写,并容易流传下来。这是早期书法的历史局限。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受到后世推崇,不仅是字写得好,还因为它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唐宋以后,渐有以《道德经》,《离骚》,《洛神赋》,王维五言诗,《醉翁亭记》,《赤壁赋》等为题材者。书法作品如果文字内容平平,光凭字好,也难以被广泛牢记。因此可以这样说,《兰亭集序》是书法发展的重要的基因,书法与文学作品,特别是与诗词、名文、名言相结合,才提高了它的身价,使之熠熠生辉,发扬光大。文学为书法注入了新的血液,它不仅有笔画线条的造型美,还加深了意境和思想的渲染。
社会上喜欢请名人题字,称之为“墨宝”。国民党元老于佑任,有一天写了一张告示:不可随处小便。因为他是书法家,有人把这几个字换了一下顺序,成为条幅:小处不可随便。换序后成为人生修养的格言,遂成墨宝。他曾经送给蒋经国一张条幅,写道:“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写的时候无意间染上墨污,只好重写一张。有墨污的那一张,被于氏的儿子保存,
第38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月
-14-
后来又送给了宋楚瑜。这张染上墨污的条幅,仍然被重视,不仅因为它是名人的墨宝,也因为它的内容,是一句富于哲理的名言。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则更发扬了革命的精神,铿锵有力,真像是掷地有声。
书法与文学的结合,使书法获得灵魂,提高了品位。墓志碑铭的书法渐少,诗词名言为题材的渐多,标志着书法现代化的进展。唐诗宋词,格言名句,成为书法的题材,已经屡见不鲜。现代书法家作品几乎都跟文学作品有关,欣赏者既获得笔画线条造型的美感,又获得文学的熏陶和启示。
四、书法的发展
(一)严格的说,汉代才是书法艺术的形成期
隶书是汉代的字体。隶书改变篆字的圆曲笔画,笔道较粗,明显的用点、横、竖、撇、捺的笔画组成文字,方块形更加明显,这跟毛笔和纸张的应用有关。隶书字体是从篆字到楷书的过渡。现代人基本上能够把它跟楷书相对应,比较容易识别。汉代的图书制作,靠手工抄写,自然要力求把字写得好一些,而趋向于艺术书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孙膑兵法》,湖南长沙市马王堆出土的《老子》等书,都是西汉的书法作品。东汉的书法作品有《张骞碑》,《雁门太守鲜于璜墓碑》,《礼器碑》,《华山碑》,《苍颉庙碑题记》等。书法家有蔡邕,曹喜,张芝等。
蔡邕(132-192),文学家,相传江苏沛县保存的《大风歌碑》,是他所书写。曹操曾向他的女儿蔡文姬询问其家中收藏图书的情况。据《后汉书·蔡琰传》记载,曹操想派十名官吏到蔡琰家抄录书籍,
蔡琰回答说:“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这里提到纸笔,显然蔡琰所抄写之书,就是用毛笔写在纸上的。
曹喜,生卒未详,书法工篆隶,尤以悬针垂露之法著名,若针之悬锋芒,点缀如轻露。
张芝(?-约192),擅长章草,省略章草的繁难之处,笔锋流利,创造了“今草”这种书体。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期
成熟的标志是: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体纷呈,并且出了一位有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楷书又称真书,自从魏晋流行以来,已经成为汉字的标准字体。草书就是写得潦草的意思,可以加快书写速度,节省时间和工作量。其特点是连笔和省笔,甚至简化部件。草书有章草(隶草)、今草(楷草)、狂草三种。行书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是楷体的快速写法,魏晋时期已盛行。行书既写得快,又基本上保持清晰的笔画,实用性较强,应用书法多为行书。
这一时期有名的书法家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等。
钟繇(151-230),三国时期魏人。精于隶书、楷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王羲之(303-361),对真、草、行书造诣都很深,“兼摄众法,备成一家”,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
盖代”的行书,“贵越群品,古今莫二”,被尊称为书圣。名作《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344-386),是王羲之的儿子,并称“二王”。主要是继承家法,别为一体。
评论家认为,晋人的书法“尚韵”。晋代书法洒脱秀美,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情趣,这跟当时流行的玄学清谈的风气有关。
南北朝的书法风格,多受二王的影响。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是南朝陈代的和尚,他书写的《千字文》,很受推崇。北朝书法,当推魏碑。
(三)隋唐时代书法艺术进入了繁荣期
唐初四大书法家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此后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
虞世南(558-638),是智永的学生,书法外柔而内刚。
欧阳询(557-641),与儿子欧阳通,并称大小欧阳。初仿王羲之,后独辟蹊径。楷书法度严谨,被认为唐人楷书第一。
褚遂良(596-658),师法王羲之、虞世南。书法温雅秀美。
薛稷(649-713),擅长瘦体字,笔锋舒放。 李邕(678-747),师法二王,字体介于行书楷书之间。
张旭(8世纪前期),以草书出名,为人癫狂,世称“张癫”。
颜真卿(709-785),师承前人,糅合诸体,笔划肥壮,自成一家。作品较多,著名的有《多宝塔感应碑》,曾作为字帖流行。他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778-865),与颜真卿齐名,有“颜肥柳瘦”“颜筋柳骨”之称。作品有《玄秘塔碑》,曾作为字帖流行。
半长轴怀素(725-785),和尚,草书家。作品有《自序帖》,唐代出现了狂草,主要书法家就是张旭、怀素。狂草是今草的进一步发展。草书本来是为了写得快,但狂草任意省略、合并、连接,横竖撇点折(一丨丿丶乙)相连,形成不规则的弧线,甚至一挥到底。往往难以辨认,失
邱崇丙:汉字的书法艺术
-15-
去实用价值,而成为一种单纯的书法艺术。
评论家认为,唐人书法“尚法”。书写法度严谨、气魄雄伟,线条具有力度之美,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的气派。
(四)宋代书法流行帖学,师法于前代名帖,进展缓慢,但亦有创新
“宋四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蔡襄(1012-1067),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善楷书。
苏轼(1037-1101),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颜真卿,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黄庭坚(1045-1105),他的行书,善于运笔。起笔处欲右先左,藏锋逆入而顿笔,然后平出,收笔处回锋藏颖,结体舒展大度。亦善草书。
米芾(1051-1108),善真、草、隶、篆,以行书为最。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很多特殊的笔法,体势,来自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的影响。后摆脱限制,重视整体气韵,体势骏迈,潇洒奔放。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增加了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
赵佶(1082-1135),宋徽宗,治国无能,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在位时,广收古物书画,网罗画师,扩充翰林图画院。他的书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仙鹤腾空之势。《秾芳诗帖》卷,大字楷书,结体潇洒,笔致劲健,为赵佶瘦金书代表作。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指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宋代“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书法纵横跌宕,以书达意,流露出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情绪。
(五)元代书法,承袭帖学,而有所发展
元代书家赵孟頫、鲜于枢,被称元代“二雄”。 鲜于枢(1246-1302),与赵孟頫齐名,兼长楷书、行书、草书,以草书为最。善悬腕写字,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漓酣畅,圆劲遒健。
赵孟頫(1254-1322),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在继承传统上下功夫。与颜真卿、柳公权齐名。其书法并影响到元明的雕版印刷字体。
(六)明代书法仍承袭帖学,整齐而呆板,但优秀的名家亦不少
前期书法家有:祝允明(1460-1526),文征明(1470- 1559),等。学唐宋诸家,上追二王。英国大学专业排名
晚期名家有:徐渭,董其昌,邢侗,米万钟,张瑞图,王铎,等。
徐渭(1521-1593),学书于二王,又取法于宋人米芾,稍有创新。
邢侗(1551-1612),能诗文,书法遍临前人,博采众长。草书极具法度,纵横浑丽,呼应自然。
董其昌(1555-1636),讲究用墨,枯湿浓淡,尽得其宜。
米万钟(1570-1628),米芾的后裔。行草得米芾家法,与董其昌齐名。
张瑞图(1570-1641),以“金刚杵”笔法著称于世。擅长行草,气魄宏大,笔势雄伟。明代书坛竞尚柔媚,张瑞图力矫颓靡的时弊,以直率自然的写意气势,开创奇逸书风,具有晚明浪漫主义狂飙所掀起的时代精神。
王铎(1592-1652),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而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与董其昌齐名。
评论家认为,明代书法“尚态”。崇尚摹古,流行台阁体,显得平庸。明末出现了“反流俗”的新潮。
(七)清代书法,流行碑帖之学
嘉庆以前承袭帖学,道光以后师法碑学。也就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为帖学时期,之后为碑学时期。
后期学习汉魏的篆隶书法,注重革新,作者逐渐增多,兴起碑版金石之风,开创了新的局面。书法家有:金农,郑板桥,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吴昌硕等。
金农(1687-1763),是“扬州八怪”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台湾自行车品牌
郑板桥(1693-1765),扬州八怪之一。善画竹,古今独步。字体笔画往往旁出,张牙舞爪,“难得胡涂”,就是他的杰作。grasping
邓石如(1743-1805),清代中叶是书法史上的转变时期,碑学的兴起改变了清初帖学的颓弱之势。邓石如的书法是碑学实践的范例。
伊秉绶(1754-1815),书法工四体,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
何绍基(1799-1873),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
吴昌硕(1844-1927),是“清末海派四杰”之一。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1913年在杭州成立西泠印社,为首任社长。书画家多有篆刻,书法作品每每加盖印章。篆刻治印与书法有密切关系。
(八)民国时期知名的书法家
谭延闿(1880-1930),工颜体。 于右任(1879-1964),工草书。
五、书法的艺术特征
(一)笔画线条的性质
第38卷第4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7月
-16- 汉字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些象形笔画逐渐
简化为符号;但它还保留着象形的痕迹。在书法的笔画线条中,看不到对客观事物形状的直接的真实的模拟,而要通过想象,把握其醒目的特征。结果反而使它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抽象性,还带有想象性。笔画线条一方面象形,另一方面又近似几何学上的抽象性。笔画线条的形状、结构和布局更富于变化,又扩大了人们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书法中的笔画线条,是形象的、抽象的、想象的综合体和凝聚点,有了这三种特性,终于使它发展成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艺术作品的效果,需要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互动。作者提供想象的依据,调动欣赏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联想、想象)。书法艺术的笔画线条,相对抽象,不能直接显示其内在含义,更有待于欣赏者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通过笔画线条的力度、搭配,让观赏者体会到形体之势态和力量,产生联想,以此来完成艺术欣赏。
书法的笔画线条是客观事物形状的综合反映。多种多样的笔画线条,体现多种多样的形象。古人对于
书法的评价,往往用比喻来描述。这些丰富的比喻,就是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王羲之的书法,被认为“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这是说他的书法,有生龙活虎的形象特征,在某一方面相似。他的书法又被形容为“壮士拔剑,壅水绝流”,“威凤翔霄,神骥追影”,等等。这说明王羲之的书法,并非某种具体事物形象的简单反映,而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是形象、抽象、想象的集中表现。
不过古人这种比喻,虽然能够道出某些特色,却很难明确的加以界定。这种评论实际上是一些艺术感受。以感受代替评论,是中国文艺批评的一种传统。有时也会流于神秘主义,让人难以把握。
车马冷着(二)书法与运笔
书法艺术既然主要通过笔画线条来造型,运笔取势,表现笔画线条之力度,就成为首要任务。运笔取势,就是让写出来的笔画线条有力,感到有韧性。书法的笔画线条要粗而不肿,细而不瘦,壮实有力,整个书法显出动态之势,能够激发起观赏者的联想。切忌断笔和重描,俗语说:字是黑狗,越描越丑。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就要使得书法的笔画线条符合力学的原理,既有盘石立柱,又有飞檐峭壁,既有稳固之形,又有活动之态。这当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成了书法家。
书法的力,是用笔画线条来表现客观世界中“力”的形象。力是看不见的,力作用于物,我们才能够在物体上看到它的势态,风的力量可以从云彩飘动的速度上看出来,从树枝的摇动中看出来,从河水的
波浪上看出来。动物的力,可以从奔跑中看出来,人的力可以从动作中看出来。力与势态是相联系的,运笔不在于使用大力气,而在于写出的笔画线条包含一种势态,有了动感,体现出“力”来。
欧阳询的楷书被认为“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惊蛇,闪电,怒目,挥拳,用这些词语来形容他的书法之力,就是指有了势态动感,笔画线条有了这种势态,就能够再现客观世界中力的形象。静中有势,势态表现动,动态表现力,笔画线条的力,使我们联想到了客观世界的生动的形象,产生了美感。
不过,这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需要有勤学苦练的过程,主要途径就是临帖。历史上的书法家,往往是兼采众家之长,独树一帜。因而摹写有名的书法家的字帖,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长期坚持,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三)书法的风格
艺术创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作者的精神面貌,书法艺术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但它与小说等艺术形式相比,还是有所不同。它并不能明确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而偏重于表现作者的风格胸怀。
毛笔是作者手的延伸,运笔的疾速、徐缓、飞扬、顿挫,都受主观意念的驱使,成为他情感、心态的宣泄和表达。书法能够把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爱好等悄悄地融合进去,隐隐地折射出来。俗称“字如其人”“书为心画”,就是这个意思。
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1]
这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书法创作的特点。历史上的书法家虽然存在着师承关系,仍然会各有各的风格。客观世界中“力”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清泉石上流,吹皱一池春水,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泻千里,落红成阵,万马奔腾,都是力的表现。书法的力也是多种多样的。笔画线条既有势、动、力之美,而又风格各异。
当代的书法名家,最突出的要数毛泽东(1893- 1976)。他的书法得益于钟、王,在魏碑、章草、晋唐楷书等前人的基础上,下了较深的功夫。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突出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龙飞凤舞,俊才飘逸,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大气磅礴,豪放酣畅,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表现了傲视群峰,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跟他的诗词内容又契合一致,体现了伟大战略家的胸怀风貌。
另几位风格突出的书法家是舒同、赵朴初、启功。
邱崇丙:汉字的书法艺术
-17-
舒同(1905-1998),学书从颜体入手,转益多师,擅多种书体,尤长行书。他的书法宽博端庄,圆
润流畅,无往而不适,表现出一种沉着稳重,宽容大度的风格。毛泽东曾赞誉舒同是“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2]。
赵朴初(1907-2000),自幼酷爱诗词及书法,后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工作。擅长行书楷书,脱胎于苏东坡。字的体势向右上方斜出,有轻巧活跃之态。结构严谨,笔力劲健,显示雍容宽博的风格,透露出喜善的气象。
启功(1912-2005),满族,爱新觉罗氏。家境中落,发愤自学。初习书法丹青,继学古典文学。从事古典文献和文物鉴定工作,而终以书法脱颖。他的书法,笔画挺拔,干净利落,表现出一种健康高雅的风格。
这几位书法家的不同风格,在书法中能够如此鲜明的体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书法确实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六、结语
不过,有位书法家认为书法是最高的艺术形式。这话有些过头了。
书法是用笔画线条造型的艺术,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形象、抽象、想象相结合的艺术。简言之,是一种有着抽象因素的艺术。它虽然跟中国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这一性质,使得它的作用受到某些限制。
它不像绘画
音乐、戏剧电影那样,人人能够直接欣赏。而可分为三个层次。
陇南扬名中学首先和主要是为社会知识阶层所欣赏。例如:中国传奇人物张学良将军的客厅里的壁联(中堂)是:“太公钓渭,老子犹龙”,八个大字,增添了哲理的高雅和超脱的气氛。其次为实用性的装潢。富有者的堂屋里多挂一个“寿”字或“福”字,或者是“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商家多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反映他们自身的愿望。再次是普通家庭的习俗,过年时他们才在门上贴春联,取其吉利喜庆。这三个层次,大体上和艺术书法、规范书法、应用书法相适应。
另有一些书法作品存在一种倾向,扭曲、改变汉字的笔画线条,所写的字难以辨认,形成高深莫测的假象,从根本上失去了欣赏的基础。无法欣赏,等于自我否定。
书法的汉字应该写得美,而不是离奇。
[参考文献]
[1] 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69. [2] 崔向华.“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记91高龄的书法大师舒
同[J].炎黄春秋,1996(3):30-34.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热烈祝贺我校建校60周年
2016年是唐山师范学院建校六十周年。在这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政府、兄弟院校、社会各界朋友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唐山师范学院秉持“勤学修己”之校训,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铸就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8:4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124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书法   笔画   线条   艺术   文字   规范   应用   楷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