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历史教案全套 高三历史教案人民版篇一
我们称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语中民主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辉煌及衰退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中国古代-
政体的另一幅灿烂的政治画卷,让我们去亲自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历程中地位和重要影响。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
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主政治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关系,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牙买加在哪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作用。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九年级上册历史时已经对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阶段不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因此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比较模糊,而且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共同探究本课问题,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高中历史说课稿
探究学习: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带着质疑走进课堂,带着对历史的质疑走进生活,这样才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态度与情感。
四、说教法
1.以高中新课标为依据,主要围绕“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及素质教育思想。
2.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
3.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4.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即注重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公-
识及政治参与意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及撰写历史论文,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学习与想像的空间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悬念:“你知道以下这些英语名词的最初来源吗?你知道这伟大的雕塑作品产生于何时何地吗?你知道以下这两位伟人诞生的地点吗?他们产生于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时代,他们一起演绎了那个时代的辉煌。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辉煌的文明?”让学生在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发出召唤:让我们一起参观西方文明的摇篮,探寻西方文明之根……
2.问题探究
(1)总论:
指出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之源,被称为“海洋文明”一句话概括本单元主要内容:文明表现:从政治文明看,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文明贡献良多。
概念剖析:民主政治的含义 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2)讲解民主的形成过程:
首先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地图,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解释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资料引入:利用图片和文字立体的展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进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3)民主政治的特点
情境创设:“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的3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你能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通过此题,培养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民主政治内容的理解。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报社记者,你的上司要求你写出一篇有关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操作流程及评价的报道,你将会采访哪些人,提出哪些问题?去参观哪些地方?采访后你将会给你的报告拟一个怎么样的题目?如果你是被采访者,你又将如何回答提问,评价希腊民主政治?”完成此题的要点是教师必须指给学生明确的操作程序,并作好示范,如教师分别示范记者与希腊公民,并在最后作好评价。设置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理的想像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辩证的评价能力,强化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的认识。
最后,在已经充分了解民主政治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这样,结论显得水到渠成。
(4)评价民主
通过对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
的介绍及展示伯利克里的讲话、陶片放逐法,使学生认识到,雅典的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并促进了希腊人完整人格的形成。
通过伯利克里讲话、图片、文字分别讲述希腊人重责任感、渴求知识的民族性格,并请学生朗读有关雅典人生活的有关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情逐渐升温,引发学生对民主的充分认同及对雅典人重精神生活的无限神往。问题设置:让学生思考达睿思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西方政治制度的重大影响。同时指出“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民主政治的必然性。
用书中的两段材料分析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其影响。
4.课堂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6.布置作业
撰写历史论文
首先布置论文范围、主题;其次进行举例;最后提供相关查阅资料的网址。
此题设置的目的,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与概括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并深化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高三历史教案全套 高三历史教案人民版篇二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叶绍翁简介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 第1款 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 第1款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 第1款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高三历史教案全套 高三历史教案人民版篇三
教材内容: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农民起义风气云涌。洪秀全将西方的-与中国民间的宗教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从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并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势,不久天京陷落,中国历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虽然失败但意义深远。本节课即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纲领、意义及教训。
一、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高一新授课,学生对教材并不太了解,所以首先要注重知识梳理和本节课的框架结构的构建,依据教学大纲和历史考试说明,确定本课突破的教学重点是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着力解决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导入本课
【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革命任务和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问】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
【答】是太平天国运动。因为这场运动担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总结过度】对,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但是它兴起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赋予它特殊的使命——反侵略反封建,它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这节课我们去深入学习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2.目标导航
用cat课件演示下表: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体西式甜品会”,教师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的具体指向。
了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的原因及过程。
理解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性。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体会
.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3.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首先从宏观上对课本有个大致了解,并构建知识结构,再提炼要点,快速记住主要历史事件。在学生快速阅读和记忆的基础上,用谈话方式解决并用课件演示出问题及答案要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主观原因: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设问】: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如何理解?”
【答】:鸦片战争后,一方面,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另一方面,西方-
传到中国洪秀全深受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
【探究】: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呢?拜上帝教与-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目的是-
清朝统治。
特点:西方-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结合起来。关系:是一种改造和利用的关系,它根本不同于-
,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
说明: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平等的思想,是洪秀全号召人民群众参加反清斗争的理论武器。但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不是科学的革命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引导学生看“太平天国形势图”,教师并给予适当的解读:要求准确记住金田(起义地点)、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天京(正式建立政权)的位置;掌握拜上帝教活动的地区和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地区。
【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清政府就急于定都天京是否正确?
要点:肯定说:南京是江南重镇,六朝古都,南京附近的东南一带,又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是清朝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地。因此,定都天京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给清朝封建统治势力是一个沉重打击,对各地人民反清起义是一个极大鼓舞和推动。同时,有了比较稳定的后方,避免了以往农民战争中常见的流寇主义现象。
否定说:过早建都,助长了起义队伍内部封建等级思想、保守思想、享乐思想的滋长,为后来天京变乱埋下了祸根;匆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导致北伐失败,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最终陷入被动并很快失败。
2.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的全盛
【设问】: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答】形势: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
措施:为了巩固政权,-
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
结果:①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北方的统治。②西征的胜利,使太平天国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③天京突围的战斗,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清江北、江南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至此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用多媒体投放图表(一)让学生填表
投放图表(一)
措 施
目 的
时 间
将 领
意 义
北 伐
西 征
东 征
【过度】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在1856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的时候,一场大规模的内乱即将来临,这就是天京内讧,使太平天国运动的由胜转衰。
3.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和失败
(1)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①.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
(教师简述并投影)在天京,诸王模仿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筑王宫。〖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从《天王府》画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从《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画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乐生活。各王还通过家族、部下等关系结成派系集团,分别控制军队、争权夺势,分裂的危机愈演愈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终于在1856年秋演化为一场大变乱)
②天京变乱的经过:
(教师简述天京变乱的经过,让学生简单了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
③天京变乱的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过度】(教师简单的陈述并用多媒体进入新时代投出)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指挥军事防御a.再破江北大营 , b.三河镇大捷 c.再破江南大营d.李秀成;东征苏南与进攻上海 e.安庆陷落与陈玉成就义。1864年天京失守,标志着天平天国的失败.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①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②原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③教训: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投影图表(二)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 ↓ ↓ ↓ ↓ ↓ ↓
兴起 ↓ 发展 ↓ 全盛 转折 失败
↑ ↓ ↗↖ ↓ ↑ ↑ ↑
建国号 初步建立政权正式建立政权 巩固政权 元气大伤 政权覆亡
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前期)与《资政新篇》(后期)
1.《天朝田亩制度》(1853)
(1)根源:【设问】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受双重压迫,土地高度集中,是产生的社会根源;明末农民起义已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是产生的历史根源;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自身局限是其阶级根源;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是根本因素。
(2)内容:
【设问】:《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土地问题为核心。(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过度】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分配方式又是怎样的。
① 土地分配问题: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方式:以户为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字拼音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探究】这里“天下田”是谁的?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要求?从中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答】“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
要求:反映了农民阶级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
认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过渡】:(教师简述)《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
②产品分配问题: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过渡】: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能否实现呢?
(3)评价:
【设问】: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教法探讨: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诱,使学生学会使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问题一: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特征是?(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
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问题三:中国历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过渡】: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⑴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问题四:《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它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问题五:《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采取何种方式?(绝对平均主义)它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为什么?(超越了人民的觉悟)
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过渡】: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2.《资政新篇》(1859)
【设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2)、内容:①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突破了封建专制政体)
②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否定重农抑商政策)
③文教: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文明生活方式
④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设问】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答】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先进阶级)这是根本原因,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评价:
(教师要求学生把《资政新篇》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分析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进步性:这一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教师点明洪仁玕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也不代表农民阶级)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方向。
局限性: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因而未能在农民群众中引起广泛影响;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加之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施的客观条件,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4)比较《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
第一,二者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主张是互相矛盾的。《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实际上主张发展私有制。
第二,提出的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定都天京后不久,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在天京变乱后,处于衰弱时期。
第三,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不是农民实践的产物,而是洪仁玕接触西方文化后的设想,不具备实施的社会条件。
第四,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的蓬勃发展;《资政新篇》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未能付诸实行。
从上面的比较可看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比起“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徐子越由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的轨迹。
四、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探究】: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怎样的新的时代特征。
【答】。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到鱼卡通图片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都受到西方影响。
(3)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农民战争的峰
(4)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5)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4.探讨作业
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及其领导人洪秀全的评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推动历史前进的爱国运动,洪秀全作为正面人物和农民革命家应予以肯定;另一种意见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运动,认为洪秀全是一个“灾星”、“邪教主”、“暴君”。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呢?洪秀全在历究竟起过什么作用?
【思路】对于前一种观点教材中多有介绍;对于后一种观点,需要查找一些资料来加以解释。对洪秀全的错误,我们应当正视,但要从当时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苛求于前人。神化洪秀全固然是不对的,但鬼化洪秀全更加荒唐。因为那种把他贬斥为“邪教主”、“魔鬼”来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既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也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洪秀全伟大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结论。
高三历史教案全套 高三历史教案人民版篇四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板书设计】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3.轮船和火车的发明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高三历史教案全套 高三历史教案人民版篇五
《伟大的抗日战争》
说教材:
此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是高一历史(人民版)上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ei怎么读》第三部分内容。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百年时间内,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中国主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抗战开始时间的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战阶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中日-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
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三、抗战特点:中国抗战的特点是"全".全体现在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种作战方式各种正义力量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如何体现。其次是一场持久战;最后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中国抗战的伟大体现:从抗战的历史意义分析出,国内意义:中国的抗战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有: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五大国,并担任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情境模式,围绕重点、难点及亮点精心设计问题群,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辩论纠误,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将本课内容设计为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师本人将担任抗战纪念馆馆长,并在课前布置好预习课题。
说学法:
学生以参观抗日战争纪年馆的形式来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内容,四位同学将担任抗战纪念馆分馆馆长并做好为其他同学讲解的课前准备。其余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在体念中自主、互动学习,进行知识的辨析和迁移。
说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以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方式完成对本课的教学。
说教学理念:
1、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评价,教中有评,评中有教,体现一种过程引导、及时反馈和激励鞭策的教学理念。
3、注重情景体验和理性分析、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4、屏弃原来的以教材为中心,一纲一本的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以课标为依据,参照教学指导意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我的课堂教学观可以概括为"六点论",即凸显重点、破袭难点、呈现亮点、追踪热点、教的有效点、学的轻松点。
说教学目标:
在"六点论"课堂教学观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主要是体现"合理"性,可能性,避免"假、大、空".
知识与能力:一方面,落实"双基";另一方面,一堂课不可能解决学生各种能力问题,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意识;
过程与方法:角色扮演法、材料法、图片法、图示法、研究性学习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客观评价事物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体会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含义。
说教学重点:
分析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原因、表现及结果,探究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确立依据:因为她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和后方),全国各阶级、各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来看,中国是个弱国,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一次全民族反对外敌入侵又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说教学难点:
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确立依据: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来看,中国是个弱国,日本是一个强国,因而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她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说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布置预习作业,做好扮演纪念馆馆长的准备工作。
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做好扮演专题馆分馆馆长的准备工作。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受侵华军细菌战毒害的中国民众和王选女士为细菌战受害者索赔而奔走街头这两张照片引出本课的内容--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师作为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57年前的那场战争。
二教材处理
抗日战争这一章节内容在老教材中需要6个课时才能讲授完而新课程只安排一个课时。因此我将本课内容设计为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模式,教师客串纪念馆馆长,个别同学担任分馆馆长身份的形式带领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来完成对本课的教学。
三参观纪念馆
馆长:同学们此次参观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本纪念馆分为一个综合馆和五个专题馆(日军罪行、中国抗战、铁血忠魂、、影音经典、献花留言)。同学们可按展厅依次参观。
综合馆
内容简介: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
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侵占了整个东北中日-
逐步上升。到了1935年,为分离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开始成为最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民义愤填膺,吁请抗战,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国民党爱国官兵及关外人民以各种方式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积极筹划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日本相继发动了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随即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并公布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了。
全民族抗战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1937.7,7-1938,10月)国民政府积极组织了四次会战,分别是凇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在正面战场上抗击了大量的侵华日军。
战略相持:(1938.10-1945.8)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物力、财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进攻。而中国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战略-:(1945.8-1945.9)1944年敌后战场开始了局部-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下,中-
民展开全面-。日本政府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性感的美女图片降,9月2日签署了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7:5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122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