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1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是我们每位教师一直探询的课题。这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不在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物理在高中一直是学生头痛的学科,这一方面是初中物理主要以观察为主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中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特点就显现出来了。另外,高中课堂容量比初中课堂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学习吃力是必然的。学生没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此,我校提出了五步教学法。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挖掘学生潜能。
一、做好导学案,事倍功半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事先的教研活动先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把握好这节课的思路,然后再编写学案。
物理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的一门学科,在学案编写中可以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引发逻辑思维,形成学习的兴趣,另外也可以设计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诱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自由落体一节,通过轻重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的设问,设计两个实验:第一个,用一枚硬币和一个同样大小的纸片,同时同高度释放;另一个,把纸片揉成团,在与硬币,同时同高度释放。把这个实验拿到课前来做,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引起思考,这样学生产生了参与课上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习题课的学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这样才能不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图像不仅应用到运动学中,力学、电磁学、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因此图像各物理量间函数关系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运动图像的复习课上,先让学生掌握s-t、v-t图象的特点并理解其意义,了解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基础上去看图像,利用两种图像的对比,强化学生记忆,加深理解,真正把图像与具体运动特征联系在一起,为以后的力学等图像处理做好准备。
在学生完成学案后,教师要及时批阅,以便掌握学生的预学情况,更好的为课堂教学做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性更强。这也是再次备课的过程。
二、老师指导下的探讨式学习
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新课教学。在课堂上展示学案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组员间,小组间,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拓展了思路,培养学生的专研精神,激发创新思路。这么做也是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思想。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探讨,更容易接受,建构的知识体系也就更加稳固。例如在复习课上,遇到一个问题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时,通过讨论过程,打开学生思维,使头脑更加灵活多变。
对于有些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点拨的方式,不要直接告诉答案或结论,否则容易使学生形成懒惰的毛病,依赖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形成,也不能诱发学生的认真思考,从而真正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中对于“感应电流的磁超好看的言情小说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理解,提问:谁在起阻碍作用,阻碍了谁,怎么实现阻碍,阻止变化了么,等等。就可以通过这种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要比直接告诉学生,令他们印象更深刻。
最后在课堂总结或方法归纳的时候,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形成系统性认识,思路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处理两类动力学问题时,可以通过下图来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2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新疆哈密农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 魏仁凤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作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实施新课程宜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问题是教学的开端
问题存在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
二、问题是教学的主线
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三、问题是教学的归宿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是:
比如:对于“楞次定律”的教学,利用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楞次定律。(物理教学论文 )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与“创新”,教育的目标主要靠教学达到。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智能、品德、心理等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代人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展”与“创造”的核心问题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问题教学法正是实践这一教学思想,实现现代教育目标有效可行的好方法。
当然,在具体实施该教学法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掌握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要熟悉和掌握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明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内涵的形式,明确运用课程内容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这是备课中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2.了解学生,着重明确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学习的需求,精心创设情景,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喜欢学,大胆问,认真钻,刻苦练,乐学互学,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共同成长。
3.精心设计问题。首先是用心编设预习题。预习的问题应当是引领学生在自学课文内容时自学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达到课程标准的提纲挈领的纲要和基本路子,既要精要明确,又要使学生经过自学努力,可以达到。同时,要用心备设在课堂教学各步骤起启时引领学生进入该步骤学习时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三言两语之间,承上启下,要言中的,激起学生发言、提问、抢答的欲望形成一股主动学习的热潮。
4.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思维。
5.周密考虑学生提问讨论的过程,善于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方式实施教学。要细致考虑学生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要将平淡的语言表述转变为激励性的、鼓励性的语言表达,善于把想要告诉学生的东西、或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或学生学习中有所遗留,必须提示学生知道的东西,转化为设问的方式,激励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作答或讨论表达出来。不要将问题的答案轻易地告诉学生,而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地提问题,或自研,或与他人讨论合作,努力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具体地讲,就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可见,问题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改革和优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3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 接受。
二.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 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 、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
三.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
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 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硕士和博士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 。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 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
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 ,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 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 定的地点。
五.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 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 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 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4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高中教学,有时片面重视学习的知识量、做题的数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 以下就是浅析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步骤和习惯,让学生既能学会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物理学科和学生特点对“尝试教学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学生从“被动学”变成“自主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针对物理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分析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尝试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尝试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分析问题、探究知识规律、解决问题。高中生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能自己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尝试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这种机会,让学生“先自己试学,之后教师引导,尝试着学”。(2)尝试教学法适应物理知识特点。高中物理知识有很强的顺序性,前面的知识通常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我在实践中借鉴了尝试教学法的优点,根据物理知识特点让学生分别进行课前的预备练习、课上的基础尝试练习和拓展练习,从学过的知识逐渐向新知识过渡,将物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一个个小的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的优化程序
为了让尝试教学法更好地服务物理教学星条旗进行曲,就要针对物理学科和学生学习物理的规律,对尝试教学法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在教学实践中,可将其实施的流程分成以下几个小环节:课前预备练习――展示尝试问题――自主学习――进行尝试练习――师生互动讨论――要点讲评――拓展试练。
具体实施如下:(1)课前预备练习。高中物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要学习认知新的理论知识,需建立在对前面知识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课前预备练习的目的就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前要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同时也了解了学情。(2)展示尝试问题。尝试问题是精心筛选的能反映本节重点和核心内容的题目,通过展示尝试问题给学生提出本节的任务和目标,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进入老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从而利用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3)自主学习。展示尝试问题后学生虽有了想要去解决它的冲动,但还不具备解决该问题的知识和能力。所以,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学习知识。高中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的规律,其内容编写是沿着情景再现、理论分析、科学探讨、结论得出这一过程来编写的。这样,为物理课使用尝试教学法带来了很大方便。在学生自主学习前,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思考题作为台阶进行引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更高效。(4)进行尝试练习。进行尝试练习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问题较简单时可采用个人练习,有难度的可以采用小组练习,有难度的问题可拆分成几小步,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提高速度。(5)师生互动讨论。此环节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找到正确答案或根本问题,在相互讨论时学生可以发现不足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于某些问题老师也可以参与讨论,一方面了解学生讨论的内容和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6)要点讲评。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对大多数的内容都能掌握,但还是有部分较难的内容需要老师进行讲解,讲解时无须全面展开讲,只需要对重点、难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要点讲解。(7)拓展试练。学生前面学习的效果怎样,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此环节中的练习要比开始练习的难度略大,题目类型可以采用题组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做题和理解更为系统,对相关题目在检验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讲解。通过这些环环相扣的学习,可以更高效、更容易地让学生学习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5
在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 首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思考方式与和思维模式, 还要注意在引入问题教学法时不要太突然, 要循序渐进, 以免影响下一步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对物理教材的思考与研究, 进而去寻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掌握知识,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 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的能力, 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提条件
1. 问题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来提出问题是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掌握学生的学情以及基本需求, 这是问题有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若教师不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提问题, 就有可能在提出问题的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也就无法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探讨。并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对于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影响, 问题的难度过大, 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的难度过小, 则会使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消极上课, 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设计的太过简单使学生们失去了探索答案的乐趣, 使学生们无法在探究问题与寻找答案的途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也就使问题教学法失去了意义。所以,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 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设置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努力就能有结果。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给予他们信心, 在了解学情时应放低身段, 不要给学生一种畏惧的心理, 要尊重学生, 对于学生提出的好与否的意见都应虚心接受, 这样教师才能客观的找到问题, 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 不断地完善教学。
2. 问题应具有延伸性与趣味性
问题应具有延展性。教师将问题既立足于教材, 又延伸至课外, 进而实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高中物理教材中能够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内容并不多, 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将问题尽量延伸, 将教材中的重、难知识点与现实结合, 给学生看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 给与他们学习的动力。问题的设计还应具有藏的读音趣味性。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很大程度是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形象,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兴趣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 将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经常接触的故事、电影等结合, 才能提出真正高质量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很多事项,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提问也要把握好时机。在课堂的导入阶段, 适当的小问题可以将学生零散的心思集中于课堂上来, 有助于教师知识点的教授, 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 进而产生植树的诗对课堂知识的渴求。教师在教课时, 要着重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进行提问, 若提问在重难点之前, 会使学生使用许多不必要的精力去解决问题, 可这并不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任务, 则很有可能打乱教师的授课计划;若在重难点之后提问, 长时间精神的高度集中会使学生产生厌倦, 对问题也没有了兴趣, 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会打击到学生, 也对今后的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作用。在本堂课结束时进行发问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本堂课所学知识, 理清知识脉络, 还可以对下节课所要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发问, 鼓励学生在空闲时间围绕问题对下节课知识进行预习。
2. 提问应循序渐进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众多实验, 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应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思考。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章节时, 教师拿出两种外形相同但重量不同物体, 向学生进行提问:谁先落地?原因是什么?然后教师向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让学生观察结论与实验结果是否相同。接着教师进行新一轮实验, 改变以上两种物体的外形, 再将两种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 向学生进行相同的提问, 这时, 学生的兴趣就被教师所调动, 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提问, 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最后, 教师将一片羽毛和一片铁片放在真空管中进行自由落体实验, 让学生观察实验, 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教授。这种提问方式是循序渐进的, 使学生的思维在跟着教师走的同时也能自己思考问题, 找寻答案。教师还要适时追问, 在不脱离本堂课内容的前提下, 针对核心问题积极追加问题, 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知识, 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
3. 善于将问题变形
高中物理中的许多习题只是变换或增减其中某些条件后, 就成为了另一种类型的题目, 在发现这一特点后, 教师在授课时就应有意识的将问题“变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懂得条件的重要性, 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就像高二课程中有关单摆的学习, 在学生掌握了单摆周期公式, 理解单摆模型后, 教师可以在单摆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匀强磁场, 让学生再求单摆周期, 在多次问题变形后, 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单摆这一章节的知识, 并且巩固了电磁场的知识。
4.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 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于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 学生们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的知识往往超过从教材中获得的知识, 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理解物理知识, 在光的折射这一章节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去实践有关光的折射的各种现象, 如将一枝笔放进水中, 学生会看到笔像被折断了一样, 出现了错位的现象;将物体放进水中, 物体看起来会变大好几倍, 在这些简单的实践中, 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这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还使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小组与小组之间还应多加交流与合作, 互相分享自己获得的新知识, 但是学生总体的物理知识不足, 有些问题仍需要教师的解答, 教师在其中的辅助与引导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任务要求, 这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则是一项新挑战, 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往教学方式上进行一些改变。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既能解决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 又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 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了将问题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教材知识与问题的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渴求度, 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的提升。在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以问题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模式冲虚真经, 以便更好地设计问题进行教学, 达到最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雷剑.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农机.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6
[3]滕绍波.课改后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 (35) :144
[4]杨洪亮.“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 , (11) :153.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7
谈地理教学中的论文教学法
论文教学法是指用想论文、写论文、析论文、疑论文的思路来指导地理教学,教学时先把所教的地理内容设想为一篇有见地的论文,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寻找论点,把握论据,逐步论证,最后提出、解释疑问,归纳引伸。用此种方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材的分析,人文地理部分某些教学内容更适合此种方法。 论文教学法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探索,它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时在学生自己审题的基础上,假想课文应该持有的中心观点,再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和信息的加工,创建这一观点的论证系统,最后结合教材归纳比较,从而使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升华,并用自己的头脑重新建构现实,以加深对外部信息(指教材信息)的理解和取舍。论文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此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1)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论题的理解,也即从自己的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论证课题。(2)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教材的论证过程,发现新信息,改造和重组先前的建构,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以达到认知和现实的统一。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了论文教学法的“想、写、析、疑”四字教学模式,下面以中师地理教材第二册第十四章《人类和环境》为例加以阐述。一、“想”想是教学的开始。是学生审议课题、搜集材料、确定论点的前奏。想不是叫学生凭空乱想,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题,进入意境。老师出示教学课题《人类与环境》 出示本章的教学目的和重点教学目的:掌握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主要方面 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了解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充分认识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环境概念、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途径3、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否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合适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如何组织素材,充分论证?在学生思考 “想”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听学生的想法,说自己的观点,师生互相探讨。二、“写” 写是教学的深入。是理思路、编提纲的过程,是想法的书面表达形式。 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逐步建构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时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列出一个写作提纲,即如果该课题由你来写,你打算如何安排,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参考其它课外书籍,这时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始终要当好参媒。要求学生写的提纲要体现教学目的,但又不拘泥于教学要求,要大胆地写出自己的观点,论点鲜明、联系实际。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讲,写的过程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使得老师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到了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这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准备了必要条件。三、“析” 析是教学的中心。可分两个阶段:(1)有代表性地请学生简析自己的论文主题、层次和结构。(2)师生共同分析教材的主题、结构和层次。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基础,不仅能发现学生的认知障碍,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机;后阶段是分析的重点,通过师生共同谈话,可修正和重组学生先前建构的不足,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认知领域有一个质的飞跃。对第二阶段的分析,《人类和环境》谈话提纲可作如下安排:问题的提出研究课题:《人类与环境》,关键字“环境”如何理解?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界定本教材的研究重点是自然环境。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包括 >地理环境(指地球表层)、地质环境(指地表下的岩石圈)、宇宙环境(地球以外的星际空间)。这三者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1] [2]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
物理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物理知识寓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新课程新理念呼唤让学生掌握鲜活真实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的本领,尤其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更是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地深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将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生动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其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开放式的辅助手段。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的舞台,从而优化物理教学效果。
一、通过课外小实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本领
动手能力是学生物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体现。高中物理教材上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确定了很多新颖别致的课外小实验。这些课外小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我结合学生实际,另外给学生增补了10多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在教学“动量”的内容时增设了“利用自来水来观察反冲运动”;在教学“电场”的知识时增设了“观察静电屏蔽现象”;在教学“光的色散”时增设了“人造彩虹”等小实验产品总监。我将这些课外小实验,按教材顺序,让学生在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动手实施,每个实验都让学生独立设计,实践操作,结束后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对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小实验,我给予及时点拨与提示,包括实验的原理、所需要的器材及实验操作与观察的要领等。而有些实验原理比较简单,所需的器材较少而且在生活中又容易找到,则可让学生在课外随机完成;而那些需要用实验室器材的,则必须让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量自己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于水面”、“观察光的衍射”等都可由学生在实验室外完成,而“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显示与观察微小形变”等必须由学生在实验室中合作完成。
生动鲜活的课外小实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裨益。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和发明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创新思维往往产生于平时的点滴实践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开展一些小制作活动,从而既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拓展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完成科技小制作。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以致用也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在学习了知识后,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地完成小制作和小发明,可以极大地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如学习了“静电感应”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自主设计,有的学生制作了“简易静电吸尘器”,有的学生做出了“简易验电器”;在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后,有的学生“研制”出了“微型火箭”;在学习了电路的知识音乐里的故事后,有的学生设计了“热得快的自控电路”、“节日小彩灯电路”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物理学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内化认知体验,创作科技小论文。
科技小论文是学生对物理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他们对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感受,学生针对学习中的所获所感,适当加工,将自己的思考呈现出来,不失为对问题的反思和升华。如学习了“向心力”的知识后,我遇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写科技小论文,有的学生写出了《汽车拐弯的安全》;学习了“动量定理”后,有的学生写出了《怎样让汽车更舒适》;学习了“超重和失重”的知识后,学生写出了《神舟飞船中的宇航员的生活》等,这些文章虽略显稚嫩,也不乏值得商榷之处,但处处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
3.科学合理展望,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科学合理的猜想是创造发明的前奏,学生只有敢于猜想,才会勇于实践,才会不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如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出一些令人深思的科幻文章,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人耳目一新。如《未来世界的能源》、《超导带给我们什么》、《反物质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碰撞》、《制作环保生物电池》等。
丰富多彩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情趣,让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科学想象,为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奠定了坚实小的单词的基础,指引着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学会思考,学会分析。
三、积极拓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了解世界的能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学校毕竟相对比较封闭,与社会有较大距离。而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生存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早日面对社会和适应社会。为此,我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和街道开展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如在翔宇大道上测定汽车、摩托车的速度后,学生发现不少汽车和摩托车超速行驶,于是他们写出了有关“城市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并发送到市交警大队的邮箱,同时让自己受到了一次交通安全教育。结合电能输送方面的知识,我组织学生到我相邻的乡村进行调查和访问,发现有些村落灯光很暗,线路电压降较大。走访中还得知电价较高,有些农民家中因为电价较高用不起电。于是同学们写出了《关于农村输电线路的布局的建议》。此外,还对噪声、光、白色污染等环保问题,淮安市区下水道窨井盖不全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等进行了社会调查,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呈交给有关单位。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人翁意识,更使学生在客观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和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9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文/王小琴
摘 要:如何提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行为导向法中的项目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方法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机会,练就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又鼓励学生自觉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而学生也尽早学会了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从中获得乐趣。近两年采用行为导向中的项目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些许感受。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教学效果
我本学期担任《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下面就谈谈我上课的经历和一点感受。
一、课前:整合教材,学生参与准备教学器具
学生最近完成的实训项目为《8路抢答器的装配与调试》。本实训项目的选题并非来源于教材,因为本期选用的教材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备赛指导》,教材中的大部分项目成本高(100元以上),难度大,只适合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用。所以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整合实训项目。抢答器是各种知识竞赛中一个实用的道具,抢答器的装调在以往的技能竞赛中出现过,本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即把专业能力构建于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引导,任务来驱动,通过行动而学习,我选择、序化了教学内容。学生代表采购回元器件后,进入项目的重点:电路图识读、画布局图、元器件清点识别检测与成型、万能板布局、焊接制作与检测、电路调试、故障排除,功能实现,然后利用模拟抢答巩固原理、产品展示与质量评价。注重了方法能力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目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个人能力目标(自信心、责任心)、专业能力目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能力)等四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当今社会电子行业对电子专业学生的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动手能力得以很大的提高,专业技能得以展示“我们学会了检测,能排除故障了!”“我的产品又成功了!”“我们小组合作最棒!”“我越来越自信!”“我越来越喜欢我的专业了!”学生特别找到了成就感,作为老师我也特别感到欣慰!
二、课堂: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分工合作,讲究团队精神
本项目我利用抢答器图片、实物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在实操中领会“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我们的“项目就是产品”,我们的“实训就是工作”;学生明确实训目标,反思以前的实训项目中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师解读任务书后,由9个小组每组任意选派一名学生(共9人)上台按照教师要求合作演示样品抢答器功能,而后学生根据任务书进行读图、检测、布局、制作、调试、模拟抢答、质量评价、评后感想。本项目充分应用了实训室的各仪器设备(多媒体、焊接工艺实训台、万用表、示波器等),教学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较好达到。为了便于抢答操作,课前安排学生从样品电路板8个按键处分别用细长导线并联接出8个按键,并编好号,果然,操作方便,演示效果明显。学生在电路的检测、调试中,用时较长,但每小组的三个成员能分工合作,完成测试,做好记录。对检测中出现的故障基本能找到故障部位,予以排除。每组的三个成员我都按好中差精心搭配,利用帮带的方法,课前先点拨动手优秀的学生,再让优秀的学生辅导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每个子项目的实训内容。这种方式让老师能更好地控制课堂和巡回指导,而且同龄人教同龄人,学生很容易接受,还方便在讨论中进步,多一些自信,逐步消除“看书头痛、动手懒惰”的情况,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课后:反思存在的不足、遇到的困难以及得到的好处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项目是按照课程表每次2课时进行,学生时间把握不够好,熟练程度不一,制作进度不一,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依赖性较强,学生对电路的检测、调试、排除故障用时较长,展示作品时质量评价不够到位、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加强。
本课程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购买项目实操中用到的电子产品元器件,专业课教师必须提前做好计划,我感觉到在开学后由专业课老师或班主任收实训费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不便于实训项目的开展。我们在实操中,要特别强调“安全第一”。另外,我在参加湖南省首届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时,到凯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人事部经理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一味强调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成为企业生产一线“全能员(物料员、装配工、焊接工、调试工、检验员、维修工)”,而不把企业的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达不到企业要求,用人单位是不愿意接受的。我认为:7S管理理念,不仅要渗透给学生,我们每个人也都要达成共识,老师、学生都成为7S的传播者,因为它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方面面都用得着,比如:我们上课、办公、开会、乃至就餐完毕,每人随手把自己坐过的凳子搬回原位,仅仅举手之劳,在离开教室、办公室、会场、餐厅时,映入眼帘的凳子不再是乱七八糟的模样,而是整齐有序的摆放,感觉别提有多舒服!而且给打扫卫生的人减轻了不少工作量,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爱动手,我们电子专业课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非常合适,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我建议中职学校今后对于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专业课其教材都选用项目教程。我们的学生能在项目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掌握就业的技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 湖南省株洲县职业中专)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10
谈图示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从图示教学法的.定义入手,结合具体实例,详细探讨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图示法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理论知识形象化.
作 者:陈涛 作者单位: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晋江,362251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图示法 应用 教学效果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11
谈多种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本文阐述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教学法、角色倒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设计、基本要求、各自优势及教学效果,认为教师应在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状态,形成积极的情感和进取的人格.
作 者:油利娟 作者单位:新疆工业经济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3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 任务驱动 角色倒置高中物理教学手段篇12
谈分层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近几年科技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大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学生在校内必须要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在学校内接受计算机基础教学,掌握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在工作中能够娴熟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分层教学法能够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展开教学,对于学生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会更有帮助。本文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
随着我国普及高中的逐渐实施,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都进行过相关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学习的大致内容包括表格的制作、word的应用以及新建文件夹等简单基础的课程,进入大学之后,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一部分也是同样的内容再次学习。在进入大学前期,学生在各自的学校比如说小学、初中、或者高中已经接受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水平的掌握情况都是一致的。比如说在同一所大学中,大学生并不是来自于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地方,因此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每天都会与计算机打交道,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或者娱乐,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即使是最基础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二者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在真正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实质性问题。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法进行教学,针对计算机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无论是在效率上、效果上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将分层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好处、优势
1.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
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都经过计算机方面的基础性教学,然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电脑,对于前者来说老师课上讲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他们首先是不感兴趣的,其次这也是在白白的浪费他们的时间,对于学生真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是对于后者来说,这一部分的学生是需要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的,假如对基础性的教学草草带过,学生是无法理解和消化的。利用分层法进行教学,分成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性的来展开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2.老师可以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将学生中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分开来展开教学。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针对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教学直接略过,进而只攻一些操作复杂的技术;针对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老师可以先从基础教学开始,让学生一步一步接触到复杂的操作方法。采用分层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将学生划分开来,老师根据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够将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效率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3.教学效果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照本宣科对学生没有做针对性的了解和观察,只是单纯的按照章节的顺序进行讲解,得不到高效的教学课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之后,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跟自身真实水平相当的教育,课堂上学生也愿意听讲,老师与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对于形成高效的课堂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将分层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划分层次
由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各地,接受计算机基础性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说想要得到这些学生的真实水平需要对他们做一个统一的测试。针对这些新入学的大学生,让他们在入学前期进行上机操作,看他们的真实水平到底处于哪种层次,根据学生具体真实的成绩,将这些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可以分为A班和B班,A班学生成绩女人梦见别人家办丧事相对于B班的学生成绩来说更为优异一些,计算机的基础也比较扎实,老师根据两个班的具体学生计算机水平来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分层教学,以此来快速的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
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假设不采用分层法进行教学,所有的学生在一起接受教育教学,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一起上课,课上听讲的效果想必不会很好。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基础性教学缺乏兴趣,计算机水平较弱的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相对困难的问题不能够接受,二者处于不同的层次,接受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同的,这样不仅不会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实际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好处。对于“提升班”,老师可以对于基础性教学直接忽略,直接进入到提升能力的环节,对于日常课上计算机的上机训练,老师也可以尽可能的安排一些具有难度的练习,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基础班”的学生,老师就要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开始授课,使学生接受最基础的教育,为日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把握分层考核的公开、公正、透明性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分层考核,考核的过程一定要公开、公正、透明化。不可因为外界的各种因素而使考核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比如说某学生想要进入到“提升班”利用其它原因找到老师随意的篡改成绩。考核的公开、公正、透明性是分层法教学的基础,相关工作者一定要严把此关。三、结束语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能够对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与此同时也有助于计算机基础教学高效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苏彩儿.分层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3).
[2]郝晓丽.浅议计算机分层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12).
[3]冷玲玲.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69).
[4]向伟.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02)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1:4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09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