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关于台湾的资料

更新时间:2023-02-04 22:34:42 阅读: 评论:0

幼升小衔接辅导班-也字造句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文章经纪人)

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

1两岸陆地曾为一体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

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

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

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

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

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

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

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

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

部分。

2台湾的先住民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70年

代,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左镇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经过鉴定,与北京周口店的

“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以前的古人类。以后又陆续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

器,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别相

似。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经过鉴定,确认它们是从祖国大陆

东南沿海传过去的,和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几何形印纹

陶”从制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样的。

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家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石

棺、石器陶片及玉器,经鉴定这是二三千年前古代台湾人的遗物,和我国南方各省

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遗物一样。学者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在距今2000年以

前,台湾海峡两岸两岸海水退潮时,一部分人从大陆渡海来到台湾,这部分人也就

是今天台湾的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和曹族等少数族的祖先,这些最早到台湾的

人被称为台湾“先住民”。“住民”就是“居民”的意思。

经考察研究认为,除了从大陆直接移民外,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一部分可能是

从南洋群岛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财半岛等地移居来的,他们就是

今天台湾鲁凯族、排湾族、雅美族、阿美族、卑南族的祖先。

在17世纪中国大陆大量向台湾移民之前,这里的先住民一直过着原始氏族

部落的生活,以打鱼、狩猎为主,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只有一些口头流传的神话和

传说。

3我国早期对台湾的经营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曾多次经管理过台湾。大家

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个三国,三国时吴国国王孙权就曾在黄龙二年(公元

230年)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率1万多名士兵到过台湾。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

陆上汉族人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去台湾的行动。后来,吴国的一个地方官,也就是庙

阳太守沈莹就写过一本书,名叫《临海水土异物志》,具体生动地记述了“夷州”

和“山夷”的情况。“夷州”是古代人给台湾起的名字;“山夷”指的是台湾当地

的老百姓。

隋朝时,台湾被称为“流求”。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第

一次是公元607年,派人去台湾“求访异俗”,就是了解风土人情;第二

次是公元608年,派人前往“慰抚”,就是关心照顾的意思;第三次是

公元610年,派了1万多士兵去驻守保卫台湾,叫远征“流求”。

从唐朝到北宋的500年间,虽然没有见到有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正式记

载,但从台南等地考古发现的唐宋古钱和陶瓷等文物来看,可以知道,大陆和台湾

一直保持经济、文化联系。

南宋时,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已在台湾附近的澎湖列岛上建

造军营,派兵驻守,还把澎湖划归福建泉州的晋江县管辖。

到了元代,元世祖曾两次派人去台湾宣抚、讨伐,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各项具体事情,并让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管理澎湖巡检

司。从此,台湾和澎湖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明朝初的,朝廷仍设澎湖巡检司。洪武二十年,为防倭寇,实行坚壁清野,

撤销了澎湖巡检司,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居住,以为这样可

以断绝倭寇的供应,使他们无法在澎湖立足。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屡次入侵。特别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得到倭寇将侵扰鸡笼、淡水(今台湾)的消息,明朝政府立即恢复了澎湖巡检司的

设置,归泉南游击将军统辖。在行政上,将澎湖划归泉州同安县。万历二十五年(1

597年)增设澎湖游兵。万历三十年,倭寇侵扰台湾西南部,浯屿将军沈有容率军

舰20艘,一举荡平了倭寇。

在这期间,海峡两岸的民间联系和经济来往并没有停滞,反而有所发展。汉族

人不断从大陆移居台湾,其中一些人同先住民妇女结婚,使汉族逐渐和当地居民同

化融合。

明朝末年,一些英雄豪杰带着自己的亲友和部下渡海到台湾去开辟新天地,还

有一些人则是以台湾为根据地进行海贸易。在众多的海上英雄中,对开发台湾贡献

最大的,要数福建澄海人颜思奇和泉州南安人郑芝龙。

1620年颜思奇和郑芝龙为反抗官府欺压,率领大批人分乘10艘船移居台

湾。他们在台湾中部的北港登陆,开辟出诸罗山一带的地方。颜思齐在

占据台湾第二年就病故了,郑芝龙升为首领,统辖台湾。

1638年,郑芝龙开始和明朝政府合作,那时正赶上福建遭受大旱,朝廷接受

郑芝龙的建议由福建向台湾移民。据说,这次移民有好几万人,是我国第一次有计

划、大规模的向台湾移民。从此,半睡眠状态的台湾被斧头和枪声吵醒了。

明朝时期有关台湾的书籍文章很多,在许多记载中,台湾的名字已经出现。有

些书中还有“打狗”(今高雄)、“鸡笼”(今基隆)、“淡水”等台湾南部和北

部的地名出现。可见,那时候祖国大陆人民的足迹已遍及台湾南北,开始了开发台

湾的进程。

4荷兰殖民者的入侵

17世纪初,一些欧洲国家由于重视发工商业,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在全世界扩

张侵略,渐渐地,它们的势力就到了亚洲。在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

(今雅加达)建立了经济掠夺机构荷兰东印公司,这个公司拥有自己的武装力

量,“韦麻郎”是殖民军的舰队司令。

为了在中国海岸建立据点,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七月,荷兰东印度公

司的舰队来到台湾附近,向澎湖进攻。当时,中国驻守澎湖的水军只是

春、秋两季派兵戌守澎湖,季节一过,就护回大陆。农历七月,正是春季

戌兵撤回厦门的时间。于是,韦麻郎一伙乘虚而入,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澎湖。

韦麻郎侵占澎湖后,就派一个叫李锦的中国人加大陆活动。李锦是福建商人,

在马来半岛做生意的时候,认识了韦麻郎。这次,他随荷兰舰队回到澎湖,为荷兰

人奔走,干侵犯中国的事,自然是明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李锦搭乘渔船回到福

建漳州时,只好谎称自己是被荷兰人抓走后逃回来的。

但是,荷兰舰队侵占澎湖,已被明朝的水军巡逻船发现了,并报告了漳州地方

官。所以,李锦一到漳州,就被抓了起来。因为没有掌握李锦勾结荷兰人的证据,

不久,漳州地方官就把李锦放了,还让他去劝告韦麻郎撤离澎湖。

李锦回大陆活动没有成功,韦麻郎又翻译林玉给漳州地方官送来一封信。信

中扬言如果中国方面坚持不同意通商,他们就把军舰开到福建沿海来,用武力实现

两国通商的目的。

消息传开,福建百姓议论纷纷,担心荷兰人走葡萄牙侵占香山澳(澳门)的老

路,把澎湖变成他们的据点。因此,强烈要求把荷兰人赶走。同时,福建南路总兵

官施德政也同新任巡抚徐学聚商量说:当初广东方面许葡萄牙人在香山澳通商,结

果他们强占了香山澳,使广东地方不得安宁。如果再让荷兰人用通商作借口占据澎

湖,危害就更大了。于是,他们就商量派前边说到的率军荡平倭寇的游击将军沈有

容领兵,驱逐荷兰侵略军。

5沈有容驱退荷兰侵略军

沈有容受命之后,在整备军旅的同时,下令禁止沿海商人与荷兰人私自贸易,

在一切准备妥当后,沈有容率领一支舰队驶抵澎湖。舰队在港内抛锚后,他就带着

从狱中放出的翻译林玉同坐一只小艇去会见韦麻郎。

沈有容对韦麻郎说:“我国朝廷规定,凡不是朝贡的国家,一律不准通商。你

们在这里不能通商获利,就应早日撤离澎湖。”

谁知沈有容的话音刚落,一帮荷兰殖民者刷地抽出战刀,逼向沈有容。他们以

为人多势众,又有兵器在手,一定能把沈有容吓倒。哪知道沈有容毫无惧色,反而

厉声责问:“中国惯于杀贼,你们自称是商人,所以从宽处理,责令离境。他们怎

么又要打仗呢?你们本来就不怀好意!”

话虽这么说,可是韦麻郎一伙是硬赖着不走。沈有容在船上等了1个月,还不

见韦麻郎撤离,就召集部将们商量,决定一面向巡抚报告情况;一面命令舰队挂帆

起锚,让荷兰人知道他们要回福建去。韦麻郎接到报告,急忙坐小艇来会见沈有

容,慌忙问道:“沈将军,要到哪里去啊?”

沈有容严肃地说:“当初,任巡抚调集大军,准备前来讨伐,只因我说你们是

来要求通商的,经过交涉,你们就会撤离,所以才按兵未动。哪知道你们不听我的

劝告,还在这里徘徊不走,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吗!我只好回去复命,待巡

抚发兵征讨,你们就后悔及了。”

韦麻郎本想仗着铁甲舰和先进的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但是他看到沈有容一身正

气,要侵占澎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他们兵力太少,又远离荷兰本土,即使

侥幸获胜,也难以坚持。最后,他们便灰溜溜地于1604年12月25日撤离了澎

湖。

6郭怀一反抗荷兰侵占台湾

1604年12月25日,沈有容斥退了第一次侵入澎湖的荷兰侵略军。之后,又

过了20年的1624年,重新武装起来的荷兰人凭着武器先进,再度入侵澎湖,并

于第二年占领了台湾西南部的沿海地区。他们在今天台南市的安平镇修建了一座城

堡,叫台湾城。1625年,他们仅仅用15匹粗布的代价,又从高山族的新港社骗到

了一大块土地,修筑了赤嵌市街。有这样一个

“牛皮割地”的传说,说当时荷兰殖民者向新港社的高山族首领提出,借一张牛

皮那么大的地方堆放货物。善良、纯朴的高山族人民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明E知道

狡诈的荷兰殖民者把牛皮剪成细丝,圈占了很大一片地方,修筑了赤嵌城。

当时,台湾城与赤嵌城之间,隔着一个大海湾叫台江,台江沿岸,主要是高山

族人的家园。他们在这里捞鱼捕鹿,采集耕种。那时的台南一带,不容分

着许多汉族人的村庄,这些汉族人的祖先迁到台湾后,把亘古荒原开辟成良田。荷

兰殖民者入侵后,就以这两座城堡为根据地统治台湾。从此,台湾第一次变成了西

方国家的殖民地。

荷兰人对台湾的统治和经营,主要是由荷兰国内的东印度公司负责。他们的经

营目的就是要猖霸台湾的各种生意。荷兰人在台湾统治了38年,通过出口砂糖、稻

米、鹿皮,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以及从台湾住民身上收取各种名目

的税钱,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荷兰人的占领和残酷剥削,一直遭到台湾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1652年,台湾

人民推举一个叫郭怀一的人领导反荷兰人大起义。

郭怀一本来是郑芝龙的部下。郑芝龙接受明朝的招抚,由海上国到福建之后,

郭怀一就留在台湾,在赤嵌城附近定居,从事开垦,创立了家业,成了当地的一家

富裕农户。由于他疏财尚义,结纳了不少有识之士,在群众中很有威望,因此,荷

兰人委任他当了村长。但是,郭怀一痛恨荷兰人侵占台湾,鱼肉台湾同胞。于是,

他便聚集同胞秘密策划消灭荷兰人,夺回台湾主权。

1652年9月7日,郭怀一邀请附近村庄的好友和村长,到家里商讨举行起

义,驱逐荷兰人的事。他们计划在9月17日,也就是中秋节的晚上,由郭怀一邀请

荷兰官吏赴宴,乘机在席间杀死他们。然后,假装护送荷兰长官回去,骗开城门,

一举捣毁侵略者的巢穴台湾城。

但是,郭怀一没有想到,他的弟弟郭保宇成了出卖他的叛徒,将起义计划报告

了荷兰长官。在这种情况下,郭怀一当机立断,决定提前在当天夜里起义。在郭怀

一的率领下,除少数人有火枪外,1000多农民手拿大刀、木棒、竹竿,举着火

把,勇猛地向赤嵌城进攻,当时,赤嵌城住有30多名荷兰兵,还没有来得及反

抗,就做了刀下鬼。只有4名住在马棚附近的士兵,在混乱中逃往台湾城城去了。

这一夜,熊熊烈火,把赤嵌城烧了大半。

第二天,荷军长官派但克尔率领120名荷枪实弹的侵略兵,乘船扑向赤嵌

城。郭怀一指挥起义军在台江东岸布防,准备歼灭这股荷兰兵。哪知道荷兰船还没

有靠岸,就向岸上发炮轰击,兵士们也跳进水中,边射击边向岸上冲来。大刀、木

棒、竹竿毕竟挡不住子弹的射击,起义军不得不向后退却。突然一

颗子弹射中郭怀一的肩膀,他忍着痛苦指挥战斗,最后终于倒下。临死

前,他口中还不断高呼:“杀呀!”“前进!”

起义军在副则吴化龙的率领下,向南撤退,以后转战到台湾南部山地,经过半

个月的浴血奋战,最后被荷兰军镇压下去了。郭怀一起义,是中华儿子为反抗外来

统治,收复台湾主权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流血斗争,也是一次大规模的驱逐荷

兰侵略者民族革命运动。

7西班牙人也来占便宜

西班牙人是在比荷兰人晚两年的1626年,以保护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为

理由,占领了今天台北县沿海一带及鸡笼山(今基隆市)。他们把最初登陆的地方

命名为圣地亚哥,至今台北县依然保留着三貂角、三貂岭等地名,这其实就是西班

牙语SANTIAGO按声音翻译成的汉字。

占领了基隆的西班牙人,在基隆湾内一座地形险要的社寮岛上修筑起圣萨尔瓦

多城,以此作为统治中心。社寮岛就是今天的和平岛。另外,西班牙人还在今台北

县的淡水镇建立了一座圣多明哥城,不久又在基隆,淡水两地盖起了大教堂。现在

淡水高尔夫球场旁边,还残留着一座圣多明哥城的城楼,当地人把它叫做“红毛

城”。

西班牙人占领基隆的目的,是想以基隆为根据地发展菲律宾与中国和日本之间

的贸易,当时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635年是这种贸易发展到高潮的时候,

当时停泊在基隆港的欧洲各国商船一次就有20多艘。但从1636年起,日本停止了

对外贸易,中国商船则只听郑芝龙指挥,所以到台湾来的船只大大减少,这样西班

牙在台湾的海上贸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这时候,占领台湾南部的荷兰人瞄准时

机,乘西班牙人兵力减少,在1642年派军队攻占基隆,吞并了被西班牙人占领了

16人之久的台湾北部地区。

8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1624年出生。他的父亲就是前面提到的汉族移民领袖郑芝龙。郑成功

青年时代,正赶上国内清朝打败明朝,台湾被荷兰人侵占,他亲眼目睹了这两件大

事,内心充满了对清王朝和荷兰殖民者的仇恨,暗暗下决心要实现打败清朝,恢复

明朝和收复台湾的理想。1647年,他带领一批人马跑到福建、广东交界处的南澳

宣布起兵抗清。从这一年起,到166年的十几年里,郑成功与清军进行了顽强的斗

争,但因为力量太小,难以取胜,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先收复台湾,以宝岛为基

地,再作长远打算。

1661年阴历3月,郑成功率领2.5万名士兵,乘大小战船数百艘,从福建金

门岛出发,途经澎湖停留,展开了收复台湾的伟大壮举。他在给荷兰总督的招降书

中主正辞严地指出:台湾是我们中国的土地,但长期以来被你们国家所霸占,今天

我们要把它收回来,你们理所应当的土地归还我们。

由于收复台湾的行动是正义的,所以是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支持。可以说,

郑成功率领大军在台湾登陆以后,就注意做争取和团结高山族同胞的工作。他曾在

繁忙的军务之中,抽空访问了住在现在台南附近的几个高山族部落,把烟草、布

匹、衣服、鞋帽分赠给高山族部落的首领。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天,郑成功带领几名将领一队亲兵访问一个高山族部落

时,从欢迎的人群中走出4名高山族同胞,他们各自端着一盘金子、银子、野草和

泥土,献给郑成功。原来当荷兰殖民者听到郑成功要收复台湾的消息后,就指使他

们的传教士钻到高山族部落里,说郑成功的军队到处“杀人放火”。这次到台湾

来,也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宝的。所以,这个部落首领听说郑成功要来时,就想出

了献金、银、草、土的办法来试探郑成功。

郑成功看了看面前的4个盘子,心里明白了几分。于是,笑呵呵地让翻译告诉

高山族同胞说:“我郑成功率领大军到台湾来,是为了驱逐红毛夷(荷兰人),收

复我们的国土,不是为了要金子、要银子的。”说完,他叫亲兵把两只盛有野草和

泥土的盘子收下,把盛有金子、银子的两只盘子退给了部落首领。

没过几天,郑成功不要金银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岛,许多高山族的村社纷纷派

出自己的首领拜望郑成功,表示愿意接受他的领导,和收复大军一起,驱逐荷兰侵

略者。当郑成功的先头部队在台南市的鹿耳门一登陆,当地成千上万的台湾百姓都

高兴地跑出来欢迎他们。

郑成功的部队在台湾西部沿海与荷兰军队展开了许多场激战,最后将荷兰军队

的据点热兰遮城包围起来,并在海上连续打跑了荷兰国内派来的援军。荷兰殖民者

实在支持不住了,只得投降,撤出了台湾,使被占领了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

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赤嵌城改为承天府,下管二县,北部为天兴县,南部为

万年县,称台湾为“东都”。他废除荷兰殖民者的制度,进行各种改革,发展贸

易,兴办学校,同时号召大陆人民移居台湾开荒种地,使台湾的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在台湾开发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章。但由于多年来连续征战,加上收复台湾

后,工作特别忙,郑成功终于积劳成疾,收复台湾5个后就病逝了,那年他只有39

岁。

9清朝时台湾的发展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继续管理台湾,再接着是郑经的儿子郑克爽,郑氏

祖孙三代管理台湾共达21年。1683年清朝政府进军台湾,郑克爽经过

谈判向清朝政府投降,台湾重新开始由中央政府管理,使中国实现政治统一。清朝

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3个县,都归福建省管辖。

清明政府刚开始管理台湾的时候,由于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清明政府禁止大

陆人移民台湾。但那时候在大陆,由于耕地少,战乱频繁,饥荒连年,福建闽南和

广东嘉应州一带的大陆居民,照样一大批一大批地向台湾迁移。清明政府没办法只

好逐渐放宽限制,直到最后取消禁令,允许大陆人携家带口迁居台湾。

据统计,清朝政府刚收回台湾时,台湾的汉人只有10多万,但到了18

77年,汉人已增加到300多万。移民的增加和清明政府前期推行的少收租税和政

策,促进了台湾土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到了10世纪中期,也就是距现在250

年前,台湾已成为“糖谷之利甲天下”的祖国宝岛了。

从公元1840年开始,因为清王朝日益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不断来我国东南沿

海地区捣乱,先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台湾因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又出产很多

东西,更是英、法、日、美等列强想霸占的目标。

从1840年开始的50多年里,台湾不断遭到这些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这种

情况使清朝政府终于认识到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在1885年正式在台湾建立

省,并任命在抗法战争中有功的福建巡抚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

刘铭传在台湾执政6年,积极推行近代化的管理政策,对台湾的国防、行政财

政、生产交通教育等事业,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台湾的面貌焕然一新。台湾第一

条铁路和许多近代的设施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创建的。直到今天,台湾人民还深深怀

念着这位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在台北市有以“铭传”名字命名的学校,在基隆火

车站前还有为刘铭传立的纪念碑。清朝政府在台湾经营

212年,使台湾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省份,使海峡两岸融为一体。

日本侵占台湾

正当台湾军民发奋图强,加速同祖国大陆一体化的进程时,日本发动了侵略

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4月,清朝政府被迫在日本马关签署《马关条

约》,把台湾和澎湖割让给日本。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悲同愤,一致谴责清明政府的割台

卖国罪行。人民一致要求惩办李鸿章,拒绝批准《马关条约》,继续抗战。在

北京,从普通官员到督抚将军、宗室贝勒等500多人向朝廷上书100多件次,认为

割台败坏了清明先辈统一中国的功绩。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各省1300多举人,在广

东举人康有为、梁启起的发动下,联名向朝廷请愿,反对割台,历史上称之为“公

车上书”事件。在台湾,人们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他们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

台。爱国志士纷纷上书朝廷,要求誓死保卫台湾。

从6月至10月,台湾各地同胞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抗日斗争。他们在

义军首领徐骧、姜绍祖、吴汤光、胡嘉猷、江国辉、苏力、黄娘盛等人的领导下,

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以及部分清军一起,不怕流血牺牲,历经大小100多场战

斗,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以劣势的装备,抗击着侵略者3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

军舰队,直到弹尽粮绝,壮烈牺牲。台湾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

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意志和浩然正气,在台湾历史和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

一页。在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间,台湾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没有停止过。

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

从1895年到1945年,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在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过着

亡国奴的生活。

政治上,殖民当局实行总督统治,台湾人民根本没有参与管理台湾的权利,台

湾人被视作“二等公民”。

经济上,殖民当局一方面掠夺台湾工农业和矿业产品;一方面把台湾做生意赚

钱的事都控制在自己手里,而且还不断加收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霸占台湾人

民的土地,强行推销日本产品。

教育文化上,他们一方面把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分得清清楚楚;另一方

面又对中国学生进行亡国奴教育,强迫所有中国学生学日语。他们把初等教

育学校分成“小学校”、“公学校”、“教育所”3种。第一种专收日本学童,设备

好,师资强;第二种专收台湾地市农村的学童,设备师资都较差;第三种专收台湾

山区少数民族的孩子,各方面条件更差。到了中学阶段,学校里就没有多少台湾学

生了,日本学生和台湾学生的比例约为3比2。而大学里,台湾学生更少,日台学

生的比例为4比1。

1937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日本殖民当局把台湾变成了他们的战争

基地。为了控制台湾人民的思想,殖民当局发动了所谓的“皇民化运动”,也就是

要求台湾人民做“真正的天皇的臣民”,效忠日本。为了达到这个

目的,他们居然把台湾所有的报纸都变成日文报纸,还把中国人常去的寺庙都关

闭,强迫老百姓改用日本姓名,平常生活使用日语,学习日本的风俗习惯,改换宗

教信仰,参拜日本神社,崇拜日本天皇……总之,他们想彻底消灭台湾的中国文化

和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经济,从一开始就遭到台湾人民的反抗。在日本经济

的50年间,台湾人民先后发动过上百次的反武装起义,这些反抗起义虽然最终都

被日本殖民当局镇压,但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

神,给了日本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中国收复台湾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划分“势力范围”的狂

潮,各种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签订,另实际上已成了一个兰殖民地国家,大陆人

民和台湾人民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

但大陆人民并没有忘记有朝一日收复台湾的使命。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

事变”后,中国大陆进入了全面抗日战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政府正式

对日本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以往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其中当然包括《马关

条约》。

1943年,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开罗签署宣言,向全世界宣布:抗战胜

利后,要收回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的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

切岛屿,把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三国(后来

苏联也参加)发布了命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其中第八条重申:开

罗宣言所说的收回日本占领中国领土一事,必须得到执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10月25日,当时中国的国

民党政府新任台湾行政长官兼总司令陈仪,在举行了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投降

仪式之后,庄严向世界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和澎湖列岛已正式重新回归中国,所

有一切土地、人民和各种事务都回到中国政府主权管理之下。台湾正式光复了!从

此,这一天成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同胞把在心中压抑了50年之久的爱国情感尽

情地表示出来。他们争购祖国的国旗,争相学习国文国语,准备热烈欢

迎来自祖国的军队。

10月25日光复纪念日的那天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通宵欢宴,焚香祭

祖,告慰先灵。第二天,台北市30万人举行火矩大游行,庆祝新生。高山族同胞

也同样狂欢庆祝了3昼夜。人们期待着,从此以后,台湾人民能作为中国人真正当

家做主人。

“二二八”事件

可是胜利的高兴劲儿没过几天,台湾人民却发现国民党派到台湾的接收官员

们,工作不好好干,可明着暗着总要收受各种贿赂,占各种便宜。他们不管台湾人

民生活,光想从台湾这个宝岛上榨取油水儿。他们还把台湾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运到

大陆,供应国民党军队跟共产党打内战。而且,国民党的“盟友”美国,也开始在

台湾发展自己的势力,美国资本家也来搜刮台湾人民。台

湾人民的心情由希望变成了失望,进而由憎恨发展为反抗。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专卖局缉私人员和警察在台北市南京西路查缉私

烟时,蛮横地用枪管将一位女烟贩打得头破血流,并且打死现场一名围观群众。此

事激起台北市民的愤怒,许多人围住警察局和宪法团,要求严惩凶手,但那些国民

党当官的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第二天,更多的台北市民围攻了专卖局,并向台

湾行政长官公署请愿,一些国民党卫兵公然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打死打伤数人。

这一举动激起台弱民众更大的反抗情绪。他们罢工、罢课、罢市,冲击警察局和专

卖局等官府机构,夺取广播电台,呼吁全省人民起来支援。于是,全省从北到南,

从西到东,到处燃起了反抗国民党当局反动统治的烈火,使台湾全岛失去控制。

3月2日,台北民众成立了“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3月7日,这个

委员会代表台湾百姓提出32条要求。但南京国民党政府认为是一场“叛乱”,下令

派兵镇压。从3月8日起,国民党军两个师相继在台湾登陆,随即在全岛展开大逮

捕,大屠杀,将轰轰烈烈的“二二八”起义镇压下去,被害者达3万余人。

“二二八”惨案的发生,使台湾从此进入了“一段很长的政治冬天”。它极

大地伤害了台湾同胞的爱国心,玷污了祖国大陆的形象,造成了台湾省同胞对外省

籍同胞长期的误解和怀疑,使当代台湾的政治生活和海峡两岸关系一直笼罩在一个

阴影之中。

I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召唤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被中国人民革命推翻的国民党政

府逃到台湾。他们依仗着美国等外国势力的扶持和台湾海峡的天险,对抗新中国,

使海峡两岸迟迟不能完成统一大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的立场是: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海

峡两岸必须实现统一,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1

978年以前,解决台湾问题的口号是“解放台湾”。19

78年以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把对台湾的政策逐渐调整为“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就是争取用和平的方式来完成祖国的统一。统一之后,在大陆继续实

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则维持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这一政策受到了海内外炎

黄子孙的广泛欢迎,但是台湾当局为了自己的利益却一直不接受。

国民党当局在刚败退到台湾的时候,曾经幻想过要军事反攻大陆,国民党的领

导人蒋介石甚至提出要“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60年代,

国民党当局又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经营台湾,建设民主义模范省”的

政治反攻大陆政策。1975年,蒋介石去世,他的儿子蒋经国接班,继续坚持他父

亲的做法,拒绝与中国共产党谈判讲和。80年代中后期,在岛内外强大的民主化潮

流和改革开放潮流的冲击下,蒋经国被迫宣布取消在台湾实行了长达38年之久的

军事戒严令,并允许台湾民众回大陆探亲,从此打开了海峡两岸人民为关闭了将近

40年的大门。

从1987年至1995年,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产和

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

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两

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同胞感情。

现在,虽然海峡两岸之间的故对状态还没有根本解除,祖国还没有实现最终的

统一,但

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历史赋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只要海内外炎黄

子孙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这一天一定会来到。

台湾高山族根在大陆

(杭州讯)中国大陆越文化研究专家何有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台

湾高山族是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

中新社报道,高山族是台湾的先住民,是原住台湾的少数民族的总称,又称山

胞,史学界对其来源一直没有定论。

报道说,今年62岁的何有基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发现,高山族与越人在风俗

习惯、先民遗物、造人传说等众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他认为,约在4000

年前,浙江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

为台湾先住民。

断发纹身是越人的传统习俗,断发是为适应湿热的气候和多水的环境,纹身则

是在早年群婚情况下有效防止乱伦的一种措施。如今的台湾高山族也有断发纹身的

习俗;越人崇拜鸟神,以鸟为图腾,把鸟作为至上的象徵物饰於器物。台湾高山族

也有崇鸟风俗,传说中“鸟神”曾为山胞取来火种,在如今山胞的屋脊上,依然点

缀有鸟形的器物。

台湾至今仍盛行“鸟占”(或称“鸟卜”)。何有基考证认为:“这种能预卜

祸福的鸟,其呜叫声、体型和毛色与绍兴的麻雀十分相似,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而

是同一种鸟崇拜的遗存。

何有基说:“高山族同胞的建筑形式,如建在桩上的公廨和仓库等,与越人居

所完全一样。此外,高山族同胞的腰机纺织、饭稻羹鱼、父子连名、贯头衣和筒

裙、屈肢葬等传统,乃至孕妇禁忌、谈梦忌讳,都可以从越人的习俗、禁忌中找到

印证。

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7月,台湾

台东卑南乡发现大批石棺,出土了大量石器、陶片及玉器。考古学家最後确

认这些文物和中国大陆古代百越族的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

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为

台湾先住民源自中国大陆越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越人善作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船用木桨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

越人的先民即以船为水运工具。何有基认为,4000多年前,要想横渡风急浪高

的台湾海峡,必须具备能抵御风浪的船只和高超的驾舟技能。“现有的资料证明,

当时祗有越人具备这样的条件。

何有基还从古籍和高山族口文学中找到了许多证据。他认为,《後汉书》、

《山海经》等记载的有关狗祖先的故事,与高山族流传的狗祖先故事极为相似。高

山族关於乘船渡海、另觅居地的说法,与《後汉书》中“瓠”的後人“浮之会稽南

海中”的记载也不谋而合。

何有基的论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与台湾

历史学家黄大受最近编着的《台湾先住民史》,就明确地指出,台湾的布农

等族是百越先民的一支。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在今年出版的专著《吴越文化论丛》

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认为台湾是当时越人比较容易到达的地方。

何有基说:“我的学术考证证明,台湾最早的居民来自中祖国大陆的东南沿

海。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史志记载一千八百年前台湾就

是中国的一个州

本报讯“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史志编纂的工作者,最近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

早在1800年以前的史志记载中,台湾就是中国临海郡的一个州,这件历史事实,是

批驳吕秀莲台独谬论的又一铁证。”这是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地方史

志协会副会长、编审杨静琦,近日在此间的一次研讨会上讲到的。

杨静琦说,三国时期(公元220—287年),当时的吴国编纂有一部临海郡

(今浙江省临海县)的地方志书。这本书为吴国丹阳太守沈莹所纂,书名为《临海

水土物志》,亦名《临海水土志》、《临海异物志》。书中记述有今台湾的

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农业、渔业、民俗风情等。三国时今台湾称夷州,属临

海郡。书中记载,“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

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画土地,人民

各自别异。……土地富饶,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能作细布,亦作班文布,刻

画其内。有文章以为饰好也。”我还查阅了《三国志•吴志》的有关部分,亦记有

当时的夷州人经常渡海到会稽(今绍兴)货布(卖其自织的细布、班文布)。临海

郡的人在海上作业时,遇有风暴,经常到夷州避灾,亦有移居夷州者。以上真实的

史志资料,千真万确地说明,1800年以前今

台湾(古夷州)与今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同属三国时吴国的临海郡。

杨静琦原为河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副主任,离休后依然从事地方志研

究,现已参与审阅地方史志200本,有19本数百万字的专著。她说,我在发言中引

用的资料,出自山西省地方志专家刘伟毅1997年出版的《汉唐方志辑

佚》。原《临海水土物志》因是1800年以前的志书已散佚,是刘伟毅根据古籍中的

部分资料查阅保存下来的。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2:3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苏州房屋租赁
下一篇:电子商务实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