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重阳节手抄报简单好看
五年级重阳节手抄报简单好看
重阳节起源的几种说法
1、登高望远,饮菊花酒的风俗,在战国时代已经开始。但什么时候登高?
什么时候饮菊花酒,它们与重阳节是否有何关连,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
2.民间以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又称「重九」节(重九之名,起源
于东晋)
3.有文字记载,九月九日成为节日是在汉代: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
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以辟邪延寿。
又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
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显然,佩茱萸,饮菊花酒在汉代已成为
重要的节。
4.重阳登高的故事见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
东汉时代有名的仙人费长房,有一天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
的家里将有灾难,如果你带了全家大小,人人用红袋盛茱萸,挂在手臂上,登高饮
菊花酒,便能避祸消灾了。」桓景照师傅所说,全家上山游玩,等到傍晚一看,只
见所有的鸡狗牛羊家禽家畜,全都死光。桓景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家禽家畜,做了
他们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后世的人却代代相传。到了晋代以后,重阳登高
避灾,大为流行,已成为岁时节令中的一件雅事。
重阳节的由来1: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
“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
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
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
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
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
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
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
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
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
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
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
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
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
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
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由来2: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
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
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
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
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
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
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
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2:3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5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