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圆柱的体积ppt

更新时间:2023-02-04 22:05:36 阅读: 评论:0

中考备考会教师表态发言-二氧化碳英文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怎么开通qq黄钻)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姓名:刘月娥长沙市宁乡县玉潭中学小学

部学校

电话:QQ:804819930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P25页。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节的内容(教科书第25页)。圆柱是一种含

有曲面的几何体,给体积的认识和计算增加了难

度。教材将本课学习安排在圆柱的认识和圆柱的

表面积之后。让学生有序地经历了探究物体与图

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掌握圆

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建立初步

的空间概念,培养形象思维,还可以为学习圆锥

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

力。教学这部分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

础。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视觉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

平面图形绕着一条边旋转一周后能得到圆柱的

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思考怎样切、拼圆柱能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

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

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

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归纳

能力并感悟极限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知道学习圆柱的体积可以解决生

活中有关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

积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请孩子们观察课件中的平面图形,如果以这

些图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能得到圆柱的是

谁?(长方形和正方形。)

2、引入课题:比较两个圆柱的大小,圆柱的大

小用什么来表示?(体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

题:圆柱的体积。)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而思考本节课要探讨的问

题:

(1)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2)圆柱的体积怎样求?

(3)学习圆柱体积的作用?

解决第一个问题: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

柱的体积?举例生活中的圆柱。

2、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

(1)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底

面积,高,底面半径)

(2)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观察学具圆柱,独

立思考,你有什么办法求圆柱的体积?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提

炼有用的数学信息:

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或v=sh。

②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

③引导学生经过探讨、比较后,尝试把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3)小组合作操作:怎样把圆柱切、拼成一个

近似的长方体。

Ppt: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把圆柱切、拼成一个近

似的长方体?(可以在学具上做记号。)

汇报怎样切: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问

具体,你们是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

成了多少份?)沿着直径切成两

半;把两个半圆柱都切开,再拼在

一起,变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师教具演示

Ppt演示

PPT:说明怎样切割成长方体,教师说明:底面

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

近长方体。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极限思想。)

(4)独立观察: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有什么关

系?

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长方体的长=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

长方体的宽=圆柱的底面半径,

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圆柱的体积=

∏r2h

(5)师:这两个公式有什么关系呢?圆柱的体

积和它的什么有关?

三、练习巩固:

通过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

法,学会圆柱的体积计算在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作

用?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就来解决几个这样的问

题。

(1)简单利用公式:看图口答。已知s=50平方

厘米h=10厘米v=?

已知r=4厘米

h=10厘米v=?

(2)测量你们小组内圆柱的相关数据,计算它

的体积。

(3)求环管的体积。

图上的钢管每根长10米,外直径为20厘米,内

直径为18厘米,制造一根这样的钢管需要多少

钢材?

四、拓展提高:

体会直柱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1、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形成过程,你

们发现了什么?

直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猜测三棱柱,五棱柱,它们的体积怎样求?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同学们

有什么收获呢?

结束语:这节课同学们动脑、动手都非常积极,

老师非常佩服你们,希望你们以后再接再厉。

板书:

五、教学反思

备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圆柱的体积这

一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定要让学生经历体积公

式的推导过程。我做了一些思考,大部分孩子可

能早在上课前就已经知道了体积计算的公式,还

有一部分孩子从书上已经看懂圆柱是怎样转化

成近似长方体的,怎样让孩子们保持探究新知的

兴趣?如果孩子们没有预习也没有听说,就拿到

一个圆柱要他们求体积,他们会有些什么想法

呢?怎样让孩子们经历圆柱切割成近似长方体

的过程呢?认真思考以后我想这节课应该体现

两个方面:1、学生由一个不懂的知识到懂的过

程,知识是怎样生成和形成的,一定要体现孩子

们的思维过程;2、要让孩子们思考、经历圆柱

转化的过程,弄清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感悟转

化、类比、极限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

象力、观察、归纳能力。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就围

绕这两个方面进行,环环相扣,尽显孩子们思维

的火花。

1、导入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圆柱的体积的导入,课本是先让学生回忆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它们的底面积

乘高来计算”,再接着马上提问:“圆柱的体积

怎样计算呢?”让学生们猜一猜。猜想计算方法

固然有好处,但要让学生马上做实验理解圆柱体

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我觉得这样教学引入,

学生的思维跳跃得太快,衔接性不强,不利于学

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用意,课堂效果就会明显不

佳。于是我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入手让学生从二维

图形转到三维立体图形,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意

识,还让孩子们不会觉得那么枯燥,得到圆柱后,

让孩子们比较俩圆柱的大小,知道大小就是指圆

柱的体积,从而引入课题,从小处入手,让孩子

们更加理解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提高孩子们学习

的欲望。

2、在探究新知时,追崇数学的科学性,注重真

与实

引入课题后,时刻抓住孩子们的求知欲,让

他们思考这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提出问题

后,先解决第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圆柱的体

积。孩子们知道体积的概念,自然而然想到圆柱

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指圆柱的体积,给出生活中

的圆柱,比较它们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既巩固了圆柱体积的概念,又潜移默化让孩子们

感受圆柱的体积与圆柱的高、底面积有关,顺势

就让孩子们猜一猜,你看了图片后觉得圆柱的体

积和圆柱的什么有关。马上引入第二个问题:圆

柱的体积怎样求?我没有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

体积公式,也没有复习圆的转化,我认为就应该

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不必给予任何提示。我给

他们准备了一个木头的圆柱,让他们独立思考,

你想办法来求圆柱的体积。试教后,我发现孩子

们的想法很合理,他们想出了排水法,转化成近

似的长方体,有的直接说出公式底面积乘高,我

给足他们充分的时间说出自己的想法,适时的帮

助他们整理有价值的信息。孩子们讨论、比较后

取舍哪种想法值得尝试,整个过程,孩子们在思维中的

海洋中驰骋,却丝毫没有跑偏。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把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值得尝试,于是我就让他们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切、拼手中的圆柱?汇报:把

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比较分的份数不一样,

会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拼起来,

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语言与想象

结合。(出示ppt),让孩子们观看切割的过程,

语言和形象结合。接着让学生观察归纳近似长方

体和圆柱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

式。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

“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

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

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过程中

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

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当然这个引导的过程需

要教师有认真准备,随时能解决课堂上可能出现

的一些问题。

3、重视知识的归纳提升。

孩子们在完成简单的练习后,ppt出示长方形、

正方形、圆向上平移后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它们共同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乘高,再让孩

子们观察三棱柱和六棱柱,它们的体积怎样求,

孩子们马上找到共同之处,都是由某一个图形向

上平移的到的立体图形,猜测体积也是等于底面

积乘高,从而得出直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

高。在备课时,还思考要不要让学生知道了直柱

体的体积后,做一做当把拼成的近似长方体放倒

时,圆柱的体积等于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

但考虑这是圆柱的体积第一课时,不适合出示太

多公式,可以在下一节课练习课时再出示。

4、存在的问题

不足之处是:由于这节课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

程,所以在思考、动手实践、交流讨论的时间上

安排的比较充分,所以练习的时间比较少,在练

习设计上,也很朴实,可能还需要弥补练习的不

足。

六、案例研讨

这堂课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课题。

主要复习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

体的体积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什么是圆柱的体积?举例生活中的

圆柱。

学习求圆柱的体积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求出圆柱

的体积呢?

2、ppt渗透转化思想。

比如我们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是先转化成整数乘

法计算。

学习圆的面积时,先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

学习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转化成求水的体积。

今天能不能运用转化这个数学思想来帮助我们

研究圆柱的体积呢?

4、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把圆柱转化成什么

图形来求它的体积,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

5、汇报:我们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因为

我们在学习圆的时候是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

所以圆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

圆可以转化为长方形,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

方体吗?圆和圆柱有什么关系?圆往上平移

形成的轨迹就变成了圆柱ppt显示。同学们

由圆的转化类比想到了圆柱的转化。

6、怎样把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汇报,先说,然后拿老师的教具演示,然后

PPT演示。

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还请一个人演示一下。

扇形变成了扇形柱,有什么办法让圆柱更接

近长方体。

分的分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体,这里体现

了我们数学中的极限思想。

7、独立观察:圆柱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小结:

(三)、练习巩固: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

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独立完成,指明汇

报。

2、练习五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

请生在黑板贴上板演。得出V=∏r2h

3、李家庄挖了一口圆柱形水井,地面以下的井

深10米,底面直径为1米。挖出的土有多少立

方米?独立完成,指明汇报

4、沿着上面这张纸的一条边旋转,可以形成几

种圆柱?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怎样旋转,形

成的圆柱体积比较大?(纸长6厘米,宽4厘米)

试教后教研组的讨论和思考:

课堂比较沉闷,学生们回答问题不积极,尤

其没有调动优生的积极性。老师做了太多铺垫,

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不管是长方体的体积还是

转化思想,都是老师提示学生按老师的想法在思

考,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并没有经历转

化的过程,没有实际操作,体积公式的推导模棱

不清,学生们最终没有明白公式是怎样得出来

的。

思考:1、这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2、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不被

已知的公式所束缚,激发他们探索和

思考的求知欲。

3、如何让孩子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

4、这堂课的拓展延伸是什么?

思考后,我把教学目标做了调整:知识与

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推导圆柱的体积

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

的体积。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猜测、

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

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归纳

能力并感悟极限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道学习圆柱的体积可以

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问题。

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请孩子们观察课件中的平面图形,如果以这

些图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能得到圆柱的是

谁?(长方形和正方形。)

2、引入课题:比较两个圆柱的大小,圆柱的大

小用什么来表示?(体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

题:圆柱的体积。)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而思考本节课要探讨的问

题:

(1)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

小,叫做圆柱的体积?举例说明。)

(2)圆柱的体积怎样求?

(3)学习圆柱体积的作用?

3、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

(1)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底

面积,高,底面半径)

(2)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观察学具圆柱,独

立思考,你有什么办法求圆柱的体积?

(3)小组合作操作:怎样把圆柱切割成一个近

似的长方体。

(4)独立观察: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有什么关

系?

三、运用公式、练习巩固。

解决第三个问题,让孩子们体验学习了圆柱的体

积有什么作用?

(1)简单利用公式:口答。

(2)环管的体积。

四、知识迁移、拓展提高:

3、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形成过程的共

同点。

4、猜测三棱柱,六棱柱,它们的体积怎样求?

3、小结:直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试教后的讨论:流程和结构合理,学生的讨

论很精彩,学生的思维碰撞为这堂课增色不少。

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很和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性,学生们需要的知识都是通过观察、讨论、猜

测、实践得到的,在思考如何把圆柱切、拼成近

似长方体时,小组讨论,孩子们都经历了这个转

化过程,教具和课件的演示也恰到好处。

不足:课件还不够精致,动画还可以更加清晰和

准确。老师的准备要更加充分,语言还需要更

精炼,面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应及时做出更好

的评价和提炼。

教师简介

刘月娥,小学数学高级教师,2005年参加工

作至今,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次参加

教学比武、送课下乡、论文撰写活动,先后被评

为县、市优秀数学教师,市级小学数学教组长特

色活动优秀个人。教学中,敢于创新,不断学习、

努力进取,教学方法灵活,注重教学育人。2009

年9月,执教《观察物体》获长沙市小学数学教

学片段赛一等奖;2009年12月,县级优秀教研

工作者;2011年5月,执教《克与千克》获长

沙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比武一等奖;2010

年6月,论文《谈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获市一

等奖;2013年11月,《一年级第几的教学实践》

一文获长沙市一等奖2014年4月;执教《年月

日的认识》获长沙市数学课堂竞赛一等奖。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2:0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4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电影海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