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舒波

更新时间:2023-02-04 21:58:07 阅读: 评论:0

中考冲刺班招生广告语-角色怎么读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太极拳教程)

《⽉》全诗翻译赏析

《⽉》全诗翻译赏析1

“天上秋期近,⼈间⽉影清。”这两句是说,秋天将到,天清⽓爽,⼈们看到的也格外明朗、清晰。既写出了⽉光的皎洁明亮,营造了静谧清朗

的氛围,⼜为望⽉⽣情、借⽉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诗当作于⾄德⼆载(公元757年),时两京未复,形势未容乐观,张良娣、李辅国⽤事,朝廷

不宁。诗⼈借⽉⾔怀,希望政局如秋⽇之⽉朗影清,荡平叛逆,天下太平。

出⾃杜甫《⽉》

天上秋期近,⼈间⽉影清。

⼊河蟾不没,捣药兔长⽣。

只益丹⼼苦,能添⽩发明。

⼲⼽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②。

【注】

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陷贼中,与家⼈远隔。

②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

简析

诗抒发了思家念亲之情,对国家战事与⼈民疾苦的忧⼼。前两联描写秋期将⾄时的清朗⽉光,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家国之思和动

乱之痛。(2分)直抒胸臆:后两联写⽉光只能增添内⼼的痛苦和头上的⽩发,劝告⽉亮不要去照“国西营”,以免将⼠们因睹⽉⽽思家念亲。

《⽉》全诗翻译赏析2

客有故园思,潇湘⽣夜愁。病依居⼠室,梦绕⽻⼈丘。

味道怜知⽌,遗名得⾃求。壁空残⽉曙,门掩候⾍秋。

谬委双⾦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枉路,徒此助离忧。

注释

⑴娄秀才:即娄图南。

⑵客:指娄图南。何焯《义门读书记》:“谓娄将⼊道也”。

⑶潇湘:陶岳《零陵总记》“潇⽔在永州西三⼗步,(出)⾃道州营道县九疑⼭中。湘⽔在永州北⼗⾥,出⾃桂林阳海⼭中。⾄零陵北与潇⽔

合。⼆⽔……⾃零陵合流谓之潇湘,故零陵亦有‘潇湘’之称。”

⑷居⼠室:指娄图南所居开元寺的房舍。慧远《维摩义记》:“居⼠有⼆:⼀、⼴积资产,居财之⼠,名为居⼠;⼆、在家修道,居家道⼠,

名为居⼠。”当时,娄图南寓居开元寺修道,故称之为“居⼠”。

⑸⽻⼈丘:传说中的⽻⼈国。据《⼭海经》说:“有⽻⼈之国,不死之民,或⼈得道⾝⽣⽻⽑也……丹丘昼夜常明。”。章⼠钊《柳⽂指要之

部》卷⼆⼗五说:“⼦厚尝作《梦归赋》,不梦则已,梦则思归,⽽娄梦⽻⼈之丘,则其⼊道之志坚矣。”

⑹道:揣摩、品味“中道”之说。《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知⽌,《⽼⼦》:“知⾜不辱,知⽌不殆”。

⑺壁:⼀作“堂”。曙:光亮。

⑻候⾍秋:秋⾍⼊室鸣叫。《诗经·豳风·七⽉》:“七⽉在野,⼋⽉在宇,九⽉在户,⼗⽉蟋蟀⼊我床下。”

⑼双⾦:⼀对⾦杯。环佩:环形的佩⽟。委⾦酬佩,是指柳娄⼆⼈唱和应答。

⑽离忧:离⼈之忧。

⽩话译⽂

寓居寺院挡不住思乡的感情,潇湘之夜⼜勾起愁思绵绵。

病卧寺庙却仍然⼀⼼向“道”,⽻⼈国常在你梦⾥绵延。

体悟⼤道⽽喜“知⽌不殆”的嘉训,遗失名利去追求更⾼的境界。

残⽉微光映照着空壁⽯岩,虚掩门扉等候秋⾍⼊室长鸣。

承蒙厚爱,赠与我黄⾦⼀般贵重的诗作,欲酬杂佩,却使我羞愧汗颜。

碧天云霄,本没有来去之路,就让我写下这⾸诗消除离⼈忧怨。

赏析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夜病中见寄》是唐代⽂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为酬赠娄图南所作,写于元和⼗年(815)秋。前⼆句奠定愁怨

忧思的感情基调;三、四句剖析娄病的主要原因;五、六句为诗⼈劝勉之句;七、⼋句,勾画了⼀幅独守残⽉空壁、候⾍⼊室长鸣的清幽愁伤的楚

地秋夜图;最后四句既是劝慰之句,⼜是抒怀之⾔。全诗以“愁思”开头,以“离忧”结尾,不仅是写娄图南的忧愁情怀,也是在抒写诗⼈⾃⼰的“愁

思”和“离忧”。

此诗的前⼆句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愁怨忧思。娄图南常年飘零在外,羁旅天涯,今⼜客居他乡,难免不⽣愁绪。这⼀“思”⼀“愁”,既抒

发了情感,⼜点明了娄的部分病因。三、四句“梦绕⽻⼈丘”,进⼀步剖析娄病的主要原因。原来,娄整⽇魂牵梦绕的是如何⼊道,虽然被称为“居

⼠”,也“将⼊道”,但终究还没有⼊道,个中滋味,常⼈很难了解,只有诗⼈深谙其中奥秘。诗的前四句,诗⼈不仅摹写其状,更主要的是通过娄

病这⼀情形的描摹观照娄的内⼼,为下⽂劝勉娄图南做了铺垫。

诗的五、六句为诗⼈劝勉之句。娄图南⽢于清贫,乐于求道,并为⼊道孜孜以求,⽂才“传咏都中”之名已丧失殆尽。要想找回“遗名”,诗⼈给

他指出⼀条正确的途径:“得⾃求”。两句中⼀“怜”⼀“得”,表明了诗⼈鲜明的态度。诗⼈在《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道序》中指出:“(娄)为处

⼠,吾以为⾮时也……以图寿为道,⼜⾮吾之所谓道也。”并针对娄图南“以呼嘘为⾷,咀嚼为神,⽆事为闲,不死为⽣”之道,发出激问:“……其

于道何如也?”

“壁空残⽉曙,门掩候⾍秋”两句,勾画了⼀幅独守残⽉空壁、候⾍⼊室长鸣的清幽愁伤的楚地秋夜图:天上悬挂着弯弯残⽉,透着星许亮光。

⽉光下,寺院幽寂,寺门虚掩,⽯壁空空,秋⾍“唧唧”。这⾥有残⽉的微光,秋⾍的长鸣,声光俱见,情景交融。此情此景,不禁使⼈愁肠百结、

思绪绵绵。这两句历来被后来的诗⼈学者所推崇。

诗的最后四句既是劝慰之句,⼜是抒怀之⾔。作为朋友,应礼尚往来。娄图南“委以双⾦”,诗⼈却很难酬以杂佩。这当然是诗⼈的谦逊之辞。

对娄⼀⼼只想⽻⼈飞天,诗⼈郑重指出:“碧霄⽆枉路”,意即⽆碧天云霄的来去之路,求道的结果也只会是“徒此助离忧”,奉劝娄不要继续迷恋于

⼊道,应清醒过来,奉⾏“君⼦之道”。

全诗以“愁思”开头,以“离忧”结尾。从表⾯上看,诗⼈是写娄图南的忧愁情怀。其实只要联系柳宗元贬永⼗年的⾮凡遭遇,就不难发现,诗⼈

也是在抒写⾃⼰的“愁思”、“离忧”。

《⽉》全诗翻译赏析3

“新滩莫悟游⼈意,更作风檐夜声。”这两句是说,江⽔不了解我客居思归的⼼情,凄切的浪涛声,反⽽触发起我孤独失意的苦闷情绪。本是听

者感受特殊,却怪“新滩莫悟”,曲折有致,“悟”字⽤得⼗分传神,使情思更为婉转曲折,意境绝妙。乐景哀情作者埋怨新滩不解⼈意,新滩涨⽔就

像午夜檐间风⾬的凄凉之声,写出⾃⼰思乡之情浓重,不能归乡的⽆奈。

出⾃李商隐《⼆⽉⼆⽇》

⼆⽉⼆⽇江上⾏,东风⽇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意,更作风檐夜⾬声。

①游⼈:指诗⼈⾃⼰。

②风檐夜⾬:形容江边浪涛声的凄切。

译⽂

⼆⽉⼆⽇这⼀天春游到江上,

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

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之外常思回归故⾥,

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意,

风吹⾬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赏析

《⼆⽉⼆⽇》是李商隐创作的⼀⾸七⾔律诗。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整⾸诗歌以描写江间春⾊,反衬⾃⼰凄苦的⾝世。

这⾸诗前边写⾃然景物赏⼼悦⽬的“美”,后边写⾃⼰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紧密结合,成为⼀个统⼀体。诗⼈要写离愁,却偏偏把景物

写得很美。这春景越美,作者⾃已的愁意就越浓。诗中以乐境反衬愁思,取得了异样的艺术效果。

诗的⾸句“⼆⽉⼆⽇江上⾏”,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暖闻吹笙”,写江⾏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都散

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料暖笙。东风⽇暖,笙⾃然也簧暖⽽

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如果说⾸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种⾃然的感受,这⼀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

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命与活⼒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彩。但这⼀联不仅

抒写诗⼈对美丽春⾊的流连陶醉,⽽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触动的伤感。“⽆赖”即“⽆⼼”,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的感觉和感情的事

物,它只按⾃然规律⾏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中显⽰出⽣命的活⼒,散发着春天的⽓息,⽽不顾⼈的悲欢哀乐,故源“⽆赖”。

蜂、蝶是有⽣命的动物,春到⼈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然⽽,不管是⽆⼼的花柳,还是有情的

蜂蝶,它们作为春⾊的标志,⽣命活⼒的象征,⼜都和失去了⽣命春天的诗⼈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

诗⼈写江间春⾊,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的沉沦⾝世与凄苦⼼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却使⼈不觉”。这“不觉”正是

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归园⽥居》:“井灶有遗处,桑⽵残朽株”;亚

夫营,⽤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典,却像随⼿拈来,信⼝道出。他曾说⾃⼰“⽆⽂通半顷之⽥,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

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三年”,表⾯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奈。对照着“三年

已制思乡泪,更⼊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不为离⼈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

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意,更作风檐夜⾬声”。写新滩流⽔在作者⽿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涨,新滩流⽔在⼀般游春者听来,⾃然是欢畅悦⽿

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意”的嗟叹。

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的语⾔,着意渲染出⼀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氛。这⾸诗却以乐境写哀思,

以美丽的春⾊反衬⾃⼰凄苦的⾝世,以轻快流⾛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统⼀的艺

术效果。

《⽉》全诗翻译赏析4

以韩信的襟抱期待⾃⼰,向昔⽇的耻辱和飘零⾝世告别;在⾼楼之上对着明⽉,和少年知⾳纵情歌唱,以期共勉。诗句⽤典寄托怀抱,把写景

叙事融为⼀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字⾥⾏间透露出⼀股豪⽓和不平之鸣。

出⾃温庭筠《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照⾼楼⼀曲歌。

注释

①“江海”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本当⾼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

②“秋风”句:在秋风箫瑟的时节,诗⼈与⼀少年相遇。彼此情意相投,瞬息⼜要分别,⾃然流露出⽆限离愁与别恨,给⼈以极深的艺术感染。

“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③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于淮安⽼城府市⼝。

④“⽉照”句:最后在⾼楼对⽉,他和少年知⾳,放歌⼀曲以壮志告勉,表达豪放不羁的情怀。

参考译⽂

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波连波。

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照⾼楼我们引吭⾼唱离别歌。

赏析

《赠少年》是唐代诗⼈温庭筠创作的⼀⾸七绝。此诗描写诗⼈与⼀少年相逢⼜相别的场⾯,表达了⽆限的离恨别情,抒发了深沉的豪情壮怀。

作品⼤意写浪迹江湖的诗⼈,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刻幸会,随即就分⼿了。诗⼈选择相逢⼜相别的瞬间

场⾯来表现“客恨”,⾃然地流露出⽆限的离恨别情,给⼈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般的离愁别恨。这⾸⼩诗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本当使⼈⾼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

易触动游⼦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叶下”的诗句,描绘南⽅萧索的秋⾊,借以渲染“客恨”,并⾮

实指。和下⽂的“夜别淮阴市”⼀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景,“客恨”的含意还⽐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照⾼楼⼀曲歌”。“淮阴市”,固然点

出话别地点,但主要⽤意还是借古⼈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是暗⽤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

阴⼀市。⽽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只落得⾝世飘零,颇似

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楼对明⽉,他和少年知⾳放歌⼀曲,以

壮志共勉,正表达了⼀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诗善于⽤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韩信故事来⾃述怀抱之后,便引出“⽉照⾼

楼⼀曲歌”的壮志豪情。“⽉照⾼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歌⽽别的背景,展现着⼀种壮丽明朗的景⾊。它不同于“⽉

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的悲凉,⽽是和慷慨⾼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间透露出⼀种豪⽓。这正是诗⼈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

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独标⼀格,令⼈⽿⽬⼀新。

《⽉》全诗翻译赏析5

纤云四卷天⽆河,清风吹空⽉舒波。

【译⽂】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光放清波。

【出⾃】韩愈《⼋⽉⼗五夜赠张功曹》

⼋⽉⼗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

纤云四卷天⽆河,清风吹空⽉舒波。

沙平⽔息声影绝,⼀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

“洞庭连天九疑⾼,蛟龙出没猩鼯号。

⼗⽣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畏药,海⽓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万⾥,罪从⼤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年明⽉今宵多,⼈⽣由命⾮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注释

⑴纤云:微云。河:银河。

⑵⽉舒波:⽉光四射。

⑶属(zhǔ):劝酒。

⑷洞庭:洞庭湖。九疑:⼜名苍梧⼭,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⑸猩:猩猩。鼯(wú):⿏类的⼀种。

⑹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⑺药:指蛊毒。南⽅⼈喜将多种毒⾍放在⼀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

⑻海⽓:卑湿的空⽓。蛰:潜伏。

⑼嗣皇:接着做皇帝的⼈,指宪忠。登:进⽤。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

⑽赦书:皇帝发布的`⼤赦令。

⑾⼤辟:死刑。除死:免去死刑。

⑿迁者:贬谪的官吏。流者:流放在外的⼈。

⒀瑕:⽟⽯的杂质。班:⾂⼦上朝时排的⾏列。

⒁州家:刺史。申名:上字。使家:观察使。抑:压制。

⒂坎轲:这⾥指命运不好。荆蛮:今湖北江陵。

⒃判司:唐时对州郡诸曹参军的总称。

⒄捶楚:棒杖⼀类的刑具。

⒅上道:上路回京。

⒆天路:指进⾝于朝廷的道路。幽险:幽昧险碍。

⒇殊科:不⼀样,不同类。

译⽂:

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光放清波。

沙滩⾥⽔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杯美酒相劝请你唱⽀歌。

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湖⽔连天九疑⼭⾼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九死⼀⽣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下床怕蛇咬吃饭⼜怕毒药,潮⽓与毒⽓相杂到处腥臊。

昨⽇州衙前忽然擂动⼤⿎,新皇继位要举⽤夔和皋陶。

⼤赦⽂书⼀⽇万⾥传四⽅,犯有死罪的⼀概免除死刑。

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判司原本是⼩官不堪⼀提,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起被贬谪的⼤都已回京,进⾝朝廷之路⽐登天难攀。

你的歌声暂且停⽌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年的明⽉今夜⽉⾊最好,⼈⽣由命⼜何必归怨,

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

创作背景

这篇七古,唐永贞元年(805年)中秋写于郴州,题中的张功曹,即张署。贞元⼗九年(803年),韩愈与张署皆任监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唐

德宗进⾔,极论宫市之弊,韩被贬为阳⼭(⼴东阳⼭)县令,张被贬为临武(湖南临武)县令。贞元廿⼀年(805年)正⽉,顺宗即位,⼆⽉甲⼦

⼤赦。⼋⽉宪宗⼜即位,⼜⼤赦天下。两次⼤赦由于有⼈从中作梗,他们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韩愈便借中秋⽉圆之

夜,写下这⾸诗,并赠给遭遇相同的张署。

赏析

这⾸诗以近散⽂化的笔法,古朴的语⾔,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唱⼀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格。

诗⾥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

⼝,浇诗⼈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五⽇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的⼩序:碧空⽆云,清风明⽉,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

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个很有抱负的⼈,在三⼗⼆岁的时候,曾表⽰过“报国⼼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且有改⾰政

治的才⼲。公元803年(贞元⼗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同时被贬往南

⽅,韩愈任阳⼭(今属⼴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唐宪宗⼤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

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夜环境之后,⽤“⼀杯相属君当歌”⼀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先写⾃⼰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

⾳酸楚,⾔辞悲苦,因⽽“不能听终泪如⾬”,和盘托出⼆⼈⼼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不容易“⼗⽣九死到官

所”,⽽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写南⽅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就更不敢了;且有⼀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

死命,饮⾷要⾮常⼩⼼,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也令⼈受不了。这⼀⼤段对⾃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对贬谪的描述,情调是感伤⽽低沉的,下⾯⼀转,⽽以欢欣⿎舞的激情,歌颂⼤赦令的颁⾏,⽂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赦天下。诗

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声,那传送赦书时⽇⾏万⾥的情景,场⾯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情的欢愉。特别是⼤赦令宣布:“罪从

⼤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感到回京有望。然⽽,事情并⾮如此简单。写到这⾥,诗情⼜⼀转折,尽管⼤赦令写得明

明⽩⽩,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字,把那种既⼼有不满⼜⽆可奈何的⼼情,淋漓尽致地表

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是“判司”⼀类的⼩官,卑⼩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

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的坎坷不平,⼼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既已借别⼈的酒杯浇了⾃⼰的块垒,不⽤再浪

费笔墨直接出⾯抒发⾃⼰的感慨了,所以⽤“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接⼀转,写出了⾃⼰的议论。仅写了三句:⼀是写此夜⽉⾊最

好,照应题⽬的“⼋⽉⼗五”;⼆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最精彩之

笔。韩愈从切⾝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常,⾃⼰很难掌握⾃⼰的命运。“⼈⽣由命⾮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上归之于命,实际

有许多难⾔的苦衷。⼋⽉⼗五的夜晚,明⽉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头的

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这不过是故作旷达⽽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种耐⼈寻味的深意。

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赦的喜悦,⼜由喜悦坠⼊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

有⼀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与尾

⽤洒和明⽉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1:5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4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舒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