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
关系型话题作文指导(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成丹
一、认识关系型话题作文
㈠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
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
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
得”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
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
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
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
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
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
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
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第2页共9页
就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命制而言,其形式主要有两种:①直
接亮出话题,如以“冷与热”为话题。②由具体材料抽象出话
题。
㈡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
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
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
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
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
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
“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
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
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
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
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
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
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
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
第3页共9页
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
•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
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
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
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
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
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
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
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
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
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
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
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
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
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
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
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
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
第4页共9页
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
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㈢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
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
“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
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
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
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
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
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
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
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
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
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
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㈣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
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
第5页共9页
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
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
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
思、成文。
㈤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这是对文体的
一种淡化,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要文体。事实上,每年的高考作
文阅卷,各省都毫不留情地将文体不符的“四不像”作文视为
“严打”的对象。因此,考生的考场作文更应彰显文体特点。
应试训练中,可供选用的文章体裁多种多样,或记叙文或
议论文,或小说或散文,或寓言或童话,或诗歌或戏剧,或书
信或演讲,或辩论或报告……但粗略来分,主要有记叙、议论
两大类。
假如你要写记叙类文章,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
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
重以细节传情。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
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文章一定要符合“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证的层次,切
忌平面化展开。
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
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
第6页共9页
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
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而一定要用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解读。
二、关系型话题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
人们一般把话题作文分为四部分:一是材料语,二是提示
语,三是话题语,四是要求语。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
“材料”和“提示语”不必兼备,但“话题”和“注意”是不
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
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
“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注
意”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㈠审材料语
话题材料与写作立意之间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不必
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不大,
就可以脱离材料去立意。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密切,就绝对不
能脱离材料。这就要,审题时就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时不能匆
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的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
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
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
依托。
第7页共9页
2004全国四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
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
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
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
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
‘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
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
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
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㈡审提示语
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
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
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如2004年广东考题的提示语是: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
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
影响巨大。”这个提示语就暗示了“语言与沟通”的立意方
向: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沟通的障碍。
㈢审要求语
命题人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考生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
必须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近年来要求越来越宽
泛,大多坚持“三自”的原则,但也有作一些限制的,诸如写
第8页共9页
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如2004年上海的作文要求明
确规定“诗歌除外”。
“自选文体”是告诉我们除了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外,我们还要注意文体的规范,即写记叙
文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要像议论文,不能写得“四不像”。
要求也是阅卷人的给分点,要有强烈的分数意识。不仅要
看清以“要求”或“注意”这样明显的形式提出的要求,还要
看出隐含在题目之中的具体要求。
三、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
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
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
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
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
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
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
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
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
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第9页共9页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
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
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
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
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
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
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
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
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
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
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
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另外,注意
偷换概念。换词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
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1:2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2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