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
变幻的天气
教材编写说明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第一个综合探究单元,是对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进行落实和强化训练的第
一个单元。本单元设计了《变幻的天气》《天气的影响》《天气大转盘》三个主题活动,使学生知道阴、
晴、雨、雪、风等常见的天气现象,能了解、描述出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在学习过
程中指导学生能用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初步检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
二年级学生对天气的生活体验较为丰富,但学生对天气有意识的关注度不够,概念的建立还比较
模糊,往往容易混淆天气、气候、季节等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思维逻辑比较单一,不适合一
次提出太多类似概念,容易造成混淆,加深理解难度。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用语言等方式描述出主要
天气现象即可,这里说的语言,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文字、符号、肢体语言等,对于刚刚接触
处理信息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感知体验多种信息处理方法。因此第一课《变幻的天气》利用我国幅员
辽阔的优势,以国庆出游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天气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用口头语言
描述天气现象后,通过你说我猜的“猜天气”游戏,让学生体验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描述天气。连
接天气符号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还可以用符号描述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的句型还不太多,有的学生甚至还不习惯完整、规范地表达,语言的
流利程度仍有待培养。因此,口头语言的描述可以说是本单元处理信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要在教
师指导下用科学词汇、科学逻辑对自然现象加以描述。《天气的影响》一课就是更多地指导学生学会用
口头语言描述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在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层面,平时关注得少,大概只想到天冷加衣服、下雨打伞等,
至于对动植物的影响往往缺乏生活体验。因此《天气的影响》一课以交流、观察旅游照片引入,唤醒、
补充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讨论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接着再出示一组图片,帮助学生加
深天气对动植物影响的认识,同时有意识地通过两组对比图,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生物、不同环境、
不同时间,同样的天气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谚语有不少是关于天气的,二年级学生已经能背
不少谚语,教材借助了谚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气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最后的拓展活动,通过
辩论“雨天是不是好天气”使学生对天气的影响在认识层次上进一步提升,了解天气影响的多元化。
《天气大转盘》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制作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游戏中加
深对天气影响的认识和理解,渗透了“STSE”教育的理念。
2
表1-1第一单元框架表
单
元
标
题
培养主线
课
标
题
设计意图与具体构想
科学态度目标STSE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维
度
学段目标
关
系
学段
目标
要
素
单元目标
领
域
学习目标
变
幻
的
天
气
处
理
信
息
在教
师指导
下,能用
语言对自
然现象进
行简单描
述。
地
球
与
宇
宙
科
学
14.1-1知
道有阴、
晴、雨、雪、
风等天气
现象。
14.1-2描
述天气变
化对动植
物和人类
生活的影
响。
1
变
幻
的
天
气
引入活动:4个卡通人物在做出游准备,先来查看各地天气预报。(深圳:阴转晴;上海:小雨;乌鲁木
齐:晴,大风;漠河:小雪)
描述:不同的天气都有哪些现象?
观察图片进行描述。(师指导:仔细观察阳光、云量、人和动植物活动)
游戏:猜天气。
两人合作,一人通过语言或动作描述一种天气现象,另一人猜出对应的天气,猜对多的获胜。
活动:认识天气符号。
看图识天气,把天气和天气符号对应起来。
计划组织:根据天气预报准备出游物品。
阅读:阅读其他天气现象(图片:雾、沙尘暴、冰雹、雨夹雪)。
合
作
分
享
能在好
奇心的驱使
下,对常见的
生活中的现
象表现出探
究兴趣。
愿意倾
听、分享他
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
观点。
2
天
气
的
影
响
观察:观察旅游照片中都有什么天气现象?
处理信息(描述):描述照片中的动植物现象和人的活动与天气有什么关系?
事实证据: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
出示图片:清明田园图、雨后蚯蚓爬出地面、酷日下交警和晒盐工人、滑雪人和雪天滑倒的路人。
得出结论“天气变化会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阅读:谚语中的天气。
拓展活动:小小辩论赛——雨天是好天气吗?
实
事
求
是
尊重事
实,如实陈述
事实。
3
天
气
大
转
盘
设计制作:天气大转盘(自选6种天气,制作大转盘)。
制作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把每个圆分成六等份;
最小的圆上写出6种天气的词语,中等圆上靠边缘处写不同天气中动植物现象,最大的圆上靠边缘
处写出人的活动;
将三个圆按顺序用两脚钉连在一起,就可以转动转盘进行天气情况匹配了。
游戏:玩玩天气大转盘。
一人说转盘中一格内容,其他人转动转盘与它相对应,并说说这样转的理由。
3
图1-1第一单元教学活动框图
变
幻
的
天
气
1
变
幻
的
天
气
引入活动情景导入,关注不同的天气现象
描述
在教师指导下观察不同天气现象,
学会描述。
游戏:猜天气通过游戏学习语言或动作进行描述
活动:认识天气符号
学习用符号描述天气
计划组织
认识天气后的应用延伸,为第二课
准备
阅读:其他天气现象
2
天
气
的
影
响
观察
观察照片中记录的天气、动植物和
人类活动
处理信息
用语言描述照片中人和动植物活动
与天气的关系
事实证据:天气对动植
物和人类的影响
寻找更多天气影响的证据
阅读:谚语中的天气学习古人对天气影响的描述
拓展活动:小小辩论赛
3
天
气
大
转
盘
设计制作:天气大转盘学习转盘设计及制作方法
游戏:玩玩天气大转盘在游戏中巩固学习
了
解
处
理
信
息
的
多
种
方
法
学
习
用
语
言
进
行
简
单
描
述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能
用
语
言
对
自
然
现
象
进
行
简
单
描
述
。
在
游
戏
中
加
强
语
言
描
述
训
练
了解其他天气现象
学会辩证看待天气的影响
4
教学准备
一、课时安排建议
表1-2第一单元课时安排建议
课题主要活动及时间安排建议课时
变幻的天气
引入活动(2′)
1课时
描述(10′)
游戏(10’)
活动(5’)
计划组织(10’)
阅读(3’)
天气的影响
观察(5′)
1课时
处理信息(10′)
事实证据(10′)
阅读(5′)
拓展活动(10’)
天气大转盘
设计制作(20′~25′)
1课时
游戏(15-20’)
二、教学准备提示
表1-3第一单元教学准备提示
课题活动材料准备教学方法准备
变幻的天气
天气图片、天气符号
观察法、谈话法
天气的影响
各地旅游照片
观察法、谈话法
天气大转盘卡纸、剪刀、尺子、铅笔、图钉、橡皮擦、橡皮泥实践法、游戏法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探究目标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处理的要求层次也不同。对于二年级
学生来说,只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就可以了。但要注意指导学
生学会使用科学词汇、完整、规范的句型进行描述。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还
可以让学生了解、参与其他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如肢体语言、谚语、游戏等。
5
1.变幻的天气
【教学要点】
以出游准备这一情境导入,通过观察描述、你说我猜、连线天气符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
信息处理的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感知用口头语言、符号、肢体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的方法。
【问题链】
1.不同的天气有哪些不同的现象?(聚焦探究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的现象,能区分不同
的天气,准确说出常见的天气名称。)
2.如何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指导学生学习用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
【教学过程建议】
情境导入:由学生感兴趣的出游活动导入,由此关注天气预报,知道常见的阴、晴、雨、雪、风
等天气现象。从而展开对天气现象的探究。
描述:用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是本单元的科学探究目标,也是本单元探究能力培养的
重点。在本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天气的阳光、云量、人和动植物活动有什么不同
等细节特征来区分不同的天气,并用口头语言进行规范、完整的描述。这既是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自
然现象的能力,也是帮助学生准确建立阴、晴、雨、雪、风等天气概念的过程。
游戏:“猜天气”游戏中两人合作,一人用语言或动作描述一种天气现象,另一人猜是什么天气。
在游戏过程中,为了让对方猜出天气,会努力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对不同的天气现象进行描述,
当然肢体语言还是少数,主要仍是口头语言,这既是对上一环节学生建立概念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处
理信息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活动:本活动的设计重点不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记住天气符号,而是希望通过此活动了解符号也
是一种语言,也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现象。在活动中不是天气名称与符号连线,而是某一场景与天气符
号对应,这实际上仍是对学生阴、晴、雨、雪、风概念的巩固应用。在开展此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指
导学生说出此场景下的天气名称,观察天气符号与天气名称的对应关系。
计划组织:是对情景引入的呼应,也是为组织学习《天气的影响》作准备。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
组织学生展开头脑风暴,根据生活经验,添加不同的准备物品。
阅读:其他天气现象,可以算是教材的一个拓展,简单几幅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到阴、晴、雨、
雪、风只是几种最常天的天气现象,但天气现象绝不仅仅只有这几种。如果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利
用这几幅图片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语言简单描述信息的能力”再加以培养、锻炼。
【表述规范】
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概念,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阴晴雨雪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乃至数百年以
上。
【应变参考】
在描述阴、晴天气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大致从云的多少来进行区分,加上是否能看到阳光、
是否能看到物体的影子等进行描述。关于具体的云量测量及其与天气的关系到三四年级再进行探究。
同样,对风的描述也应以风引起的现象为主,可以提到风从哪里吹过来,或者物体被吹向哪里,
物体被吹起的角度有多大,这说明风不仅有方向,还有大有小,但不要去指导学生辨别风向、风力,
这是三四年级的学习目标。对于本单元来说,学生知道有这些天气现象,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就
可以了。
2.天气的影响
【教学要点】
以旅游照片为载体,观察照片记录的天气现象、人与动植物的活动等对天气的影响进行描述,再
从古诗、谚语、图片、科学常识、生活经验中搜集更多的事实证据,认识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
的生活都会产生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辩证的、多元的,通过小小辩论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
些影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6
(2)认识到天气的影响是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地来看。
(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流畅地描述天气的影响。
【问题链】
1.照片记录了哪种天气,人或动植物有哪些活动?(引导学生认真、细致观察)
2.照片中人或动植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雨天是好天气吗?(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建议】
(1)观察:通过旅游照片观察天气现象,知道画面也是描述天气现象的一种方式,能从画面
中读懂天气现象。也可以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和天气相关的照片,进行交流。旅游照片记录的信息丰
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描述:观察完照片中的天气现象后,要注意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照片中的人或动植物的现
象和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照片中哪些动植物和人的现象与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可以用上
因为……(天气),所以……(人或动植物)的句式,帮助学生进行完整、流畅地语言描述。
在练习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同学学会安静、耐心地倾听他人发言,学会尊重他人,不打断别人的
发言,更不能嘲笑他人,养成良好的倾听、交流习惯。
(3)事实证据: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懂得关注图片上的天气与动植物和人的活
动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可以适当指点学生古诗词、绘画也是处理信息、对事物进行描述的一种方式。
第三、四幅图片中呈现了同种天气下两个不同的场景,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同种天气在不同的环境中对
不同的人或动植物的影响是不同的。
(4)阅读:二年级学生能背诵不少谚语,但多是一知半解,教材将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耳熟
能详的谚语配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所描述的天气及其影响。教学时要利用这一素材对学生的语
言描述能力给予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
(5)拓展活动:辩论赛可以视课堂教学情况组织开展,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辩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天气影响的认识有个提升。二年级的孩子还属于比较简
单的单向思维,通过辩论可以培养他们辩证地看待天气的影响的态度和习惯,对于培养和建立辩证的
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有帮助的。
【表述规范】
本单元学习的是短时间的天气,而不是气候。短时间的天气现象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如晴天即
可以出现在夏天,也可以出现在冬天。但是在夏天时太阳暴晒,人们要遮阳;但在冬天的晴天,阳光
和煦,人们喜欢出来晒太阳。其他天气现象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
二地看待天气影响。
【应变参考】
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概念,在讲到天气影响,如下雪影响时,学生很容易走偏,提到冬天气候冷等
现象,教师要特别注意,这里天气只是指短时间的天气现象,而季节、气候是指长时间的现象。在谈
论天气现象的影响的时候只针对下雪直接带来的影响来谈,当然,与冬季气候的影响不可避免是会有
重叠的现象。
3.天气大转盘
【教学要点】
能够在制作的转盘上写出六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对应产生的人和动植物的相关现象和活动,在
游戏中可以灵活转动转盘,使人或动植物的活动与天气现象相对应。
【教学目标】
(1)能写出六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及人与动植物的活动变化。
(2)在制作、游戏过程中体会合作、互相尊重、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彩色纸、铅笔、剪刀、尺子、图钉、橡皮擦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问题链】
如何使人或动植物的活动与天气现象相对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过程建议】
(1)设计制作:二年级学生动作精细化程度不高,要画或剪出漂亮的圆形不是件轻松的事,
7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盖在纸上,沿着物体画出圆形再剪。也可以直接发给
学生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通过折纸的方式,把圆分成六等分。从小到大每格里分别写上天气和对应
的人与动植物的活动。写好后,先让学生互相交流看看,所写的人或动植物的活动是否与天气相关?
三个圆片的固定可以用图钉或双脚钉,后面用橡皮擦或橡皮泥挡住尖锐部分,避免游戏过程中发
生安全问题。也可以用铅笔戳个孔,直接使用子母扣代替。
(2)游戏:组织游戏时可以让学生说转盘中任意一个信息,另一个学生快速找到相对应的另外两
个信息,转动转盘,使之上下相对应。
【表述规范】
在游戏时,可以说天气名称,也可以说动植物或人的活动,只需要说其中一个信息,另外两个
信息由其他人通过转盘对应。
【应变参考】
游戏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合作、注意倾听,及控制音量,不对他人造成干扰等良好
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充电器
教学内容参考资料
1.天气、气象、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的适时期的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
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
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长期特点。例如,昆明四季
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
温带气候;每年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北方的雨季等。
所以说,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内涵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天气现象。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
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
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分类如下:
序号类别名称
一降水现象(11种)
液态降水雨、阵雨、毛毛雨
固态降水雪、阵雪、霰、米雪、冰粒、冰雹
混合型降水雨夹雪、阵性雨夹雪
二地面凝结现象(4种)露、霜、雾凇、雨淞
三视程障碍现象(9种)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浮尘
四雷电现象(3种)雷暴、闪电、极光
五其他现象(7种)大风、飑、龙卷风、尘卷风、冰针、积雪、结冰
3.天气现象术语
晴天: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云层但云量小于天空面积1/10的现象。
阴天: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中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见不到阳光或
者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弱阳光的天气现象。
雪: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8
雨夹雪: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4.风的影响
风是农业生产的环境因子之一。风速适度对改善农田环境条件起着重要作用。近地层热量交换、
农田蒸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输送过程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加快或加强。风可传播植物花粉、
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中国盛行季风,对作物生长有利。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
在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东南沿海以及内陆高山,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作为能源开发利用。
风对农业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它能传播病原体,蔓延植物病害。高空风是粘虫、稻飞虱、稻纵卷
叶螟、飞蝗等害虫长距离迁飞的气象条件。大风使叶片机械擦伤、作物倒伏、树木断折、落花落果而
影响产量。大风还会造成土壤风蚀、沙丘移动,进而毁坏农田。在干旱地区盲目垦荒,风将导致土地
沙漠化。牧区的大风和暴风雪可吹散畜群,加重冻害。地方性风的某些特殊性质,也常造成风害。由
海上吹来含盐分较多的海潮风,高温低温的焚风和干热风,都严重影响果树的开花、坐果和谷类作物
的灌浆。防御风害,多采用培育矮化、抗倒伏、耐摩擦的抗风品种。营造防风林,设置风障等更是有
效的防风方法。
资料检索指南
1.互联网检索关键词
天气、气象。
2.相关场馆
各级气象台、气象站。
3.相关网站:
/中国气象局
/site/中国气象数据网
/历史天气查询
教学案例
1变幻的天气
【教学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常见的天气情况已有基本的认知,但要用语言准确地描述有一定困难,本课旨在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天气现象的关注与兴趣,尝试区别不同天气的特点,并用文字或符
号等进行描述。同时也初步了解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为下一课作铺垫。
【教学目标】
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感知用口头语言、符号、肢体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相关的场景图、天气符号小卡片。
其他天气现象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
师:国庆长假很多同学家都有外出旅游的计划,我们可以了解旅游城市天气情况,提前做些准备。
师指导学生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等媒介每天都会对各地天气进行预报。
9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天气现象的关注与兴趣。
2.了解天气现象名称
学生分别利用互联网搜查天气预报,汇报交流查到哪些天气现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
(如:上海是小雨,有微风;深圳是阴转晴,有微风;漠河是小雪,有微风;乌鲁木齐是晴天,
不过有6级大风……)
【设计意图】
利用网络搜索自己即将旅游城市的天气预报,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活动。通过此活动,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知道利用网络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
借此唤醒生活常识,知道天气预报一般会关注哪些方面的信息,常见天气现象的准确名称是什么。)
3.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请3-4名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天气现象的特点,注意引导说出不同天气现象的区别。
师小结:在区别不同天气现象的时候,主要就是根据阳光、云量等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描述。
师出示几幅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交流,说出图片显示的天气现象及理由。
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先指名几个学生说说天气现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后面的小组活动前及
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安排小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对天气描述的锻炼,在与小组同学
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关注到不同天气现象的更多特点,从而可以更准确地对这些特点进行描述。
老师在教学时不要止步于学生是否准确描述,而应开放课堂,哪怕学生只说到天气现象的其中一个特
点,也要给予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达训练,以达成本单元进行语言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目
标。
4.游戏活动
(1)猜天气活动。组织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通过语言或动作描述一种天气现象,另一人猜是
什么天气。一定时间后交换角色活动。
(2)天气符号对对碰。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常见天气现象场景及天气符号的图片,请学生把天气
场景图与天气符号配对,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二年级学生持续注意力较差,在课堂中穿插游戏组织教学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一
个活动通过自己的描述能让对方明白指的是什么天气,对描述者而言,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准确表达
的能力,对猜天气的同学来说,则是进一步巩固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第二个活动也是进一步巩
固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明白,除了用语言描述自然现象外,动作(身体语
言)、符号等也可以描述自然现象。
5.准备出游物品
10
请学生简单交流,根据查到的旅游城市的天气预报,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衣物、雨具等。
【设计意图】
与课堂导入情境相呼应,使学生初步感知天气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下一课学习作铺垫。
6.课堂小结
师进行课堂小结: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我们可以根据阳光、云量等自然现
象进行区别、描述他们。除了这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外,自然界中还存在有其他的天气现象。
通过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龙卷风、沙尘暴、冰雹、霜等其他天气现象。
【教学反思】
常见的天气现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少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训练。
另一方面,本课的科学知识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知道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即可,
不需要从科学原理进行概念定义,只需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区别出不同的天气现象即可。因此,
本课设计从知道常见的天气名称、认识并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到游戏,层层递进,以训练学生的
语言表述能力为主。通过由点到面的学生活动,在了解学生前概念并加以指导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所
有学生都有参与表达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玩中学。
【总结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关注到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
几项活动组织课堂,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也训练了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对自
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的能力,充分激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天气的影响
【教学分析】
本课围绕旅游照片观察不同天气情况下动植物和人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天气现象对动植物
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相关的资料、信息,巩固这一认知。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到天气的影响是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地来看。
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流畅地描述天气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能反映不同天气现象下动植物或人类活动的照片。
老师:将学生提供的照片分类制作旅游照片小展板若干套,每套有不同的天气现象,能反映动植
物或人的活动。
【教学过程】
1.观察交流照片反映的与天气现象相关的信息
师出示两张照片(对比晴天烈日下戴太阳帽、墨镜的人群和雨中打伞的人群),请2-3名学生用“因
为……(天气),所以……(人或动植物行为)”的句式,描述照片信息。
11
师小结:这些照片不仅能看出是什么天气现象,也能看出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中人们有不同的行为。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拿到的旅游照片集,在小组内说说照片中有什么天气现象,照片中的动
植物和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中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2-3名学生的训练,指导学生描述照片,在指导时有意识地通过“因为……(天气),所以……
(人或动植物行为)”的句式训练,使学生关注照片中天气、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等信息,对于帮助学生
学会用语言完整、流畅地进行描述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指导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在活动
中关注到不同的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都有不同的影响,在与同学交流中,语言描述的能力也
得到了锻炼。
2.交流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各种影响
(1)同种天气现象对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一样吗?
师出示课本中P8四幅图片,请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
师小结:不同的天气变化,对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同的天气现象,对不同的
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也不同;相同的天气变化,相同的动植物或人类,在不同的场合下,有的影响受
欢迎,有的不受欢迎。
(2)列举其他动植物或人类活动受天气影响的现象
生小组交流后汇报。(师引导学生交流阴、晴、雨、雪、风等常见天气下动植物和人类的不同影
响)
师小结。
【设计意图】
在认识到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有一定的影响之后,通过课本插图的讨论、对比之下,引导学
生进一步认识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样的,应该辩证地来认识。后面的小组交流帮
助学生唤醒更多的生活经验,提供更多的事实证据来加强这一认识。
3.谚语中的天气
通过教材插图认识谚语中的天气。
读一读课本中的谚语,结合图片,说说其中包含了哪些天气现象及影响。
师解释说明谚语含义。
学生交流其他描写天气及其影响的谚语。
【设计意图】
把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与天气影响结合起来,朗朗上口,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天气影响的认识。
4.辩论赛
师提出问题:雨天算不算好天气?
根据学生意见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反方,一组代表正方,请学生举例说明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
12
辩论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辩证地看待天气影响的态度和习惯,另一方面知道要
说服对方,需要列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辩论激活学生表达的欲望,加强语言描述
能力的训练。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层次递进,遵循从点到面的指导,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语言描述
的训练。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到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水平,通过“因为……所以……”的句
式指导,既落实了知识目标,对于能力目标的达成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认识天气变化影响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举证,进一步认识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是辩证的,是相对而言的,使学生的认
知有了一个提升。
【总结点评】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或人类生活会带来一些影响,是有生活体验的,只需要
教师稍加引导很容易统一认识,形成科学观念。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天气变化会带来影响这个层面,教
学的意义显然是不足的,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了在对比冲突中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天气变化、相同
的天气变化、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相同的动植物或人在不同的场合下等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帮
助学生形成辩证地看待天气影响的态度和习惯,这才是科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后面的辩论活动也
很好地巩固了这一认识。
3天气大转盘
【教学分析】
通过制作天气转盘,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本单元知识,强
化能力训练。
【教学目标】
1.能写出六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对人与动植物的影响。
2.在制作、游戏过程中体会合作、互相尊重、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彩色纸、铅笔、剪刀、尺子、图钉、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出示视频中大转盘游戏,激活学生兴趣。
2.设计制作
师出示制作好的天气大转盘的成品,指导学生观察结构:认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盘、转轴。
学生讨论:圆盘、转轴可以选取哪些材料制作,还需要哪些工具。
学生汇报交流,师点评。
师课件指导制作技巧:用圆形物体盖在纸上画出一个圆;
把圆对折三次,沿折痕画出六个格子,找到圆心;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图钉依次穿过三个圆心,最后固定在橡皮上。
在圆盘上分别写上天气现象、人类活动、动植物活动
13
师作安全提示:使用剪刀、图钉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学生设计制作。
3.游戏
师讲述游戏规则,请3名学生上台示范游戏。
分小组练习。
小组比赛。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比较弱,本课在设计制作中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大转盘的结构,指
导一些制作技巧,大大提高了学生制作效率。这样可以空出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游戏。游戏时,先请3
名学生上台示范,老师可以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游戏规则,从小组练习到小组比赛增强了游
戏的趣味性。
【总结点评】
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本质是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正是先提高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借助游戏使学生专注于某一事物,在愉快的情境中
学习,大脑的接受效果才会更好。本课借助简单、易操作的大转盘游戏,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游戏
玩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在轻松、愉快、积极的环境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体
现了以生为本,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理念。
评价建议
一、评价要点
1.科学知识目标
(1)是否知道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
(2)知道天气对人或动植物的影响,而这一影响是辩证的,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科学探究目标
(1)是否知道几种不同的描述方式。
(2)是否能用准确、流利的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
3.科学态度目标
(1)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对人类或动植物的
影响表现出探究兴趣。
(2)在游戏中互相合作、互相尊重,懂得倾听。
二、评价示例
1.___________能看到太阳、物体影子。
2.右图的伞适合用于_______(晴天、雨天)。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1:2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