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JINGYUFAZHAN177
监测与分析沈阳市大气颗粒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振,杨跃宏,董丁睿,庄晓虹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内部颗粒物排放源增多,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颗粒物是
造成大气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物,而且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针对当前空气污染日趋严重、雾霾天气频发的现状,本实验针对
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释放源之一
——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旨在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雾霾天气
的来源解析做理论基础研究。
关键词:沈阳市;道路环境;大气颗粒物;离子
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4-0177-01
DOI:10.16647/15-1369/X.2019.04.112
StudyondistributionlawandinfluencingfactorsofatmosphericparticulatematterinShenyangCity
LiZhen,YangYuehong,DongDingrui,ZhuangXiaohong
(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s,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6,China)
Abstract:Duetotheinfluenceof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theincreaofparticulatemattersourceswithinthecityandthepollutionofurbanairborne
ulatematteristhemainpollutantcausingthedeteriorationofatmosphericairquality,
ofthecurrentsituationofincreasinglyriousairpollutionandfrequentsmogweather,thixperimenthasconductedin-depth
rearchontheinfluenceofvehicleexhaustemission,oneoftheimportantsourcesofreleaofinhalableparticulatematter,ontheconcentrationofrespirableparticulate
relationisatheoreticalbasisforthesourceanalysisofhazeweather.
Keywords:ShenyangCity;Roadenvironment;Atmosphericparticulatematter;Lon
已有研究表明,颗粒物粒子越小,比表面越大,越容易吸附有害物
质,越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由于人类活动持续加
剧,释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不断增多,颗粒物污染愈加严重,细颗粒
物是导致大气环境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四种不同粒径的
颗粒物(PM
1
、PM
2.5
、PM
4
、PM
10
),对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得出细
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对颗粒物浓度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能够从污染源对
颗粒物进行有效控制,为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颗粒物的检测与分析
1.1 颗粒物的检测
1.1.1采样方法
本研究选用美国TSI公司生产的DustTrak8532便携式气溶胶采样
器。采样时距离马路约1m,距地面高度约为1.5m。绘制相应的图表,
分析研究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及其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道
路环境和校区内PM
1
、PM
2.5
、PM
4
和PM
10
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采样条
件尽量保持一致并严格记录,每类颗粒物检测10min,取其平均值。
1.1.2检测地点及检测时间
检测时间从6:00~18:00,每小时采样,根据天气条件连续采集
10天。采样仪器每5c记录1次数据,连续检测15min记录为该每小
时颗粒物浓度。
采样地点分别选在沈阳市皇姑区交通繁忙的一级马路的交通干道交
通岗(崇山中路)以及辽大家属区无机动车通过或有较少车辆通过的地
点进行布点采样监测。
1.2 颗粒物的分析
为了解沈阳市颗粒物浓度水平及主要来源,本研究在2017年12月
下旬到1月初(10天)对大气中PM
1
、PM
2.5
、PM
4
、PM
10
进行连续监测,
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其变化趋势见表1,而10日内远离马路的辽大
家属区的各粒径可吸入颗粒物检测结果见表2。
表1 交通干道连续10日各粒径可吸入颗粒物均值
日期PM
1
(mg/m3)PM
2.5
(mg/m3)PM
4
(mg/m3)PM
10
(mg/m3)
12.230.1040.1430.1870.228
12.240.2410.2640.2940.336
12.250.4330.4450.4960.519
12.260.1020.1180.1280.148
12.270.1770.1940.2230.247
12.280.5330.5540.5940.611
12.290.3230.3390.3690.393
12.300.1000.1120.1220.135
12.310.4280.4460.4810.507
1.10.1150.1370.1650.165
1.20.2330.2550.2740.295
表2 家属区连续10日各粒径可吸入颗粒物均值
日期PM
1
(mg/m3)PM
2.5
(mg/m3)PM
4
(mg/m3)PM
10
(mg/m3)
12.230.0950.1270.1620.186
12.240.1850.2090.2500.276
12.250.3550.3790.4160.437
12.260.0950.1050.1210.141
12.270.1640.1760.1980.223
12.280.5370.5680.5930.616
12.290.2940.3080.3330.354
12.300.0890.0990.1080.128
12.310.3840.3930.4190.439
1.10.1010.1150.1380.157
1.20.2270.2460.2730.297
从表2可知,仅有12月26日和12月30日两天符合日均标准(二
级标准0.15mg/m3),且10日内有8日超过日均标准,日均超标率为
80%,12月28日的PM
10
浓度超过标准浓度3倍,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对比可知,在家属区的监测数值普遍小于在交通干道的监测数值。
检测期间道路环境颗粒物日变化呈现规律性,即通常早晨大气层
结稳定导致污染较为严重,早高峰峰值较高,晚高峰峰值偏低。检
测期间也有例外情况,主要由于晚间逆温造成的。在晴朗天气下,
12:00~14:00出现另一峰值,峰值低,这是由于超细颗粒物布朗运动
和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其他二次气溶胶造成的。沈阳也是机动车保有量较
高的大都市,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颗粒物存在不可忽视的贡献。
(下转第180页)
环境与发展
180HUANJINGYUFAZHAN▲
JIANCEYUFENXI
括监测断面的气象数据等。
5 结论和建议
本文分析了流域生态环境监控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初步开
发了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控体系。从理论和实例上,对流域生态环境
监控体系进行了探索,对流域生态环境信息采集和分析平台提出了总体
的构架和设想。针对目前流域生态环境监控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5.1 尽快建立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流域性的水电开发单位较少,同一流域往往聚集了多家开
发公司,这不利于整个流域的统筹开发和管理,因此,从流域生态环境
保护的角度出发,应借鉴国外流域成功的管理经验,各主要流域应尽快
成立流域层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
5.2 尽快开展流域水电开发监测监控系统的布设
近年国内水电开发较快,大多数河流均已经建成了梯级电站,而由
于水电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被忽视,人们对水电开发引起的生
态环境问题认识不清。必须通过流域层面的长期监测获取第一手资料,
之后再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判断生态现状的优良度。因此,流域生
态环境监控系统的尽快实施是很有必要的。
5.3 尽快研发并落实流域生态环境监控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行
流域生态环境涉及范围较广,通过监测可以获取大量的基础数据,
但是如果不进行集成,这些数据往往是零散的,很难利用的。因此,从
管理者角度出发,应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集成和分
析,以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实时、在线监测,并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
自动计算和评价,以及时反映出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为管理者做出响
应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朝霞,牛文娟.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与应
用[J].水力发电学报,2009,28(2):35-40.
[2]王赵松,李兰.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的研究进展
[J].水电能源科学,2009,27(4):43-45.
[3]麻泽龙,谭小琴,周伟等.河流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
其对策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2006(1):24-28.
[4]覃晖,周建中,肖舸等.梯级水电站多目标发电优化调度[J].
水科学进展,2010,21(3):377-384.
[5]徐洁.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采集交换系统研究与实现[J].现
代经济信息,2011(24):283-283.
[6]李青云,黄茁,黄薇等.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
回顾与展望[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28(10):43-48.
[7]孟伟,秦延文,郑丙辉等.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
(Ⅲ)
——
水环境流域监控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8,21(1):9-
16.
[8]廉娟.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
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
度远程监控系统概述[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5):70-71.
[9]姜伟立,吴海锁,蒋永伟等.江苏省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监控
预警体系构建[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03(3):1-4.
[10]朱党生.河流开发与流域生态安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
出版社,2012.
[11]范娜.基于遥感的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研究[D].北
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
[12]钟华平,刘恒,耿雷华.澜沧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环境累
积效应[J].水利学报,2007(S1):582-586.
[13]甘淑,何大明,袁建平.澜沧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背景与土
地资源[J].水土保持学报,1998(s1):20-24.
[14]邓晴,曾广权.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2004,23(b04):135-136.
[15]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云
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01):75-83.
[16]黄光明.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实践[C]//李菊根.水
电2013大会
——
中国大坝协会2013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堆石坝国际研讨
会论文集.昆明: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125-129.
收稿日期:2019-03-16
课题项目:受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课题资助(编
号:DJ-ZDXM-2014-03)。
作者简介:范竣菡(1980-),男,汉族,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
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
通讯作者:徐天宝(1982-),男,汉族,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
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
(上接第177页)
2 结论
沈阳市颗粒污染物浓度日均超标率为80%,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此
外,在家属区的监测数值普遍小于在交通干道的监测数值,可吸入颗粒
物转移扩散到远离污染源的家属区时有所减少。污染物浓度与地面温度
有较好的正相关,地面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污染物的向上输送,污染物
浓度越高;污染物浓度与地面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污染物浓度与风速
有较好的负相关。全天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段为早上,在晴朗天气
下,12:00~14:00出现较小峰值,这是由于超细颗粒物布朗运动和光
化学反应生成的其他二次气溶胶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KimSY,PeelJL,HanniganMP,porallagstructure
ofshort-termassociationsoffineparticulatematterchemicalconstituents
andcardiovascularandrespiratoryhospitalizations
[
J
]
.EnvironHealth
Perspect
,2012(120):1094-1099.
[2]
HuangX,LiuZ,ZhangJ,alvariationandcondary
formationofsize-gregatedaerosolwater-solubleinorganicionsduring
pollutionepisodesinBeijing
[
J
]
.AtmosRes
,2016(168):70-79.
[3]汤坤.莆田市道路交通环境颗粒物污染分布特征研究[D].福
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
[4]赵赟昊.江苏师范大学校园环境大气颗粒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因素[D].南京:江苏师范大学,2018.
收稿日期:2018-11-29
资助项目:本论文受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辽宁
大学崇山校区各典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资助
作者简介:李振(1994-),男,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
通讯作者:庄晓虹(1971-),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为大气污染。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1:1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2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