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多校区办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许志伟张波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9期
许志伟张波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存在多校区办学的模式,多校区办学为高校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探索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管理机制、机构设置、成本控制、教学管理
等成为相关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六省市十五所高等学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加强
和改进多校区办学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期望能在解决此类问题中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多校区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18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都进行着一校多区
的办学体制。多校区办学为高校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化解了一些矛
盾,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多校区办学的措施有待我们解决。
笔者先后对北京、河北、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存在多校区办学模式的高校进行了调研,
对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中国石
油大学(华东)、济宁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山东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的多校区办学
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管理机制问题
多校区办学的情况下,有的高校在同一个城市多校区办学,如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
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有的高校跨城市甚至跨省多校区办学,如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
业大学、山东大学、济宁医学院等。
各高校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情况,导致各高校管理机制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种情
况:一是垂直管理,以条为主;二是相对独立,以块为主。第一种情况包括:浙江大学、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
东)、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第二种情况包括: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哈尔滨
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青岛农业大学。
“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型的管理。其特点是管理的重心在校本部,校区管
理只是各职能部门的触角延伸,然后由校本部统一调控。为了体现合并办学的优势,实现从多个
到一个的办学实体,合并高校大都倾向于选择集权管理的模式,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
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和统一规划。对在校生分为两类,放在不同高校校区培养,为保
证人才培养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一般采用“以条为主”的模式。
“以块为主”是一种相对分权型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本部与其他校区在管理上有明确分
工,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各校区,校区在本院统一领导下,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采用“以块为
主”管理模式的校区在办学上各显其能、自成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苏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和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都经历了
一个管理机制的探索过程。在目前的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下,有很多问题不好解决。各高校新校
区规模都比较大,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的学生数要多于校本部,但管理人员普遍少于本部,并且各
部门自行其事,值班校领导只起协调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河海大
学常州校区等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学校相对独立运作,各方面自主权比较大,管
理机构比较健全,责任明确。既充分利用总校的优质资源,又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独立发展,和
总校优势互补,各有特色。
通过调研发现,在同一个城市办学的高校多采用“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则跨省市办学的
高校多采用“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
2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机构设置问题
各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机构设置往往与管理机制相协调。
管理机制“以条为主”的高校,采取校区统一管理,各校区成立校区委员会,负责协调、监督
指导校区和各机构的工作。各机构在行政上接受校区委员会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学校相应部门的
管理。学校领导层,负责制定发展规划、教育资源、教学组织及管理等进行统一规划;学院是中
间管理层,负责教学、科研和行政组织的基本运作;系是执行实施层,主要负责实施教学计划、进
行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其优势是三级管理职责分明,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有助于知识
的创新和多(跨)学科研究新知识、新学科、新门类。其略势是距离较远,信息传递较慢,管理上
困难,容易造成不协调、效率不高的现象。
管理机制“以块为主”的高校,在核心校区的统一管理下,分校区作为一个或多个学院相对
独立,有各自独立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系。包括上到行政机构,下至实验室等,具有相对独立性和
稳定性。核心校区只是在大政方针、发展规划等给予指导。其优势是各校区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有利于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不足是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重大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难以执行
与实施。
3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干部、人事管理问题
和机构设置一样,干部、人事管理也与管理机制相适应。
“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完全是学校统一管理,如:浙江大学、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
等,干部选拔任命、人事管理调整等工作由学校统筹,各校区没有干部和人事管理权。
“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下,干部管理按照不同级别,有不同管理权限。校级领导是由学校
任命和校党委决定;对于处级干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校区提出任命意见,学校备案;山东
大学威海分校是报学校批准,科级干部分校批准。人事管理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分校
自己考察,不需上报。职称自己评,总校划分名额。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也属独立运作,但计划需报
总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职工均由城市学院聘任,其中处级干部要报杭州市备案,并成为杭州
市认可的处级干部;职称设岗定编由城市学院负责,委托浙江大学评审,但单独设立一个评审标准。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只有一个院长和一个副院长来自石油大学,其他人员全属胜利油田,职称
都走油田系列。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除几个院级干部外,其他全部由学院聘用。
4多校区办学模式下资源优化和成本控制问题
多校区办学,运行成本增高,资源重复投入较大,资源配置难以做到充分优化。这是所调研高
校共同存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多校区办学,由于校区分散,交通不便,管理人员和教师则把时间都花费在往
返的各校区之间,这很难保证学校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另外,为保证新校区师生的正常工作、学
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的需要,学校要在图书资料、教学和文体设施等方面重新投入,而院本部资
源则因学生数量减少而利用率下降,这是办学的浪费。就学生而言,学生在校区间查阅资料、参
加活动、对外交流等往往在交通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跟金钱。
面对这些问题,部分高校已经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浙江大学通过办公自动化、教
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的“四化”建设,努力构建“数字化校园”。针对4校合并
后,5个校区,5所附属医院分布于杭州市的东西南北中,形成了个较为庞大而复杂的管理与办学
系统的现状,浙江大学首先确立了“四校合并,网络先行”的方针。从1998年7月开始进行了新
浙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为浙大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了多校区办学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较
低了多校区办学成本。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的做法也节约的办学成本。四年的课程,集中到三
年里学完,最后一年实习。上课教师往返莱阳和城阳,不安排班车,给予课时交通补助,自己解决
交通问题。
对于硬件资源,不管是相对独立的,还是垂直管理的,都尽量充分利用,不搞重复建设。甚至
学校之间,可以做到一些资源共享,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图书馆电子
版就能共享。
对于无形资源,各校区间也可以充分利用。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对总校的社会声誉资源充分利用,如对外宣传,都强调是985和211学校,总校有的专业,只要分
校条件具备,就可以招生,只有总校没有的专业才报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毕业证都争取和总
校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证就是完全一样的。中国石油大学(华
东)这种完全独立的学校,也一样是属211学校。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一部分工科专业的实验实习,直接到济南总校进行。中国石油大学(华
东)石油方面的实习实践也是集中时间到东营进行。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医学专业方面的学生是
在日照学习两年,大三开始回济宁。都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5多校园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体制问题
对于以条为主的管理方式的学校,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等学
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是完全统一的。学校是一个教务处,在本部以外的校园设立教学办,或安排一
个负责人员监督和执行教务处的决定,强调教学的无缝连接。学校层面有一个值班副校长或副校
级领导协调工作。
对于相对独立办学的分校和独立学院,则是具备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师的聘任,教学的
督导等各个方面都独立运行。
师资的聘用和教学安排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双基地教师”做法,和青岛农业大
学海都学院调休办法比较有特色。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双基地教师”是本部教师来威海
兼职,上课或建研究所,一年来几个月,工资总校发,威海这边给补贴。有20位左右,基本都是重
量级教授,其中有8位院士。
为便于本部教师到学院上课,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采用周六周日上课,周一周二休息的方
式,使大部分教师的课不与本部的课冲突。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宏伟蓝图,明
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多校区办学扩大
了高校的办学规模,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应当树立科学质
量观和办学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坚持稳定办学规模、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办学特色、健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内涵发展水平。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1:0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2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