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
1
R和
2
R
中的电流分别为()
A
.
1.2A
,
0.22AB
.
0.98A
,
0.22A
C
.
0.96A
,
0.24AD
.
0.24A
,
1.2A
2.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D
.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3.下说法中,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的是
A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
“
粉
”
,这是凝华现象
B
.冰冻的衣服晾干是汽化现象
C
.吃冰棍的时候把舌头粘住了,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了
D
.霜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4.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
.探测深海
B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
.超声波探查
5.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阳光穿过树林
B
.小桥在水中的例影
C
.铅笔好像被折断
D
.阳光穿过三棱镜
6.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
A
、
B
、
C
、
D
、
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
0.30s
、
0.16s
、
0.30s
、
0.14s
、
0.30s
。根据时间,
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
.
B
.
C
.
D
.
7.某同学做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f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
位于
a
,
b
,
c
,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
a
,
b
,
c
,
d
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
是()
A
.烛焰位于
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烛焰位于
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
.烛焰位于
b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烛焰位于
d
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立竿见影
C
.海市蜃楼
D
.水中倒影
9.下列事例中,利用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加“·”的字)内能增加的是()
A
.捂热水袋的手
.
变暖
B
.炽热的金属片插入水中后,水
.
温升高
C
.放进热汤中的金属汤勺
....
变得烫手
D
.用锯子锯木头,锯条
..
的温度升高
10.小李每天坚持用
“
微信运动
”
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是她在
10
月
22
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
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
.小李的身高大约为
170dmB
.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10m/s
C
.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
2000mD
.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
4s
11.下列对一名中学生的有关数据估测不合理的是()
A
.身高约为
1.65mB
.质量约为
50㎏
C
.体温约为
20℃D
.手掌宽约为
10cm
12.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放大的字
B
.水中的倒影
C
.钢笔错位
D
.墙上手影
13.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km/h
的速度向前行驶,小王以
6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
0.6km
,则()
A
.小张速度最大
B
.小王速度最大
C
.小李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样大
14.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
.甲图
: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乙图
: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丙图
: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丁图
: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5.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海波的熔点是
48℃
B
.海波是晶体,在
BC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海波在
BC
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
.在
CD
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
1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
m
—
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B
.乙物质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C
.体积为
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10g
D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
2
倍
17.测量是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
.用天平测出橡皮的质量
B
.用显微镜观察树叶的细胞
C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高低
D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
18.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铅垂线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如图甲,一堵南北走向的墙上,所挂铅垂线如图乙所示,
则这堵墙一定是()
A
.向东倾斜
B
.向南倾斜
C
.向西倾斜
D
.向北倾斜
1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D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
的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
B
.当
u
=
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
20cm
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
.当物体从=
12cm
移动到=
24cm
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0.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用一个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去掉橡胶塞,不影响温度计的使用
B
.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相同
C
.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的越明显
D
.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
2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比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从第
1
分钟到第
7
分钟,都是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
B
.该物质的熔点为
48℃
C
.该曲线一定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2.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
3:1
,体积之比为
1:3
,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
A
.
1:1B
.
1:3C
.
9:1D
.
1:9
23.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托盘
C
.餐桌
D
.墙壁
24.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
A
.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
.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
.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
.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2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A
.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
.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
.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2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给车轴加润滑油
B
.轮胎和踏板有花纹
C
.给沉重木箱装上轮子
D
.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27.能区分不同歌手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28.生活中常用
“
引吭高歌
”“
低声细语
”
来形容声音,这里的
“
高
”“
低
”
描述的是声音的()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2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
.日食
B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C
.小孔成像
D
.射击瞄准时“三点成一线”
30.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和密度()
A
.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
A
,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
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
A
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
程中,木块
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
_____
,拉动速度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
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_____cm
.
3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两种反射,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理课本上的文字是光的
__
反射,而大
城市高层建筑安装整体玻璃造成光污染是属于光的
__
反射.
3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
。
35.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可知,
_____
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此实验所
得水的沸点是
_____
℃.
36.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cm
,物体长
_____cm
。
37.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照片,气泡从点
A
开始运动,频闪点
B
、
C
、
D
是每隔
2s
拍摄的气泡位置,分析照片可知:
(
1
)气泡在
AD
段做
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其理由是
___________
;
(
2
)气泡在
BD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m/s
;
(
3
)该气泡在
________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38.如图所示为一款“空气加湿器”,通过查阅说明书得知:家里所用的是超声波加湿器,这种加湿器是采用超声波
高频振荡,将水化为
1
μ
m
~
5
μ
m
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超
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说明声可以传递
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水雾散发到空气中后,通过
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该过程需
_____
热量。
39.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________(
填“信息”或“能量”
)
的性
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________(
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
)
,以免影响他人.
40.在鉴定文物和字画时,为了观察细微之处,经常要使用放大镜。在某次鉴定文物时看到古陶瓷上隐约有两条大约
成
5°
角的细纹。为了看到更大的像,应当让放大镜离细纹
_____
一些。如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10
,则看到的文物上
的细纹夹角是
____°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实验。图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未画出)。
(
1
)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_______
的实像。
(
2
)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
5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_______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
3
)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
________
选填
“
左
”
或
“
右
”
,下同)移动才能再
次看到清晰的像
.
(
4
)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
A
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
“
烛焰尖部
”
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_______
移动,
“
烛焰尖部
”
又会变清晰。
42.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帮他将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
:
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量油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油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实验步骤:
(
1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选填
“
左
”
或
“
右
”
)
侧调节.
(
2
)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油的体积,如左图所示.
(
3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0g
.
(
4
)将量筒中的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右图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
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________
实验评估: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出的油的密度值比真实值(选填
“
偏大
”
或
“
偏小
”
).
________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如图所示,
R
1的电阻为
20Ω
,当开关
S
闭合后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3A
,电流表
A
1的示数为
1A
。求:
(1)
电源电压;
(2)
电阻
R
2的阻值。
44.一个标有“净含量
18.9L
”的青碑山泉水大桶,用它装水,最多装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
C
【详解】由图知道,两电阻并联,电流表
A
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
A
2测量通过
R
2的电流;由于并联电路中,干路中
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
A
1选用的应该是大量程(
0
~
3A
),分度值为
0.1A
,所以电流表
A
1的示数
为
1.2A
,即干路电流为
I总
=1.2A
A
2选用的是小量程(
0
~
0.6A
);分度值是
0.02A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
I
2
=0.24A
即通过电阻
R
2的电流为
0.24A
;则通过电阻
R
1的电流为
I
1
=
I总
-
I
2
=1.2A-0.24A=0.96A
故选
C
。
2、
B
【详解】
A
、以乌鸦为参照物
,
老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
所以老鹰是静止的
,
故
A
叙述正确
;
BC
、以地面为参照物
,
乌鸦和老鹰的位置都发生变化
,
所以乌鸦和老鹰都是运动的
,B
叙述错误
,C
叙述正确
;
D
、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
,
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
它们相对静止
,
故
D
叙述正确
.
所以
B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
【点睛】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
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
若位置有变化
,
则物体相对于参照
物是运动的
;
若位置没有变化
,
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
3、
B
【详解】
A.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是凝华现象,故
A
正确;
B.
冰冻的衣服晾干
是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
B
错误;
C.
吃冰棍的时候把舌头粘住了,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了,
故
C
正确;
D.
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需要放热,故
D
正确.故选
B.
4、
B
【详解】
ACD
.探测深海、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应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
ACD
不符合题意;
B
.敲瓶底的橡皮膜时,瓶子对火焰发出声波,向火焰传递能量,所以使得火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B
符
合题意.
5、
B
【分析】
(1)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等;
(2)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
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
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详解】
A
.阳光穿过树林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则
A
不符合题意;
B
.平静水面上小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则
B
符合题意;
C
.将铅笔斜插入水中时,从上面看水中的铅笔,铅笔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
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铅笔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看起来是向上弯折了,则
C
不符合题意;
D
.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则
D
不符合题意。
6、
A
【详解】根据速度公式
svt
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
0.30s
>
0.16s
>
0.14s
所以
ACEBD
sssss==>>
故选
A
。
7、
C
【详解】(
1
)烛焰位于
a
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
A
正确;
(
2
)烛焰位于
b
、
c
两点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实像,但
b
点位置距离透镜大于
c
点位置,
因此在
c
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比在
b
点出现的实像大,即最大,烛焰位于
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故
B
正确、
C
错误;
(
3
)烛焰位于
d
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故
D
正确.
故选
C
.
8、
D
【解析】解:
A
、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立竿见影属于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
、海市蜃楼是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
C
不符合题意;
D
、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
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9、
D
【详解】
A
.捂热水袋时,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炽热的金属片插入水中后,水吸收金属片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故
B
不符合题意;
C
.放进热汤中的金属汤勺吸收水释放的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变得烫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故
C
不符合题意;
D
.用锯子锯木头,由于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10、
C
【解析】
A
.小李的身高若为
170dm=17m
,大约
5
层楼高,故
A
明显不符合实际.
B
.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
1m/s
,故
B
不符合实际.
C
.小李的步幅在
0.5m
左右,所以步行
4004
步的距离在
2000m
左右,故
C
符合实际.
D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率约每分钟
60
次,即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
1s
,步行后小李的心跳会加快,不到
1s
,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
C.
【点睛】
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即
为答案.
11、
C
【详解】一名中学生身高约为
1.65m
,质量约为
50kg
,手掌宽约为
10cm
,体温约为
37
℃。
故选
C
。
12、
B
【详解】
A
.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
.平静水面上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
.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与题意不符;
D
.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
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13、
C
【详解】由题可知,小张速度为
18km/h
,
小王速度为
6m/s=21.6km/h
小李速度为
0.6km
36km/h
1
h
60
s
v
t
所以,小李的速度最大。
故
C
正确。
14、
C
【详解】
A
.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
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
A
错误;
B
.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
B
错误;
C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
C
正确;
D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
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1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
2
)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
3)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
更大的倍数;
(
4
)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15、
C
【分析】首先明确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然后根据晶体的熔化特点来分析判断.
【详解】
ABC
、分析图象可知:由于
BC
段平行于时间轴,表示吸热温度不变,此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48
℃,在
BC
段,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故
AB
正确,
C
错误;
D
、在
CD
段熔化已经完成,处于液态,吸收热量,故
D
正确.
故选
C
.
【点睛】
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晶体的熔化和吸热特点,要注意晶体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要达到熔点,②要继续
吸热;由此看来:当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时,虽然温度没有变化,但是仍在吸热.
16、
D
【详解】
A
.由图知,当体积
V
=20cm3时,
m
甲
=20g
,
m
乙
=10g
,甲物质的密度
ρ甲
=
m
V
甲=
3
20g
20cm
=1g/cm3
乙物质的密度
ρ乙
=
m
V
乙=
3
10g
20cm
=0.5g/cm3
可见,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故
A
错误;
B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
B
错误;
C
.由图象可知,体积为
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20g
,故
C
错误;
D
.由
m
−
V
图象可知,两物质的质量都为
10g
时,甲物质的体积是
10cm3、乙物质的体积是
20cm3,可见,甲、乙质
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
2
倍,故
D
正确。
故选
D
。
17、
B
【详解】
A
.用天平测出橡皮的质量,通过橡皮的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用显微镜观察观察树叶的细胞时,通过显微镜将树叶细胞放大,没有与标准量作比较,故
B
符合题意;
C
.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
C
不符合题意;
D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通过课本长与刻度尺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18、
C
【详解】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如果墙和重垂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墙和重垂线平行,则墙壁就是竖直的,
由图乙可知中垂线上端与墙紧靠,下端中垂线的位置在墙的西侧,所以墙向西倾斜。故选
C
。
19、
D
【解析】
A
、
u=v=2f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
u=v=2f=16cm
时,所以
f=8cm
。故
A
错误。
B
、当
u=12cm
时,
2f
>
u
>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B
错误。
C
、当
u=20cm
时,
u
>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
C
错误。
D
、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
像距减小,像变小。故
D
正确。
故选:
D
。
20、
D
【详解】
A
.橡皮塞对瓶内的气体起到密封作用,去掉橡皮塞,瓶内气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影响温度计的使用,故
A
错误;
B
.不同液体热胀冷缩的本领不同,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不相同,故
B
错误;
C
.玻璃管越细,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得越明显,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的越不明显,故
C
错误;
D
.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瓶中的水受热膨胀将沿细玻璃管上升,故
D
正确。
21、
A
【详解】
BC
.由图像可知,固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
48
℃不变,则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
48
℃,
故该图像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
BC
正确,
BC
不符合题意;
AD
.晶体在第
3min
开始熔化,到第
6min
结束,即
3-6min
处于熔化过程,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
A
错误,
D
正确,
A
符合题意,
B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22、
C
【详解】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m
Vmm
VV
339
=====
m
VmmV111
V
ρ
ρ
甲
甲甲甲甲
乙乙
乙
乙甲乙乙甲
乙
故选
C
.
23、
B
【详解】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机器人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机器人是运动的,故
ACD
不符合题意;
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的位置没有改变,机器人是静止的,故
B
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了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
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4、
A
【分析】(
1
)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
2
)近视眼的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近视眼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
3
)戴近视眼镜能使光线发散,摘下眼镜,会聚能力增强,要想看清书本上的字,要离书本更近,这样折光能力增强.
(
4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的
2
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详解】(
1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眼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能看清书上的字迹.摘下眼镜会聚光线能力增强,书本离眼睛要近一些,像距增大,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
(
2
)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晶状体的
2
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选
A
.
【点评】
(
1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
2
)掌握近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
25、
D
【详解】
A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
物而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先选一个参照物,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故
B
正确,不符合题
意;
C
.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故
C
正确,不
符合题意;
D
.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要根据实际选择参照物,选择参照物尽量使问题更简单,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26、
B
【详解】
A
.车轴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的,故不符合题意;
B
.自行车脚踏板上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符合题意;
C
.给木箱装上轮子是通过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故不符合题意;
D
.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力的,故不符合题意。
27、
C
【详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色也不同,不同歌手的声音不同,也是由于音色不同,故选
C
.
28、
C
【详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
C
符合题意.
29、
B
【详解】日食、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三点成一线”是光的直线传播在射击瞄准时的应用,都能用光的
直线传播解释;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
故选
B
。
30、
A
【详解】冰熔化成水后,物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体积减小,由公式=
m
V
知密度增大,故
A
正确。
故选
A
。
【点睛】
考点:质量特性,密度知识应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水平向左不变
【解析】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木板水平向左运动,所以,木块相对木板来说是水平向右滑
动了,因此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因此拉动速度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会变化.
32、
7.50
【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
=
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位
1mm
;
铅笔左侧与
1.00cm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8.50cm
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
=
8.50cm
﹣
1.00cm
=
7.50cm
.
33、漫镜面
【详解】
[1][2]
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这是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向表面粗糙的物体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这是漫反射.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
理课本上的文字是光的漫反射的缘故,光可以反射到各个方向进入我们的眼睛;阳光照在建筑物外墙的玻璃上发生镜
面反射,反射到比较集中的方向上,造成了光污染。
34、
1mm3.80cm
【详解】
[1]
图示刻度尺
1cm
分为
10
个小格,
1
个小格是
1mm
,故分度值为
1mm
;
[2]
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6.00cm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9.80cm
,物体长度为
9.80cm-6.00cm=3.80cm
。
35、
BC
99
【详解】
[1][2]
AB
段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到了
BC
段,水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
沸点,为
99
℃,所以这段表示的就是水沸腾的过程.
36、
0.12.75
【详解】
[1]
由图知道,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
。
[2]
物体左侧与
9.00cm
对齐,右侧在
11.7cm
与
11.8cm
之间,估读为
11.75cm
,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
=
11.75cm
﹣
9.00cm
=
2.75cm
37、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气泡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0.125
CD
【详解】
(1)[1][2]
由图知道,在
AD
段上,在相等的时间内气泡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气泡运动越来越快,所以,
气泡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3]
由图象知道,
s
BD
=60.0cm-10.0cm=50.0cm=0.5m
,
t
BD
=4s
,由
s
v
t
知道,平均速度是:
0.5m
=0.125m/s
4s
BD
BD
s
s
v
tt
;
(3)[4]
由图知道,相等时间内,
CD
段的路程最长,由
s
v
t
知道,在
CD
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38、能量汽化吸收
【详解】
[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2][3]
雾散发到空气中后,通过汽化变成水蒸气,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39、信息响度
【详解】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判断病人的状况,所以此时的声音传递的是信息;图乙所示
的
“
静
”
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以免影响他人.
40、远;5。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成像的应用。
【详解】
[1]
使用放大镜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所以想看到更大的像,应将放大镜离物体稍远些;
[2]
放大镜只是将物体放大,不会改变物体本身,所以细纹的夹角不会改变,还是
5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放大
75
右左
【解析】
(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
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cm
,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15cm
处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
(2)
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
55cm
刻度线处,物距是
20cm
,物距等于
2
倍焦距,当相距也是
2
倍焦距能看到清晰的像,
将光屏移动到
75cm
刻度线处即可;
(3)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要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将光屏向右移动即可;
(4)
用塑料吸管对准
A
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
A
点空气流速变快,气压变小,
A
点在烛焰左侧,因此烛焰
会向左偏,物距变大,像距减小,烛焰的像变模糊,要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光屏向左移动。
42、=
m
V
左偏小
【详解】
[1]
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为密度的计算公式,即=
m
V
;
(
1
)
[2]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左偏右调,故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侧
调节.
(
4
)
[3]
由题意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有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4]
由于量筒粘有部分油,使油的质量测量值偏小,故密度的测量值偏小.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
(1)20V
;
(2)10Ω
【详解】解:
(1)
两电阻并联,电流表
A
测干路电流,电流表
A
1测
R
1电流,电源电压为
11
1A20Ω=20VUIR
(2)
流过
R
2的电流为
21
3A1A2AIII
电阻
R
2的阻值
2
2
20V
10Ω
2A
U
I
R
答:
(1)
电源电压
20V
;
(2)
电阻
R
2的阻值
10Ω
。
44、
18.9
【详解】“净含量
18.9L
”表示桶的容积为
18.9L
,则可装水的质量为
3333110kg/m18.910m18.9kgmV
答:最多可装
18.9
千克的水。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5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