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111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于特殊的生理、心
理特点,是一个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时期。
所以中学生中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很多,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对此,教育工
作者应掌握和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
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1、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在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如
果不能很好解决,将不利于自我意识的确立和.个性的发展。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由于初中生生理发展迅速,促进了中学生心理的成熟。这个时期的孩子产生了
强烈的“成人感”,独立自主性发展很快,他们极力想争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
地位和新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这个年龄段被称为个体发展的“心理断乳期"。
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主观愿望和成人感与客观实际之间
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各个方面对成人还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中学生常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相
互矛盾的状态之中。
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不同步的矛盾
中学生显得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参加各种活动的需要较为强烈,但他们相应的
能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两者互不适应的矛盾如果适度,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否则会出现
各种消极后果。例如,有的学生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而导致活动失败,就很轻易产生挫折感,
从自信甚至是自负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
交往性与心理闭锁性的矛盾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交往需要很强烈,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们
的帮助和理解。但是随着内心世界秘密的增多、自尊心的增强以及个性的明朗化,他们越来越表
现出一种特有的心理闭锁性,即不愿将自己的秘密、体验轻易告诉别人,从而构成交往性与闭锁
性之间的矛盾。中学生们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通常是寻找朋友或者记日记。
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中学生大都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美好的向往,常常想像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
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理想我”。但是中学生的想像中幻想成分居多,他们的“理想我”往往脱
离实际。因此,他们的“理想我”与“现实我”往往相差悬殊,两者常处于矛盾之中。解决这种矛盾
的办法,是教育与引导中学生客观地认识现实,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
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的矛盾
中学生第二性征的出现,促使他们性意识的觉醒并日趋强烈,而如何处理与异性
关系的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2、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中学生自我意识虽然趋于成熟,但这还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这样
或那样的问题。即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比较成熟,也可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缺陷。归纳起来,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幼稚性
自我意识的幼稚性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他的年龄不吻合,似乎还停留在孩童
时期。这种幼稚性表现在自我认识上处于模糊、笼统、简单的状况。例如,有的中学生在自我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222
色认识方面能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孩子,是教自己的老师的学生,却不能理解自己与其他亲戚、其
他老师的关系,在社会上更不知道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因此,总是出现学生或孩子的角色行为,
似乎永远长不大。
在自我评价方面,有的中学生还只会用教师或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没有独立的自
我评价,也没有将教师或父母的评价内化为自己的评价。
在自我情感体验方面,反映为起伏不定。昨天因为某同学要与自己一起回家觉得
他对自己好,很高兴;今天那位同学又要与自己一起回家,觉得他是把自己当小孩看待,似乎是
为了保护自己,感到自己受了侮辱,很生气。
在自我期待方面有的学生更是一天一变。第一天要当作家,第二天想当演员,第
三天又认为当医生很崇高。
此外,自我意识的幼稚性在自我控制上还表现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环境的
要求,随意性大。有的孩子常常是刚捶胸跺脚地下了决心,转身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每天都要
下同样的决心,同样每天都可以找到可以原谅自己没有做到的理由。幼稚性的基础是依赖性与缺
乏自信。
超限性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反映出他们正迈向成熟,为走上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作了准备。但是,如果有些特点有了超限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就像真理过了头就成了谬误一
样,过度地关注自己往往给人自我中心、妄自尊大、自私自利等不好的印象。中学生自我意识的
超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敏感。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由于生理上的发育,体态上的变化,初中生对
自己比较敏感。这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但
是,如果过分敏感,对外部刺激就会由于应接不暇而出现焦虑与紧张。自我意识的过度敏感主要
是察觉他人对自己态度的敏感,及对自己生理心理变化的敏感。过度敏感的学生会察觉到别人不
注意的细微变化。他人一瞥的目光,一皱的眉头,一抿的嘴唇,都会引起他许多联想。例如,有
位初二女生,一次在上课时肚子气胀,排了气。在她听到声音,也闻到臭味的同时,觉得周围人
都在看她,尤其是有好几位男生。她觉得非常难堪。回家后细想,排气是因为吃了食物,要不排
气最好不吃饭。从此,她果真不吃饭,直到被送医院打点滴。后来班主任在了解情况时才发现,
其实没有人知道她曾经在课堂上排气。其他一些情况,如有的学生因为脸上出现了青春痘,老师
在课堂上多问了几句,或走近熟悉人群时他人的谈话戛然而止等等,都会敏感到他人对自己的态
度。过度敏感的基础是过分的自我关注。如果再加上过多的思虑,就容易形成多疑的个性。
(2)过度独立。独立性的发展本是孩子长大的必然趋势。从小学高年级起,许多学
生不喜欢成年人唠叨的嘱咐;也常有将自己的小秘密锁进抽屉里不愿让人知道的;不愿父母打听
自己接到的来信或电话;外出活动宁可与同龄人一起,不愿与父母同行。这正像小鸟翅膀长硬了
要展翅飞翔一样,是长大了的一种心理需要,这对将来走上社会独立生活十分有益。因为只有在
独立活动中才能深刻地获取积极的经验或消极的教训。
然而过度独立就具有消极性甚至危险性,有的甚至会造成终生遗憾。因为过度独
立表现在拒绝成人的任何积极建议,排斥成人的善意劝告,我行我素等行为上。甚至以逆反心理
对待成人,一切都反其道而行之。有的中学生就是因为这样而成为失足少年的。父母提醒他们:
不要吸烟、远离毒品、不能进游戏厅……他们却是“你越不让做,我偏要试试"。最终欲罢不能,
越陷越深,以至于违法犯罪。
过度独立的基础是过分自信、性格上的执拗及认识上的偏差。进一步发展可能形
成对抗及反社会心理。
(3)过分自尊。自尊心也称自爱心,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333
己尊严的一种情感体验。自尊心使一个人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中,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阿谀奉承,
不容别人歧视侮辱。正常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自强精神相联系,相信自己的力量,通过努力可以
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一个没有自尊心的人则会成为不识好歹、难辨荣辱、毫无羞耻心的人,成
为表扬无用、批评无效、难以接受外界教育的人,也就成为无法进步的人。
过分自尊的中学生很多也是过分敏感的人。在与人交往时,认为他人动作、表情、
姿态的细微变化是因自己而出现的,十分警觉,若感到有损于自尊,在情绪上立即有体验,有的
在行为上随即作出反应。这类中学生,如果性格是外向的,可能暴跳如雷;如果性格内向,则可
能躲在一边偷偷落泪。前者可能做出危害集体、危害他人的行为;后者可能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实际上过分自尊的中学生里有不少是自卑者,他们用过分自尊来掩盖自卑。由于
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又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在交往中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过
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分自尊的基础是过于看重自己的名誉和面子。为了保住一时的面子,
取悦他人,可能导致说谎,甚至做出不该做的害人害己的事情。
(4)过分自责。自责与内疚很相似。但是自责内容的范围比内疚宽泛,对自己的外
貌、智力、由于不满意而产生自责。内疚则常由于出现不道德的行为,甚至出现不道德的念头而
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责备。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对自己的责备。
正常的自责体验有助于消除缺点,改正错误,提高个人修养,这是可贵的品质,
是自我控制的重要基础。这种自责体验在一个时期中感到痛苦,随着对自己出现问题原因的认识,
随着对自己改正错误信心的认定,这种痛苦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回到自尊、自信的状态。
但是,过分自责却是消极的。一般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中学生对自己
的错误和缺点长时间地进行自责,因而在心理上长期受着折磨;第二种情况是即使错误缺点很轻,
中学生自己却反映强烈,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有的学生由此出现不能自控的自我伤害行为;第
三种情况是很多中学生对自己偶然的错误缺点夸大为整体的、甚至是品质性的错误、缺点,对自
己全盘否定,划入坏人范围,从而出现自我惩罚的行为;第四种情况是有些学生把本不属于自己
的错误缺点归咎于自己,总认为是自己不好,使自己长时间地陷入自责的痛苦之中,影响学习和
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过分自责的基础是认识偏差与思维方式的不科学、
不合理。
(5)过分的自我表现。只要社会上有两个人存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向他人表现
自己。中学生希望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在他人面前充分显示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以获取他人对
自己的关注与钦佩,树立威信,这本是无可非议的。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在介绍自我、推销
自我时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本身也是自我力量的显示,是自信的反映。
然而在很多中学生身上常常会出现过分自我表现的现象,他们不讲场合、不分
时间、不辨对象地出现表现自我的行为,或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某些人或某人在场,就会情不
自禁地表现自我,出现不应该出现的行为。其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威信反而成为他人的笑料。如
果这个学生又是自责心重的人,在他一旦感到自己行为的失当后,立刻会产生严重的自责体验。
过分自我表现的基础是自我中心与渴望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6)过分的自我掩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掩饰自己的弱点、劣势。化妆、美
容、挑选适合自己体形的服饰,就是一种自我掩饰。这不仅可以增强自信,也给他人愉悦的美的
感官享受。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表现自我良好的掩饰。例如,看到好朋友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弄坏了,
虽然心痛极了,但是,看到他已经很难过,自己可能会说不要紧,它本来就是坏的。用自我掩饰
来安慰他。在拥挤的环境中或在激烈的活动中难免磕磕碰碰伤害了自己,即使很疼,知道他人是
无意的,会自我掩饰说:没事没事,没关系,不疼。这种自我掩饰表现出对他人的宽容,对他人
的理解,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过分的自我掩饰则是出于担心别人窥探自己的内心活动,时时事事都想掩饰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444
的真实想法和自己实际的行为动机,生怕别人了解自己不愿或尚未暴露的弱点。由于中学生自我
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体验加以掩饰。有的学
生甚至为了取悦教师和家长,经常编造谎言,在待人接物时行为上常常畏畏缩缩,心理上则处于
经常性的焦虑状态不能自拔。过分自我掩饰的基础是缺乏自信与过分自尊。。
(7)强烈的无能体验。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也是各种能力获得的过程。在一
种能力获得之前,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伴随“我不会、我不能”的焦虑。经过学习,自己感到了进
步:懂了、会了、能了,心理也就平衡了,焦虑也消除了。在新的任务面前,可能又会产生心理
不平衡和焦虑,通过问题的解决,又得到了消除。每个人就是这样获得进步、获得发展的。
具有强烈的无能体验的中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严重焦虑,还没有认真学习
和认真思考,马上作出结论:我不能。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只要想一想
就能回答。但是,有强烈无能感的中学生想都不想就认为自己根本没办法回答。这样的学生在新
任务面前总是畏畏缩缩,不敢言语,思维活动也越来越贫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
又导致了他更强烈的无能感,因此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学生无能体验的产生不是全面的,而是在
某一方面的。强烈无能体验的基础是自卑,是缺乏自信。
案例1:一名姓钱的初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
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分析:少年对别人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
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
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为此,要引导学生能合理的评价自我。
二、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
1、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
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
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并且,他们
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上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
识,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他们对学
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
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2、厌学产生的原因
(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
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
社会劳务市场的不完善,使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
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
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
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
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
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
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
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555
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
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
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
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
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
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
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
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双休日及节假日,加重学生的
心理负担。
(4)、学生自身的因素
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
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
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
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在
学习中遭遇失败,产生厌学心理。
(二)、学习疲劳问题
1.学习疲劳的表现
所谓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
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
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
目前,中学生中学习疲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
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疲劳有暂时性学
习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消除需要
花较大力气。
1.导致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
(1)、学习负担过重。这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有的老
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学习大运动
量”,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家长出于望子成才心切,还自行给孩子层层加码,完成老师留的
作业之外,又加些练习,或者在双休日给孩子报了一个班又一个班,认为“听总比不听好”。就像
吃饭一样,天天吃得太多,还一个劲儿往里塞,胃能不疲劳吗?
(2)、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
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学习没有一定之规,忙忙乱乱。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
度。经常开夜车,效率不高,磨蹭太长时间,造成睡眠不足,脑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3)、缺乏学习兴趣。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爱听,
作业不爱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劳,更造成心理疲劳。学习
无愉快可言。
(4)、脑营养不足。脑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必须保证营养,高蛋白、维
生素、充足的氧气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吃了高蛋白,趴在桌子上时间太长,呼吸短浅,氧供应不
足,也会使大脑疲劳。
(三)、考试焦虑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666
1、考试焦虑的表现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
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
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1)、情绪激动、慌张、不能自制。有的伴随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
张、甚至头昏。
(2)、感知障碍,如视听困难,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试题要求看错等。
(3)、注意障碍。即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4)、记忆障碍。平时熟悉的东西回忆不出,但一出考场又能想起。
(5)、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本来能做的题
也做不出。
2、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
1、个体的自身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
(1)遗传素质。现代遗传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特点决定着
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酶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决定着大脑皮层分析与综
合的特点,从而制约着个体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由于每个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在神经类
型的强弱上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刺激产生的紧张程度有所区别。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的人,
对刺激环境极易产生紧张反应,而神经系统较强的人即便对较强的刺激,也许只产生微弱的反应。
(2)认知评价能力。考试能否引起中学生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如何,与
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有直接关系。认知评价能力包括个体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识程度,与自身的
利害关系及自身对应付刺激情境能力的估价。一个高中生如果把高考看作是决定自己前途、命运
的唯一出路,并且对自己应付高考的能力估价过低,其考试焦虑水平必然过高。如果一个高中生
将高考只看作一种升学就业的途径之一,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其焦虑水平便不会
很高。
(3)知识准备。一般来说,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基本功扎实,复习全面,
准备充分的学生,自然会信心十足,考场上也会情绪稳定,精神饱满,自控力强。否则,便可能
会信心不足,情绪紧张,坐卧不安,焦虑加剧。
2、外部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
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在的中学生父
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普遍过高,有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说:“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
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使他们失望”。还有些家长不仅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使孩子因达
不到家长的要求而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另外,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几
天一大考,每天一小考,一味地重分数,排名次,使一些中学生终日陷于考试焦虑的苦恼之中。
此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因而拥挤在升高中、上大学的羊肠小道上,这也给学生参加重要的
考试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压力
案例1:王X,女,15岁,某校初中三年级学生.因临近中考,出现紧张,不安,注意力不
集中,学习效率差。该生出生于教师家庭,自幼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倘若考试偶尔失误,就要受到
严厉惩罚.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综合成绩排名全年级前名,学校,
家长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近一个多月以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
模拟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由关心到埋怨使她痛苦不已,最近经常啼哭或发脾气,并
拒绝上学,拒绝参加中考。
案例2:某男生,上初中(非重点中学)时,该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又是一班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777
长。在学校的各种竞赛中经常获奖。考入重点高中,他非常兴奋和高兴,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
望。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于是他
开始怀疑自己,考试期间常常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得多。他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考试之
前,他常常缺乏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
上述二个案例都属于考试焦虑,有着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三位当事学生都有很
强的自尊心,他们一心期望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二是三位当事学生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均陷
入极度的苦恼之中,并伴有不良躯体反应。一般来说,学习成绩较好、心理素质欠缺的学生常会
出现这种情况。对这类焦虑者的辅导主要是为其减压,帮其卸掉沉重包袱,树立自信。一方面应
帮助其对自己提出合乎实际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应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其意志行为。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5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1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