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坊七巷具体情况
(1)访巷介绍
福建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
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此街
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40公顷。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
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
“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
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
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
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
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
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2)、坊巷名人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
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
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
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
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
角色。三坊七巷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冰心、林觉民、林旭、林纾、沈葆桢等
几十位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
名人蜡像馆《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三坊
七巷名人蜡像馆的建设纳入了文化旅游业三年规划。
福建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建设三坊七巷名人蜡像馆就是为了更好
地让后人了解这些名人和他们留下的故事。
三坊七巷整体就是古风浓郁的大社区,也是中国近代名人聚居地,被称为
“一个三坊七巷,半个中国近代史”。近代名人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沈葆桢、
萨镇冰、冰心等皆出于此,共有3个海军总长、10个尚书、10位总督、10位院
士及151位进士在此居住过。三坊七巷基本保留唐宋坊巷格局,为全国罕见,因
此被称为“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拥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福
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文物保护
引发争议三坊七巷免费游将成历史?
门票
作为福州最热的景点,三坊七巷景区内的14处部分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
从2011年3月5日起试行收费,票价为每张160元,第一年(2011年)暂定价
120元。
2011年元宵节前,三坊七巷依旧是花灯万盏,游人如织。却也正在此时,
三坊七巷身陷“该不该收门票、该如何收门票”的一场争论之中。
【质疑1】文化遗产不应该收费
【回应】目的并非拿文化赚钱
就是这样的一片文化遗产,而今也要收费,听上去总有些别扭。“我们是按
照国家‘二级以上文物允许收费’这样的相关政策执行。目的不是拿文化赚钱,
而是为了真正保护这块无价的文化遗产。”林矗这样表示。
据他介绍,收费标准制定是根据这14个景点的拆迁、修复、布展、保安、
宣传、广告、工资等日常管理费累加平摊之后测算出来的,实际单位成本为
394.94元,实际定价为每张票160元,第一年暂定价为120元。
2月17日,元宵节。记者在三坊七巷景区随机采访了一些游客,很多人表
示对收费可以理解,但普遍认为120元的价格太高了。“比北京的故宫还高,这
也太贵了吧。幸亏我们今天先来了。”“前几天国家不还说文化馆、博物馆、美
术馆‘三馆’这些公益事业地方都要实行免费吗,那三坊七巷为什么要收票?要
是这么贵,下回我肯定不会再来了。”“既然是中国的文化遗产,那就更不应该
收费了,这该当属于全国人民共有文化遗产。”
【质疑2】收费会导致游客减少
【回应】开发和维护投入巨大
由于历史原因,三坊七巷一度保护不善。据统计,直至2006年三坊七巷开
始正式大规模改造之前,这块土地上竟住有3700多户、1.6万多人。
而且由于是旧时建筑,没有任何现代市政配套,没排水、没厕所、没煤气;
电线、电话线更是任意飞天横架,密如蛛网;原本以经营古籍、古董、古玩为主
的南后街,竟成了花圈一条街;每日清晨,各个坊巷内家家户户门前,一溜摆放
着马桶,臭气熏天。
其间,三坊七巷经营权还曾被转手给社会第三方,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底,福州市委、市政府收回经营权,其后又于2006年7月开始实施
大保护修复工程,而第一难题就是搬迁安置。为此,福州市专门支出近30亿元,
为三坊七巷居民寻找新家园,政策是每户至少可分得一套不低于45平方米的套
房。搬迁工作由此顺利完成。
元宵节,记者在三坊七巷整片区域内看不见一根电线、没有一处积水,
甚至在每条不足4米的坊巷口处,还都配备了一种特别的、像四轮沙滩摩托车一
样的小型专业消防车。
然而,旧痛刚去,又添新伤。在国家级文保单位“小黄楼”内,管委会花了
几万元刚刚配置好的几整套古桌椅,只一个春节,便已被游人全部坐烂、拆坏。
“能不坏吗?那几天每天20多万名游客,根本不听你的,管不住。”保安诉苦
道。
居民林先生还住在三坊七巷的黄巷里,他也是刚刚听说要收费的事。“我挺
矛盾的。”林先生说,自打景区建好开放以来,住的环境比以前“那不知要好了
多少倍”。这让他很开心。可也有闹心的事,那就是游客太多了。“他们一来,
几乎每个院落都要进。尤其节假日来这么多人,对我们生活干扰太大了。”
可林先生的邻居却有别的想法,他担心这么贵的票价,游客肯定会来得少了。
“本来还想靠这个生意赚些钱,如果收这么贵,生意肯定不好做了。”
【质疑3】用文化来吸引游客
【回应】门票全部用于文保
据介绍,管委会在店铺出租方面有一定的收入,“大约每年1000余万元,
但这仍然难以弥补这些古建筑日常维修所需,更别论还要经常遭遇破坏的事
情。”林矗表示,“实际上,此次所收取的门票所得中,将全部用于文物保护与
传承开发。”
尽管管委会有以上解释,但社会上仍不乏质疑、不解之声。
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对三坊七巷收费一事表示不太赞同。他认为,作
为文化遗产的三坊七巷,其公益性质应不容置疑,作为公益单位就应当向全社会
无偿开放,尤其是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其次,三坊七巷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担负着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还是应当看得更远一点,真正用文化的力量
来吸引游客。”
目前在三坊七巷内还有留住户500余户、2000多人。他们既是居民、又是
文物文化保护传承者。所以按照林矗想法,门票收入中肯定还有一部分会分给他
们,动员他们一道参与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开发。“当然收入如果够多的话,当年
住房在这14个景点中的已拆迁走的老住户们,如果再回来参观,也应给予一定
优惠。”
据了解,当初管委会方案是:一个景点一张票,10元或者15元。不过在听
取旅行社意见后,有关部门选取了统一一种票价的方案。
可假如14个景点不能一次走完,那又怎么维护游客利益呢?
“其实这也不难办。”福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最近也在积极收集民意,
现在正准备实施一套最新方案:“可以在统一的票上做记号。比如说,今天你只
参观了3个景点,下回你持此票再来参观,在把14个景点都参观完之前,票一
直有效,而且中间还可转赠他人。”
“最终方案结果要等市政府批准,到时我们会正式向社会公布。总之只要最
终能对三坊七巷文物文化保护传承有益,所有技术手段都可以再改进。”林矗这
样表示。
而据最新消息,福州市还在对如何收取门票一事进行认真调研与探讨,仍在
积极争取实行单点收费,平均每个景点的票价不超过10元。最终结果还要等待
福州市政府最后的决定。
2、
这个宣言写的很好,你看看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
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
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每个城市都有独
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
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
护应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
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
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
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
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
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
护的“紫禁城”。
在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霹雳为了骗她母亲自己在剑桥上学,就找人PS
了一张在剑桥的图片,背景就是叹息桥,可见,该桥基本也算剑桥的一种象
征吧。
这三座桥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但他们都被保护和利用的很好,甚至已经
被赋予很深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城市历史风
貌建筑利用与研究的一个典范。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在城市历史风貌建筑利用
与研究方面争议颇大的一个案例。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3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1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