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组织系统

更新时间:2023-02-04 20:14:49 阅读: 评论:0

晋城聚能一对一收费高么-虽然拼音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收稿日期:

2004-10-14

文章编号:

1000-7695

2005

04-00130-03

复杂性时代背景下的复杂组织系统及其研究

徐俊1,王宁2

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2.

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广东广州

510600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为组织系统的研究带来了许多新概念、新观念、新方法和新

工具。本文阐述如何运用复杂性科学的重要概念和观点来深入理解复杂组织系统,并对复杂组织系统典型的研

究方法和思路进行综述。

关键词:复杂性科学;复杂组织系统;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

N94

文献标识码:

A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中,普遍关注复杂的问题。

复杂性理论产生之前,人们在管理学领域已经对这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比如在人性假设方面,认识到雇员不再是唯

马首是瞻的工作机器和经济动物,从而产生了“社会人”

假设,“管理人”假设、“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复杂

人”假设等多种人性假设。在组织结构方面,传统的金字

塔型结构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更有机、更具适应性的结

构应运而生。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狄伊·哈克(

DeeHock

等人凭着信念、观念的力量创建了不存在传统等级结构的

网络组织———

VISA

国际。虽然

VISA

公司内部管理仍是线性

的,但其拥有混沌有序公司的核心理念,被认为是混沌有

序公司的雏形。在决策领域,古典决策模型在解决复杂、

模糊、非程序性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一些学者提出更切

实的主张。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指出人是有限理性的,决

策者运用不完全信息和有限资源同样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主张逐步地优化、逼近目标。

生产运作领域也产生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和具有高

度适应性的运作模式,如敏捷制造,日本的精益生产等。

复杂性问题在

20

世纪

80

年代真正引起了众多学科和国

家的科学大师及学者的关注,掀起了跨学科的科学革命。

这门科学所研究的,是复杂性和复杂系统中由于各组成单

元之间相互作用而“涌现”出来的特性及其演化规律。作

为研究对象的复杂系统,具有涌现、演化、自相似、自适

应、自组织等特点,并表现出非线性、不确定性、不可预

测性、智能性、突现性、多样性、非平衡态等复杂特性。

其中智能性被认为是复杂系统的最突出特性。正因为复杂

系统的组成单元是智能体,它能够识别环境、预测未来、

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因此,复杂系统呈现出复杂的整体

行为和素质。人脑、人、生态系统、市场、企业、经济系

统都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复杂性科学为组织管理领域带来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

法,多学科的知识碰撞、激发、涌现,必然使对管理中复

杂问题的研究迈向新纪元。本文试图用复杂理论的概念和

观点来深入理解复杂组织系统,并对复杂组织系统的研究

方法和思路进行总结。

1

复杂性时代背景下的复杂组织系统

这里主要理解那些与复杂特性相关的概念和特性。

1.1

复杂组织系统的复杂特性。复杂组织系统具有如下一

些重要的复杂特性。

1

)涌现性。系统科学使整体具有的孤立的部分或简

单加和的不具有的特性成为涌现性,涌现性是生成论观点

的体现,其产生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密切相关。老子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是对涌现性的恰

当描述。正如互联网使分散的计算机实现了物理上的联结

后对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各层面造成的聚变式的正

负方面的影响一样,涌现性也有正负好坏之分,涌现出来

的整体特性与其单元特性之间可能有天壤之别。组织管理

领域把涌现看作是组织正式渠道之外自发产生的结构、过

程、行为等。对涌现性的关注,意味着需要关注对涌现的

领导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管理创新、协同与合作

等问题的研究。

2

)演化。这一特性表明,复杂系统的结构、状态、

特性、行为、功能等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组织系统

是动态进化的,进化中有渐变和突变,非平衡态成为常态。

这意味着以往建立在既定、静态基础上的组织理论在分析

复杂组织系统方面缺乏适用性。

3

)自相似。部分与整体具有某种相似性即为自相似。

组织系统的自相似性具体体现在单元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

的一致,单元与组织整体的模式结构上的相似,单元与组

织整体行为规范上的相似等。德国企业在发展有益的自相

似方面进行了许多成功的实践。

1992

年,德国的瓦内克提

出了分形企业(

fractaIenterprisc

)概念,这是一种借用分形

几何中的自相似概念描述的新的生产方式。(“分形”本身

有“支离破碎”之意,其概念由数学家曼德尔布罗特(

B.

brot

)创造,分形指的是组成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

式相似的形。)分形企业将制造系统看作是具有自相似特性

的开放的非线性系统,其边界是模糊的,而且分形企业能

够通过自组织与自优化,保持与目标的一致性。除了制造

系统,整体组织系统同样可以主动创造自相似,营造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的自相似系统。

2005

年第

4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andTeclnoIogyManagementRearcl

2005No.4

4

)自组织。其意为系统内部自主的有机化、有序化

的意思。通过自组织,个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自我适应和调试,使系统由混沌趋向协同,向更高一级演

化。自组织普遍存在于无机系统和有机系统之中。协同学

创始人哈肯著名的激光实验(晶体在被注入大量原子后受

激发,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就是无机系统自组织的例

证。以往组织等人工系统,常常被归于他组织,即必然受

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制约,被动地受到影响。现代组织系统

内、外部存在众多复杂性,简单粗暴的方式、单纯的控制

思路已不再适用,提高构成单元的自觉性,激发其自我管

理、自我监督、自主学习、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显得尤

为重要。

1.2

复杂组织系统复杂性产生的根源。复杂组织系统具有

开放性、非线性、整体性、多层次性、不确定性、自组织

性、动态性等多种复杂性。其产生的根源多种多样,与组

织系统关系密切的根源主要有:

1

)由组成单元本身复杂性导致。组织的组成单元

———人、部门、企业等在背景、观念、行为特点方面呈现

多样性和差异性,且是复杂的智能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和

非线性思维,能够不断调试行为,并与其他个体相互作用

激发,从而使系统整体行为复杂多变、难以预测。

2

)由结构错综复杂性导致。复杂组织系统中存在多

重复杂结构,其中融合了正式和非正式关系,显性和隐性

的关系,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组织结构通常指的是正式组

织的框架体系,其组分是正式的组织单元。随着组织分化

程度越来越高,组织单元在地理上分布越来越广泛,组织

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网

络化、立体多维等方向转化,大量创新型结构诞生。如

“超文本组织”中各单元就是以非线性的“超文本”方式组

织起来的。超文本格式具有多维、非线性特点,类似于人

脑的联想记忆方式,它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在一起后,相得

益彰,形成纵横交错的万维网。超文本组织使用超文本一

词,借指不同的组成单元(可以是文本型的或多媒体型的)

通过链接可以进行动态地解构,它既可以高度网络化、扁

平化,也可以呈现层次化结构。复杂组织系统结构上的复

杂性不仅仅体现在正式的组织结构上。组织系统的构成要

素(可能是抽象的、非物质性的)之间以及非正式组织、

信息网络、目标体系等内部,都存在非线性的网状关系,

这些关系可能很隐蔽、很微妙。

3

)由规模方面的因素导致。组织规模的扩大会增加

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钱学森认为复杂系统应是巨规模的,

圣塔菲研究所(

SantaFeInstitute

,简称

SFI

)则认为系统应

具有中等规模。但这不被认为是造成复杂性的根本原因,

一个大规模的系统也可能是简单的系统。

4

)由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组织环境具有动态性、不

确定性,当组织间关系(多个组织间出现的相对持久的资

源交易、资源流动和资源联结)变得越来越重要时,环境

的动态性、不确定性问题变得更突出。组织系统为提高对

环境的适应性,必须不断扬弃旧模式,形成动态的、能随

时空等因素灵活应变的复杂形式。学习型组织就是这样一

类会变形的组织。

1.3

复杂组织系统是矛盾统一的系统。通过上对复杂组织

系统的理解,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复杂的组织系统是既

矛盾又统一的系统。这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复杂性和简单性的统一。复杂组织系统既具有复

杂性,又具备简单性,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产生简

单性的根源有:

1

)源于自相似特性。复杂组织系统整体与局部在模式

上相似,这将其复杂性与简单性统一起来了。

2

)源于分析方法的近似和简化。复杂系统难以全面仿

真和认识,研究时需要进行必要的近似和简化。

3

)源于执行层面的要求。在执行层面,管理者的要求

往往是简单明晰的,这使他自己能透过简单把握复杂。

4

)源于组织系统的动态转化。复杂和简单是相对的。

相对简单的组织系统可以演化为复杂组织系统,复杂组织

系统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系统。比如在

急救室式的组织中,任务需要时,个体可以高度协同、快

速反应;没有任务时,又可以各自独立。

2

)他组织与自组织(

1f-OrganizatiOn

)的统一。协同

论创始人哈肯认为:“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时间或功能的

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

织的。”与此相对应的系统就是他组织的。在组织系统中自

组织和他组织是相对的。他组织必然受外部环境的限制和

制约,同时组织系统内部充满自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可以

主动地影响环境。现代组织管理中非常强调自组织特性就

是要充分发挥个人和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系

统的应变力。

3

)其他。复杂组织系统还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矛盾统

一性,是混沌和有序、平衡与非平衡、线性关系与非线性

关系的矛盾统一。

2

复杂组织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2.1

由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说开去。西方学者擅用分析法,

思维方式是由局部到整体,从树木到森林,从实证性探索

中发展规律。而且随着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逐渐深入,

学科的分类越来越细,达尔文式的集科学家与艺术家于一

身的全才越来越少,于是世界被割裂成碎片。近年来,忧

心忡忡的西方学者一直致力于克服思维劣势,不断强化其

整体思维能力,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先哲们所擅长的。中国

古代贤人眼中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统一整体,他们主张天

人合一,事物是矛盾统一并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并

用阴阳、五行、八卦观点来统一自然界,统一人与自然。

不过受低下的生产水平所限,古人尚不能真正探究复杂事

物产生的内在机理,只能进行宏观的思辨,这就有可能失

之粗略。目前在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上,人们已不满足于单

纯探究事物的局部或整体,而是要两者兼得。总体来讲,

对复杂系统的分析是多种思维方式的复合,是宏观与微观

的结合,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的结合,是定性与定量的结

合,分析与综合的结合。从学科的角度来看,需要关注多

学科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科间、多领域的学者间的互动和

涌现。

2.2

方法和思路。复杂性科学兴起前后形成了一些复杂组

织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

)分解方法。分解使复杂变简单,是解决问题的常

用思路,这里又具体包括分解后简单加和和分解后整合两

131徐俊等:复杂性时代背景下的复杂组织系统及其研究

种思路。传统的机械论认为,部分构成整体,即“

1+1=

2

”。系统思想产生后,人们认识到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

性、动态性,不能切断内部的联系和外部环境去分析系统。

一般系统理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提出著名的非加和定律,认

为“

1+1

!

2

”。为了探究系统整体,一些学者试图按照合

一分一合的思路研究复杂系统。该思路的理论依据是系统

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局部子

系统,从而迭加出系统整体特性。系统组织理论中权变—

系统学派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就是这样来分析组织系统

的。这些思路的缺点在于过于重视局部的分析,而忽略了

内部单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不能解释复杂系统产生的内

在原理。涌现、自组织等复杂现象告诉我们,整体特性与

个体特性可能会大相径庭,意即无法从个体的特性简单推

断整体。正如我们不能只根据个别员工的言行推断企业的

整体特点一样。

2

)结构分析方法。这类思路强调组织是个整体,使

人们通过对组织系统构成要素的分析和相互间关系的分析

来把握系统的本质。社会系统学派的巴纳德认为,所有的

组织系统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的

和信息的联系,三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组织。钱平

凡认为,这一类的思路包含了结构主义的分析思想。该思

想认为:“决定现象本质的是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现象

本身任何固有的方面。”如果结合发生学结构主义的思考,

把组织的整体结构看成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有着发生、演

进的过程,即组织系统是动态、演化的,这与当前的复杂

性科学的研究就有了切合点。不过,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本

质要素,就会造成以偏概全。

3

)系统思考方法。这是系统动力学学者及相关支持

者提出来的从整体把握动态复杂性的思路。系统动力学是

以反馈控制论为基础、仿真技术为手段来研究复杂系统的

定量方法。其创始人佛睿思特(

JayForreester

)主张从复杂

变化后的本质———整体动态运作的基本机制入手,直视生

活、工作中的复杂问题。一些学者和支持者将其思想发扬

光大,形成了定性系统思考的分析思路和工具。佛睿思特

的学生彼得·圣吉(

)在《第五项修炼》中指

出,为克服思维局限就要突破线性思维,进行系统思考,

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系统思考就要建立系统基模,从而

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效杠杆解。其他的研究者,如丹尼

斯·舍伍德(

DennisSherwood

),则通过绘制系统循环图,明

示复杂因果关系链的来龙去脉来直面复杂问题。这些努力

为管理者更透彻、全面地思考复杂管理问题提供了实用、

易用、有效的分析工具,对复杂问题的系统思考不再令人

望而生畏。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人们

还可以方便地在虚拟世界进行系统思考。彼得·圣吉等研究

者们就曾建立电脑模拟的“组织学习实验室”,将复杂的心

理、行为因素视为变数,以领悟深遂的内容、辅助决策等。

这些研究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如出一辙,不过关注的领域

更贴近社会经济生活。

4

)复杂时代的研究方法。复杂性科学兴起后,大量

自然、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殊途同归,共同关注复杂现象

的研究,但其中的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各不相同,而且今后

仍将不断发展。乔治·梅森大学的

kd

将复杂性研究

归纳为五个学派:交叉学派、系统动力学派、混沌理论、

自适应系统理论及基于结构的学派。有的学派其实在复杂

性科学兴起前已进行了开创性工作。管理复杂系统发分析

与仿真主要有系统动力学(

SystemDynamics

)、自适应系统

理论(

AdaptiveSystemTheory

)、元胞自动机(

CekkuarAutoma-

ta

)和自适应行为个体仿真(

AdaptiveAgentSimukation

)等方

法。其中

SFI

kd

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

SFI

认为

复杂性产生于系统内部,并利用仿真技术研究单元相互作

用而涌现出来的特性和规律。

k

则认为复杂性在人

脑中,提出交互式管理方法。

国内的刘洪认为,对企业组织这种复杂系统的研究可

以分为数理学派、哲理学派及介于两者中间的学派。数理

学派是以数理化、计算机软件等为手段,揭示复杂现象和

本质;哲理学派则是将数理等方面复杂性研究成果类比

metaphor

,有的翻译成隐喻)到管理领域。从这种分类中

可以感受到当前的复杂组织系统的研究思路的不同:一是

从思想、思维、观念、概念等抽象层面借鉴,比如分形公

司、混沌有序公司等概念是分别借鉴了分形几何、混沌理

论等复杂理论的重要思想;二是从手段和工具的角度借鉴,

比如在组织分析中,对运用团队行为、博弈等的仿真研究。

事实上,对人工社会的仿真也是相当困难的,但有时并不

妨碍我们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总的来讲,丰富的复杂理论和手段,使我们更有能力

和条件深入地把握复杂组织的本质,这是以往的研究所不

能企及的。受到复杂理论的启发,一些学者在组织的结构

关系及演化等方面不断深入研究,产出了一些新成果,如

动态图理论把社会学网络分析和自组织联系起来,组织生

态学关注环境对组织死亡率的影响。

3

结束语

被称为

21

世纪科学的复杂性科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

段,其研究方法不一而同,今后更多的观念和方法必将会

涌现出来。因此,研究复杂组织管理,必定要密切关注其

他学科的发展,以求不断突破、创新。

参考文献:

1

]秦书生

.

复杂性技术观[

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

]王安麟

.

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

2004

2.

3

]芮明杰,钱平凡

.

组织转型[

M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4

]陈国权

.

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特征与案例分析[

J

.

管理科

学学报,

2004

7

4

):

56~67.

5

]金吾伦

.

复杂性组织管理的涵义、特点和形式[

J

.

系统辩证

学学报,

2001

9

4

):

24~27.

6

]丹尼斯·舍伍德

.

邱昭良,刘听译

.

系统思考[

M

.

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

.

7

]刘洪

.

涌现与组织管理[

J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

14

4

):

40~45.

作者简介:徐俊(

1971-

),男,工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管理

理论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王宁,工学硕士。

(本文责编:廖政权)

231徐俊等:复杂性时代背景下的复杂组织系统及其研究

复杂性时代背景下的复杂组织系统及其研究

作者:徐俊,王宁,XUJun,WANGNing

作者单位:徐俊,XUJun(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王宁,WANGNing(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

,广东,广州,510600)

刊名:

科技管理研究

英文刊名: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

年,卷(期):2005,25(4)

1.秦书生复杂性技术观2004

2.王安麟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2004

3.芮明杰;钱平凡组织转型1999

4.陈国权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特征与案例分析[期刊论文]-管理科学学报2004(04)

5.金吾伦复杂性组织管理的涵义、特点和形式[期刊论文]-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04)

6.丹尼斯·舍伍德;邱昭良;刘听系统思考

7.刘洪涌现与组织管理[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04)

1.窦玉坤.常培荣.谢莉青双层尿布的设计与生产[期刊论文]-山东纺织科技2001,42(1)

2.李宗诚系统进化、制度变迁与复杂组织--开放型复杂巨系统全息协同学导言[会议论文]-2001

3.牟连佳.葛斌.信息技术与人及其组织之创造力的关系探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6,26(6)

4.马旭红.李丽君影响管状织物外观效应的相关因素[期刊论文]-纺织导报2010(4)

5.白燕管状织物新设计方法[期刊论文]-上海纺织科技2004,32(3)

6.邢瀚澄复杂组织织物的设计和生产[会议论文]-2007

7.叶晓倩复杂适应组织观与企业文化创新[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8(8)

-JacquesVanOosten.黄美娜管理的变革:IT组织转型的三个阶段[期刊论文]-信息系统工程2008(7)

9.程友内衬上皮的管状组织工程软骨的研制[学位论文]2005

10.胡万进.殷国鹏.peng基于知识整合理论视角企业IT组织变革与应用创新研究[期刊论文]-

兰州学刊2008(3)

引用本文格式:徐俊.王宁.ng复杂性时代背景下的复杂组织系统及其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

究2005(4)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1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0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无锡中考
下一篇:废物利用图片
标签:组织系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