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0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一:
在区域集训营中,有幸获得《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阅读之后感悟颇多,借此
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由美国的史蒂芬柯维所著,本书由浅入深,结合真实案
例,生动有趣的使读者从自身品德做起,认识自己的心灵地图,在遵循成长和变化的原则
下,确立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当有了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之后更坚固了自己的人际
关系,实现独立与成功。
具体的七个习惯如下: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
综效;不断更新。我对其中几点深有体会。
第一,主动积极,不断更新两点正好对应一直贯穿我们企业上下的企业文化之一:适
应变化主动变革。初入职场,从一个学生转换为职场人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取
决于我们是否可以适应一个身份的变化,从个人愿景角度主动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处事风格。
用吃蛋糕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上学期间,老师和家长会帮我们把蛋糕买回来切好,恨不
得直接喂进我们嘴里;到了职场,我们需要自己去买原材料,自己学做蛋糕,不管做的如
何都得自己切好吃下去,不然就会面临饿死、被社会淘汰的处境。
要做到主动积极首先需要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摒弃老旧的习惯性思维,建立一个新
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面对出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分析原因,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对策。
而为了对策更好的实施,其实是需要我们自身不断更新,不管是技能、心智还是思维模式
都要跟得上行业和市场的动态变化。
入职四个月,由于所选岗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我对待工作一直以来主动积极,努力
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利用休息时间梳理工作和学习成果,建立个人工作体系,主动学习
自己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软文和海报设计;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目前只是浅层次的从技能
和心智上进行了更新和变革,以后也要在工作中更快的改变自己的管理思维、提高面对问
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第二点是以终为始这一习惯,刚好契合上周融洽会所讲的结果思维。结果是可以衡量、
有价值、可交换的,在分析并明确结果之后再开始执行并完成任务,才可以得到企业想要
的结果,这也是企业设立高目标和企业愿景的原因。态度积极、完成职责或者执行任务都
不是企业所要的结果,就像《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米兰达为了参加第二天孩子的表演,
派安迪在飓风时给其买飞往纽约的飞机票,安迪费尽千辛万苦也没能买到机票,没有完成
米兰达的任务。如果安迪改变思维以终为始,明确米兰达目的是参加孩子的表演,飓风情
况下飞机行不通只需安排其他交通工具即可。因此,在工作中以终为始方可更直接的设计
方案达到高效完成企业或者个人目标的结果。
以上两点不成熟的看法都是入职之后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对于我们来说,盲目的执行
任务对于职场中的我们来说是不可取的,改变的思维,才是行动的第一步。读书只是对知
识的认识,更多的是我们在今后的职场中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我也
相信有朝一日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一个优秀的职场人、管理者。
作者:葛瑶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二: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不断磨练自己,最珍贵的工具是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
与适应能力。通过身体、智力、情感和精神四个层面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
这段时间读完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于探索自我,提升和完
善自我与获得成功自己都有了新的理解。对于高效能人士中提到的七个习惯,我认为是一
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对于目标我们既要全力以赴,也应当注重自身的修炼和良好的学习习
惯,并且科学管理自己的时间,同时保持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虔诚心态,从而走向独立
实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方式,促进团队沟通与
合作。重点还要有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前六个习惯的完善,关键的是从身心开始修炼自己。
在这个科技不断变化知识不断更新的世界里,原则是不变的。在生命的长河中,要完
成渴望的目标,战胜艰巨的挑战,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用原则和自然的法则去解决身边
的事情。首先,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在面对现实问题中,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
础,摒弃个人魅力论等治标不治本的思想,由内而外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然后对于
习惯,品德实际上就是习惯的合成,从一件事意愿、知识和技巧出发,想要做到做什么,
为何做到最终结果如何做这三方面协同努力。思想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
运。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
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良好的习惯,从最初的依赖别人去学习和被督促,到自己可以单枪匹马去完成一
件事的独立期,再到最后我们可以群策群力的协调一个团队,通过不断的更新,达到自我
的完善,对于需要具备的习惯首先有积极主动、以始为终,在过程中要以要事第一、双赢
的思维去对待,同时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综合综效的去完成一件事,最后还要做到不断
的更新自己。
对与习惯来说,我们不要去做环境的产物,消极的对待工作,而是应当做一个高效能
的人我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积极主动的去提升生命的价值。根据价值观,有意识地选择
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或冲动行事,智慧地运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空间,
开阔自己的选择和心胸。同时自己也应当跳出自己的关注圈,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专心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最后对待习惯,自己应当做到挑战内心的
惰性,积极迎接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挑战,用积极的语言,采取主动的措施。
对于以始为终,所有的事物都应当现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际的创造,牢记自己
的目标和使命,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标去不断努力,拟出愿景和目标,据此塑造未来。自己
设计自己的人生蓝本,并用来引导自己的未来。
作者:赵建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三:
博学不穷,笃行不倦!
萧抡谓有文章曰: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孟郊在劝学
中亦云: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在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感谢融誉生读书活动让我
们重拾书本,能够再次从古往今来伟人的文字中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
我们的境界。
读完《高效能人士的期个习惯》这本书,我不禁感叹,它不愧为融誉生必读书单的第
一本。这是一本可以多次阅读,反复琢磨,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书。它所提到的七个习
惯具有很高的普适性,我相信,其中肯定都有能令我们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部分,
甚至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这本书并不是讲所谓假大空的道理,而是通过许多生动的小故事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讲
解;并不仅仅提供工作事业上的指导,而是在为人处世以及生活的各方面都给予了我们帮
助。从这本书中我第一次听说可以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的混合体,第一次听说
成熟的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而占本书主体的七个习惯,也并非相互割裂
的七个主体,是相辅相成、互相印证的。
在提高个人修养方面,我们需要养成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习惯。方志敏
说,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积极主动的人关
注自己的影响圈;以终为始的人学会高效的自我领导;要事第一的人掌握有重点的管理方
式。我们的工作并不是流水式的记账工作,犹如一滩毫无波澜的水,我们的工作有宁静的
水湾,汹涌的暗流和美丽的浪花朵朵。每一项工作,我们在心中都要有一个合理的主次排
序,重要的工作往前放,具体在我工作上就比如新系统的上线,资金的调拨规划,而每一
项工作,无论大小,都不是能够无脑完成的,完成前总要思考这样的目的和动机,从而从
根源上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社会合作沟通上,我们要遵循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综效的原则。正如作者所
说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双赢在曾经的商场人眼中难以理解,但法国有这
样一句谚语:聪明人与伙伴同行,步调总是一致的。在工作中,区域其实处于城市公司与
集团中间,是从上至下沟通的桥梁,反馈的渠道。我们要做到有同理心,理解城市公司遇
到的各方困难并给予区域的帮助,理解集团需要达到的高标准并提供有力的支撑,从而最
后达到双赢、三赢的局面。如果在沟通过程中遇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也并不是说哪一方
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各方因为所处角度不一,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也
要努力做到设身处地想问题,从而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法。
最后,不断更新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所谓满眼生机转化均,天工巧人日争新,在
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内在不变的是对事业的热情,而外在不断地
变通与创新则是唯一不变的追求。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说: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
患也。到了现在,不断更新自我的法则依然适用。在融创,今年是各个新系统上线的一年,
光拿我接触到的财务方面来说,经营分析系统、收入合同系统以及物料盘点系统都是刚刚
上线使用或已处于测试阶段,银企直连系统会在近期上线,SAP系统也是今年才上线使用,
处于运营维护期,到现在依然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所以融创近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变的
文化十分深入人心,如果我们不懂变通,一直沿用旧系统,那么迟早也会被社会、被市场
所淘汰。
一本好书犹如一个老友,陪你经历人生的低谷与高峰,伴你走过生活的风霜和雨雪。
荀子曰: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读书最终的目的还是运用于工
作和生活,学而不行,只会按图索骥,纸上谈兵;学而行之,方能时刻自省其身,而通人
情练达。
作者:胡雨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9:4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89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