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识记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对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理解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列举实例说明意识
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通过对列宁、毛泽东的名人名言以及贝
多芬事例,分析意识对于改造世界的作用。
能力: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意识活动的特性,增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运用
所学知识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意识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树立起一
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来自生活的报告】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教材38页探究活动材料。
材料二:这些年,我国国产彩电的产量世界第一,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02
年底,我国内地数字电视技术专利只占世界的不到5%,九成中国彩电到了国外不敢叫真名,
必须贴上人家的品牌,导致利润微薄。面对这种局面,海信集团组织技术力量,制定研发计
划,进行技术攻关。2005年7月2日,中国彩电业终于找回了一项缺失已久的东西。这一
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视频芯片装上了海信集团的电视机,这个芯片有一个意味
深长的名字――“信芯”。
思考问题:
(1)马克思关于蜜蜂筑巢、蜘蛛织网与建筑师活动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2)海信集团关于“信芯”的研发说明意识活动有何特性?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一、人能够能对地认识世界(板书)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两则材料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意识活动的特性。
学生:就上述两个题目进行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探究的结果,并对“意识活动特性”、“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
因”问题进行归纳。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板书)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板书)
3、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板书)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用人体感观的眼睛,可
以看到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透过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
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解开自然和社会之谜。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过渡语: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
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说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但它不仅能使人能动地
认识世界,而且也能使人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板书)
展示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探究意识对人改造世界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要严谨构思,创作前要做到“胸中有丘
壑”,才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服装设计师进行服装设计,需要先有时尚的设计理念,
才能设计出满意的作品。我们写作文也往往需要打腹稿,才能写出理想的文章„„在这些活
动里都体现了人的意识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
材料二:法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试验。他在一个班选了学习最差的10名学
生,用仪器给学生检查后对他们和班主任说,经实验证明这几个学生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
他们都会是未来的科学家,只是你们自己不知道罢了。过了两个月,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
所学校时,发现这10名学生都获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问题思考:
(1)材料一中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等的创造灵感从哪里来的?意识在人改造世界的活
动中是怎样发挥怎样的?
(2)谈谈身边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板书)
学生:学生分组对问题一展开探究,探究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汇报交流探究
的情况。
教师:对学生分析进行评价,并归纳:艺术家、服装设计师及我们的创造灵感,来自
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性反映,人类之所以可以创造出世界没有的作品,因为人有
意识,有思想,能形成观念。人是能够改造世界的。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等在意识指导下进
行创作,通过创作实践把意识中的理念变成现实的作品。这说明意识可以指导创作实践,意
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板书)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畅谈生活中关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实例,从哲学的视角去审视
“罗森塔尔效应”,并对分组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针对“罗森塔尔效应”说明的问题进行归纳,明确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
作用。(1)“罗森塔尔效应”所反映出的强烈的激励作用表明:人的意识能动性能够强有力
的影响一个人的生理活动,使人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高昂的积极进取精神,从而产生意
想不到的激励效果。(2)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生理活动,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委靡的精神则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这都说明意识对人的生
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我们要自觉利用好意识这种调控作用,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
精神状态。
过渡语:我们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的精神对人产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
能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把精神看作是万能的,就会陷入唯心主义。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
正确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板书)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的同学抱怨,我经常按照各种成
才书籍介绍的学习方法,并且天天开夜车,怎么学习总是收效甚微呢?
材料二:2003年2月中旬,有关方面宣布“非典”的病原是衣原体,这在当时是一种
很权威的声音。但我国著名医学家钟南山认为:用衣原体来解释“非典”是不恰当的。钟南
山认为:如果我们看到的事实和权威的声音不一样的话,我们当然应先尊重事实,而不是权
威。4月16日正式确认“非典”的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从而
证明了钟南山的论证是可靠的。
问题思考:
(1)据材料一,替该同学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为苦恼开药方。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钟南山关于在事实和权威之间先尊重事实的观点?在客观事
实面前,我们应怎样科学处理问题、改造世界?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展开争论。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1)该学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忽略了自身学习的学习实际,盲
目照搬他人的经验;违背作息规律,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处方:学习是有规律的,但要认
清自己学习实际,摸清学习规律,按规律办事。也这就是说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
(2)钟南山的观点说明,做事情,看问题,要立足客观事实,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非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在客观事实面前,我们科学处理问题、改造世界,(1)要做到尊重物质运动的客
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2)还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
作用,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要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
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
思想。
【走进生活判断运用】
1、走进生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
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能力。强调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判断运用: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上述内容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上述内容并交流。
教师:进行点拨归纳。(1)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的客观要求,遵循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一些从实际出发和按客
观规律办事的观点。(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生产力发展
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
作用。
●相关链接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资源短缺、生态和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之
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较少,能源、水、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
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地区和时间,不得不拉闸限电,不得不提高水价。另外相当一部分人
的节约意识还很薄弱,铺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经济增长还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和单位产
值高能耗„„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这
是一项审时度势的重要决策,是中国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这一决策也得到了政协委员的高
度认可,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大家纷纷建言献策,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宝
贵意见,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更是提出了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基
本国策的建议。
教学反思
本框题教学设计分为【来自生活的报告】、【教学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判断运
用】等三部分。旨在以学生熟悉并可以在生活中感知到的图片、漫画、生活实例、名人名言、
及链接的文字资料等,作为引入情境,说明问题,分析理论的素材,引导启发学生探究意识
能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理解意识具有能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学习
本部分内容的方法论意义,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也是本课内容的落脚点。
另外,在本框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探究问题的设计和学生学法指导,落实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主动发展的课改理念。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2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83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