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风筝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2-04 17:16:36 阅读: 评论:0

中考语文常考名著-一个口一个女念什么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医疗保障制度)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1/12

三年级语文上《风筝》课文

风筝

作者:贾平凹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

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

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

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

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

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

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

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

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

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

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

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

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

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2/12

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

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

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

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

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

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3/12

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

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

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

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

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

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

解主旨。现设计的是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

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

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交流。

③预习课后练习一、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②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疑难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4/12

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

说。

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

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一个个局部性的疑难问题,最后进

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

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

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

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

学习等等。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

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

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

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首先,从质疑开始。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探究性学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5/12

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先

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探究。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

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

最后,让学生练笔,提高写作能力。这篇课文思想深刻,

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

题。

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

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

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

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3)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

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心。如合作表演时,要创设一种生动

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

情感,采取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6/12

(1)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回忆儿时放风筝的情形。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

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

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

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

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

筝的故事吧。(投影课题并出示目标:见课件)

(4)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

由朗读,并对照卡片做笔记。

(二)朗读思考,整体感知。

(2)读课文并感知(课件展示)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可从“我”的角度,

也可从小兄弟的角度谈。)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可针对

学生不同的感受再启发提问。)

c.作者是如何根据“我”的情感经历安排文章结构

的?)

讨论明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板书)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感悟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7/12

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

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

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我们要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

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三)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师范读1、2自然段,生思考:

(1)、“我”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

的心情?(联系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

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

“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

了?(多角度探究)

[讨论明确1]: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

京,冬季尚未过去,就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

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

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讨论明确2]: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

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

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

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

了”。

2、指名朗读课文(3—4段),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8/12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2、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严厉管教?

3、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

欢放风筝?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课件]“我”:嫌恶小兄弟:喜欢

(2)、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严厉管教?

(3)、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

喜欢放风筝?(在课文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

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课件展示)——天真、活泼、聪

明。

(4)、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

是与生俱来的吗?[讨论明确3]: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

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3、自由朗读第5—11段。思考: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

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第几段?(划出并自读之。)

(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

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

为什么说“不幸”?

[教师小结]: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9/12

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

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

了谴责,可谓“不幸”。

(3)、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

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教师小结]: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

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

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

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

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

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

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

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

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兄弟已全然忘却,为什么

“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呢?

[教师小结]:作者的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因

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

作者感到很沉重。更因为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式的管

束,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

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

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10/12

4、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集体朗读)

[讨论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

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

“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

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

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

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

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

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

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

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

寒而栗。

(二)深入理解,感悟主旨。

1、讨论:请四人小组讨论,从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

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提示:在整

体感知与局部探究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

理解。)

2、让学生自主品析、研讨主旨,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

赏,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介,并站

在学生的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

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11/12

3、主题讨论提示:(课件展示)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4、主题探究提示:(课件展示)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

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

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

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

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

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

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

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四)课后练笔

练笔: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

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

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写一写,与同学交流。

(2)教师总结:《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12/12

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

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

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

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附: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1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8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筝的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