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更新时间:2023-02-04 17:06:09 阅读: 评论:0

重庆中考数学试题-口言读什么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个人年度总结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

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教材内容分析,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

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

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

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

烈感情所感染。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

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

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

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

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

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本文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情感态度目标: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

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

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鉴于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重点为: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

果的伟大情操。

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二、教学设想与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处理)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

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

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其次,分解重点、难点。本

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着雨果清醒

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体——局部——整体”

的阅读模式,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

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

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

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

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在肯定个性化阅读的同时,

告诉学生如何从集体中汲取智慧。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我准备这样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

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

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

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

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

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

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又形象地讲出了课文地有关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准备设计以下问题:

1、雨果怎样赞美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雨果是这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语言上充满感情,语句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

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谴责态度。用了反语这种修辞手法: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

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

刺意味。

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读者初读此文,就很容易的被吸引:

既有对作者评价圆明园的真切的认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强烈谴责侵略行为的痛快淋漓。本环

节的设计就是抓住学生的这第一“感点”,感情朗读,直接进入文本,形成对比鲜明的第一

感受。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三)中国是被掠夺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雨果作为一个参

与掠夺与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自己的言论,没有一点奴颜媚

骨,仗义执言,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能不能引导学生想到这一

点,收获大不一样。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以下问题:

1、同学们,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学生可能回答,我会

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等类似的内容。)

2、雨果作为一个参与掠夺与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

立场上的?表现了他什么样情感和性格特征?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四人一小组的小组长派代表回答

问题。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同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点。之后教师作归纳小结。

人类的立场上,(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珍视人

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他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他认为“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这一环节中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

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四)拓展延伸:

当年雨果以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珍视,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斥责,

历史的烟云已消散,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为了引起

学生的思考,我准备补充扩读材料《哭泣的圆明园》。

这篇扩读材料,写出了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前、废墟上,欢笑嬉闹的人群,作者发出“历史呢?

耻辱呢?血性呢?”的呐喊。

(五)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

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

想。

提示:(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何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你是怎样看待的?

(3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2、结合扩读材料《哭泣的圆明园》,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在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作业第一题的设计,与雨果对话,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升华思想

感情。

第二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清醒地认识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

附: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赞美圆明园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讽刺侵略者

说教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

课文,这个单元选文主题是战争。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后,法国

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给予当朝政府的行径以极大的

谴责和抨击。文章主旨鲜明,语言饱含感情感染力强。

说学情: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此类题材的文章有所了解,对战争有了一些感

知和认识。再加上历史上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所以对本文内容不难理解。但要想

更深入的理解战争的原因,及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有一定困难。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领会文章主旨。学习修辞方法“反语”,并

体会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圆明园

被毁后的原因和启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热爱人类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

责任感。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难点:圆明园被毁的原因及启示。

说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圆明园遗址”,请学生说说有关圆明园的知识。生一定会谈到圆

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掉。师再补充完整有关二战中英法火烧圆明园的材料。

(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快速进入教学情景)

就势引导介绍法国巴特勒上尉想让大作家雨果为他的胜利捧场,我们今天就来

看看这位大作家是如何答复巴特勒上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就英法联军

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时板书课题。

2.学生读课文,扫清字词(屏幕同时出示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

问题。

请用见解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生自由回答。总结到:文章赞美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

盗行径即可。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概括文章的能力。)

3.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段落,想象圆明园的美。并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和宝藏

(从语言到形象,让学生深刻的感知曾经辉煌壮观的名园风采)

过渡引导,可惜这美丽的宫殿,在英法联军的劫掠后变成了废墟。同时出示被

毁后的圆明园。(用图片的对比,激起学生对强盗的痛恨,让他们和文本产生

共鸣)

4.听读文章第二部分,感受雨果对强盗的讽刺和谴责。

自己找出最有讽刺意味的句子大声朗读。品析“反语”修辞的作用。

(好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并有意识的模仿。

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能更深刻的感悟“反语”修辞的表达效果)在读的过程中,

落实教学重点。

5.合作探究

(1).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

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2)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参与其中。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雨果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

博大,侠骨铮铮,敢于仗义执言。被掠夺得根本原因是贫穷落后。

(两个问题是本课难点,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既发表自己看法,又听取别人意见。

既锻炼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又攻克了难点。在全班的广泛发言中,学生对

本课的认识提到一个新高度。)

6.集体朗诵凭吊圆明园。(带着悲壮的感情,让自己对圆明园的痛惜民族的责任

感得到升华)

7.布置作业: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写信的形式正好和本文形式一样,在书写感受时,既锻炼写作能力,又能深化

对文章的理解)

附:板书设计

世界奇迹圆明园[文明]

征求意见全部赞誉

给予赞誉

两个强盗洗劫[野蛮][谴责]

反语

有关图片和朗读材料放在我的工作室,期待着各位老师和陈老师的点评,谢谢!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0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82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关灯一小时
下一篇:思想政治理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