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
影
艺
术
鉴
赏
浅谈摄影的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
摄影是一种平面造型艺术,它是通过二维的画面来展现事物,画面具
有明显的边缘,称为画框。通常情况下,这个画框为矩形。画框对于平面造型
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界定了画面的表现范围,平衡了画面的格局,为
事物的运动和联系提供参照,与画框内的事物紧密联系,在这种联系过程中体
现创作者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手法,引导欣赏者通过画框去观察被自己加工了
的、令欣赏者熟悉而又陌生的、具有某种假定性和表现性的世界。对画框的认
识,存在两种不同的美学态度: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两种美学观点多年来
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形成了各自的体系。
一、封闭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形式的画面是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画框是画内空间与画
外空间的严格
(一)封闭式构图通过画框内的视觉形象展现事物封闭式构图的画内空
间即是画面的全部表意空间,画面反映的元素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全部呈现给
欣赏者。一般来说,在封闭式构图形式的画面中,主体和其它各个结构元素的形
象都是完整的,事物的运动局限于画内空间,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充分展现在画
内空间。因此,封闭式构图形式对事物的反映完整、充分,对事物的运动和联系
交代清楚、明确,画面整体的表意完整、清晰、准确。同时,封闭式构图形式
中创作者对欣赏者思维的控制和干涉的程度较大,欣赏者的思维容易被限制,
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接收方式中。需要指出的是,封闭式构图形式的画面通过视
觉形象表达含义并不意味着其只能表达形象上的含义。封闭式构图对事物的展示
需要依靠直观的视觉形象,创作者在组织和排布这些视觉形象的时候可以将内
涵和情感蕴含于这些视觉形象之中,欣赏者通过对这些形象的观察并进行分
析、思考,理解、体会或引起共鸣,从而接收到画面要传达的含义,所以封闭
式构图对含义的表达并不拘泥于表层。
(二)封闭式构图的画内空间相对独立封闭式构图形式画面的画内空间
与画外空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画框作为一条严格分界线将画内空间从客观世界
中割裂出来。画面全部的内涵和情感都蕴含于画面所体现的视觉形象中,欣赏
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画内空间,创作者在画面中组织安排了什么刺激物,
欣赏者就会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表意方式是一种一物一喻或某物某喻的线性关
系。因此,封闭式构图形式画面的画框给人感觉清晰、明显、视觉重量较大,
欣赏者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面是经过创作者选择和刻意构筑的。
(三)封闭式构图的画内空间是平衡的
封闭式构图着眼于画内空间结构元素的经营和布局,注重直观视觉形象
的稳定、均衡与和谐。一般来说,封闭式构图形式的画面往往具有比较严格的
结构中心和内容中心,主体和其它结构元素的形象清晰明确,画面内的结构元素
之间相互呼应,与画面表达的主题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画面形式完整、严谨、
统一、和谐,秩序有条不紊,在视觉和心理上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封闭式
构图的画框明确限定画面的表现范围,规定了画面的格局,并为事物的运动和
联系提供了参照,也可以与画面中的各个结构元素建立联系形成特殊的艺术效
果,增强画面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将主体放在黄金分割处,
为运动的事物预留出一部分空间等拍摄经验,都是封闭式构图基本章法的体
现。
(四)封闭式构图更适合静态平面造型艺术
封闭式构图中画面内的事物表现得完整、充分,事物的联系和运动表现得
清晰、明了,画面构图相对平衡,欣赏者只需观察画面内直观的视觉形象即可
理解画面的含义,给人的感受趋向于静,这与绘画、摄影等静态平面造型艺术
的审美理念是一致的。封闭式构图是一种传统的、常态的、经典的构图形式,
对创作者的艺术构思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有很多章法可寻,也有很多经验可以
借鉴,它比较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和经验。
二、开放式构图
当今,发达的视觉文化让读者对影像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够吸引读者视线
的绝不是那些平庸的,没有任何特点的照片。所以,在现代报道摄影的发展过程
中,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所应用,其中包括闪光灯慢门,
闪光灯后帘同步,倾斜地平线构图,开放式构图(即不完整构图),多视觉中心
等等。尤其是开放式构图,在近些年的新闻摄影中更是大行其道。
开放式构图是相对于封闭式构图而言的。所谓封闭式构图,就是用框架去
截取生活中的形象,并运用空间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重新组合框架内部的
秩序,把框架之内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天地,追求的是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和
谐、均衡等视觉效果。封闭式构图比较适用于和谐、严谨等美感的抒情性风光、
静物的拍摄题材,所表达的是一些严肃、庄重、优美、平静、稳健等感情色
彩的人物和生活场面。而开放式构图作为现代新闻摄影中广泛应用的视觉构图方
式,它需要摄影者有独特的视觉和视角,把画面中不完整的视觉符号有意运用到
新闻摄影中来,使人在观看照片时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简言之,开放式构图就
是在安排画面上的形象元素时,着重于向画面外部的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
系。
开放式构图的表现形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
一是画面上的人物视线和行为的落点常常在画面之外,暗示与画面外的某
些事物有着呼应和联系。二是不讲究画面的均衡与严谨,不要求画面内的形象元
素完成内容的表达,甚至有意排斥一些更能完整说明画面的其他元素,让观众获
得更大的想像空间。三是有意在画面周围留下被切割的不完整形象,特别在近
景、特写中进行大胆的不同于常规的切角处理,被切掉的那一部分自然也就留
下了悬念。一名工人在停车场撒盐消雪的照四面都有切角,但这不完整的形象更
让读者向四周生发想象,把你的心理场向四周扩散。
四是显示出某种随意性,画面的各种构成因素有一种散乱而漫不经心的感
觉,似乎回眸的偶然一瞥,强调现场的真实感。读者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
思考,是对受众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参与能力的充分信任。如战火纷飞的波斯
尼亚首都萨拉热窝的照片,女人、孩子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像是随意的一
瞥,但照片却极富戏剧性色彩,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
新闻摄影的开放式构图之所以能突破封闭式构图,强烈吸引读者的目光,
其实是有一定的视觉理论做支撑的。在心理学对人类视知觉的行为进行研究。
格式塔到底是什么,说“完形”似乎也很难理解,简单来说,它是人类的知觉
系统所感知的客观形象的整体结
构和形式,它认为不同的视觉刺激物在我们的知觉系统里形成不同的整体形式,
有些形式本身很均衡,会令我们感觉很和谐,而有些形式会令知觉系统
产生紧张感,使其尽量以反作用力去平衡产生的张力,以求得我们所感
知形象的稳定和简化。这个追求平衡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觉系统对
所感知结构的组织过程,格式塔理论从中总结出许多个组织原
则,用以分析客观事物是如何被知觉主体所感知的,其中完整和封闭原则就是开
放式构图的理论支持。这一原则认为有些视觉样式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或残缺的图
形,知觉系统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完整
样式。例如拍摄一幅标准的人像照片时,如果被摄者身体的某一关键部位(如手
或脚)恰恰有一小部分被截取到画面之外,知觉系统由于其完整性倾向受到阻
碍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张力,靠这张力,能将照片的缺憾感进行弥补。
开放式构图是对这一原则的积极探索,即通过不完整、不封闭、不对
称等物理结构上的不均衡制造视觉张力,构成能表达强烈感受的格式塔。就像
迈纳怀特在他的《反映、信息、表现》中说的:“我在设法使朋友们得到一
些不完整的照片,让他们有机会从不完整之中合拢成为完整”。把这一理论说得
再通俗一些,就是构图的某个部分出现空白或者某个部分突然消失,都可能会对
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召唤,因为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视觉经验去补充那些缺欠的
部分,根据部分去推演出整体或者是根据整体来推演出部分。所以不完整构图的
部分缺失,并不是将影像进行了破坏,而应该是通过缺失唤醒人们的视觉记忆和
想象力。不完整构图同时还能显示出一种开放性,它将形象引伸到画面以外,迫
使我们从画面走向更广阔的想象世界甚至现实生活,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的一个
封闭世界已经被打破;同时这种构图还显示出一种挑战性,它对我们视觉心理寻
求完整形象的视觉惯性提出挑战,因而构成视觉心理的紧张感,这种紧张产生一
种有力的视觉刺激。所以,不完整构图的召唤性满足了我们辐射想象的心理需求,
它的挑战性又满足了我们寻求视觉的心理需求。以这样的艺术作品,往往会产生
更良久的艺术魅力。
开放式构图虽然在新闻摄影采访中可以应用,但也并不是像公式一样在所
有情况下都能适用。美国摄影家史蒂芬·斯彻尼德曼被经常问到的问题是:你为
什么会想到这样拍摄?你是如何完成构图的?他的回答是:“一个人的想象力
是没有边际的,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可以有一些遵循的规则,但都不是万能的,
这些规则只能作为一些参考,而不是绝对的”。开放式构图更适合于以表现动作、
情节、生活场景为主的题材内容。开放式构图与封闭式构图看似对立,其实它
们之间并不存在绝对明显的界限,在新闻摄影报道中,记者往往是两种方法并用。
我们不能被那些清规戒律所束缚,“规则不是用来遵守的,是用来打破的”,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总结
“开放式构图”的特点综述如下:(1)画面主体不一定放在画中心,以强
调主体与画外空间的联系;(2)画面形象不完整,以强调画外空间的存在,以及
和画外空间的有机联系;(3)故意破坏构图的均衡、不谐调,使画面经常处于
不均衡到均衡,不谐调到谐调的多样变化之中;(4)借助于声音构成画外空间,
而且往往是声画分立。总之,“开放式”构图,不是把观众的视觉感受局限的可
视的“具像画面”之内,而是引导观众突破画框限制,产生画面外空间联想,
达到扩展固定画框的空间,突破画框局限的目的。从而增加了画面的容量。
封闭式构图比较适合于要求和谐、严谨等美感的抒情性风光、静物的拍摄
题材,对于一些表达严肃、庄重、优美、平静、稳健等感情色彩的人物、生活场
面,用内向的、严谨的、均衡的封闭式构图也是有利的。开放式构图在安排画面
上的形象元素时,着重于向画面外部的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系。表现形式
一是画面上和人物视线和行为和落点常常在画面之外,暗示与画面外的某些事物
有着呼应和联系。二是不讲究画面的均衡与严谨,不要求画面内的形象元素完成
内容的表达,甚至有意排斥一些或许更能完整说明画面的其他元素,让观众获得
更大的想像空间。三是有意在画面周围留下被切割的不完整形象,特别在近景、
特写中进行大胆的不同于常规的切角处理,被切掉的那一部分自然也就留下了悬
念。四是显示出某种随意性,各种构成因素有一种散乱而漫不经心的感觉,似乎
回眸的偶然一瞥,强调现场的真实感。观众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思考,是
对观众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参与能力的充分信任。开放式构图适合于表现动作、情
节、生活场景为主题材内容,尤其在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中更能发挥其长处。
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封闭式构图对主体
的处理习惯于把主体处理在几何中心或趣味中心,形成一种完整感,全景是如此,
即使是拍特写近景也讲究画面结构的完整性,不会出现半个脸,半个身子等;第
二、封闭式构图十分讲究构图均衡。如拍摄人物,人处在画面的一侧,另一侧就
有一定的视觉形象造成均衡格局。封闭式构图也可以把人物处理在画面四周任何
一角,但他的视线是向心的,必须在视线前方留有适当空间。比如电视剧《一地
鸡毛》局办公室的人物构图均属封闭式构图。处理动态构图时,不仅起幅落幅讲
究完整与均衡,而且在人物或摄像机运动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均衡。封闭式构图的
这些特点,也反映了传统的构图规律。处理双人构图视线方向时,面对面、观众
不会意识到画外空间的存在;第三、封闭式构图,一般讲究画面完整性。比如拍
人和物的特写镜头,虽然是表现人和物的局部也注意画面结构的完整性。处理动
态态构图十分注意起落幅画面的完整性。而开放式杨构不受这种限制,经常处于
完整与不完整性变化之中不把观众视觉感受局限在可视的画框之内,而是有意引
导观众突破画框,产生更广泛的画外空间的联想。
结束语
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是对画面框架结构认识的两种不同的美学态度,
从基本观点上来看,这两种美学态度是泾渭分明、相互排斥的,但二者在不同
的情况下又能够体现出各自明显的优势。我们摄影时应当善于调动各种有利的
因素为自己的作品服务,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景,甚至同一画面中实现二者
并存。只要这种因素能够促进画面含义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就可以合理采用,
使各种元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4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82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