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民族回族社会风俗
学院:0000学院姓名:00
学号:
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的回族之乡,有回族人口152万。回族信奉伊斯兰
教,他们的宗教习惯和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貌。这里的穆斯林十分虔诚,
日日礼拜,风雨无阻,每年都要过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回族婚
礼、回族歌舞、各种风味小吃,尽显穆斯林风情的多姿多彩。
关键词:回族渊源,服饰,饮食,礼仪,婚俗,节日,丧葬,体育,宗教,建筑。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也有称作“回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的回
族之乡,有回族人口152万。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宗教习惯和生活习俗具
有独特的魅力和风貌。这里的穆斯林十分虔诚,日日礼拜,风雨无阻,每年都要
过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回族婚礼、回族歌舞、各种风味小吃,
尽显穆斯林风情的多姿多彩。宁夏回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回族,有着基本相同的
风俗习惯。由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除
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礼仪都
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同时,由于回族散居各地,与各兄弟民族交叉居住,
在历史上不断有其他民族的成员加入回族行列,这些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自
然的被带进回族之中,年长日久,逐渐演变为回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回族渊源:宁夏回族历史渊源流长,最早可上溯唐末。“丝绸之路”从西汉
初辟始,就一直是连接欧亚陆路交往的交通大动脉,宁夏正处在这条商路的必经
地区。唐代盛世使丝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跃,而当时同样强大且与唐接壤的大
食国民、包括当地波斯人及已经改信伊斯兰的中亚各族穆斯林,在这支异常活跃
的丝路商业大军中占很大的比重。他们从西域经河西走廊,入凉州(今甘肃武威)、
景泰,之后过黄河到靖远,越干盐池、西安州到今海原县城,穿苋麻河到黑城、
三营及固原城,而后过开城、瓦亭、三关口出宁夏境,又经甘肃东部进入。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
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
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
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
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
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
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
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
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
环的习惯。
回族语言:回族在形成一个民族时,已通用汉语,但在他们使用的汉语中还
夹杂有不少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和一些专为回族常用的特殊用语。其中不少的
阿拉伯语、波斯语词,可能是历史上回族先民的多种语言与汉语融合后仍保留在
回族使用的汉语中语言残留现象。回族长期以来使用汉文,在宗教活动上也使用
阿拉伯文。过去在不识汉字的回族人中间,特别是阿訇们常使用阿拉伯文字母来
拼写各自的汉语方言。这种记录汉语的阿拉伯文字母叫做“小儿锦”。它是一种
早期的汉语拼音字母,也很有价值,是回族人民在汉语拼音方面的贡献。
回族饮食:穆斯林严格恪守《古兰经》规定,禁食猪肉,禁酒,禁食动物的
血和自死动物,也不吃马、驴、骡、狗肉。伊斯兰教认为猪是不洁净的“秽物”,
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卜卦)是“秽行”。普遍吃羊、牛、驼等食草类反刍
的偶蹄动物。清真菜谱是宁夏回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自治区首府银川的饭店
餐馆50%以上是清真的。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尝到不腻不膻的清真菜、清真食品,
像手抓羊肉、清炖羊肉、清蒸羊肉、羊肉焖肚饭等等都是堪称脍灸人口、富有地
方特色的美味佳肴。馓子,是宁夏回族传统食品之一,其配料、制作都很讲究,
宁夏的馓子股细条匀,不仅吃起来香酥可口,而且讲究造型美。盖碗茶,是宁
夏回族茶文化的一大特色。盖碗,上有盖,下有托盘,碗口大底小,造型美观,
轻巧玲珑。沏茶与配料也有讲究,有所谓“八味茶”、“十味茶”等不同的沏法。
通常说的“八味茶”(也叫“八宝茶”),配料有:茶叶、白糖(或冰糖)、红枣、
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饮用时将盖与碗轻轻错位,清香四
溢,回味无穷。
回族礼仪:宁夏回族很讲究礼节,晚辈见了长辈,要停下来,道“色俩目”,
向长辈问好,长辈也礼貌地向晚辈回“色俩目”问好。客人到家入座时,按辈份
年龄入座,长者在前,晚辈在后,并不得在客人面前走动。吃饭时,先让客人吃,
然后主人才动筷子。饼子、馍馍要用手掰开吃,不可囫囵啃咬或大口嚼咽。忌讳
进食时出声音、喝茶用口吹或吸出声音。向客人倒水、加菜时,要向内拨、倒,
很忌讳反手向外拨倒。陪客吃饭也很讲究,男客人由男主人陪同,女客人由女主
人陪同,晚辈不能陪客用饭。“洗三”。小孩诞生以后要“洗三”,即请亲邻来吃
羊肉臊子长面,表示祝贺小孩平安无事长命百岁。
回族婚俗:宁夏回族的婚俗别具特色,因居住在山川、城乡的不同,婚姻习
俗也不尽一致。一般在农村,男女青年情投意合,愿结良缘,女方家人首先要到
男方“看家道”,即看男方的条件和为人等情况,如各方面都满意,随即通过媒
人回话。男方得到佳音后,很快与媒人一道带上见面礼到女方家说:“色俩目”,
女方家长愉快接“色俩目”,表明正式同意两家联姻,女儿不再许与他人。此后,
男方家便择吉日,送聘礼定婚。女方家也相应给未来的“女婿娃”准备好衣、帽、
鞋等礼物。到了结婚这天,双方家里格外热闹。结婚仪式主要是,当天早晨首先
请刚做完“晨礼”的阿訇和满拉到家里过“尔麦里”,表示对安拉的感恩。然后
是由阿訇为新郎新娘念“尼卡哈”(用阿拉伯语念证婚词),并问新郎新娘是否
愿结为夫妻。回答同意后,由阿訇当众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俩正式结为夫妻。”
并且告诫一对新人要互敬互爱,白头到老,仪式结束后是热闹的“耍新郎”。有
些地方还要将公婆耍闹一番,新郎的父母被蜂踊而至的青年人用早已准备好的墨
汁或锅底黑灰,将脸涂黑,以增添婚礼的喜庆气氛。新婚之夜还要“闹洞房”。
青年男女们别出心裁地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既不出格,又使人捧腹不已,
热闹异常。三天以后新郎陪新娘“回门”,即回娘家。
回族节日:宁夏回族同全国回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
节、圣纪节。开斋节开斋节是回族穆斯林对“尔德·菲图尔”(阿拉伯语)的习
惯称呼。每年伊斯兰历9月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都
要奉行一个月的斋戒,白天不进饮食,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
为开斋节。清晨起来,穆斯林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
馓子。上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后,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乜贴,
因此开斋节又叫“济贫节”。然后请阿訇为已故亲人走坟,纪念亡人。走坟后,
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进行款待。回族穆斯林对开斋节特
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过年”。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阿拉
伯语音译,又称“尔德·艾祖哈”,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在伊斯兰历年的12
月10日举行。这一天也是穆斯林赴麦加朝觐的第三天。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
它起源于先知伊卜拉欣的传说。伊卜拉欣受到安拉启示,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
思玛仪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于是,伊卜拉欣将爱子伊思玛仪带到麦加
城郊米纳山谷,准备宰杀爱子以表达诚意。此时,安拉派来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绵
羯羊代替伊思玛仪牺牲。从此,古尔邦节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庆典。节日这
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
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牲的牛、驼、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分送亲友和
贫孤之人。圣纪节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圣人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兰历3月12
日,所以统称“圣纪”。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
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懿行和功绩。之后,穆斯林在清真
寺内聚餐。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3月12日穆圣的诞生
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
庆典。
回族丧葬:主要是按伊斯兰教的习惯进行。人死亡称“无常”或“归真”忌
用“死”字,把遗体称作“埋体”,称殡礼为“送埋体”,亡人的面容身体要美观
清洁,埋体要经过修面、修胡须,理掉过长的头发,其他部位过长的毛发也要剪
短或剃掉。还要修剪手指和脚趾甲,清除污垢。要用汤瓶浇水洗净埋体。
遗体要用白色布裹起来,裹布叫“克凡”。遗体要放在尸匣内,尸匣称“塔卜”。
回族认为“亡人入土为安”,主张速葬、简葬。亡人在下葬前还要进行赎罪仪式,
叫做“菲迪耶”。即象征性地舍散钱财,同时还要给前来送埋体的人散乜贴以求
得真主对死者的赦免。在墓地要站“折那孜”,即举行祈祷仪式,送葬的人由伊
玛目带领面向西为亡人进行祈祷,诵读《古兰经》的有关章节。回族实行土葬,
葬穴为长2米,宽1米深约2米的直坑,在直坑底部向西侧并用黄土填满直坑,
在上面筑起拱形土堆,作为标志。
回族体育:解放前,由于社会不安定,宁夏回族人民为了健身自卫,学拳练
武的人比较普遍。在清末民初年间,西吉出现了威振纲、陈保富两位弛名西北的
拳师。人们说:“威振纲的链枷棍神仙难躲,陈保富的鬼头刀万夫莫当”。流传于
吴忠、灵武一带民间的有张家枪、何家棍、马家软功和固原等地的“回回十八肘”
等。另外,六合拳、梅花棍、母子棍、链枷棍、三尺鞭、花剑、十路弹腿等也广
为流传。木球运动是回族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它是由农村青少年放牧时
的“打篮子”、“赶毛球”演变而来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方棋也是深受回族
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在南部山区各县农村尤为盛行。此棋下法极
为方便,下棋者捡来小砖瓦块、石块或干羊粪作棋子,在田埂地头或墙角房檐下
一蹲,在地下画一横7行竖8行的长方形“棋盘”即可开赛。棋盘中共有56个
交叉点,棋子各28粒。交战双方轮流布子,布局完成后,便轮流行棋对奕。在
行棋中,某方如能走成、4枚棋子彼此相连的正方形(称作“成方”)即可“吃
掉”对方任何一个能破坏“成方”的棋子,直到分出胜负。拔腰是农村回族青年
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青年农民劳动休息时,在田间地头或场园进行拔腰活动。
比赛时,俩人侧身弯腰搂抱对方腰部,并使劲将对方抱起,如果有一方将对方的
两脚拔离地面,则为获胜。
宗教信仰: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回族伊斯兰教有相当严密、完整的组织,
主持清真等及其宗教活动的人称为“阿訇”,“阿訇”的波期语译音是教师之意,
是回族对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是宗教职业者,具有很高的威望。为开展宗教活
动,回族还组织有董事会(或称乡老会),职责是管理好清真寺的田地、房产和
财产,聘请“阿訇”监督群众参加宗教活动等。回族的宗教活动及宗教意识也都
渗透到经济活动之中,构成了回族的经济特点。由于宗教的原因,回族少与其他
民族通婚。按照伊斯兰教的规矩,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请“阿訇”帮起名字,长
大至几岁后要学念经,与大人一起到清真寺去做“礼拜”活动。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法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人人信教和从小念经的情况已有所改
变。
回族建筑: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
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
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
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分布于全国各中小城市,了解
回族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人们和谐相处十分重要。
携手共建和谐社会!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03: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80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