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土壤有机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何介南;谢寄托;肖毅峰;吴立潮;邓艳林;戴彦焯
【摘要】根据标准样地取样和实验室得出的数据及莽山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估
算莽山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储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黄棕壤
>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莽山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约为3.436×106t,各类型
土壤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山地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草甸土,莽山主
要土壤类型有机碳平均密度为195.35tC·hm-2。莽山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平均
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草甸土>黄棕壤>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空间分布在
106.85~216.83tC·hm-2范围内变动。莽山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密度差异
较大,变化范围在41.74~85.67tC·hm-2之间,面积加权平均值为75.30
tC·hm-2。莽山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493×106t,占莽山土壤有
机碳库总碳储量38.55%。%Accordingtothefieldplotsamplingandthe
dataderivedfromlaboratoryanddatafromtheSecondSoilSurveyof
HunanProvince,thesoilorganiccarbonrervesanddensitywere
ultsshowthattheorganiccarboncontentsindifferent
typesoilsorderedfrombigtosmallwereasfollows:yellow
brown>mountainyellow>red>purplesoil,thetotalamountofsoilorganic
carbonofmountainMangshanwasabout3.436×106t;thecarbonstocksin
mainsoiltypesinthemountainarearankedwiththeorder:mountain
yellow>yellowbrownsoil>red>purplesoil>meadowsoil,andtheaverage
valueofcarbondensitieswas195.35t·hm-2;thesoilorganiccarbon
averagedensitiesinMangshandifferentsoiltypeswereintheorder:yellow
brownsoil>meadowsoil>mountainyellow>red>purplesoil,thespatial
distributionchangedintherangeof106.85~216.83t·hm-2;thetopsoil
(0~20cm)organiccarbondensitiesofeachsoillayersinMangshanhad
largerdifferences,rangingbetween41.74~85.67t·hm-2,andthearea
weightedaveragevaluewas75.30t·hm-2;thesurfacelayer(0~20cm)soil
organiccarbonrerveswas1.493×106t,accountingfor38.55%ofthe
totalcarbonstockofthesoilorganiccarboninMangshan.
【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5页(P72-76)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莽山
【作者】何介南;谢寄托;肖毅峰;吴立潮;邓艳林;戴彦焯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
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4
作为温室气体的CO2,地球表面对太阳热量的吸收和散发被其浓度变化直接影响
着,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土壤作为释放CO2的主要源,其碳库储量约是全球
陆地碳库的2~3倍,为大气碳库的2倍多,每年释放大约68~75Pg碳到大气
中[1-4];正因为土壤碳的库容巨大,其微小的变化能导致大气CO2浓度较大的波
动,都可能影响到碳向大气的排放情况,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
国家,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兼顾气候和环境的保护[5-8];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飞
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在逐年增加,使温室气体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
重任务越来越具有紧迫性和挑战性[9-15]。因此研究土壤有机碳是有关我国未来的
温室效应气体控制谈判中保护我国工业的发展需要,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
是造福我国人民,为人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16-17]。
研究区域位于中国湖南省郴州市南部地区,通过剖面实测数据和莽山第二次土壤普
查资料,对莽山地区的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讨论和研
究,并较为详细的描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分布趋势;并为莽山的生态文
明建设和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南岭山脉北麓,24°43′43″~25°03′12″N,
112°45′19″~113°0′10″E,海拔均在1000m以上,地形复杂,山峰尖削,沟壑
纵横,山高林密。莽山的成土母岩是由斑晶和微斑晶花岗岩构成,绝大部分土壤是
在花岗岩母质上形成的。成土母质以坡积物各残积物为主,坡积物主要分布在山腰
和缓坡地段,残积物主要分布在山脊山峰的陡坡地段。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的
地带性植被,属中印半岛-华南植物区系的北缘地,亦即华南植物区系与华中植物
区系的过渡地带,是中国东南部基本上属原生型常绿阔叶林及中山针阔混交林最大
面积的保存地。
按田大伦的土壤定位研究方法[18],在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海拔高度以及典型植
被类型内设置标准地并用GPS定位,样地大小设置为20m×33.3m,总计28个
标准样地。
文中对土壤有机碳的估算采用土壤模型法,不同土属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计算
公式为[19]:
式中:Doci为i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t·hm-2),Poci为i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
(t);Si为i类型土壤面积,Socij为i类型土壤j层的有机碳含量(g·kg-1),
Hij为i类型土壤j土层厚度(cm);rij为i类型土壤j土层的密度(g·cm-3)。
莽山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如图1所示,从表中数据局很明显可以得出:土
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顺序为:0~20cm层>20~40cm
层>40~60cm层>60~100cm层,符合多数人的研究结果[18-20];最小值、
最大值平均值都是随着土层的加深相应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减小。该表中数据显示,
莽山土壤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在7.51g·kg-1以上,最大值为
56.69g·kg-1。各层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5.31g·kg-1、20.38g·kg-1、
11.58g·kg-1、8.67g·kg-1,呈递减趋势;从表层到20~40cm层,这两层土壤
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超过73.25%,另外两成下降幅度低于33.56%。由此
可见,土层越深,其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减小,甚至越往下,其含量可能会趋
于同一水平值。参考相关文献和参照实地环境及实验数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和动植物在本区域的分布和活动密
切相关,同时土壤表层积累了大量的动植物腐质层,经过分解,于是在土壤表面就
产生了很多有机质,并在0~20cm深的土层范围内集中了大量植被的根系,因
此这一层的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的土层。随着土层越来越深,植物根系也就越
来越少,腐殖质相机表层大幅减少,因此土层越往垂直方法下去,其有机碳含量就
越少。另外土壤的下部,受动植物影响相对小很多,且土壤母质比较稳定,因此,
土层较深的有机碳含量在随着土层加深,其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反而比较小。
从表1可以看出,山地黄壤是莽山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面积为19735.6hm2,
占莽山土壤总面积的99.486%,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9.06g·kg-1;黄棕壤为第二
大土壤类型,占莽山省土壤总面积的0.33%,平均有机碳含量为23.58g·kg-1;
紫色土为为第三大土壤类型,占莽山省土壤总面积的0.12%,平均有机碳含量为
13.03g·kg-1。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莽山森林土壤各土层所占面积比例大小依次为:
山地黄壤(99.51%)>黄棕壤(0.33%)>紫色土(0.12%)>红壤(0.04%);
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黄棕壤>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各类土壤有机
碳密度在0~60cm层下降比较明显,其中黄棕壤下降幅度最大,山地黄壤次之,
降幅分别为:64.97%、67.36%;在60~100cm层差距不大。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土壤类型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分布取决于气候特征、地形地貌、
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和土壤母质等诸多因素。根据统计资料和实验数据,利用相关
公式,计算出莽山各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莽山表层(0~20cm)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为147.14t·hm-
2,加权平均有机碳密度为82.86t·hm-2,20~40cm层加权平均有机碳密度为
53.67t·hm-2,40~60cm层加权平均有机碳密度为31.50t·hm-2,60~100
cm层加权平均有机碳密度为54.32t·hm-2,总体估算,莽山土壤平均有机碳密
度较高。
受海拔、坡度、坡向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莽山有机碳密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较
大的差异性。根据实验数据,总体上呈现由东南方到西北方递减的特征。土壤有机
碳密度较高的类型是草甸土、黄棕壤、山地黄壤、红壤;较低的类型是紫色土。莽
山土壤有机碳密度较高的土壤类型占有大部分面积,土壤类型大多是山地黄壤。根
据样地实地获取数据,鬼子寨样地最小,为38.69t·hm-2,有机碳密度较大的范
围主要集中在海拔在17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如:猛坑石护林点和猛坑石顶
这些区域的有机碳密度主要在108~140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为80~108
t·hm-2的区域集中在泽子坪竹林、三坪等海拔在1400m以下的样地;土壤有机
碳密度在80t·hm-2以下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1000m以内的山地。根据表4,
莽山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在39.69~109.32t·hm-2范围内浮动,加权平均值为
82.86t·hm-2,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42.31t·hm-2。
从表2以及统计数据中,比较同一样地的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很明显可
以得出:土壤有机碳密度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大土层
主要集中在0~20cm、20~40cm,所占比例超过60%;各样地中,漂流公司
所在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为277.45t·hm-2,鬼子寨所在区域最小,为
94.56t·hm-2;其他样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在94.56t·hm-2~277.45t·hm-2变化,
均值为188.23t·hm-2。
由表2可以看出,黄壤是莽山的主要土壤类型,分布面积广,约19734.12hm2,
占莽山森林公园面积的99.486%,其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95.24t·hm-2,远高于
湖南省110.11t·hm-2和全国114.1t·hm-2的水平(见表3)。莽山另外两种类
型的土壤,红壤和黄棕壤的有机碳密度为:181.02和253.96t·hm-2,同样也高
于湖南省的105.62t·hm-2、144.38t·hm-2和全国的101.8t·hm-2、114.6
t·hm-2。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莽山绝大部是山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人为活动破坏少,海拔较高,温度
常年较低,导致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根据定义,土壤有机碳的储量是根据该区域有机碳密度与的土壤类型的面积乘积得
出的结果。由此计算莽山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结果表明(见表4),莽山表层有机
碳库储量为1.493×106t,占莽山土壤有机碳库总储量的38.55%;莽山表层土壤
有机碳库储量的比例超过湖南和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了莽山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储量
在土壤各层中占的比例很大。
莽山不同土壤类型的碳储量有较大差异,其中以山地黄壤面积最大,储量约为
3.852×106t,占莽山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99.43%,表明山地黄壤在整个莽山土
壤有机碳储量中占比较明显的地位,其波动变化都将对莽山有机碳库和碳汇功能产
生影响。居于第二的是黄棕壤,其储量约为17040.71t,占莽山土壤有机碳总储
量的0.43%;红壤、紫色土和草甸土储量分别为1556.7t、3148.82t和192.70
t,这三者占莽山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0.14%。
根据莽山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利用剖面实测数据,初步估算了莽山土壤
有机碳储量和密度。
莽山面积约为19836hm2,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约为3.874×106t,主要土壤类型
有机碳平均密度为173.24t·hm-2。莽山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密度为129.05
t·hm-2~253.96t·hm-2之间,有机碳加权平均密度为195.35t·hm-2,高于湖
南省的116.30t·hm-2,也高于全国的105.30t·hm-2以及世界的107.75
t·hm-2。
山地黄壤作为莽山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其占莽山土壤面积的99.48%,其土壤有机
碳密度为195.24t·hm-2。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大小顺序为:草甸土>
黄棕壤>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空间分布在106.85~216.83t·hm-2范围内
变动。莽山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密度差异较大,变化范围在41.74~85.67
t·hm-2之间,面积加权平均值为75.30t·hm-2。莽山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
储量为1.493×106t。
同时由于莽山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析数据仍相对欠缺,为了更加准确地估算莽山
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仍需要获取更多的可靠的实测数据。因此,需要研究者继
续充实相应的样地数据以及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关文献】
[1]VitoukPM,MooneyHA,LubchencoJ,ominationfoEarth’s
ecosytems[J].Science,1997,227(5325):494-499.
[2]risonofthecontributionofvariousgastothegreenhou
effect[J].Science,1990,248(4960):1217-1219.
[3]张佳华,卞林根,延晓东,等.碳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J].气象科学,2006,
26(3):350-354.
[4]潘根兴.中国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库的研究[J].科技通报,1999,15(5):330-332.
[5]王绍强,周成虎,李克让.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5):
533-544.
[6]程先富,史学正,于东升,等.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地理研究,2004,
23(2):211-217.
[7]rbonquestrationanditsroleineconomicdevelopment:adonor
perspective[J].JournalofAridEnvironments,2004,59(3):643-644.
[8]方精云,朴世龙,赵淑清.CO2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J].植物生态学报,
2001,25(5):59-62.
[9]entificconnsusonclimatechange[J].Science,2004,306(5702):
1686.
[10]邵月红,潘剑君.浅谈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估算方法[J].土壤通报,2006,37(5):1007-1011.
[11]LIZhong,ccarboncontentanddistributioninsoilunder
differentlandusintropicalandsubtropicalChina[J].PlantandSoil,2001,231(2):175-
185.
[12]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3,34(6):562-568.
[13]周国模,刘恩斌,余光辉.森林土壤碳库研究方法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2):207-
216.
[14]周国模,姜培坤.毛竹林的碳密度和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J].林业科学,2004,40(6):20-24.
[15]解宪丽,孙波,周慧珍,等.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与空间分布分析[J].土壤学报,
2004,41(1):35-43.
[16]于东升,史学正,孙维侠,等.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研究[J].应
用生态学报,2005,16(12):2279-2283.
[17]甘海华.广东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499-1502.
[18]田大伦.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9]陈仕栋,方晰,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
31(5):146-151.
[20]张景,蒋新革,何介南,等.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不同形态氮含量的相关性[J].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学报,2013,33(7):114-118.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2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78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