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杨廷和

更新时间:2023-02-04 15:17:13 阅读: 评论:0

北京中考全托班费用-入团有什么用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iphone 8g)

2013年9月

第26卷第5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ep.2013

VolJ 26 No.5

关于杨慎的云南民间传说

杨春梅

(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在云南民间,杨慎传说流传非常广,特别是在大理、昆明、保山、红河一带。这些传说是云南各族人民根

据杨慎在云南的经历和生活进行创作的,老百姓将自己的愿望和爱憎都赋予了杨慎这个特殊的人物。杨慎传说反

映了云南各族人民对杨慎的认识和评价。

关键词:杨慎;云南民间传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3)05—0126—04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别号升庵,出生于书香门

第。杨慎从小就十分聪颖,五岁能记诵父亲1:3授李育的《飞

骑桥诗》,七岁便习读唐人绝句,八岁正式跟从老师学习,十

一岁时开始学写近体诗,二十四岁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正德卜六年(1521),荒淫无度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但他无

子嗣。朱厚熄以皇室子孙入继帝位。按照明朝例律,朱厚熄

应当尊称朱厚照之父为“皇考”。但朱厚熄有意要提高自己

支系的地位,坚持继统不继嗣,硬要将自己的生父奉为“皇

考”,并强迫群臣“议大礼”。杨慎多次上疏劝谏表示抗议,

均未能奏效。朱厚熄在张璁、桂萼等奸臣的支持下,于嘉靖

三年(1524)正式下诏,尊其生父为“恭穆皇帝”,并将“议大

礼”的二百二t余人杖责贬谪于庭外。其中,杨慎被谪戍云

南永昌卫,永远充军。杨慎的后半生就是在云南度过的,绝

大部分著作也是在云南完成的。

在云南,尤其是在大理、昆明、保山等区域,有关杨慎的

民间传说很多,且版本也很多。人们说起杨慎,语气里总是

充满了尊敬、热情与爱戴。云南人民敬仰杨慎,纪念杨慎,把

云南很多的山山水水、虫鸟鱼兽都印上了杨慎的痕迹,赋予

了很多美丽的传说。根据张锡禄、吴崇仁等搜集整理的《杨

升庵在云南的传说》,杨忠实、郭朝庭主编的《永昌夜谭》,金

齿张力的《古城情韵》和在保山的社会调查,杨慎在云南民间

的传说主要有:

1 关于杨慎神奇的出身的传说

在云南民问传说《大理点苍山的怪猿》中,杨慎是大理感

通寺中一只怪猿投胎转世的。流传中的《大理点苍山的怪

猿》讲述的是杨慎的父亲杨廷和被贬谪到云南大理,住在大

理感通寺内,这时期其夫人正怀孕。感通寺紧靠后院的楼房

经常闹鬼,世人都不敢接近,而杨廷和偏偏选中这间楼房住

下来,说它清净。晚上楼房果然“闹鬼”,杨廷和也着实被吓

了一跳,可经细细考察,原来是一只猿猴在闹。此后,杨廷和

经常给猿猴吃的,猿猴也经常陪伴杨廷和读书,还会听杨廷

收稿日期:2013—07—31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项目“流寓诗人对保山通道文

化形成的影响——以杨慎为例”(2012C116)

作者简介:杨春梅(1980一),女,云南保山人,讲师,硕

士。研究方向:地方文化和审美文化。

~l26一

和讲故事,他们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杨廷和给猿猴讲《唐三

藏西天取经》的折子戏,感叹如果猿猴是当年孙悟空就好了,

可以惩恶扶善,为黎民百姓营造清明盛世。猿猴居然点点

头,跪在杨廷和面前,推也推不动,拉也拉不走。杨廷和开玩

笑似的在猿猴的左手心写了一个“走”字,猿猴居然化作一缕

清烟飘走了。三年后,杨廷和回家省亲,夫人抱出孩子,孩子

左手心上居然就写着杨廷和在大理感通寺猿猴手心写的

“走”字。原来,这孩子就是大理感通寺内的猿猴投胎转世

的。杨廷和当心孩子长大以后像孙悟空一样惹是生非,于是

为其取名“慎”,要孩子一辈子小心谨慎之意;又因为杨廷和

在大理感通寺的际遇,这孩子是猿猴化作一缕清烟所投胎转

世的,所以孩子的号取作“升庵”。在《老佛爷都敬佩的学

生》传说中,故事讲述的是杨慎少小不懂事时,有一段时问在

四川老家寺庙里上学,杨慎每天最早到寺庙,寺庙里的泥菩

萨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欢迎杨慎。杨慎和奶奶说泥菩萨会站

起来,奶奶不信,反而说杨慎说胡话。有一天早晨,奶奶偷偷

跟在杨慎后面,在寺庙外的窗户上偷看,真的看见所有泥菩

萨站起来欢迎杨慎。由此,奶奶断定杨慎长大以后一定是个

人才,因为连老佛爷都站起来欢迎杨慎。

2关于杨慎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的传说

在云南保山关于杨慎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的民间传说中,

最有影响力的是《江彬吃屎》《智惩佞臣》《扫与嫂》《奇联妙

对》《巧计谪保山》《题扇诗》和《铁楼》。

保山传说中的杨慎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江彬吃

屎》的故事中,杨慎用巧计让江彬这个只知道阿谀奉承的奸

佞小人在众人面前吃了屎,一泄众人对朝中奸佞小人的愤

恨。传说,江彬、于经这帮小人经常在皇帝面前讨好卖乖。

有一天,杨慎趁人不注意,在皇上的龙骑上放了一个烤红薯

(貌似一坨屎)。上朝时,杨慎主动上前为皇上解难,将烤红

薯一口吃了,皇上夸赞了杨慎。第二天,杨慎又趁人不注意,

在龙椅上放了一坨真正的干屎。上朝时,皇上龙骑上又出现

r一个相似的东西。江彬急忙上前,唯恐机会被其他人抢

去,将屎放进嘴里,以想邀功。但还没等皇上说话,江彬就到

后院呕吐去了。众人看到江彬的狼狈相,都笑得前俯后仰。

在《智惩佞臣》中,杨慎巧妙地让江彬、于经落入自己的圈套,

故意让他们有机会在皇上面前阿谀奉承、陷害自己,皇上听

信小人谗言,最后落入尴尬境地。传说,杨慎被永远充军云

南永昌卫,在离开京城时,故意雇一百多匹驮马,声势浩大地

托运东西。江彬、于经见此情形,飞速启奏皇上,说杨慎贪污

受贿、搜刮民脂民膏,集聚了大量金银财宝要运回老家。皇

帝派人拦下驮马检查,却都是杨慎平时所用衣物和书,还有

几驮黄土。当皇上问及为什么要驮运黄土时,杨慎说要用京

城的黄土塑皇上金身跪拜,众人哑口无言,皇上和江彬、于经

一党尴尬离去。在《奇联妙对》中,欺上瞒下的林知县到保山

光尊寺迎接杨慎,杨慎有意回避不见,林知县便戏弄寺里的

和尚,出了上联:“风吹铁马留(刘)和尚”,要求和尚对下联,

忠厚老实的和尚对不上。于是把对联拿给杨慎,杨慎巧妙地

联系眼前之景,吟出了颇具讽刺意义的下联:“雨打金刚淋

(林)大人”,既替和尚解了围,又讽刺了欺上瞒下的林知县,

真是大快人 iL,。在《扫与嫂》中,杨慎巧妙地运用“扫”与

“嫂”谐音,大胆讽刺明武宗强占嫂子荒淫无耻的行为。传

说,明武宗荒淫无耻,强占民女,连自己的嫂子也霸占了,各

种流言蜚语沸沸扬扬。有一天,杨慎抱着一大扫把去上朝,

当皇上问及为什么要抱那么大扫把时,杨慎回答:“我要抱着

扫(嫂),搂着扫(嫂)”。皇上也心知肚明,最后把杨慎贬回

老家做官去了。在《巧计谪保山》中,讲述杨慎用激将法巧让

皇上把他充军永昌,因为他对云南迷人的风土人情仰慕已

久。传说,杨慎对嘉靖皇帝说不要将他充军永昌,因为永昌

是荒凉、瘴毒之地,蚊子有四两,跳蚤有半斤。嘉靖让钦差到

永昌调查实情。钦差到永昌后,遇上了诸多不幸之事,加上

不通方言俚语,钦差被吓回京城,回京城后将所遇之事如实

禀报皇上。嘉靖皇帝有意要折磨杨慎,便将杨慎贬到永昌

卫,其实是落入了杨慎的圈套,原来永昌是杨慎心仪已久的

故地。在《题扇诗》中,讲述的是杨慎和永昌小桥西的几个秀

才斗诗。杨慎口气不凡,出语不凡,提笔一挥而就,在扇子上

题:“太阳一出万树低,大船撑过小桥西。山高还有天在外,

梧桐只属金凤栖。”… 吓得几个秀才目瞪口呆。在《铁楼》

的传说中,讲述的是杨慎和老朋友张含相互嘲弄的故事。张

含为丽江土司写文章,收取了费用,并用此费用建盖了一问

书房,请杨慎为此书房题书匾额。杨慎题书:“姨楼。”姨为铁

的异体字,以夷金两字组合,讽刺张含不该收取少数民族钱

财,张含笑纳。过了几天,张含回访杨慎,杨慎请张含为其茅

庐题匾额,张含挥笔写下“蜀犬居”。“蜀犬”乃独的异体字,

以“蜀犬”二字组合而成。

在昆明、大理、红河一带关于杨慎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的

民间传说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初露锋芒》《巧计犯龙颜》《杨

状元充军碧鸡关》《正塔池的传说》《魏宝山遇险记》《死也要

出口气》。

在《初露锋芒》中,传说杨慎当时只有九岁,便能吟诗作

对联,背诵四书五经,既聪明又能干。有一天,杨慎跟随父亲

的好友去上朝,故意打碎了皇上的珍爱之物——玉桶。随

后,杨慎用机智的语言解释自己打碎玉桶的原因乃是想让皇

帝一桶天下,若是二统(桶)则天下不安宁,为保皇帝一统

(桶)江山,才打碎了另外一只桶。皇帝暗叹杨慎是一个神

童。在《巧计犯龙颜》中,杨慎巧计痛打嘉靖皇帝一个耳光

(结果是打蚊子),想要打醒嘉靖皇帝,同时惩罚祸害百姓的

奸佞小人。传说,有一天上朝时,杨慎一巴掌打在嘉靖皇帝

的脸上,人人心惊胆战,为杨慎捏一把汗。没想到杨慎是为

皇上除恶,打的是叮在皇帝脸上的蚊子。当嘉靖皇帝怒气平

息时,杨慎进一步又说想害皇上的蚊子是死了,可想祸害皇

上的小人仍在,然后历数江彬一党的恶迹,要求处死江彬一

党。杨慎智慧、勇气非凡,令朝中诸官员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杨状元充军碧鸡关》中,故事情节和《巧计谪保山》差不

多,只是充军地由永昌变成了昆明的碧鸡关。在《正塔池的

传说》中,杨慎和李中溪游三塔,发现三塔塔身朝北 斜了。

随后和寺内和尚打赌,和尚誓言说杨慎如果能正塔成功,则

甘愿变成山楂树;杨慎也誓言,如果不能正塔则变成水池。

杨慎在南面挖池以正塔,和尚不理解。最后,杨慎正塔成功,

和尚圆寂后变成了山楂树。在《魏宝山遇险记》中,讲述的是

杨慎为了撰修《南诏野史》而深入魏宝山彝族村寨进行调查,

彝族村民错把杨慎当作奸商关进了石牢。石牢里白骨累累,

杨慎却觉得这使他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后来,彝族人民

要将杨慎处死,杨慎临死之前说了一句:“不想我杨慎今日死

于此地!”l1 J5 没想到彝族人民听到“杨慎”二字之后,便赶紧

给杨慎松绑,盛情款待,解释彝族村民这样做的原因,请求杨

慎的原谅。一场虚惊之后,彝族村民带杨慎参观了他们祖先

的诸多遗址,并给杨慎讲述了很多流传在他们中的故事,杨

慎满载而归。在《死也要出口气》中,杨慎巧妙地为自己安排

后事,穿朝廷的官服、官帽等人殓,同时把棺材做成抽底的,

下葬前换成平民服饰。杨慎故意要让和他作对的朝中小人

在皇帝面前告发他的行为。皇帝听后大怒,后掘墓开棺,见

杨慎以平民服饰入殓,所有造谣生事的奸佞和皇帝都尴尬而

归。

3关于杨慎傲岸气节的传说

在云南,关于杨慎傲岸气节的民间传说中最有影响力的

是《对联讽豪绅》《状元公讥讽钦差》《元觉寺九碑文》《过年》

《石屏小酒店的故事》《石牛诗的传说》和《真不见面》。

在《对联讽豪绅》的故事中,地方豪绅刘斑豹的公子请人

代做试题,考中了秀才,便在大街上奏乐鸣炮庆贺,并邀请杨

慎赴宴。杨慎恼怒至极,提笔写道:“做人有气节,如松要高

洁。一生直不弯,凛凛笑霜雪。”ll 对刘斑豹家的佣童说:

“可耻”,佣童偏偏听成“可吃”,还要求杨慎赐一副对联。杨

慎赐对联一副:“犬耳耷拉难戴官帽,枕头绣花仍是草包。”横

批是“可知廉耻”。杨慎不但不赴宴,还痛骂地方豪绅。到刘

斑豹自吹自擂拿出对联让众人欣赏时,在场人都171瞪口呆,

刘斑豹自己气得暴跳如雷,一场宴会不欢而散。在《状元公

讥讽钦差》中,讲述的是钦差到云南考察,云南有个姓杨的老

倌儿和杨慎是同科进士,和钦差交情也很深。杨老倌儿想帮

助杨慎逃离苦海,便请钦差帮忙。当三人在一起喝酒时,杨

老倌儿不断地为杨慎说情,钦差却得意洋洋、推三阻四,杨慎

看不惯此情形,用辛辣的语言加以讽刺,钦差起身悻悻而去。

杨慎傲骨铮铮,云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元觉寺九碑文》

中,讲述的是大理巍山县元觉寺有一块墓碑,碑文的上半篇

与下半篇风格、书体都迥然不同的原因。传说,巍山县有个

进士左世瑞和杨慎交好。当地大户人家都慕名杨慎书法学

问了得,都梦想得到杨状元的墨宝。其中孟氏族人想请杨慎

为祖坟题碑文,又知道杨慎不畏权贵、清正廉洁,求情也无

用,便请左世瑞帮忙。左世瑞了解杨慎为人,便用激将法让

孟氏族人装可怜取得杨慎的同情。杨慎答应书写碑文,书写

至一半时,恍然大悟上了左世瑞的当,便弃笔愤然离去,下半

篇碑文只得由左世瑞书写,所以现在看到的这块碑文书体风

格不一致。在《过年》中,讲述的是杨慎被贬在云南,只知道

埋头苦读、伏案写作,到过年连米都没有了。书童作了一首

童谣:“可怜可怜真可怜,可怜不过杨状元。孤身独人居破

庙,缺米无柴过新年。”… 后来,杨慎写了一个“米”字,让书

一l27~

童给左世瑞送去。左世瑞几经推敲方识得杨慎之意,派人送

一担大米给杨慎,杨慎才不至于在过年时节饿肚子。在《石

屏小酒店的故事》中,讲述的是杨慎不畏强暴,从蛮横强抢民

财的土司管家手下救出石屏一家小酒店的主人,小酒店主人

知恩图报,在负责调查杨慎行迹的钦差面前替杨慎说情,并

千方百计地为杨慎解围,可杨慎自己却从不为自己求情,一

身正气傲然于众人面前。最后钦差被感动,回京报告说杨慎

在云南著书赎罪、歌颂皇恩,杨慎才得以平平安安在云南度

过二f多年。在《石牛诗的传说》中,讲述杨慎和李中溪、杨

士云一帮好友游石宝山,月色下欣赏了石钟寺北面的牛状石

头。这时,正有钦差禀报嘉靖皇帝驾崩,太子登基,欲招杨慎

回京任职。大家都恭贺杨慎终有出头之,可杨慎不愿意

再受官场的羁绊,绕着石牛走了几圈,在宣纸在写下:“怪石

生来恰似牛,不知经历几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

似汗流。牧童吹笛岂入耳,耕夫任鞭不回头。只因鼻孑L无绳

索,天地为牢夜不收。”… 钦差拿着诗回京复旨,皇帝才罢

休。在《真不见面》中,讲述的是杨慎的父母双亡后,其妻子

黄娥来永昌找杨慎,要与杨慎共患难。杨慎不忍心让妻子跟

他过漂{白不定、担惊受怕的日子。于是,杨慎让寺内的和尚

将一钢针和一小袋面粉分别交给黄娥的两只手上,黄娥理解

其意“针(真)不见面”,大哭直至昏厥。杨慎只在寺门外偷

偷看妻子,独自伤心流泪,最后终于怀揣着不忍和悲痛离开

了寺庙,并在住处用笔墨给黄娥留下自己的心声,黄娥也了

解杨慎“真不见面”的想法,最终回老家去了。

4关于杨慎促进云南民族团结、为老百姓做好事的传说

在云南,关于杨慎促进云南民族团结、为老百姓做好事

的传说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彝汉两族结亲家》《白族种香椿

的来历》《洱海竹钉鱼》《学“隐士”》《石林“状元峰”》《状元

公显灵》。

在《彝汉两族结亲家》的故事中,昆明营盘村的汉族和尖

山寨的彝族因为争水而打成冤家。杨慎在骂声震耳欲聋、刀

枪相向的两寨人中间进行调解,并提出开沟引滇池水解决两

寨用水问题。经过杨慎亲自勘探、指挥,两寨人共同的努力,

水渠顺利竣工。在杨慎的撮合下,两寨领头的一男青年和一

女青年结成夫妻,两寨人成了儿女亲家。在《白族种香椿的

来历》中,故事讲述了杨慎在大理移植和栽培香椿树,并将香

椿分给乡亲们,可乡亲们都不敢吃。后来,杨慎和买树头菜

的农妇攀谈,讲述吃香椿菜对人的好处,并称香椿为香椿树

头菜,是树头菜的一个种类。后来人们慢慢接受香椿菜,喜

欢吃香椿菜,种植香椿菜。在《洱海竹钉鱼》中,故事讲述了

洱海边的渔民都因为打不到鱼而愁眉苦脸、一言不发。杨慎

采摘了一把一把的嫩竹叶放人洱海,嫩竹叶变成了一尾一尾

的小鱼儿,人们美其名日“竹钉鱼”。这种鱼繁殖特别快、特

别多,味道鲜美,所以渔民们有打不完、吃不完的鱼。在《学

“隐士”》中,故事讲述了永平县一个好吃懒做的青年人去找

杨慎,想和杨慎一起过隐居的生活。杨慎躬身垂范,挖地种

庄稼,早出晚归,晚上还看书、著书。最后,杨慎以实际行动

感动了青年,青年从此改过自新、勤劳耕作,过上了幸福的日

子。在《石林“状元峰”》中,故事讲述了昆明路南地区的民

族摔跤比赛场上,一个撒尼青年小伙子战胜了土司的儿子,

而这个撒尼小伙子是土司家的奴隶。土司要将这个撒尼小

伙子打死,杨慎出来阻止。土司要杨慎走进石林石壁中间的

飞蝠洞,再走出来,方可放过撒尼小伙子。根据当地人的经

验,飞蝠洞路途曲折,惊险异常,还有妖孽魔鬼,外地人根本

一128一

走不出来。杨慎为了救撒尼小伙子,铤而走险,历经艰险,最

后走进并走出了飞蝠洞‘,解救了撒尼小伙子。当地人为了纪

念杨慎,给杨慎走过的奇洞山峰更名为“状元峰”。《状元公

显灵》讲述的是洱海边海印村有个渔民叫段五,家里穷得叮

当响,经常只能在洱海边抠螺丝肉充饥。偏偏他的母亲久病

不愈,又没有钱抓药。有一天,段五遇到一个白发老人给了

他一片树叶子和一块鹅卵石,说把树叶煨水喝就能治其母亲

的病。段五依照白发老人交代,母亲的病果然很快就好了,

鹅卵石原来也是“生金石”,生出很多金子。段五把金子分给

乡亲们,让大家都有钱吃饭。后来,恶霸董达富强抢“生金

石”,并把段五丢进洱海,“生金石”和段五都沉入洱海。段

五在海底遇到白发老人,得到老人的帮助而生还,并得知白

发老人就是家喻户晓的杨慎。段五生还后,驾着杨慎送他的

帆船在洱海上打渔,到处叙说杨慎对他的恩情。

5关于杨慎的风物传说

钟敬文对风物传说的概念曾做过如下解释:“地方风物

传说叙说地方的山JlI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

等的由来。”【 与杨慎有关的风物传说在云南广为流传,最有

影响力的是《铁楼街》《状元楼》《明诗台》《洗马池的传说》

《成都的坝子为什么那样宽阔》《洱海竹钉鱼》和《石林“状元

峰”》。

《铁楼街》讲述的是永昌的张含和杨慎相互嘲弄。杨慎

给张含的书房取名“镇楼”,因为两人都是永昌文坛上的巨

匠,友谊笃厚,经常在“镇楼”上一起论诗、吟诗唱和,对当时

永昌文化产生r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这里的街被称为“铁楼

街”。“铁楼街”即今日保山上巷街西段,陆家街南口至清真

街中段。自明代经清朝、民国及保山解放后的八十年代,一

直都被称为“铁楼街”。20世纪80年代地名大普查后,铁楼

街名被废弃 J。“状元楼”位于今保山太保山东麓,起初建

立者是当时在永昌做生意的四JlI商人,后几经修复保存至

今。根据尹家正老师的考证,状元楼并非当时杨慎的住所。

杨慎被贬“永远充军永昌卫”,他的住所是旧中军署贴近看山

楼的“甲杖库”,即现在的易乐上苑居民区。所以,状元楼并

非杨慎真正的居所,而是人们为了感念杨慎在永昌的功绩和

对永昌所作的贡献而修建的。《明诗台》讲述的是杨慎贬谪

永昌后,经常在张含家,和张含在看山楼内喝酒吟诗写对。

后张含在楼前砌石为台,台上建小亭,亭内立“明诗台”石碑,

见证二人深厚的友谊。看山楼和明诗台遗址位处现今保山

青少年文化宫内。历经百年沧桑,看山楼和明诗台石碑都已

付与苍烟落照,但关于杨慎和张含吟诗酬唱、深厚友谊的佳

话却一直在保山流传。《洗马池的传说》讲述的是鹤庆西山

脚下有一个清明如镜的池子,古时候是一个无名水塘,自从

杨慎在这里洗过千里马后,该塘便赫赫有名,被称作“洗马

池”。传说杨慎到鹤庆漫游,路过一白族贫寒人家,想要在白

族人家住下。白族人家只有一老一少,老人已经丧失劳动能

力,孙子给人家放羊,每天依靠着孙子捡些野菜回来充饥。

杨慎看到此情形,说要骑着千里马去永昌买米给老倌。老倌

见杨慎跃身上马,一道白光闪过,人便不见了。一会的功夫,

杨慎的千里马驮着两大袋米回来了。第二天,杨慎去池塘边

玩,顺便洗了他的千里马,这个池塘从此被称作“洗马池”。

《成都的坝子为什么那样宽阔》讲述的是杨慎劝家人割让土

地的故事。传说杨慎高中状元后,皇帝赏赐给他成都华西坝

很大一块地盘。杨慎清正廉洁,没有多余的钱盖高楼大厦,

只是随便建了几问屋给家人住着。不久后,附近一家三兄弟

2013年9月

第26卷第5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ep.2013

Vo1.26 No.5

浅 谈“五 昧 人生’’ 专栏 的采写

杨立华

(呼伦贝尔日报,内蒙古海拉尔021008)

摘要:一林有万叶,叶叶不相同。做文章心中要有格,又要不拘一格。从几个方面围绕“五味人生”等人物专

栏探讨人物的采写技巧。

关键词:人物通讯;人物的选择;采写的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3)05—0129—02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把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写出

来,就是一篇人物通讯。每篇人物通讯成功与否,与故事能

否感动读者、打动读者的心密切相关。一个细微的细节,或

许就是一篇人物通讯的升华点。

1人物通讯的概念

新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多姿多采,这就

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人物通讯是通讯的一种,是

以人作为主体,通过一些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一种

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人物通讯的表现

手法除了叙述外,还可以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语言更

具有文学色彩,比较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一篇好的人物通讯要使读者如见其

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特别是要通过有本质意义的细节描

写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使报道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

2人物的选择

写好人物通讯,首先要选取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采访对

收稿日期:2013—08—07

作者简介:杨立华(1969一),女,内蒙古海拉尔人,编辑,

考评部主任。研究方向:新闻采访学。

象,这是关键。呼伦贝尔日报在前几年开辟了“五味人生”

“百姓故事”等专栏,选取不同的人物进行报道,这个栏目获

得了读者的好评。这些人物都是普通人,就生活在我们身

边,他们的酸甜苦辣让读者感同身受,对这样的人物进行报

道读者很愿意看。总结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几

处人手选择人物采访对象:

2.1爱岗敬业型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每行每业都有自己

的突出人物,记者采访时可以通过行业典型、工作模范选取

人物,将其闪光点展现出来,震撼人们的心扉,留下深刻的记

忆。

如《贾克彬,身残志坚写辉煌》一文中,就选择了全国劳

动模范、伊敏矿供电局主调度长贾克彬。他在一次意外事故

中失去了双手,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处处需要别人照顾的

残疾人,贾克彬曾一度情绪低落过,但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

勇气,以惊人的毅力向困难发起挑战。文章以几个点突出贾

克彬的坚毅与执著:克服生活不便,为了少上厕所尽量上班

时不喝水;工作上,到百余公里的线路上熟悉送配电线路,靠

自己的实践撰写出多篇论文,为电厂节省了大量经费。

2.2创业励志型

都前后高中,被任命在本地做官。三兄弟都爱财如命,搜刮

老百姓,做官几年便家财万贯。三兄弟有钱后,便大兴土木,

争相圈围土地,眼看整个华西坝都被他们圈围,杨慎家的很

多土地也被霸占了。杨慎家人写信要杨慎想办法处理一下,

杨慎却回信说:“千里修书只为墙,再让几丈又何妨。万里长

城今何在,莫学当年秦始皇。” 后来家人拆墙一让再让,三

兄弟不好意思,也拆墙相让,越让越宽,所以有了现在宽敞的

成都华西坝。《洱海竹钉鱼》和《石林“状元峰”》的传说上文

已有叙说,主要讲述的是“竹钉鱼”和“状元峰”的来历。

在和云南各族人民交往的过程中,杨慎体恤老百姓,为

老百姓伸张正义,在一定程度上替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做

了很多好事。所以,在杨慎足迹所到之处,甚至有些没有到

过的地方,当地各民族都流传着他的故事传说。民间传说是

历史和生活的一面变形的镜子。透过这种镜子反映出来的

事物,常常是对历史和生活的特殊的凸现和补充… 。杨慎

在云南民间的传说是云南各族人民根据他在云南的经历和

生活所创作的故事,老百姓将自己的愿望和爱憎都赋予了这

个特殊的人物。透过这些传说,可以窥见云南老百姓对杨慎

的尊敬与热爱,也可以看出杨慎在云南民间的巨大的影响

力。

参考文献:

[1]张锡禄,吴崇仁,等搜集整理.杨升庵在云南的传说[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张紫晨.中国古代传说[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10.

[3]金齿张力.古城情韵[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出版社,

2000:7.

责任编辑:李增华

-・-——129--.——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1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78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阿育王
标签:杨廷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