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人体温度

更新时间:2023-02-04 15:06:16 阅读: 评论:0

2020年中考专题分类卷答案-冯汉武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艺术特长生考试)

1

第十二章人体的内环境和自稳态

第三节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的休温恒定及其意义

1.人体的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

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

度为36.7〜37.7°C(平均为37.2°C),腋窝温度为36.0

〜37.4°C(平均为36.8°C),直肠温度为36.9〜37.9°C

(平均为37.5°C)。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

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2.体温变化: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

动。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稍高于成年人;成年人的体温稍高于老年人;女性的体

温平均比男性高0.3°C。同一个人的体温,一般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

高,但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C。

3.体温稳定的意义: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

而恒定的体温则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须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

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

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可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

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1.产热过程:人体各种器官的大小不同,生理活动的强度和代谢率也不同,所

以各种器官的产热量在人体总产热量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人体主要的产热器

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其他器官在总产热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人在安静状态时,肝脏产热量占总产热量的20%〜30%,骨豁肌占25%,脑占15%。

人在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的时候,人体总代谢率显著增加,总产热量比在安

静状态要高出好多倍。各器官产热比例也发生变化。由于人体活动剧烈,骨路肌

产热量剧增,可占总产热量的75%〜80%。可见,骨豁肌有巨大的产热能力,在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2.散热过程

(1)方式: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此外有少部分热量是通过呼吸道加

温空气和蒸发水分而散失,还有极少部分热量随着尿和粪便的排出而散失。

2

A.传导:体表与较冷的物体直接接触,将身体的热量传导给物体,如物理降温

(冰敷)。

B.对流: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为散热,如吹风、冷水冲等。

C.辐射:身体的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出去而散热,散热与辐射的面积有关,

如人体夏天睡觉呈“大”字型,冬天蜷缩就是这个原因。

D.蒸发:体内水分以气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量。是人体非常有效的散热方

式,当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也是唯一的散热方式。蒸发量与气温、湿度和空气

流动速度有关。

(2)中署: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使机体散热受阻,导致机体体温升高而引起的。

3.体温调节

(1)方式: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2)机制

A.生理性体温调节:调节产热,改变机体代谢速率、骨骼肌战栗;调节散热,

出汗、增加皮肤血流量,立毛肌收缩和舒张。

B.行为性体温调节:采取保温措施、采取降温措施。

(3)调节过程: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内脏器官上。当下丘脑体

温调节中枢将体温的调定点确定后,它就发出传出信号,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在此

温度上达到平衡。

A.高温:当体温略有升高,超过了调定点,则使骨胳肌的紧张度下降,甲状腺

和肾上腺的分泌减少,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散热增加,使体

温回降到正常调定点水平。

B.低温:当温度略有降低,低于调定点,则使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汗

腺停止分泌,骨豁肌紧张度增加以致出现寒战等反应,甲状腺素的分泌也增加,

代谢提高,产热增加,使体温回到正常调定点水平。

3

4.外界温度与人体热量损失:在外环境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机体要减少散热,

从而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收缩后,比血管舒张时(指同一环境温度下)散热

少。但这时外环境温度低,通过皮肤直接散热要容易的多,这时人感觉到冷就是

散热速度快,散热多的表现。在高温条件下,虽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但随外环

境温度的升高,由血管直接散失的热会愈来愈少,这时机体要增加散热。

问题:有人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也有人讲“知冷知热”不会生病。哪一种说法

更道理?

5.人体产热散热平衡:人体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

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

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6.发热

①定义:口腔温度高于37.3°C,一日间的体温变化超过1.2°C。

②原因:人体感染病原体时,致热原(病原体)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温域)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

重新调节发出冲动,主动加强呼吸作用,为免疫系统合成抗体提供物质和能量,

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寒颤),使产

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和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

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由于机体的温度感

受中枢调节失调,会对与外界的温度产生错误的感觉,所以感觉冷。

③寒颤:正常的打寒颤是因为机体在受到冷的刺激的情况下,骨豁肌在应激性

作用下的剧烈的短时间无法控制的收缩。骨骼肌在收缩的时候会消耗ATP产生

热量,这样的话就起到了御寒的作用。人在发烧时,体温调节己经紊乱,本来应

该是负反馈调节的变成了正反馈调节,虽然身体的体温很高了,但是还是会通过

4

打寒颤继续增加产热。

④作用:体温升高有利于血液循环加速,加快物质代谢速度,增加白细胞数并

加强其吞噬作用,杀死病原体。因此,对由这一类疾病引起的体温升高,不使用

退热药物降温,反而能使疾病更快痊愈,恢复健康。当然,如果体温持续过高,

就必须使用退热药物和人工降温的措施,防止高热损伤大脑。

问题:随着温度由低到高,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耗氧变化如何?寒冷的环

境中血流减少,运输氧气能力降低,为什么反而增加氧气的消耗?桑拿和冬泳都

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他们各自利用了生物学的哪些原理?

典例1判断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

(1)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路肌和肝脏,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

血管散热()。

(2)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

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3)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

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4)人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豁肌收缩而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感受器主

要分布于身体的皮肤中,效应器为骨路肌,而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

和垂体()。

(5)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38°C时,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增加,经

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致使尿量减少()。

(6)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7)寒冷时出现寒颤和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

的表现()。

(8)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所以体温不会升高()。

(9)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10)儿童夏天吃了较多的冷饮往往会引起体温升高,原因是散热过程小于产热过

程()。

(11)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

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典例2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与散热过程平衡的结果,下图表示人体内热

平衡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产热部位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B.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通过汗液的

蒸发散热

5

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大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典例3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下丘脑是其体温调节的中枢,用一定方法破坏其下丘

脑之后,符合此小白鼠生理状况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典例4某哺乳动物在20°C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Q

1

,散热速率为Q

2

;进入0°C环

境30min后的产热速率为Q

3

,散热速率为Q

4

,则()。

A.[Ql=Q2]>[Q3=Q4]B.Q1

>Q3,Q2>Q4

典例5右图表示某人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

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所处环境温度由15°C突升至40°C,在时刻B,所处环

境温度温度又突降至15°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环境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

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典例6右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冬天,一个健康男子在室外静静地等车,

下列有关其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男子体温调节中枢一直处于调节体温稳定的较兴奋

状态

B.该男子体内热量主要来自④⑤的产热

C.②③、②⑤均属于神经调节

D.⑦⑧的活动增强,会引起③④⑤⑥的活动相应增强

典例7右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C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C下降到10°C时,从时间t

1

时间t

2

,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

差加入造成的

C.时间t

2

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6

D.时间t

3

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典例8下图曲线表示3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环境环境变化而发生代谢速度变化。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动物Y比动物Z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②动物X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③在低于40°C的情况下,三种动物的甲状腺激素分泌最先达到较高水平的是Z

④在10°C时就发生骨骼肌颤抖的动物是X

⑤在寒冷环境下,调节体温的方式是神经调节

⑥南极科考人员应选择Y动物饲养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

典例9右上图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图中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

B.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A、B、C

C.D代表的激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再到达作用部位

典例10右上图所示,将20°C恒温下的四只小动物同时分别置于恒温15-C、25°

C条件下一小段时间,在改变温度的这段时间里,预测它们的耗氧量、产(散)

热量变化情况(假设20°C条件下四只小动物代谢水平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

确的是()。

A.甲的产热量>丙的产热量B.乙的耗氧量<丁的耗氧量

C.甲的产热量=甲的散热量D.丙的产热量=丙的散热量

典例11下图所示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

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C.环境温度为28°C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7

典例12上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休息及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流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消化和吸收

D.运动时骨豁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06: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78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照猫画虎
下一篇:往事随风
标签:人体温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