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融会贯通

更新时间:2023-02-04 14:25:06 阅读: 评论:0

初中几何数学题库-大象谜语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我的特种兵)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融会贯通”的实施步骤

摘要: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融会贯通";教学以培养身心健康、学识广博、品德

高尚等素养集于一身的学生为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家庭、社会、网络等教学资源,形成"

融会贯通";教学模式。"融会贯通";教学的实施分为四个步骤:在预习环节"融";于自学,在导入

环节"汇";聚探究,在新课环节"贯";连知识,在检测环节"通";达评价。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温

故知新、合作探究,将知识连贯形成体系,再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关键词:品德教学;课堂模式;融会贯通;四环节;

一、"融会贯通";教学概念界定。

"融会贯通";教学,是将"融、汇、贯、通";作为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合作

探究,将知识连贯形成体系,再通过评价,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教学策略的具

体实施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确立教学目标,其次是汇集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教学资源,

最后是形成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自主

学习和独立思考,使其逐渐成长为各方面素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融会贯通";教学实施步骤。

(一)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行为,期待学生能达到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学生成才的目标。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

笔者认为,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身心健康、学识广博、品德高尚等素养集于一身

的学生。身心健康,即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向上的情感与价值观;学识广博,即拥有完整的

知识体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品德高尚,即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优

秀品质。

(二)整合教学资源。

相对于其他学科,品德学科的教学资源范围更大、内容更多、形式更多样。围绕教

学目标,品德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

第一,深挖教材资源。品德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活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

摈弃照本宣科的做法,拓宽知识的外延。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片数据、名人故事、

拓展问题等,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将知识充分内化,积累人文底蕴。

第二,重视家庭资源。父母是子女天然的教师,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阵地。教

师应结合教学进度,安排亲子学习活动,使学生、家长、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家庭成员之

间的亲密关系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负责任、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

第三,善用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品德教学资源,教师应全方位、多角

度地引入相关社会资源,提升品德教学有效性。如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向烈士陵园献花致

敬,到敬老院陪伴照顾老人等活动,都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

深刻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四,集合网络资源。鲁迅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网络资源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创意图片、音频视频、电影片段等素材,往往可以创设出悦心、悦

耳、悦目的教学情境,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营造和谐宽松的品德教学氛围,

使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其实践创新潜力。

(三)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

标。笔者将各个课堂教学环节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有针对性地总结了"融、汇、贯、

通";课堂教学的四环节。

1.预习:"融";于自学。

"融";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学,复习旧知识,融合

新知识。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在预习环

节制订课前自学目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建立初步认知,锻炼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黄河在怒吼》时,笔者在上一节课就布置了自学

内容,要求学生预习"一二-九";运动始末,同时搜集、整理、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主要

包括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三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一方面,学生提高

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课前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中

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学习中,为中国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激

发了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感,并结合和平年代的现实生活,逐渐树立起奉献社会、服

务他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导入:"汇";聚探究。

"汇";是指知识、方法、思维、能力的汇聚。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以小组形式分

享知识、交流表达、汇聚能量,通过分享、合作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建构主义

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只有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合作、对话等,才能

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苏轼在《寄周安孺茶》一诗中写道:"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颇熟。";品

德学科知识综合性强,以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导入环节效果更好。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地球上的陆地》时,笔者以撒哈拉沙漠的知识

点作为课堂导入,提示学生以"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为主题,将4~6人自由划分为一组,

进行深入讨论并形成观点,最后由小组长总结发言。该主题的讨论结合了地理、历史、科学

各学科知识,具备较宽广的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汇聚运用已有知识,积

极思考并敢于创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经过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合作

探究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质疑创新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知识运用的能力。

3.新课:"贯";连知识。

《广雅-释言》对"贯";的解释:"贯,穿也。";"贯";,即贯穿、贯通之意,指经过教师的

适当点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连贯知识要点,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对学生的

点拨是一种需要充分发挥智慧的教学艺术,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出易混易错点,

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将知识点连贯起来。学习新课时,教师的点拨要

适时适度,注意在新旧知识联结点、新知关键点、疑惑点、争议点、思维受阻点等关键点帮

助学生化难为易、变困惑为顿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探究思维。

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家的收支本》时,笔者布置"制作本月家庭

支出表";的作业,要求学生尽可能详细地列出家庭支出项目,尤其是超市采购食品的明细。

待学习第四课《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时,笔者引入识别商品真假知识点,与第一课知识点联

系贯通,并提示学生回顾作业,重新审视超市采购食品的真假,提出具体辨别方法。一方面,

教师在新课学习中的适当点拨,让学生总结的知识点顺畅联结,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另一方

面,两节课之间的贯通联系,让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真假,形成正确价值观,在明辨是

非之中,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参考文献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雪红.小学品德教学拓新.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陈雪峰,田夏彪.思想品德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问题探究.教学与管理,2017(7).

黄雅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中国教育学刊,2017(3).

骆红艳.运用情境教学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增光添彩.教师,2017(32).

王荣珍,汤芳,刘竞.小学德育课堂形式美刍议.教学与管理,2017(33).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4:2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76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菊花茶
下一篇:高瞻远瞩
标签:融会贯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