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
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详细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
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育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加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详细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打算: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船在哪里航行?(江、
第2页共16页
河、湖、海)
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
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采纳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说明文中生字新词。
3、老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
滚热的沙子松软的沙子陷进沙子里宽广无边的沙漠
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大风卷着沙粒飞滚移来整座沙丘
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请你依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用上这些词语为大家描述一下
沙漠的情景。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学生可以边看边说。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再次朗读,读到自己满足为
止。
三、深化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1)学生自学。
①分组学习,在书中找出相关词句,画出来。
②边读边探讨: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
第3页共16页
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③填表
特别生理构造适合沙漠生活成为交通工具
身高、颈项长望到很远的地方
嗅觉灵敏找水源、避旋风
鼻子能张能闭沙尘难以侵入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腿上有胼胝不会烫伤
脚掌宽厚、脚趾分开不会陷入沙子里
背上有驼峰储存养料
(2)检查自学状况。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
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探讨: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依次介绍的?(从上到
下,从头到脚的依次)
(6)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第4页共16页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探
讨,找出答案。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沟通前提示:将骆驼的特
别本事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沟通。
(2)学生沟通。
(骆驼身体高,颈项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
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
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
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思索: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
“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凹凸低
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常常“卷
着沙粒飞滚”。)
骆驼和船相像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
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其次至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
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别的本事及被称为“沙漠之舟”
的缘由。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依次进行介绍,写得生动详细,
有条有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其次课时
第5页共16页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议。
2、“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沙
漠之舟”的?
(一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缘由,二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的缘由。)
二、扩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1)了解写作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进行详细描述。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探讨、探讨,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
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供应了良
好的“土壤”。
2、让学生依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
文第一段。
3、在小组内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
4、指名学生汇报沟通。(刚好确定优点,并依据学生状况进
行点拨。)
三、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第6页共16页
1、引导学生仔细视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
提示学生留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2、学生描红临写。
3、老师进行巡察,刚好反馈学生书写状况,指出优缺点,进
行强化练习。
4、观赏佳作,老师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懂课文,获得
学问。凡是学生能读懂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读,并将读懂的内容
大胆地说出来,以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信念。每一次读,都提出明
确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老师起好点拨作用。同时,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意了对学生自主合作实力的培育,以
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沟通自己的相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学问
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育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实力。
《沙漠之舟》补充材料: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和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
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行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有单
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
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
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戈
第7页共16页
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有的地方还能发觉,被列为国家一级爱护动
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有。
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实力。它的眼
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
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
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寒冷,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
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
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
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
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
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肯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
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状况下,
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殊灵
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
个本事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
动植物极其稀有。由于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
防卫实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靠着独特的生理
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
第8页共16页
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闲逛沙漠。
为了获得奇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静静来到沙漠中的绿洲,
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
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
的生死搏斗:
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
发觉,狼向公驼扑去。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
死追不放。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恶狼还不甘
心,顺着蹄印找寻,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没精打采地
返回。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
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驼靠着善跑的本事,摆
脱了天敌的追击,最终返回平安的戈壁腹地。
骆驼祖祖辈辈和沙漠打交道,练就一身适于在沙漠中生活的
本事。
一只骆驼能驮200公斤的货物,每天走40公里,能够在沙漠
中连续走三天。空身时,每小时可跑15公里,连续18小时不停。
所以,人们用“沙漠之舟”赞扬它。
在沙漠里行进,有时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天昏地暗。这时
候,骆驼不慌不忙地卧倒,闭上眼睛,浓密的长睫毛,就像一层
厚帘子,拦住风沙,爱护了眼睛。等大风沙过去了,再站起来,
抖掉身上的沙子,不声不响地接着前进。
第9页共16页
夏天,骄阳似火,在沙漠里行进就像走在热锅上一样,寸步
难行。然而,骆驼却一点也不在乎。因为它的脚底长着一层厚厚
的角质垫,似乎一只特制的靴子,一点也不怕烫。
茫茫沙海,水源奇缺,草木难生。然而,骆驼在这样的环境
里,却能十天半月不吃也不喝。它身上一层厚厚的毛能抵抗太阳
光的直射。它很少出汗,也几乎不撒尿。另外,它的胃分为三室,
前两室附有众多的“水囊”,有贮水防旱的功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
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细致视察、
仔细思索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悟细致视察、仔细思索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一般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觉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
第10页共16页
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说明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状况下发觉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视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视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
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
地与海岸线是否相像。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
才视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觉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
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寻证据。结果发觉一份特
别有劝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探讨,老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
物是不行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
第11页共16页
陆上。
四、熟读课文,沟通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觉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8课
2、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8_世界地图引出的发觉
无意发觉产生奇想
找寻证据引起振动
【教后反思】
学生在沟通读书感受时,我参加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觉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同等
沟通,让学生体会到:细致视察,仔细思索,反复论证,是魏格
纳获得胜利的不行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
之时,可以激励学生接着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
激发学生接着探究科学的爱好和愿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3
【学习目标】
第12页共16页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视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
心视察四周事物的习惯和实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酷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
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视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打算】
1、课前发动学生视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
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真是色调斑斓,奇异无穷啊!下面我们实行一个“植物
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
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
第13页共16页
脚》,去了解爬山虎,观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
的?
4、学生沟通,老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
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化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探讨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
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详细生动的描写的?
b、肯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究到的学问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沟通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沟通圈出认为重
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视察、
描写的。
第14页共16页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
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方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
我介绍”,师激励敏捷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详细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沟通“爬”有关
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老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
爪子、相当坚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竞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第15页共16页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
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化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其次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探讨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爱的词,两人小组探讨为什么喜爱?
C、要用肯定的方式把自己探讨的学问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沟通
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老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
“簇新”“匀称”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指导朗读
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多媒体展示“漾起水纹的叶子”的情景。
5、指导朗读。
四、回来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
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第16页共16页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沟通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视察。
b.能抓住特点视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宠爱之情视察,视察得特别深化。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把你喜爱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课外练笔。
请你细致视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详细,
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6课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3:5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74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