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视野●
陈自露与玛格丽特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孙展
(松滋,-g一中学,湖北松滋434200)
摘要:曹禺的《日出》是一部戏剧,而小仲马的《茶花女》却是以小说的形式闻名于世。二者虽然是
两部不同的作品,但是作品中的人物陈白露与玛格丽特却有着极强的可比性。她们都是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
花,过着极度奢华、糜烂的生活。虽然都身陷泥沼,却又不失对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的命运都是历循
着生活压迫、爱情破灭和生命熄灭的轨迹。这两个女人虽然在生活经历与性格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却又因
为各自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作者创作主旨的差异,显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质。剖析二人特有的悲剧命运,并分析
其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可以探寻到陈白露和玛格丽特之生存差异。
关键词:
陈自露;玛格丽特;悲剧命运;根源;比较
中图分类号:L207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87(2008)10一0038一03
曹禺的《日出》是一部戏剧,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
女》则以小说、话剧、歌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存在,并以小说
的形式闻名于世。二者是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但是作品
中的人物陈白露与玛格丽特却有着极强的可比性。
二、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悲剧命运
陈白露与玛格丽特都是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过着
极度奢华、糜烂的生活,虽然都身陷泥沼,却又不失对纯
真、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的命运都是历循着生活压迫、
爱情破灭和生命熄灭的轨迹。大致看来,二人的故事有着
很多的相似之处,细细探究,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表面的相似
1.沦为妓女。陈白露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位受“五
四”精神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她在家道中落以
后,单枪匹马地闯人社会,在这个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
身不由己地堕落了,很快成为名噪一时的“红舞女”和“社
交明星”。玛格丽特原是一个纯洁无邪的乡下姑娘,家庭
的贫困迫使她来到浮华的都市巴黎,靠自己的美貌和青
春,卖笑求生,成为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玩物、红级一时的
高级交际花。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出身也
大不相同,二人却都未逃脱沦落风尘的命运。
2.向往纯真。纯真、爱美、自负却有自知之明,这是
陈白露和玛格丽特这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交际花所
共有的性格特征。虽然她们是遭人鄙弃的妓女,但是我们
却在她们的身上看到一种少女所特有的纯真和可爱。她
们都是良心未泯的善良妇女,在“下贱”的身躯里,藏着一
付超越世人的真挚情感和侠骨柔肠。她们承恩受宠,享受
着男人们给予她们的奢华生活,却很清楚自己的真实处境
与地位——不过是一个人尽可夫的下等女人,是“一个快
乐的时候比痛苦还要悲伤的女人”。“会在毁灭了别人又
毁灭了自己以后,像一条狗似的死去”。两个女性都意识
到了自己身世的可悲,感受到了环境的腐恶,她们尽力挣
扎,渴求着纯真。
3.身负重债。沦为交际花后,陈白露与玛格丽特都
过着纸醉金迷、腐化堕落的生活。奢华糜烂的生活让她们
俩都欠下了一身债,需要男人来替她们偿还。
4.爱情幻灭。陈白露与玛格丽特都曾有过纯真动人
的爱情情怀,但都以幻灭而告终。
5.生命熄灭。陈白露与玛格丽特有太多的相似:拥
有美丽的容颜、清白的家世和聪慧的资质,却又在社会的
逼迫下走向堕落,滑向了死亡。她们俩一个死于自杀,一
个死于肺病,走向了同一条可悲的末路。
(二)实质的不同
尽管从大致情节来看,二人似乎有着同样的命运轨
迹,但仔细探究,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1.沦为妓女的起因不同。陈白露与玛格丽特一个从
收稿日期:2008—08-25
作者简介:孙展(198l~),男,硕士。中教二级,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教师。
·38·
万方数据
大家闺秀堕落为妓女,一个从农家少女沦落为妓女。社会
的污浊,生活的逼迫,导致她们走上了相似道路,但是具体
原因却各有不同。
可以说,陈白露的堕落出于支撑她的两大精神支柱的
彻底崩溃。一是事业支柱,一是爱情支柱。她出身于书香
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她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
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是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时
代,资产阶级个人奋斗、个性解放的哲学种子播进了她的
心田。
与陈白露不同的是,玛格丽特是一个身无所长的乡下
姑娘。她唯一的资本可能就是美丽的容貌和年轻的身体
了。她的堕落出自奢华生活的。七月王朝统治下的
法国,农民在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下纷纷破产,农
村经济一片萧条。为了寻找谋生的出路,玛格丽特来到了
大都市巴黎。当时巴黎的上层社会,就如马克思所说:“投
机得来的财富自然要在这种形势之中去寻求开心的用场,
于是享乐变成了淫荡,金钱、污秽和鲜血就同归一流。”在
这样的社会中,只身一人的玛格丽特面对灯红酒绿、纸醉
金迷的,为了摆脱贫困,过上奢华的生活,身不由已地
堕落了。
2.追求纯真的方式不同。《日出》是一部现实主义作
品,陈白露是曹禺推出的一个现实主义典型。《茶花女》
则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虽然作者也不可避免地涉及了现
实,玛格丽特这一人物形象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相对于
玛格丽特来说,陈白露形象更为丰富驳杂。她对纯真、美
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为多个层面。
3.背负重债的原因不同。陈白露与玛格丽特两个女
人都身负重债,但原因却不尽相同。与陈自露相比,玛格
丽特似乎更无奈,她的债务是她那种生活所必需的。比如
普律当斯替她做事需要拿点酬劳;她必须有马车、鲜花和
钻石。一旦她经济拮据,就不得不卖掉东西,同时还要忍
受社交界的种种非议
而陈白露,尽管日子过得很奢华,可是似乎没有一文
钱的积蓄。她的帐条,似乎永远也还不清。就如王福升所
说:“您刚还了八百,您又欠了两千,您这样花法,一辈子也
是还不清的。”到最后,陈白露生生被三千块钱逼死。陈白
露的债务缠身,跟她素来的生活方式有关:她任性、年轻,
灰了心了,过一天箅一天,她不思后果地挥霍,带有强烈的
自暴自弃、悲观绝望的色彩。这一点跟玛格丽特被迫承受
负债的生活是不同的。
4.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陈自露与玛格丽特都未泯灭
对纯真的爱情的渴求之情,但是在爱情的道路上,她们两却存
在着明显的分歧,对待爱情的态度大相迥异。玛格丽特相信
爱情并由此得到救赎,陈白露却对爱情都彻底绝望了。
如果说爱情的挫败让陈白露对人生减却了热情,并走
上了堕落之路的话,玛格丽特则恰恰相反,甜蜜爱情使她
对人生充满希望,并自觉地与萎靡不振的卖淫生涯决裂。
《茶花女》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日出》则是一部毫不浪漫
的现实主义杰作,现实没有给浪漫留下余地。
5.生命消逝的根源不同。陈白露与玛格丽特走向了
同一条末路,但造成她们生命消逝的根源却不同。从《日
出》剧情来看,陈白露似乎是被三千元钱的债务逼死的,但
是究其根底,负债并不是她死的主要原因,真正逼死她的
是她对生活与自身的极度失望与内心的极度痛苦。过去
所存的人生憧憬、幻想,使陈自露跌了个大跟头,陷入了混
浊的现实泥潭。她希冀从中腾身而出,又没有这样做的勇
气和力量。“曾经沧海”的她又是那么明了靠爱情和婚姻
拯救她的梦是那么的虚幻。她把希望寄托在自身,无法恋
爱,却又非常自恋;要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实却又是那么残
酷。不仅如此,她还承受着内心与外表截然相背的巨大痛
苦。在内心里,她十分空虚,期冀摆脱目前的无聊生活,远
离身边种种可鄙可笑的人物去追寻热烈曼妙的人生。可.
在外表上,她仍要强颜欢笑,以此来麻痹那焦灼的心灵。
特别是为了生存与虚荣,她还不得不与自己憎厌的人物虚
以委蛇,投之以热情,甚至还要以青春相许。这种严重的
心灵对峙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因此,她终于支持不住
而永远地“睡了”,她清楚地知道“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
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如果说陈白露的向世界告别是一个悲哀的结局,那么
玛格丽特之离开人间则是一个悲壮的结束。伟大的爱情
使玛格丽特脱离了充满诱惑的风月场所去追求高尚纯洁
的情感,并唤醒了她心中对爱本能的依赖。她不仅可以为
了爱情牺牲自己现有的一切去追随自己的爱人,而且可以
为了自己的爱人的前途和家族的荣誉放弃爱情和自己终
生的幸福,重新投入火坑。面对自己深爱着的人的羞辱和
报复,玛格丽特忍辱负重,有泪只能往肚子里吞,唯一期盼
的是早日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她更加毫无节制地放纵
自己,在情人的羞辱和病魔的折磨下,身心衰竭,最后悲惨
地离开了人世。小仲马在《茶花女》一书中暗示,倘若她
、能够跟阿尔芒在一起,过节制、规律和美满的生活,那她就
不会死,至少不会死得那样快。因此,玛格丽特的死有一
半也是自杀的。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生活的全部力量来自
于爱情,一旦爱情死,她也就毋宁死。
她们俩走向了同一条末路,陈自露却显得更为无奈,
她已经无从选择,生活将她逼迫于此。而玛格丽特却只是
为了爱情,她的死相对来说,带有一种自愿的成分,尽管外
在因素看似源于疾病。
陈白露和玛格丽特,有着相同的卖笑生涯、相同的悲
哀结局。但是尽管两人性格有着相似的纯真,却由于她们
周遭环境的不同、作者创作命意的不同、她们个人爱情观
·39·
万方数据
念的不同、信仰的差异等,使她们划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轨迹。
二、透视二人悲剧形成原因
陈白露与玛格丽特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却
踏上了交际花的同一条道路,并以生命消逝而结束。其中
蕴含着多重悲剧根源。两人的悲剧形成原因有一些共同
之处,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同是社会悲剧,指向各有侧重
1.陈白露:源于社会的腐败黑暗。曹禺仓0作《日出》,
意在暴露“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反映社会悲剧中个
体的挣扎与沉沦。毋庸讳言,潘月亭的破产、债台高筑、张
乔治的奸滑,是促使陈白露自杀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
不是经济的窘迫,而是对社会的失望。
陈白露等到日出也无法获得救赎,在这个到处流着肮
脏黑血的残酷社会,在这般令人窒息的黑暗中,有钱有势
的如潘月亭、顾八奶奶一流,腐化堕落、被利益异化人格;
没钱没势的如陈白露一辈,只会饱受欺凌、生不如死。
2.玛格丽特:源于社会普遍的道德观。玛格丽特与
陈白露一样,都是金钱化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但是,玛格
丽特的悲剧却主要源于当时社会普遍的道德观。《茶花
女》虽然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作者的创作主旨在于描述
一个爱情故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作品同时也深刻
反映出了动荡的时代里被扭曲的社会伦理对遵从道德规
范的良知的摧残。纯朴的生活愿望与社会环境之间尖锐
激烈的矛盾冲突,决定了玛格丽特不可逃避的悲惨命运。
在那样一个资产阶级虚伪道德及金融贵族腐化堕落的
真面目下,她的存在是必然的,她的命运更是无法逆转的。
资产阶级自身荒淫无耻,凶狠残暴,用冠冕堂皇的人道主义
教条来禁锢人们,其所标榜的道德是虚伪和罪恶的。社会
本来就是不公的,却要求所有的人都平等地遵守其在不平
等的条件下制订的道德教条。玛格丽特的悲剧就是在维护
某种虚伪的道德规范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造成的。
(二)同是精神悲剧,性质各有不同
社会的黑暗腐朽注定了陈白露与玛格丽特的悲剧结
局,但同时她们自身的性格与精神因素也对其死亡起到了
强烈的催化作用,并且二者性质也各有不同。
1.陈白露:源于对自身的失望。“内心的幻灭,是陈
白露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她的死,也源自于对自身的失
望。方达生的到来,激起了过着沉醉生活的陈白露思想的
波动,它让陈白露照见了自己污浊而扭曲的灵魂。它唤醒
了她蕴藏在内心深处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道德评判,使之
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果说过去是在万般无奈中自
·40·
欺欺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那么,在良心复苏后,陈白露
的内心也永远失去了安宁。陈白露在生存的困境中很自
然地完成了她走向自杀的死亡情绪,而潘月亭的破产只是
为其痛苦的解脱提供了契机。
2.玛格丽特:源于其信仰的破灭。玛格丽特的悲剧
也不仅是社会悲剧,还是一种性格与精神上的悲剧。她把
个人幸福完全维系在自己所爱的人身上,是悲剧产生的直
接原因。她说:“我的幸福就是找到一个高尚的男人,他不
问我的身世,他是我的肉体的男人,更是我印象中的男
人。”她等待着,也呼唤着。年轻、热情、真诚的阿尔芒走进
了她的生活,玛格丽特感动于阿尔芒在自己病重时的殷勤
探望和阿尔芒同情她流下的真诚的泪水及献上的真诚的
爱情,认定他就是她“在嘈杂的孤独生活中呼唤的那个
人”。她为美妙的现实激动不已,毫不犹豫地全身心地投
入到了这快乐的生活当中。爱情使身陷泥淖的玛格丽特
获得了重生。当美好爱情的织网被杜瓦尔先生撕破后,视
爱情为自己全部的她只能选择死亡,以期得到救赎,唯有
死亡才能拯救她逃离这个人生苦海。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
灭给人看”。悲剧在我们面前演出人类的痛苦与悲伤,在
对苦难与不幸的展示中,严肃地探求着人在世界中的位
置,唤起人们对人不成其为人的社会的憎恨,对被损害与
被侮辱者的同情、怜悯、关怀和爱。“与死亡俱来的悲愤悲
壮的正义感情,是凝聚社会的向心力,鞭笞假、恶、丑的精
神能源。”透过《日出》与《茶花女》,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
历史与社会的残酷,认识到要消除这种悲剧,除了彻底改
革现有的社会制度,所有其它的尝试都将是徒劳。
陈白露的悲剧浸透着饱经苦难的民族满含血泪的呼
唤,而玛格丽特的善良、深情、伟大的牺牲精神也打动了一
代代的读者。《日出》和《茶花女》这两部不同国度、不同
年代的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可堪比较
的艺术空间,也让人们从中获得了更高一层的审美启示。
参考文献:
[1]曹禺.曹禺经典作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法)小仲马著,李登福译.茶花女[M].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
[3]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
版社.2004.
[4]周芳芸,宋光成.毁灭中的新生——试论陈白露悲剧的美
学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l
[5]张小萍.半梦半醒之间——陈白露形象分析[J1.江西科
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6l
【责任编辑:吴雅云】
万方数据
陈白露与玛格丽特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作者:孙展
作者单位:松滋市第一中学,湖北,松滋,434200
刊名: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OFHIGHERCORRESPONDENCEEDUCATION(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21(10)
被引用次数:0次
1.曹禺曹禺经典作品2004
2.小仲马.李登福茶花女1995
3.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2004
4.周芳芸.宋光成毁灭中的新生--试论陈白露悲剧的美学意义1994(01)
5.张小萍半梦半醒之间--陈白露形象分析[期刊论文]-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1.期刊论文李晋晖高级交际花的爱情悲歌——浅析陈白露和玛格丽特的爱情观-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09,""(8)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任何人都渴望得到爱情,哪怕是一个沉沦的妓女.在中西方文学史上有两个命运相似,结局相同的高级交际花.她们在寻找爱情
的漫漫长路上,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爱的悲歌.这就是陈白露和茶花女玛格丽特.
2.期刊论文彭超死亡的救赎--论玛格丽特与陈白露-宜宾学院学报2004,4(3)
通过对玛格丽特和陈白露两者命运的分析,说明在男权社会里,被置于"第二性"的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否则等待她的命运只能是堕落.为避免
堕入卖笑生涯,只能以死亡达到对自身的救赎,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本文链接:/Periodical_
授权使用:武汉大学(whdx),授权号:1ffd6dff-671f-429d-bee4-9e0d01225c81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2日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2:3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72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