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货币银行学ppt

更新时间:2023-02-04 08:07:01 阅读: 评论:0

初中数学116解题模型450页-古代英雄人物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减肥期间早餐吃什么好)

货币银行学讲义课件(doc66

页)

2

货币银行学讲义

第一节什么是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活

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探讨的是金融经济运行的

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

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适用性。它既

是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

运行规律、规则及经营管理方法的概括与升华。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

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

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

的。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

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

产品交换的手段。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

3

生的联系

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

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货币银行学

1、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依靠金融供给。

2、市场经济的资本再分配通过金融市场完成。

3、金融业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

展。

4、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也要运用金融政策。

5、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也离不开金融业。

第三节货币银行学学些什么知识?

1、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

2、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十章)

货币3、通货膨胀与通货

紧缩(第十一章)

4、货币政策(第十

二章)

1、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

4

信用2、利息与利息率(第

三章)

货币银行学1、金融体系概述(第

四章)

金融体系2、商业银行(第五

章)

3、中央银行(第六

章)

4、其他金融机构(第

七章)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第八

章)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第九

章)

1、金融创新(第十

三章)

金融发展2、金融风险与金融

风险管理(第十四章)

3、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十五章)

第四节怎样学习货币银行学?

5

一、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方法

1、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

2、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和基本理论。

3、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管理学理论精华,吸

取精华,弃去糟粕。

4、在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时,

既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全盘

西化。

5、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

价值的统一。

2、商品体内包含着多对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私人劳动与社

会劳动。

3、解决上述矛盾的方法是:交换。通过交换,

一个商品的价值就通过另外一个商品表现出来,

6

这个商品就具有了价值的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

式。

(二)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

1、简单的价值形式:含义相对价值形式等价

形式优点缺点。

1只绵羊=2把石斧

2、扩大的价值形式:含义优点缺点。

=2把石斧

=10斤茶叶或

1只绵羊=1袋小麦或

=5斤烟叶或

=2克黄金或

=其他商品

3、一般的价值形式:含义优点缺点。

2把石斧

或10斤茶叶

或1袋小麦=1只绵羊

或5斤烟叶

或2克黄金

或其他商品

4、货币形式:含义优点缺点。

2把石斧

7

或10斤茶叶

或1袋小麦=2克黄金

或5斤烟叶

或1只绵羊

或其他商品

二、从实物货币到电子货币

1、实物货币:自然物或劳动产品充当货币,如

盐、毛皮、农具、贝等。

2、金属货币:贱金属货币贵金属铜金、

银称量货币铸币。

金属称量货币:以金属的块状流

通,交易时要称其质量,估其成色,如镑、铢等。

铸币:国家证明、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铸成一

定形状的金属块,如秦始皇时期的“半两”铜钱,

清代的银铸等。

3、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因贵金属币材匮乏,在

货币流通手段的基础上产生了可兑现的银行券。

它只是金银的价值号,代表金币流通。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货币发行不再以黄金为

基础,而是以国家信用

用为基础。它是国家

强制发行并流通的纸质货

8

币,不可兑现,如北

宋的“交子”,美国的“绿背

钞”。

5、存款货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范

围扩大,不仅包括铸币

和现钞,而且包括了可转账的

活期存款,进而发展到

“准货币”(定期存款和储蓄

存款),货币从有形转向无

形。

6、电子货币:随着电子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

展,出现了“电子货币

转移系统”,使货币走向了“电

子化”,如信用卡、电子汇

兑等。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

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1、货币是商品,具有与共同的特征;

2、货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是一般

等价物,它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具有与一切

9

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3、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4、人民币是一种价值符号,没有价值,但它代

表一定量的价值流通,是一般等价物。

5、人们的金钱观与“货币拜物教”、“拜金主义”。

二、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含义价格观念货币、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含义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现实

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货币。

3、贮藏手段:含义金属货币制度下贮藏手段职

能的蓄水池作用保值的现实货币才能起到贮藏

手段的职能。

4、支付手段:含义现实货币货币充当支付手

段在现实经济中的表现。

5、世界货币:含义现实货币不能是本国货币。

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

值尺度职能。

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自身有价

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商品价值决定。

货币单位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

位,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有的技术性规

10

定。

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

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

职能。

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贮藏形式也不断发展变

化。

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

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在流通中,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交替

发挥作用。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支付手段发挥的作用越来越

大,但同时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货币超越国内流

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执行世

界货币职能。

马克思对世界货币的论述是在金属货币流通条

件下进行的。世界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国际市场

上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与财富转移手段。

三、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1、货币面纱论:注重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认

为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

2、金融深化论:货币化与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

呈正向关系。

11

3、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

经济的主要工具。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内容

1、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

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

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础,不同

的币材构成了不同的货币制度。

(2)确定货币单位:包括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

及所含的货币金属重量。

(3)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名目价

值=实际价值,可自由铸造、自由流通、无限法

偿;辅币是不足值货币,用较贱金属铸造,名目

价值大于实际价值,限制铸造、有限法偿。

(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

币材。

(二)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

12

币单位的“值”。

(三)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

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四)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

币铸造权的规定。

(五)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

多大的支付能力。

(六)准备制度。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历史悠久。

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被同时法定为本

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包

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和银

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

境。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

资本主义的发展金币本位制的稳定因素遭到破

坏。

(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不

稳定的货币制度。

13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

币体系。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没有金属本位货

币的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为法偿货

币。

我国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人民币制度属于不

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进行

管理调控。

4、建立准备制度:金币制度下的准备制度又称

为金准备或黄金储备,它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

础。金准备的用途有三:

(1)扩大或收缩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

(2)支付存款或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3)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二、金属本位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是较早的货币制度之一。其内容

如下:

(1)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银币具有无限法

偿能力;

(2)规定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

位;

(3)银币可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银行券可自

14

由兑换成银币。

银本位制崩溃的原因:金贵银贱,且银不便于大

宗交易。

2、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

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分为三种类型:

(1)平行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均按其所含

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比

率不加规定,有市场自发决定。弊端:两种标价,

且价格不断变动,使交易混乱。

(2)双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按政府规定的

法定比率流通,弊端:黑市价、劣币驱逐良币现

象。

(3)跛行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

位币,并有法定的固定比率,但政府规定:金币

可自由铸造而银币则不能,银币退化为金币的价

值符号。这是由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

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

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有三种类型: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也是一

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有:

①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

15

力,其他金属铸币限制铸造;

②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过境;

④货币储备全部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

算。

金币本位制的两大自发调节机制:

①自发调节者货币流通量,使物价稳定;

②自发调节外汇汇率,使汇价稳定。

(2)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国内不

铸造、不流通金币,而流通银行券;黄金集中存

储于政府;银行券可在一点的数量之上,一定的

用途之内向发行行兑换成等量的黄金。英国规定

400盎司为底限。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实行

这一制度的国家,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

没有黄金流通,而把黄金集中存储于另外一个实

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国内流通银行券,银行券

不能兑换黄金,但可兑换成外汇。这是一种附庸

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就是一种金汇

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

位制。既没有黄金流通,也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

16

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就是流通纸币的货币

制度。纸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并流通、不兑换金

银的纸质货币符号。

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

必然性。黄金生产增量不足;社会财富的巨大浪

费;黄金在各个国家分配不均等。

3、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1)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且具

有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

(3)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

(4)货币供应量要受到该国经济发展的制约,

货币管理成为政府的日常工作。

(5)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

定的弹性。

4、人民币是信用货币,它是通过中央银行和商

业银行共同投放出去的;人民币的发行是中国人

民银行的负债,人民币的持有者是债权人。人民

币的发行应遵循下列三原则:集中统一发行原

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

17

四、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

1、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不是国家主权的创

造物,但当产生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之后,国家

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把货币制度作为国家主权

的一项内容,禁止其他个人和组织对货币制度进

行干预。

2、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产生,侵蚀了国家货币

发行的垄断权,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出现,削

弱了国家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国家也不再强调货

币的国家主权特征,放权于中央银行及商业银

行,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关系进一步分离。

3、中国的货币制度体现了“一国两制”,“一国

多币”的特征。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信用及其产生

一、信用的产生

1、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借贷是指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或货币暂

时让渡出去,根据约定的时间,到期由商品或货

币的借入者,如数归还并附带一定数额的利息的

行为。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是以偿还

18

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3、信用在不同的社会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4、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贫富差别和

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条件。实物借贷与

货币借贷是借贷活动的两种形式。

二、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1)高利贷信用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

贷活动,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形式,它产生于原始

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发

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态。

(2)高利贷的借者(需求者)是小生产者、奴

隶主、地主;高利贷的贷者(供给者)是商人、

宗教机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

(3)高利贷的特点:利息率高、非生产性、保守

性。

(4)高利贷的作用:导致生产力的衰退;促进

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5)高利贷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引起了反高利

贷的斗争,是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的推动力。

2、资本主义信用

(1)资本主义的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

19

借贷资本就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职

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

形式。

(2)借贷资本是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形成

的。在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中,一方面出现暂时闲

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出现资本的临时性需

求,信用中介把二者联结起来,就形成了资本主

义的借贷资本。

(3)借贷资本的特点:

①借贷资本是作为商品的资本。

②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③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④借贷资本最具有拜物教性质。

(4)资本主义的借贷资本反映了借贷资本家、

职能资本家、雇佣工人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3、社会主义信用

(1)社会主义信用也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

运动的特殊形式。

(2)社会主义信用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一种信用,它反映的是借贷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

关系,因此,社会主义信用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的信用形式。

20

第二节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含义

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

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一种是提供商品的商业

信用;一种是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在商业信用

的基础上产生了商业票据。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

形式的基础。

2、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所贷放出去的资本是处于产业资

本循环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

(3)商业信用的供求在产业周期各个阶段与产

业资本状态相一致。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

(2)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

二、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的含义

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

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主要形式有吸收存款、发

21

放贷款等。

2、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克服了商

业信用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局限性。

(2)银行信用可以把货币资本提高给任何一个

需要的部门和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的方向上的

限制。

(3)银行信用稳定性和信誉度较高,克服了商

业信用在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4)在产业周期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

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

三、国家信用

1、国家信用的含义

国家信用是国家(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借

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包括国内信用和

国外信用。

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国家或政府,债权人是

购买债券的企业和居民或对外提供贷款的国家

等。

2、国家信用的作用

(1)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2)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22

(3)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消费信用

1、消费信用的含义

消费信用就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

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2、消费信用的形式

(1)分期付款信贷。是指购买消费品的人,除

第一次按规定比例付一定现款外,其余货款要分

期偿还。

(2)非分期付款信贷。是债务人一次付清的信

贷,一般由银行贷款给债务人,贷款银行与企业

协议,接受贷款人必须购买指定厂商的的指定商

品。

(3)信用卡。是一种供顾客赊购的凭证,持卡

人可以凭信用卡在特约商户购买商品或获得服

务,还可以向发卡银行或其代理行透支小额现

金。特约商户向发卡机构索偿货款,发卡机构定

期与持卡人进行计算。

3、消费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消费信用的发展扩大了需求,刺激了经济

发展。

(2)消费信用的发展为经济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23

五、股份信用

1、股份信用的含义

股份信用是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

资金所体现的一种信用形式。

2、股份制成为信用形式的原因

(1)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资本所有者以利息和红利作为出让资本使

用权的代价。

(3)股票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4)股份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

前提条件。

3、股份信用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而兴办的

企业或公司。

股份公司分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无限公

司、股份两合公司。

六、合作信用

1、合作信用的含义

合作信用是信用领域中的一种合作经济形

式,最初是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手段之一。

2、合作信用的组织形式——信用合作社

3、合作信用的原则

24

自愿结合,自我服务,民主管理,权力平等,

广泛合作,按贡献分配。

七、租赁信用

1、租赁信誉的含义

租赁信用就是以出租设备和工具收取租金的

一种信用形式。在物品的出租期间,物品的所有

权仍归出租人所有,而承租人有使用权。租金一

般高于同期银行利率。租赁期满,承租人可归还

所租设备,也可作价承购。

2、租赁信用的形式

(1)金融租赁。又称财务租赁,由承租人选好

所需机器设备,由租赁公司出资购买,并出租给

承租人使用。

(2)经营租赁。又称服务租赁,使一种不完全

付清的短期租赁,出租人需提供特别的维修和保

险等服务,租金较高。

(3)维修租赁。是金融租赁的一种形式,租金

中加入了维修、保养和保险等费用。租金较高。

(4)杠杆租赁。又称平衡租赁,出租人自筹20%

—40%的资金,其余部分的资金以出租设备收取

的租金作担保向银行贷款,是投资与信贷相结合

的一种租赁形式。

25

八、国际信用

1、国际信用的含义

国际信用也称国际信贷,是指国际间的借贷

行为。

2、国际信用的形式

(1)国际商业信用。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的方

式向进口方提供的信用。它一般借助于国际银行

信用来实现。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也属于国际商

业信用。

(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口国和出口国双方银

行为进出口商提供的信用,以出口信贷的方式出

现,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3)政府间信用。是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

用,由政府和财政部出面进行借贷。特点:利率

低、期限长、条件优惠,具有援助性质,一般均

附带限制性条款。

(4)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是世界性或地区性的

国际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国所提供的信用。特点:

期限长、利率低、条件优惠,但审查严格,一般

用于受信国的经济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点和分类

26

1、信用工具的含义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

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它是资本的载体,是重要的金融资产,也是金融

市场交易的对象。

2、信用工具的特点

(1)返还性。债权人或投资人可按时收回债权

金额。

(2)流动性。债权人或投资人可把信用工具变

现,收回投资。

(3)收益性。债权人或投资人可凭信用工具获

得定期或不定期的收益。

(4)风险性。债权人或投资人对持有的信用工

具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3、信用工具的分类

(1)按信用工具发行者地位划分,分为:直接

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2)按信用工具融资期限长短划分,分为:长

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3)按是否拥有所投资产的所有权划分,分为:

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

(4)按发行信用工具的地理范围划分,分为:

27

地方性信用工具、全国性信用工具、世界性信用

工具。

二、支票

1、支票的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存款人统治银行从其账户

上以一定金额付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无条

件支付命令书。

2、支票的分类

(1)按是否记载受款人姓名分为:记名支票(抬

头支票)和无记名支票(来人支票)。

(2)按支付方式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划

线支票、平行线支票、横线支票)和保付支票。

3、支票的性质

支票被存款人从银行提取现款时,只是一种普通

的信用凭证,当支票被存款人用来向第三者支付

款项时,它已经信用货币化了。支票的流通节约

了现金流通。

三、商业票据

1、商业票据的含义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记载商业信用债

权或债务的一种凭证。

2、商业票据的特点

28

(1)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

(2)商业票据的票面必须载明特点的内容。

(3)商业票据具有不可争议性。

(4)商业票据具有流动性。

3、商业票据的分类

(1)期票,也称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

的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明书。

期票的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2)汇票,是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

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第三者的无条件支付命令

书。汇票须经承兑后方能生效,承兑汇票分为商

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4、商业汇票的流通和转让

(1)背书转让。商业票据在一定限度内可以通

过背书进行转让。因转让票据于他人而进行背书

的人称为背书人,接受票据的人称为被背书人。

背书人也称为“第二债务人”。

(2)贴现转让。贴现就是持票人把未到期的票

据提交给银行,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

息后,付给现款的行为。

四、债券

1、债券的含义

29

债券是一种债权债务凭证,它是债券持有者

有权向债券发行者定期取得固定的利息收入,到

期收回本金的一种融资工具。债券未到期之前可

以出售。

2、债券的分类(见下页)。

公债券:是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由政府承担还款责任的中长

期债务凭证。

政府债券国库券:与

公债券无本质差别,期限低于一年,属短期债券。

地方债券:

为了地方政府财政需要而由地方政府发行并承

担还款责任的债券。

按发行主体分

公司债券:是企业为了

筹资而发行的较长期限的债务凭证;企业发行债

券有明确的目的

因信誉不如

政府债券,利率较高;各国对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有严格的限制。

金融债券:由银行等金

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是银行外来资金的组成部

30

分。

短期债券:融资期限在

1年以下的债券。

按偿还期分中期债券:融资期限在

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债券。

债券长期债券:融资期限在

10年以上的债券。

担保债券:也称抵押债

券,它是以某种抵押品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券。

按是否担保分

信用债券:凭发行者的

信用发行的,没有任何担保的债券。发行者必须

有较高的资信。

固定利率债券:是

在债券到期之前,利率固定不变,利息按此利率

计算支付。

按利率是否固定分

浮动利率债券:发

行的债券利率要定期随市场利率变化而经常进

31

行相应的调整。

息票债券:是一种

附有各期息票的债券,载明付息的时间和金额,

也称“剪息票”。

按利息支付方式分

折扣债券:即采用

折扣发行的债券,利息是面额与市价的差额。

五、股票

1、股票的含义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资本

额并有权取得股息的书面凭证,是资本市场上借

以实现长期投资的工具。

2、与股票相关的概念

(1)股东:股票的持有者,股份公司的实际所

有者。股东无权撤回实交资本,但可出卖股票。

(2)股份公司(见前述14页)。

3、股票的分类(见下页)。

普通股

票是指其持有者的股息收益会随着股份公司利

润的变动而变动。

32

并具有

下列下列权利:

1、

经营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发言权、表决

权。

普通股票2、

盈余和剩余财产的分配权。

3、

优先认股权。

按性质划分

股票优先股

票是一种股东有优先于普通股东分红和优先于

普通股资产

求偿权

的股票。有以下的特征:

优先股票1、

股息收益事先确定。

2、

在普通股之前获得股息,并事先获得剩余资产请

33

求权。

3、

不得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认股权,不得分

享企业的高利。

4、

分为累积性和非累积性。

记名股票:将股东

的姓名记入股票及股东名册,记名股票的转让须

到公司办理过户

手续。

按有无记名划分

无记名股票:不记

载承购人的姓名,可以任意转让。

六、金融衍生工具

1、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

金融衍生工具就是从原生金融资产派生出来

的金融工具。它以合约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于

原生金融工具的变动。

2、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形式

(1)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固定场所以公

34

开竞价的方式成交后,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确

定的价格买卖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的合约,

包括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及货币期货。

(2)金融期权:是一种赋予期权持有者在某一

未来日期或在这日期之前按议定的价格买卖某

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合约。分为买权(看涨权)

和卖权(看跌权)。期权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

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平等的。

(3)互换协议:是一种交易双方商定在一定时

间以后互换支付的合约。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

互换两种。

(4)远期利率协议:是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一时

间对某一具体期限的存款支付利率的合约。

第四节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一、信用与生产

1、信用促进了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

3、信用促进了股份制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规模

扩大。

二、信用与消费

1、调剂消费。

2、推迟消费。

35

3、刺激消费。

三、信用与经济调节

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多种信用工具的出现,为

国家利用信用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

国家利用信用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是通

过紧缩或放松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整

个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使供需均衡。

四、信用与危机

信用不是引起整个社会经济危机的原因,但信

用能够强化或缓和经济危机。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的本质

一、利息的产生与定义

1、利息的定义

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

货币资本而从货币使用者(债务人)手中获得的

报酬,是借贷资本的增加额,或使用借贷资本的

代价。

2、利息的本质

(1)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2)利息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

(3)利息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36

二、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不同观点

1、利息报酬论

由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洛克提出,认

为利息是贷款人因贷出货币给自己带来不便或

承担了风险而获得的一个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

有庸俗经济学家萨伊提出,认为资本也象自

然力一样,具有生产的功能,因此,借款人借入

资本从事生产,其产生的价值的一部分必须用来

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

3、节欲论

由西尼尔提出,认为利息是资本出让者“节

欲”的报酬。

4、灵活偏好论

由凯恩斯提出,认为利息是“在一特点时期

以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三、利息的计算方法

1、单利计息

单利计息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

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

重复计算利息。优点:手续简便;易计算借款成

本;有利于减轻借款者的利息负担。计算公式如

37

下:

I=P·R·D

2、复利计息

复利计息指计算利息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

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利,俗称“利

滚利”。优点:有利于提高使用资金的时间观念,

发挥利息的杠杠作用,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

益。计算公式如下:

I=P〔(1+R)n-1〕

第二节利息率

一、利息率的定义

1、利息率的定义

利息率是指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之

比。它是计量借贷资本增值程度的数量指标。

2、利息率的计算公式

R=Δg/g×100%

3、利息率的表示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o)。

4、利息率的相关性质

利息率是一个既定的、明确的量。0

二、利息率的分类

1、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

38

市场利率是指在借贷货币市场上由借贷双方

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息率。包括借贷双方直接融

资时商定的利率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

证券时的利率。市场利率是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的指示器。

公定利率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

的各种利率,由银行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

执行的利率也是公定利率。

公定利率的变化代表了政府货币政策的意

向,对市场利率有重要的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

非常灵敏地反映了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使国家

制定公定利率的重要依据。

2、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所得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二、利息率的分类

贷款利率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

收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存贷款利差是影响金融部门经营状况的主要

因素。

3、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之内的利率。

39

长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之上的利率。

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

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利率不随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而变动,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固定不变的利率,适

用于短期借贷。

浮动利率也称可变利率,指利率会随市场利

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适用于中长期借

贷。

二、利息率的分类

5、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针对不同的贷款种类和借款对

象采用不同的利率,实行差别利率的依据是期

限、行业、项目、地区等。

优惠利率是差别利率的一种,它是指对国家

支持的贷款种类和借款对象实行优惠的低利率

贷款。

6、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就是以名义货币所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

真实利率。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

率。即:

40

Re=Rb-RP

三、利率体系及结构

1、利率体系的含义

利率体系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

各种利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利率结

构、利率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

2、利率结构

我国的利率结构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

行利率、市场利率,他们的关系如下:

中央银行率

商业银行利率

市场利率

3、利率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利率

市场利率

买卖有价证券

货币供应量

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市场利率(中介目标)

其他利率

41

4、利率监管体系

我国的利率监管体系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颁

布的《利率管理暂行规定》中:(1)中国人民银

行总行负责全国利率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全国利

率的管理工作;(2)各分、支行负责本辖区内利

率政策的贯彻、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工作;(3)

各级经营性金融机构负责国家利率政策的执行。

四、利率管理体制与利率市场化

1、利率管理体制

利率管理体制是指一国政府管理利息率的政

策、方针和制度的总称。

西方国家一般实行利率自由化,采取间接的

利率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直接的利率管理体制。

2、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放弃直接的利率管理,

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能灵活反映市场资金供

求状况,并具有灵活有效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控利

率体系的变革过程。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金融体制和信贷资金

经营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我国利率市场化采取

42

渐进方针,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

的原则。

第三节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2、供求和竞争对利息率的影响。

3、社会再生产状况是影响利息率的决定性因素。

4、物价对利率的影响。

5、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6、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

二、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

1、企业的承受能力。

2、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3、物价的变动。

4、银行利润。

5、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几种观点

1、储蓄投资利率论

由马歇尔提出,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

的均衡点。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几种观点

2、货币供求利率论

43

由凯恩斯提出,认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决定利率。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几种观点

1、IS—LM利率论

由希克斯提出,汉森发展,认为:利率不仅

受储蓄和投资影响,还与收入有关。

第四节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调节经济活动的原理

1、通过调整利息率,能够调节货币所有者和

货币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因而,利息率对经济活

动具有调节作用。

2、利率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是:货币所

有者和货币使用者都必须讲经济效益。

二、利息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1、利息率对集聚社会资金的作用。

2、利息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

3、利息率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4、利息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

5、利息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

三、复利在经济中的应用

复利在经济中的应用之一是未来货币求现

值,现值就是指未来货币的现在价值,对未来货

44

币求现值的过程称为对未来折现,实际上是复利

的逆运算,计算公式为:

PV=S/(1+R)n

四、收入资本化与虚拟资本

1、收入资本化

收入资本化,指在利息作为独立范畴存在的

条件下,人们把每一个固定的、有规则的收入都

看成是一定资本带来的利息。如租金、地租、股

息等。利息独立化是收入资本化的基础。

2、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下的一种必然的资本存

在形式。货币所有者将其持有的货币在不改变所

有权的条件下让渡其使用权并获得增值,他手中

必然要持有一个表明其所有权并能定期获得收

益的证明书,这个证明书就是虚拟的资本。

五、利息率与其他经济杠杆的协调

利息率要能有效地起到调节经济活动的作

用,必须与价格、税率等经济杠杆协调配合。

第四章金融体系

第一节金融体系概述

一、金融体系的概念

1、金融体系的含义

45

是指金融要素的安排及其动态观念系统。是

一个国家以行政的、法律的形式和运用经济规律

确定的金融系统结构,以及构成这个系统的各种

类型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和相

互关系。

2、金融体系的类型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

型:

(1)多元复合金融体系。以中央银行为核心,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

系。

(2)一元金融体系。将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商

业银行的职能集中于单一的国家银行的金融体

系,在这一体系中,一般另外设立一些专业性的

银行。

二、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金融体系的形成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动态

过程紧密联系的。

(1)在自然经济状态中,金融体系是业务单

一、规模较小的货币经营组织,通称货币经营业。

(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金融体系是银行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

46

结合的金融体系。

(3)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体系是以大

银行、大市场为主体,金融制度体系、组织体系、

市场体系相融合的有机整体。

(4)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金融体系向金

融国际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国际化的金融体系。

三、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

1、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组织体系是现代金融活动的基本载体,

金融组织体系分为两大类型:

(1)负债为“货币”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央

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2)负债不是“货币”的金融机构。也称非

货币发行机构,包括储蓄机构、保险机构、其他

金融机构、二级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是依照特定规则形成的金融市

场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以下类

型:

直接金融市场

按交易中介划分

间接金融市场

47

货币市场

按交易期限划分

资本市场

发行城市(一

级市场)

按交易程序划分

流通市场(二

级市场)

金融市场有形市场

按交易地划分

无形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

按交易地域划分

全国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

现货市场

区域金融市场

按交割时间划分

期货市场

按金融资产形式划分:拆借、票据、

证券、黄金、外汇、保险、存款单等市场。

48

传统业务

证券业务

创新业务

产保险海上保险

保险业务人

身保险农业保险

任保险保证保险

3、金融业务体系中央银行业

银行业务

业银行业务

融信托业务

其他业务金

融租赁业务

49

融咨询业务

4、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监

管职能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包括:金融监

管机构、金融监管内容、金融监管方法。其中金

融监管机构是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方面。在金融

监管机构中,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当局居于

核心的地位。

第二节金融体系安排的总体原则

一、协调性原则

1、协调性原则的含义

金融体系的协调性是指金融体系各要素之

间、金融体系与经济各要素、金融体系与社会各

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2、协调性原则的必要性

(1)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原则是由人类、社会、

经济所具有的系统性特征决定的。

(2)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原则是由人类社会的

结构性特征决定的。

(3)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原则是由人类、社会、

经济运行各要素、金融体系各要素之间的依存性

50

特征决定的。

二、客观性原则

1、金融要素的客观性。是指构成金融要素的

货币、资本、金融制度、金融商品等要素具有客

观性。

2、金融运行环境的客观性。是指社会性要素,

如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法律等要素的存在

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常态,具有客观性,使不以人

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绩效性原则

金融体系的绩效性是指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和效率的提升。金融体系的绩效性是市场经济的

本源因素;是市场经济动力机制的核心;金融体

系的绩效评价是金融要素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指决策者要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实现金融要素配置

的可持续,避免金融决策负效应“后置”和“功

能预期实效”现象的产生。

第三节金融体系的评价

一、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理论

1、金融体系竞争力强弱的取决于在货币、资本

51

两个市场的运行状况。

2、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的表现:

(1)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为:市场机制,特别是利

率机制和汇率机制的有效运行;多层次的金融机

构并存的有序竞争;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和一体化

程度较高等。

(2)在货币市场上表现为:银行金融活动是开

放的、透明的;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干预是适度和

有效的。

3、健全的金融体系带来金融市场的高效率,促

进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国际

竞争能力。

二、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1、资本成本竞争力

资本成本是指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它反

映了金融体系运行效率的高低。

资本成本竞争力指标体系反映金融体系对资

本形成的支持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

系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的大小。资本成本竞争

力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指标:

(1)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年

平均贴现率或银行利率。

52

(2)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企业筹资时所花费

的成本的多少。

(3)国家信用评级。反映该国对外筹资的能力

的高低和资本成本的大小。

二、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2、资本市场效率竞争力

它反映了资本市场上企业筹资的途径及其难

易程度。该指标体系由8个指标构成:

(1)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指企业的偿债能力

和债权结构。

(2)信贷。反映企业获取银行资本的难易程度。

(3)外国金融机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本国的

难易程度,即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

(4)外国公司进入本地资本市场的限制。

(5)本国公司进入外国资本市场的限制。

(6)国际保理业务。国际保理业务占出口商品

比重越大,表明对外贸易部门的资本效率越高。

(7)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反映企业直接

融资的难易程度。

(8)风险资本。反映企业获取风险资本的难易

程度。

3、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

53

(1)股票市场筹资额。反映一级市场规模的大

小,表明吸收直接资本的能力强弱。

(2)股票市场人均交易额。反映二级市场规模

的大小,是股票市场活力的直接表现。

(3)国内上市公司数。反映股票市场对国内公

司的支持程度。

(4)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反映上市公司的规范

程度。

(5)内幕交易。反映股票市场的完善程度。

4、银行部门效率竞争力

银行部门效率是衡量在货币市场上银行部门

的服务质量。包括下列指标:

(1)中央银行政策。反映中央银行政策的制定

和执行效率。

(2)银行规模。用资产列世界前500家银行的

数目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规模。

(3)银行部门资产占GDP的比重,反映一个国

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程度。

(4)利差。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5)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反映中央银行的

监管质量。

(6)对金融交易的信任。反映银行部门的的交

54

易是否有可靠的保证。

(7)金融机构透明度。反映银行部门是否能够

提供他们活动的充分信息。

(8)金融教育。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教

育是否普及。

(9)金融技术人才。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

动市场上金融人才的多少。

(10)信用卡发卡量。

(11)信用卡交易量。

第四节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势

一、建立以全能银行为基础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世界各国的金融制度可以分为两种:全能银

行制和专业银行制。全能银行制实行混业经营,

专业银行制实行分业经营。

1999年,美国废除了CS法案,颁布了《金

融服务现代化法》,准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

保险公司混合经营,这标志着全能银行制为基础

的现代金融制度确立了。

二、中国的分业经营体制

中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了银行、证券、保

险和信托分业经营,证监会、保监会、银监局分

业监管的金融体系。

55

分业经营体制在我国现代金融发展中遇到了

下列的问题:

(1)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银行纷纷开办电话银

行和存折炒股。

(2)银行和保险公司积极联合,银行代理了保

险业务。

(3)银行千方百计在国内拓展商人银行业务。

三、混业经营的风险权衡

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务与证券、保险业务融合,

这种融合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效应,整合了资

源,降低了交易成本,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

重大意义。但是,也有人提出:证券业务是高风

险业务,不符合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原则;其次,

银行涉足证券业,还会带来垄断等。

四、21世纪的现代金融体系

1、21世纪经济的基本特征

21世纪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资产证券化。

2、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作用

现代金融体系是维持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强

大推动器,也是全球财富在国际间重新分配的重

要机制。

56

3、传统金融体系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区别

(1)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程度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具有较高的关联

度,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有比

较明显的反应,金融的晴雨表功能非常显著;现

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则慢慢减弱,实

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并不显著地反映在现代金融

商品价格的变化上。

(2)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润

滑剂或者说血液;现代金融体系除了上述传统金

融体系的功能外,它还为实体经济的成长提供强

大的动力。因此,现代金融体系是21世纪经济

运行的轴心。

(3)作用原理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的作用原理是非杠杆化的,也

就是资金运行的乘数效应很低;现代金融体系的

作用原理是杠杆化的,也就是资金运行是建立在

明显的乘数基础上的。因此,现代金融体系的运

行速度要快得多,效率要高得多,风险要大得多。

五、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化

随着跨国银行业务和跨国金融机构的出现,

57

金融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金融风险产生并对国

别金融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建立

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国际金融监管成为必

然。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扩大金融监管国际合作范围。

(2)推广更具普遍性的监管原则。

(3)加强对金融联合企业集团的有效监管。

(4)建立国际性金融危机救援系统。

第五章商业银行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是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

理结算业务的信用机构。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中

占有重要地位,在信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的存贷款业务中占有

最大比重,它的活动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规

模。

(2)商业银行通过办理非现金结算实现着绝大

部分的货币周转,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

(3)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给企业和

58

个人带来便利。

1、早期银行的产生

在货币产生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出

现了兑换、保管和借贷货币等经营货币的业务。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既

办理兑换,又经营货币存款、贷款、汇款等业务

的机构,这就是早期的银行。

早期银行最早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在英国,

早期银行是通过金匠业发展而来的。金匠业是通

过下面的业务实现了向早期银行的转变:

(1)金匠保管凭条演变为银行券。

(2)保管业务的划款凭证演变为银行支票。

(3)全部准备金转变为部分准备金。

2、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资本主义企

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现代商业银行是通过两条途径建立起来的:

(1)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的

商业银行;(2)按照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组织股

份商业银行。

59

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三大特点:(1)利息水平

适中;(2)信用功能扩大;(3)具备信用创造功

能。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存在的共性

(1)追求共同的经营目标:利润。

(2)都受剩余价值规律和利润平均化规律的制

约。

2、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存在的特性

(1)经营对象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对

象是特殊商品,即货币。

(2)商业银行的活动处于货币信用领域,以信

用方式与工商企业发生广泛的经济联系。

(3)商业银行通过集聚和分配货币资本,调节

社会经济活动。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

2、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储蓄为资本。

3、充当支付中介。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1、单一银行制

60

单一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全部由一个银行机

构(总行)经营,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

度。美国是这一制度的代表。该制度限制了银行

的兼并和垄断,缓和了银行间的竞争和集中,业

务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2、分支行制

分支行制是指银行机构除总行之外,还在其

它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主要代表是英国。我国的

商业银行也主要采取这种组织形式。

3、银行控股公司制

也称集团公司制,即由某一集团成立股权公

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

行的制度。也就是大银行通过持股公司把许多小

银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一制度在美国最为

流行。

银行控股公司制有两种形式:单一银行控股

公司和多家银行控股公司。

4、连锁银行制

连锁银行制是指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

商业银行的制度。一般通过股票所有权、共同董

事会或法律允许的方式实现。

5、跨国财团银行

61

跨国财团银行是随着银行业务的国际化,由

不同国家的大银行合资形成的、从事大规模国际

资本投资活动的银行集团。

五、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1、盈利性

盈利性就是商业银行要通过吸收存款,合理

调度头寸,加强核算,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

高效率,获取较多的利润。

2、安全性

安全性就是指商业银行要对客户进行资信评

价,严格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遵守国家法令

等,以避免自己的资产遭受风险损失。

3、流动性

流动性就是指商业银行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取

存款的能力。商业银行要保持流动性,必须使库

存现金和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能够满足客户提

现的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

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

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之间既有联系,也有

矛盾。联系的方面: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条

62

件,盈利性是目的。矛盾的方面:(1)盈利性与

安全性呈反方向变化;(2)盈利性与流动性也呈

反方向变化;(3)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呈同方向

变化。因此,三原则之间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安

排,才能实现三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

六、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

几种: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民营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4)城市商业银行。

(5)中外合资银行。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分为三类,即:负债

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

源的业务,包括:自有资本、存款业务和其他负

债业务三大类。

一、自有资本

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包括下列四项:

(1)财政拨给的信贷基金。

63

(2)银行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

本。

(3)公积金

(4)未分配的利润

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只占银行负债的一小部

分,但这是商业银行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二、存款业务

存款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资金,存款人可以

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在

商业银行中占有主要地位。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分为下列几种: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不规定存款期限,存户可随时提

取,银行有义务随时兑付的存款。活期存款可用

支票提款。一些国家对活期存款不付利息,甚至

还收取客户的手续费。活期存款的对象有:工商

企业、个人、政府、以及外国客户。活期存款不

是为了取得利息收益,而是为了方便支付和结

算。

二、存款业务

2、通知存款

通知存款是存款人提取在银行的存款时,必

64

须提前一定时间通知银行,以便银行提前准备资

金,保证支付的存款。通知存款利率高于活期存

款而低于定期存款。

第二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3、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有固定期限,到期才能提取的存

款。定期存款凭存单提取,存单不能转让(除

CD外)。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其利息不再按原利

率支付。定期存款具有稳定性,利率高等特点。

CD是定期存款的一种形式。

4、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个人为了积存货币和取得利息收

入在银行开立帐户的存款。储蓄存款不能使用支

票。储蓄存款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种。

三、其他负债业务

1、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及商业银行与其

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同业拆借期限

较短,利率较低。

2、向中央银行借款

(1)再贴现。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办理贴现

业务所取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贴付一定

65

利息,再将票据转让给中央银行的一种行为。

(2)再贷款。再贷款是商业银行开出票据或

以政府债券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取得贷款。

3、发行金融债券

发行金融债券也是商业银行筹资的一种方

式,用于弥补流动资本的不足,形成负债业务,

这种筹资方式的好处是不需要交纳存款准备金。

4、占用资金

占用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及同

业往来过程中临时占用的他人资金。

第三节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商业

银行的资产业务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

类。

一、放款业务

1、放款根据偿还期限不同可分为活期放款、定

期放款和透支

(1)活期放款。放款期限未定,银行可以随时

收回或借款人可以随时偿还的放款。

(2)定期放款。是指具有确定期限的放款。可

分为短期放款(1年以下)、中期放款(1—5年)

和长期放款(5年以上)。

66

(3)透支。是银行允许存款户在约定的范围内,

超过其存款帐户余额开发支票予以兑现的一种

放款。透支放款分为信用透支、抵押透支和同业

透支。透支放款有随时偿还的义务,利息按天计

算。

2、根据使用放款的经济内容不同,放款可分为

经营性放款、有价证券经纪人放款和消费性放

款。

(1)经营性放款。是指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

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正常资金需要而发放的放款。

包括工商业放款、农业放款和不动产抵押放款

等。

(2)有价证券经纪人放款。商业银行向专门

从事证券交易的经纪人提供的放款。目的是解决

证券交易过程中暂时资金短缺的需要。

(3)消费性放款。是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个人

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

放款。消费性放款分为直接和间接,也可分为分

期偿还和一次性偿还,还可按购买对象分为汽车

放款、住宅放款、旅游放款等。消费性放款可通

过信用卡透支发放。

3、放款根据信用担保的性质可分为以票据、商

67

品、股票、债券为担保的有担保放款和信用放款

(1)以商业票据为担保的放款业务。包括票据

贴现和票据抵押放款。

票据贴现就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给银

行,由银行扣除从贴现日起至到期日前一日止的

利息而取得现款。银行办理票据贴现的利率称为

贴现率。未到期票据的贴现付款额计算公式是:

贴现付款额=票据面额×(1-年贴现率×未到期

天数/365天)

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也称为市场贴现率,它取

决于两个因素:短期资金的供求状况;再贴现率

的高低。

贴现票据分为本票和汇票。因付款人不同,

又分为银行票据和商业票据,因此,就有了银行

本票和银行汇票,商业本票和商业汇票。银行票

据信誉高,商业票据具有自动清偿。所以,两类

票据贴现银行都愿意接受。

贴现业务是一种特殊的放款,它与普通放款

相比有以下不同:

A、利息收取的时间不同。

B、融资的时间长短不同。

C、债权债务关系不同。

68

D、利率高低不同。

票据抵押放款是以各种票据为担保的放款,

放款期限不得超过票据到期日。在进行票据抵押

放款时,银行为了避免借款人不赎回票据而遭受

损失,一般规定有一定的垫头,一般在60%—80%。

垫头就是票据面额与放款额的差额。

(2)商品抵押放款

商品抵押放款就是以各种商品和商品凭证作

抵押的放款。商品抵押放款因商品价格变化较

大,因此,垫头很大。一般估价是市价的30%—

50%。

(3)以股票或债券作担保的放款

就是以股票或者债券作抵押的放款。这种放

款在确定放款额时,也有垫头。这种放款的存在

为有价证券的投机活动提供了大量的货币资本。

(4)信用放款

信用放款并无实物或有价证券作质押,仅凭

借款人出具的书面凭证作保证。它属于一种资本

放款,银行只对熟悉的借款人借贷,利率较高。

4、按成本定价方法划分,可分为固定利率放款

和浮动利率放款

(1)固定利率放款。就是客户根据原先借款

69

时与银行约定的利率还本付息。

(2)浮动利率放款。浮动利率放款有两种:

一是对资信状况较好又与银行有长期合作关系

的客户实行的优惠利率放款,它在银行放款基准

利率的基础上向下浮动;另一种是在市场利率不

稳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借、贷双方遭受利率风

险,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双方协议上、下

浮动的放款。

二、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

的业务活动。银行购买的有价证券一般包括债券

(国库券、公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很多国

家对股票的投资加以限制。我国商业银行法中规

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

托投资业务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

产。

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目的是从中牟取投机利

润。因此,风险巨大,银行须对证券投资进行严

格管理。

银行投资与银行放款有下列不同之处:

(1)主动权不同。

(2)回收期不同。

70

(3)用途不同。

第四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

金,代替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

续费的业务。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下

面几种。

1、汇兑业务

汇兑业务是银行代理客户把现款汇给异地收

款人的业务。汇兑业务使用的工具是银行汇票和

支付委托书。商业银行汇兑业务既可以获得手续

费收益,也可短期占用客户资金。

2、信用证业务

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可以

解决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信用证业务分为

商品信用证和货币信用证。商品信用证是银行应

买方的要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付款的凭证。

货币信用证是银行收取客户的一定款项后,开给

客户保证在异地银行兑取相应现款的一种凭证。

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既可以获得手续费收益,也

可短期占用客户资金。

3、代收业务

代收业务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根据

71

各种凭证代替客户收取款项的业务。代收业务的

对象包括支票、票据、有价证券和商品凭证等。

4、同业外来

同业往来是商业银行之间在进行各项业务时

建立的往来关系。

5、代客买卖业务

代客买卖业务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

为买卖有价证券、贵金属和外汇的业务。

6、信托业务

信托业务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

管理、营运、处理有关钱财的业务。银行经营信

托业务一般只收取有关手续费。

7、租赁业务

租赁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所属的专业性机

构将大型的设备出租给企业使用的业务。租赁业

务须收取租金,租金包括设备费、手续费和利息

等。

8、其他新兴的中间业务

(1)代理融通业务。是由商业银行代客收取

应收账款,并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

(2)咨询和信息服务业务。是商业银行向企

72

业或客户提供经济咨询和各种信息服务的业务。

(3)电子计算机服务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

自己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向企业和客户提供各种

电子信息服务的业务。

(4)银行卡。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

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包括信用卡、

支票卡、记账卡、智能卡等。

第五节存款的创造

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

款。

2、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以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

创造的存款。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

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3、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国

家,商业银行的现金库存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的

总和。

4、法定准备金

73

法定准备金是各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

行必须保留的最低数额的准备金。是银行按法定

准备率对活期存款总额应保留的准备金。其计算

公式如下:

Rd=D·rd

5、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实有准备金与法定存

款准备金之差,是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其计

算公式是:

E=R-D·r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的

高低与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成反比。因此,

法定准备率与信贷规模的变化密切相关,它是中

央银行紧缩或扩张信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存款的创造过程与原理

1、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国家,商业银行

在经营活期存款的过程中,具有创造与收缩信用

的能力。

2、存款的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原始

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用于发放贷款,客

户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其开户银

行的账户上,接受这笔新存款的银行又可以把超

74

过存款准备金的部分用于发放贷款。如此循环就

产生了派生存款,出现了存款的创造。

3、活期存款总额超过原始存款的数额,就是

这笔原始存款所派生的存款总额。

4、商业银行的这种信用扩张能力取决于两大

因素:原始存款总额和法定准备率。用公式表示

是:

△D=△P·1/rd

5、派生倍数:商业银行贷款机制所决定的存

款货币的最大扩张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K=△D/△P=1/rd

三、派生倍数的修正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决定于原始存

款额和派生倍数。上述派生倍数因受多种因素的

影响,需要进行修正。

1、修正为现金漏损

K=△D/△P=1/rd+c'

2、修正为超额准备金

K=△D/△P=1/rd+c'+e

3、修正为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K=△D/△P=1/rd+c'+e+rt·t

75

第六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以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

重点的传统管理方法。它产生于商业银行经营的

初期阶段,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理论,产

生于18世纪,其主要内容是:银行的贷款应以

真实的有商品买卖内容的票据为担保发放,在借

款人出售商品取得货款后就能按期收回贷款。

(2)资产转移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该

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

动性,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

证券上,作为第二准备金。

(3)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该理论认为,只要资金需求者经营活动正常,

其未来经营收入和现金流量可以预先估算出来,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分期还款计划,银行就可以

相应筹措资金发放中长期贷款。

第六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4)超货币供给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

代末,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利用发放贷款和购

76

买证券方式不仅能够提供货币,而且还能提供诸

如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委托代理等

多种服务。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

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管理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是

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

增强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其缺陷是:提高

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了经营风险,不利于银

行稳健经营。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要求商业银行对资产和

负债进行全面管理,而不能只偏重于资产或负债

某一方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通过资产负债管

理,协调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期限、利率、风险和

流动性方面的搭配,尽可能使资产、负债达到均

衡,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完美统一。

该理论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最科学、合理的经营

管理理论。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1、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包括准备金管理、贷款管理和证券

77

投资管理。

(1)准备金管理

①存款准备金管理。商业银行对吸收的存款

按法定比例交存中央银行准备金的管理。中央银

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不支付利息。

②资本准备金管理。商业银行对从税后利润

中提取的准备金进行管理。

③贷款准备金管理。即呆账准备金管理,商

业银行从税前利润中提取的准备金进行管理。

(2)贷款管理

①贷款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贷款损

失,要求对单个客户贷款不超过银行贷款总额或

银行自有资本的一定比例,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

的。

②贷款长短期限结构管理。长期贷款不得超

过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

③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比例管理。限制信用

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

(3)证券投资管理

①证券投资应面向不同种类的证券,实现证

券最佳组合。

②证券投资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实现资产的

78

最组合。

2、负债管理

(1)资本管理

资本充足率,即资本占全部权重风险资产的

比率应达到8%。

(2)存款管理

①吸收存款方式的管理。不得以抽彩给奖的

方式吸收存款,不得使用欺骗手段吸收存

款。

②存款利率管理。包括利率管制、浮动利率

管理、利率自由政策等。

③存款保险管理。一般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参

加存款保险,以维护存款人的利益。

(3)借入款管理

借入款管理主要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管理、

同业借款管理和发行金融债券管理。总的管理内

容是:分散借入款的偿还期和偿还金额,借入款

应控制适当的规模和比例等。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将资产负债各科目之间

按“对称原则”进行安排和管理,使安全性、流

动性和盈利性之间达到平衡协调。基本方法是:

79

将资产与负债各科目按期限对称或利率对称的

原则加以安排,规定控制指标,以谋求经营上的

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1、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实

际,要求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

度。

(1)基本要求

①以资金来源控制资金运用,防止超负荷经

营;

②保持资产与负债的期限、数量结构相对应,

建立指标监控体系。

③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坚持盈利性、安全性、

流动性的统一,降低不良资产负债比例,提高经

济效益。

(2)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自我

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②有利于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

③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和金融秩序的

稳定;

80

④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惯例接轨,参

与国际竞争。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1)资本充足率指标

①资本充足率≥8%;

②核心资本比率≥4%;

③附属资本比率≥4%;

(2)存贷款比例指标

①各项贷款旬末平均余额占各项存款旬末平

均余额≤75%;

②各项贷款旬末平均增加额占各项存款旬末

平均增加额≤75%;

(3)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

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与一年期以上的存

款之比≤120%;

(4)资产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资产旬末平均余额占流动性负债旬末

平均余额25%;

(5)备付金比例指标

在中央银行的备付金存款加库存现金日平均

余额占各项存款日平均余额≥5%—7%;

(6)单个贷款比例指标

81

①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余额占资本总额≤

15%;

②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占各项资

产总额≤50%;

(7)拆借资金比例指标

①拆入资金旬末平均余额占各项存款旬末平

均余额≤4%;

②拆出资金旬末平均余额占(各项存款-准备

金存款-联行占款)旬末平均余额≤8%;

(8)对股东贷款比例

对股东贷款余额占该股东已缴纳股金总额≤

100%。

(9)贷款质量指标

①逾期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占各项贷款月末平

均余额≤8%;

②呆滞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占各项贷款月末平

均余额≤5%;

③呆账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占各项贷款月末平

均余额≤2%;

3、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分别

提出不同的比例要求,并根据比例指标的性质,

82

归类划分为总量管理、流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

和效益性管理。

(1)总量管理

总量管理是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平衡管

理,包括存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汇差清算

比例等。

(2)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是关于支付能力、变现能力的管

理,包括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

贷款比例等指标。

(3)安全性管理

安全性管理是关于防范风险、保护银行信誉

的管理,包括资本充足率、风险权重资产比例、

贷款质量比例、单个贷款比例和股东贷款比例等

指标。

(4)效益型管理

效益性管理是关于商业银行成本、利润等的

管理。包括负债成本比例、资产盈利比例、资产

损失比例、应收利息比例、本息回报比例、经营

收益比例等。

第六章中央银行

83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中央银行是从现代商业银行中分离出来逐

渐演变而成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银行数量不断增

加,资金日益雄厚,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金融对

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保证金融稳定,

经济稳定,必须使货币发行由分散走向集中,也

必须建立统一的清算中心办理银行间的结算,因

此,国家必须建立专门机构对金融业的经营活动

进行必要的监管。

由于一些大的商业银行集中了货币发行、办理票

据清算、对小银行提供了信用,最后逐渐从商业

银行体系中分离出来,演化为中央银行。

最早的具有中央银行性质的银行是成立于

1656年的瑞典国家银行;但公认的最早的中央

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中央银行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中央银行普遍推行时期

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中央银行普遍推

84

行的时期,以布鲁塞尔会议为标志,提出:凡未

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尽快建立中央银行;中央

银行应摆脱国家政府政治上的控制,实行稳定的

金融政策。

(二)中央银行强化时期

20世纪中叶到现在,是中央银行的强化时期。

各国政府为了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强化了中央银

行在其中的干预作用,并大部分实行中央银行的

国有化。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她成立于

1948年12月1日,是由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

行和北海银行合并而成的。最初的中国人民银行

是“大一统”的兼营式中央银行,1983年9月

17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为独立行使中

央银行职能的银行。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干预经济、管理金融的特

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中央银行的经营活动在宏观金融方面,

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面。

85

第二、中央银行居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之上,是管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银行。

第三、中央银行已经没有起到信用中介的作

用,她的作业是制定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实

施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与一般的政府管理机构相比,具有以

下的特点:

第一、具有特殊的管理手段。中央银行主要依

靠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方面进行干预和

调控。

第二、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是通过其业

务活动进行的。

第三、中央银行调节和干预宏观经济的主要对

象是货币供应量。

综上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可以表述如下:

1、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监督管理金融的特殊

机构。

2、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银

行业务。

3、中央银行是利用自己的经济力量(非行政

力量)对经济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监督、

控制和调节。

86

4、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控制了货

币供应量。

5、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对金

融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按中央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划分

1、中央银行是发行银行。它垄断了货币发行

权,并通过控制货币量稳定币值。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2)办理商业银行间的清算;

(3)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代表国家政府贯

彻执行金融政策和管理财政收支;代表国家政府

与外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建立业务联系。

(二)按中央银行的性质划分

1、调节职能。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

政策,运用各种金融手段,调节全社会的信用总

量。

2、管理职能。中央银行为维护全国金融体系

的稳定和各项金融活动的正常运行,对金融机构

87

和金融市场的设置、业务活动和经营情况进行检

查、指导、管理科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金融政策、法规;

(2)管理金融机构;

(3)管理金融业务。

3、服务职能。中央银行向政府、各金融机构

提供资金融通、划拨清算、代理业务等方面的金

融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1)为政府服务;

(2)为金融机构服务。

三、中央银行的作用

中央银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调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中央银行通过

各种手段,对货币流通进行调节,使之符合社会

经济发展的需要,达到稳定货币流通的目的。中

央银行可利用的调节货币量的措施主要有:

(1)控制货币供应量;

(2)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

管理和监督;

(3)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

2、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银行

利用其业务活动,调节信贷总规模和信贷结构,

88

达到调节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的目的。

3、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4、促进国际金融联合,推动国际经济发展。

第三节中央银行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全国只设立一家中央

银行,并下设若干分之机构的中央银行制度。大

多数国家采用这一制度,总部一般在首都,分之

机构一般按行政区或经济区设置。代表国家是英

国、法国、日本。我国的中央银行就属于单一式

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全国设立中央一级

机构和相对独立的地方一级机构,作为一个体系

构成中央银行的制度。地区一级的中央银行不是

总行的分之机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

(三)类似中央银行制度

类似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内(或地区)没有职

能完备的中央银行,而是由几个执行中央银行职

能的机构共同组成中央银行的制度。代表有新加

坡和香港。

89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就是指几个国家共同组成

一个货币联盟,各成员国不设本国的中央银行,

而由货币联盟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其代表

1、中非货币联盟,由喀麦隆、乍得、刚果、

加蓬和中非共和国组成。

2、东加勒比海货币管理当局,由安提瓜、多

米尼加、格林纳达、蒙得塞拉特、圣卢西亚和圣

文森组成。

3、欧洲中央银行。1999年1月1日成立,由

欧共体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

时、卢森堡、爱尔兰、奥地利、芬兰、葡萄牙、

西班牙组成,发行“欧元”,总部设在法兰克福。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

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就是指作为中央银行营

业基础的资本金的构成,也就是中央银行的资本

的所有制形式。世界上各国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

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国家所有形式。资本由国家拨付,或者由

国家收买私人股份改组而成。

2、公司混合所有形式。其资本一半以上属于

90

国家,另一部分属于私人资本。

3、全部股份所有形式。中央银行的资本以股

票形式全部由金融机构持有。

4、无资本形式。中央银行没有资本,而由国

家授权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四节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一、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密切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中央银行代理政府国库;

2、中央银行对政府提供信贷;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相互配

合。

二、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中央银行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

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

行的独立性使中央银行不能受政府的完全控制,

主要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具有连贯性,政府

不能过多干预主要银行的政策制定;

2、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币值,政府过

分干预会使中央银行成为政府通货膨胀的工具;

91

3、中央银行业务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其操作

方式不应受到政府干预;

4、中央银行地位与政府不同,经济政策的侧

重点也不一样;

5、中央银行不仅对政府服务,还要对商业银

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不应完全受政府控制。

三、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不同模式

世界上各国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模式有以下

三种:

1、独立性很大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央银行

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直接对它发布命令和

指示,不得干预货币政策。代表有德国和美国。

2、独立性较大的模式。财政部可以对中央银

行进行监督,发布指令,但中央银行可独立地制

定执行货币政策。代表是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

行。

3、独立性较小的模式。中央银行直接隶属财

政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经过政府批准,

政府有权推迟和停止主要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

代表是意大利。

第五节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业务原则

92

(一)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1、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2、不以盈利为目的;

3、不支付或支付较低存款利息;

4、资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5、业务活动公开化。

(二)主要银行不得经营的业务

1、不得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

2、不得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

3、不得从事不动产抵押放款;

4、不得收买本行股票;

5、不得以本行股票为抵押进行放款。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一)货币发行业务

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其原因是:

1、统一币制,规范货币流通;

2、便于政府监管和推行国家的货币政策;

3、便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发行量,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的需要;

4、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限制政府随意

使用通货膨胀这一工具;

5、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可以掌握一定的

93

资金来源,增强金融实力,有利于调控货币供应

量。

各国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共同遵循的原则有:

1、集中垄断发行;

2、要有可靠的信用基础;

3、维持高度弹性。

我国货币发行的原则是:集中统一发行、经济

发行、计划发行。

(二)代理国库业务

中央银行在代理国库业务中,形成了以下的负

债业务:

1、国库存款;

2、财政金库存款;

3、财政性存款;等等。

(三)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各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额贷出,必须保

留一部分现款,以备存款人提取,这些现款称为

准备金,一部分留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库中,一部

分缴存中央银行,这部分就形成了中央银行的负

债。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

94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接受商业银行的商业票据,

在扣除一定的利息后,付给商业银行现金的业务

活动。

再贷款就是商业银行以自己的票据或有价证

券作抵押,向中央银行申请借款。

(二)对政府的贷款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贷款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的途径之一,但各国均加以严格控制。《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

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

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

门提供贷款。

(三)金银、外汇储备业务

各国政府均赋予中央银行掌管国际储备资产

的权力。中央银行可利用对国际储备资产投资的

业务,稳定币值和汇价,保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

衡。

(四)证券买卖业务

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经营证券业务,主要是买

卖政府发行的长期或短期债券。中央银行买卖证

券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是为了调节和控制市场

货币供应量。

95

四、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是中央银行的清算

业务。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大体上分为三项:

1、办理票据集中交换,主办票据交换所。票

据交换所是同一城市内银行间清算各自应收应

付票据款项的场所。一般每天交易1—2次,收

支轧抵后只收付差额。

2、办理交换差额的集中清算,通过各行在中

央银行开设的账户划拨;

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提供全国性的资金清

算职能。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通过

中央银行汇出汇进,形成异地资金的划拨。

第六节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一、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制度的产生和形成

(一)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制度的产生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与中央银行业

务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商业银行具有广泛的深

刻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它的经营活动对国民经济

影响极大,中央银行要实现其货币政策的目标,

必须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于是,各

国建立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制度。

(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不同模式

96

1、双线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双线”是指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

机构,分别行使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权;“多头”

是指在中央一级和地方一级又分别由两个和两

个以上的机构负责银行体系的监管。代表是美国

和加拿大。

2、单线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单线多头”是指监管权力集中在中央,中央

一级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负责金融业的

监管,一般是中央银行和财政部。代表国家是法

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新加坡。

3、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体制

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

中央银行和众多分支机构来执行其监管职能。大

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这一监管体制。

4、跨国金融监管体制

跨国金融监管体制是指在经济合作区域内,对

该区域内的金融业实行统一的监管的体制。代表

是西非货币联盟、中非主要银行等。

选择中央银行监管模式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1)市场经济与信用发达程度;

(2)经济运行机制;

97

(3)国家体制。

二、金融监管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目的

金融监管是一国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依

据法规对全国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

活动进行决策、计划、协调、监督的约束过程。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执行国家的金融法规

和政策,维护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与稳定,调整

金融业内部和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保护货

币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

展。

(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1、依法监管。只有依法监管,才能保证金融

监管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和一贯性,才能

达到监管的有效性。

2、适度竞争原则。金融监管当局要努力创造

适度竞争的环境,以适应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3、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只要

依法经营,中央银行就不应干预过多。

4、综合性管理原则。金融监管要充分利用行政

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商业银行进行综合

98

性管理。

5、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安全稳

健是基石,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

持续稳定的发展。

6、金融监管机构一元化原则。只有金融监管

机构的一元化,才能做到金融监管的原则、目的、

体制、技术手段、管理口径和管理程度的统一,

才能有效地实施金融监管。

三、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预防性监督管理

1、登记注册管理。登记注册的审核标准一般

有下列几个:

(1)资本充足标准;我国一般性商业银行2

亿元注册资本。

(2)要求以股份制形式建立金融机构,限制

私人独资,但不排除国营和集体合作;

(3)健全的、经验丰富和具有竞争力的管理

机构;

(4)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公众利益和竞争;

(5)其他条件,如必须有两人以上实际从事

业务活动。

2、资本充足管理。如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

99

等。

3、资产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必须具备随时

应付客户提现的能力。

4、业务活动限制。如商业银行不得投资于股

票和非自用不动产等。

5、贷款集中程度限制。如对单个客户贷款不

得超过银行负债总额的10%等。

6、外汇业务限制。

7、银行检查。金融监管机构派出检查团,对

商业银行实行例行的现场银行检查。

(二)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保护储户或金融机构的利

益,对储户存入银行的资金进行保险,当银行破

产不能兑现储户的资金时,由保险机构赔付。

(三)应急措施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都要建立应急措施制度,当

商业银行破产倒闭时,实施紧急救援。救援措施

主要有:

1、由中央银行提供低利贷款;

2、通过金融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建立特别机

构提供资金;

3、由存款保险机构提供资金;

100

4、由一个或多个大银行在官方支持下提供支

援。

三、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方法

(一)非现场监控

(二)现场稽核检查

(三)加强监管对象内部控制

(四)内外部审计向结合

(五)事后处理法

第七章其他金融机构

第一节专业性银行

专业性银行是指定有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

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一、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

信贷业务的银行。

投资银行的资金来源:(1)发行股票和债券;

(2)吸收定期存款;(3)其他银行的贷款。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

1、帮助筹资者设计和发行新证券,进行直接

融资;

2、充当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中介,代理客户买

卖和承销股票和债券;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8:0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6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留美学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