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千米的认识ppt

更新时间:2023-02-04 07:47:46 阅读: 评论:0

初三圆经典大题-在乡下英语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分手总要在雨天简谱)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

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

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

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

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

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

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

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

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

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

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

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

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

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

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

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

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

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

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

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

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

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

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

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

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

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

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

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

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

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

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

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

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教室门

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

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

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

实而生动。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

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

(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习、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

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

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

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

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

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2)老师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单位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长城全长大约6700千米;地铁1号线全长大约30千

米;珠穆朗玛峰大约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点在斐查兹海渊,深度大

约为11千米。

(3)说说测量什么长度时适合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特别长、特别深、特别高……

3、猜测1千米有多长

同学们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同学们谁猜的对呢?让我们一起来

认识它。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三、推算联想、感悟“千米”

1、在手拉手活动中,初步感悟1千米

(1)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用手比一比。

(2)请5个同学手拉手,说说大约有多长?

(3)10个同学手拉手呢?100个同学呢?

(4)1000米有多长,需要几个同学手拉手?

1000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我们全校才有600多

学生,还要再来300多个。说说1000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00米很长很长……)

2、通过教室的长度累加,再次感悟1千米

(1)知道咱们的多媒体教室有多长吗?咱们手拉手量一量。

(2)算一算,1000米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排列在一起的长度?感

觉怎么样?

3、借助学生的活动体验,进一步感悟1千米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走完100米跑道,大约走了

多少步?

(2)小组汇报: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1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认识,初步建立1千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地数学

学习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认识千米

(课件出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报到。我很高兴,因

为爸爸给我买了一个长2分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铅笔盒,但是

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年级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我们大家

来读一读。(齐读)

师: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会累吗?

师: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千米?(高速路牌、表盘等)师:老师也

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千米,看!

(出示课件:千米km公里的图标)

师;这是同学们说的高速路牌,说说什么意思?

指着“限速”标志你认识吗?说说什么意思?(学生说不出,老

师解释)

师: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千米可以用km表示,又叫公

里)(板书:km公里)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千米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我

们还发现了千米用字母km表示,又时还把它叫做公里。

二、感受千米

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就从100米来研究。(出示千米)

师:你熟悉这个地方吗?猜一猜从新西巷路口到学校的什么位置大约

100米?(学生讨论交流)

师:想知道100米到底在哪吗?看!(播放录像:老师做适当的

解释)

师:哦,原来从新西巷口出发,经过操场,还要路过校门口,一

直走到体育器材那大约100米

师:想知道走100米大约花多长时间吗?大约花1分半,现在请

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100米有多长。(闭眼睛体会)

师:如果走10个这样的长度,你知道走了多少米吗?(1000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10个100米就是1000米)大约多长时间?

(十几分钟)

师:原来我们步行1000米要用十几分钟。现在你们对千米有了初

步的认识,那你估一估:从天龙到迎泽桥东走,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

千米?(学生讨论)

师:老师也做了调查,发现从天龙到迎泽桥东加油站大约1千米,

你想说什么?

(1千米很远,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师:如果老师站在天龙,你在加油站,我大声喊你的名字,你能

听见吗?

师:通过刚才我们了解到了10个100米就是1千米,步行1千

米大约花十几分钟,而且还发现千米是比米大的单位。

师:我们感受了生活中的1千米,现在回到学校里。(出示课件:

操场)

师:一圈200米,几圈是1000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写?(板

书:1千米=1000米)

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单位不同,数字也不同)

师:虽然单位、数字不同,但他们表示的距离?(出示课件:操场

250米、400米)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4个250米是1000米,也是1千米)师;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1000米,你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课件:想想做做1题)

师: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读一读,找找关键字

三、巩固练习

师:小花参加跑步比赛,体育老师让他绕400米的操场跑5圈,

小花一听,5圈?是多少米,多少千米?你知道吗?打开课本45页,

你来写写。(汇报)

师:20xx米=2千米,那么(出示课件)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师:现在我们对千米和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考考大家的判

断力,认为对的站起来,认为不对坐着不动。(出示课件)汽车每小

时行60米

1千米又叫1公里

跑道长400千米

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师:你们真了不起,那老师到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用千米做单

位?(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

师:说得好,(老师做手势)

(出示课件:天安门城楼高、南京长江大桥、长江)

师:你会填吗?追问:为什么?

师:你们太聪明了。(老师表情)

师:这又是什么图呢?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第二个问题你要怎么解决?(同桌讨论)

师:你们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四、欣赏

(鸟类飞行速度、长江长度、地球半径等自然界有关千米这一单

位的知识)

五、小结

今天我们有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是?说说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千米(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千米一1000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

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

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

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用毫

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生:

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

位就太麻烦了。

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

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

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

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

和整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

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

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

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5

设计说明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的“可视性”和感

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千米”。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围绕着教

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在

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2.注重交流,概括换算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进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

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

使学生掌握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引出“千米”

1.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教师伸

出四根手指),猜一猜,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

分米、厘米、毫米)

2.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

3.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分别有多

长吗?(学生动手比划)

4.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四兄弟,那么拇指峰上住着谁

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

顾,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

米的长度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然后在小组

内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

预设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

20xx步。

生4:绕200米的操场走5圈。

生5: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

大约需要15分钟。

2.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的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想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

1千米。

(3)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逐步加深学生对1千

米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1.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符号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摩托车的表盘上等)

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出示课件)

(1)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全长约6671千米。

(2)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是884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引导学生小结: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

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

=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

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

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习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

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

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

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

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

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

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

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

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

"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

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7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找到了哪些有关千米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一起去真实体验i千

米。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例如:长江全长6397千米,

黄河全长5464公里,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地球的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有关千米的知识,感受

“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互动新授

1、感受千米。

(1)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

(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15名同学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学

记录他们走完l千米所用的时间;l5名同学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学

记录他们跑完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I千米。

师:清同学们谈谈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计1千米。

(1)引导:刚才我们通过走、跑,真真实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

想一想学校与你家的距离大约是多长?从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2)引导: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

远?……

学生通过“走”“跑”等活动体验l千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1千米有多长,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学

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

学生在活动中思考。真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体会出1千米真的很

长。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去估一估身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加深对

长度单位“千米”的理解,同时也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

系。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

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

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

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

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

几圈是1千米?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

是1000米。

2.联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观念。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

长度是1千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

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3.实践感知。

我们现在一起去运动场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围绕跑道进行教学,体验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

样知道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

米?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互相判断其他同学说的是否合理。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

长度是1千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的第1~4题。

第1题,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再根据题目作出正确的

选择。

第2题,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第3题,游泳池长50米,游2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00米,10个

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个这样的长度。

第4题,要学会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或简单的计算。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学反思

对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从

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当然,学生也并非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

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意

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

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教材P26-P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

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

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

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

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

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

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

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

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

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

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4.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

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

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

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

(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

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

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

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完成练习六有

代表性的题目。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

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口答:

50毫米=()厘米5米=()分米

60厘米=()分米9厘米=()毫米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门高2()

橡皮长40()课桌长60()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

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

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

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

的类似问题。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

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

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

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

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

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

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

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

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

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

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路程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米=()分米、2厘米=()毫米

50厘米=()分米、3分米=()厘米

80分米=()米、1米=(、)厘米

2.1米-7分米=()分米

25厘米+15厘米=()分米

1分米-4厘米=()厘米

23毫米+27毫米=()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2)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试一试。

(4)老师这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板书)

4千米=()米、、7000米=()千米

9000米=()千米、12千米=()米

8千米=()米、10000米=()千米

2.教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3.教学教材第27页例6。

分析过程:

(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从家到

学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2)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的距离来估算的。从家到学校要经过3站

公共汽车站,每站大约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3)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到

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相当于5个2分钟,相当于5个100米,所

以就是500米。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3个小朋友说的话。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①李大爷100米大约要走300步,从家到公园他走了900步,大

约走了多少米?

②王老师坐公共汽车从学校到教育局办事,每站约500米,王老

师坐了4站,从学校到教育局大约多少米?

2.完成第27页“做一做”。

(1)弄懂题意,全班交流方法。

(2)集体订正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9、10、13、14、15题。

第9题,认真读题,独立判断,再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

样想的?

第10题,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有3条路,先找出最近的路线,再算

一算要走多少米?

第13题,王老师每分钟走100米,从家到学校要步行20分钟,

从家到学校就有20个100米即2000米,也可以说成2千米。

第14题,根据要到的地方距离的远近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再了

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第15题,12时-8时=4时,汽车需每小时行80千米,4时一

共能行80×4=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所以中午12时能到

达。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想去哪儿?准备怎样去?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

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

相脱节。所以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活动情境,

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喜悦。

我们应该把研究的目光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

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重合的活力,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相融。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2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

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

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

“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学习长度单位中

的“千米”,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

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

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

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

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

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

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2)书桌的高度为8()。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

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

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师:那要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比如从学校到我们的太湖县城,用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

位就小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出现,这就是千米。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发现生活中的千米

1、师:在平时生活中,你若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人,你就已

经留意到这个长度单位了。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指路标、里程碑、时速

表等)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例子。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图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图二:汽车的速度表盘

图三:限速标志,理解时速不超过的意思。

图四:安徽地图的线段比例尺。

2、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读出下面的信息。

马拉松比赛的全程长约为42千米;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磁

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为36千米。

总结:在测量道路、河流等比较长的距离或交通工具一小时行使

的路程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

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学习单位间的换算

1、师:公里是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长度单位,1公里就是1

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1000米)虽然使用

的长度单位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

提醒: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分清读的是几千米还是几米。

2、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吗?(不能)但是我们能比

划出1米的长度是……因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需要量几个

这样的长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个)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课前量出的10米长度,用了8个人。

如果用这样的长度去量需要几组这样的同学?(100组)那需要多少

个同学张开双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个)只是我们没有这

么多三年级的同学啊。那我们还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话叫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脚步去量,这个办法一个人就

能完成,相对还是较简单实用。这是我们之前走100米的视频片段,

通过测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时1分半钟,要走1000米就是

走几个100米?照这样计算,大约多少步?(1500步,用时15分钟)

3、师:这是一条环形跑道,如果是一条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几

圈才是1千米?为什么?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

1千米要跑几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们学校只有50米跑道,

那要跑几个来回才有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走一走一

千米,体会一千米的长度,课后请同学们真实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

实走的来回数和你刚刚在脑中走的数量是否相同。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了吗?(1

千米=1000米)

师:请换算下面的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1、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小学里的长度单位全部

学完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位,并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

的?

2、师: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3、小结

五个基本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

(四)距离的估算

师:学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说,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长,

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吧?在小组内交流,

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

班交流汇报,再测量验证。

三、巩固应用

师:你已经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六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从学校大门口到你家大约有多远。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

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处于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

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用一般

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时间,去想象10个100米有多远,需多长时

间,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

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

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

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

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

的换算。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

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

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

动。(出示照片)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

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

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

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

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

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

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

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

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

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

千米?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

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

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

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

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

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

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

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

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

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交流共享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

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

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

克)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练习以米为单位的路程相加,认识米和千米之

间的转化,复习组合问题。

2、在问题解决中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解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米和千米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

有序地设计出所有的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地图练习纸、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导入

2、播放视频

(二)探究新知

任务卡1:说出从雷峰塔出发到博物馆,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1、出示任务卡

1)找出数学信息

2)学生绘图

3)交流反馈

2、探讨方案

1)学生讨论

2)交流反馈

3)方案的比较

4)讨论更简便的方法

板书:3×2。

板书:2+2+2

5)延伸:再添上一条D路线

6)小结

(三)巩固练习

任务卡2:请你搭乘出租车,快速到达博物馆,取得宝箱钥匙。车

费共11元。

1.起步价够不够

1)出示出租车

2)找出数学信息

3)集体讨论

4)师示范解答a1(板书)

a1:810+700+660+500+790=3460(m)或

810+700+660+500+790=3460(m)

3460m=3km460m,3km=3000m

3km460m>3km,3460m〉3000m

答:这种方案坐出租车起步价不够。

5)学生分组完成1条路线

6)交流反馈

7)小结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维延伸

出示任务卡3:

1、请你设计一条最佳路线。

2、计算出租车费,越便宜越好。

3、两人合作完成。

祝你好运!

1、同桌合作

2、集体交流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5

设计理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

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

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

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一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

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

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

率就容易掌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例

4、例5,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中的第1—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

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

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

“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

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

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

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

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

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

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

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

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

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

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

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

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

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

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

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

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

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

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

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7:4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63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会计学概论
下一篇:辽宁高考试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