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2021年3月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地理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2大题,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有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有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均不给分)
“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揽星九天”为“天问系列”工程的图形标识,如图。完成
下面小题。
1.
火星位于图中的()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2.
八大行星中()
A.
卫星数量最多的是⑤
B.
②与④均为类地行星
C.
②比①表面温度高
D.
⑥为巨行星
【答案】
1.B2.C
【解析】
【分析】
【
1
题详解】
读图分析,该图形标识表示八大行星的运行轨道,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可判断,
①
为水星,
②
为
金星,
③
为火星,
④
为木星,
⑤
为土星,
⑥
为天王星。故选
B
。
【
2
题详解】
八大行星中,卫星数量最多的是
④
木星,
A
错误;
②
金星为类地行星,
④
木星为巨行星,
B
错误;
②
金星表
面有浓厚的大气层,其表面温度比
①
水星高,
C
正确;
⑥
天王星属于远日行星,不是巨行星,
D
错误。故
选
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及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下图为我国1994至2020年我国春运总客运量(亿人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1994至2020年春运总客运量变化()
A.
持续增多
B.
波状起伏
C.
先增多后减少
D.
先减少后增多
4.
我国2020年春运总客运量呈断崖式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②自然因素③国家政策④社会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3.B4.C
【解析】
【分析】
【
3
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
1994
年
-2020
年我国春运总客运量的变化趋势是波状起伏,
B
正确。不是持续增多,
A
错
误。图中可看出春运总客运量在
1994-2020
年波动较多,既不能简单判定为先增多后减少,也不能说是先
减少后增多,
C
、
D
错误。故选
B
。
【
4
题详解】
2020
年春运期间,我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倡议全国人民居家隔离,从而使
2020
年的春运客运量出
现断崖式下降。因此
②③
正确,
C
正确。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会使流动人口增加,
①④
错误。故选
C
。
【点睛】在判定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时,需要结合具体事件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020
年新冠疫情特殊
情况下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疫情的发生属于自然原因,而政府居家隔离的倡议属于国家政策的因素。
下图为太阳黑子“蝴蝶”影像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太阳黑子()
①可直接使用望远镜观测②活动周期约为18年
③基本南北对称④主要分布在低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
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是()
A.
出现于光球层,是太阳活动重要标志
B.
太阳活动峰年到太阳活动谷年为一个周期
C.
与地球高层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D.
数目较多年份,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
【答案】
5.D6.D
【解析】
【分析】
【
5
题详解】
太阳黑子分布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是光球层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不能直接使用望远镜观测,
①
错误;
读图可知,太阳黑子数目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活动周期大约为
11
年,
②
错误;读图可知,太阳表面
的黑子主要分布在日面的低纬区域,而且基本南北对称,
③④
正确。故选
D
。
【
6
题详解】
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这不是体现的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A
与题意不
符;太阳活动峰年到峰年或谷年到谷年为一个周期,
B
错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
极高空,同两极高空的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
C
错误;太阳黑子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黑子
数目较多的年份,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属于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D
正确。故选
D
。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①的名称为()
A.
上地幔
B.
硅铝层
C.
岩石圈
D.
硅镁层
8.
地壳厚度()
A.
我国东厚西薄
B.
南极大陆最薄
C.
陆地比海洋厚
D.
平原比山区厚
【答案】
7.C8.C
【解析】
【分析】
【
7
题详解】
读图,
①
位于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构造,为岩石圈,
C
正确;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①
不是上地幔,
A
错;地壳分为陆壳和洋壳,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下部为硅镁层,上部为硅铝层,洋壳一
般具有单层结构,即硅镁层,
①
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是硅铝层或硅镁层,
BD
错。故选
C
。
【
8
题详解】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壳东薄西厚,
A
错;南极大陆平均海拔高,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地壳厚
度厚,
B
错;陆地地壳比海洋更厚,
C
正确;山区地壳比平原厚,
D
错。故选
C
。
【点睛】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
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某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9.
阶地位于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阶地的特征是()
A.
常在水面以下
B.
地形比较崎岖
C.
物质颗粒较粗
D.
土质较为肥沃
【答案】
9.D10.D
【解析】
【分析】
【
9
题详解】
读图,图中显示
②
处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均有河水流经,属于河床,
B
错误。图中
①
、
③
处地势较高,洪水
期会淹没两地,枯水期不会淹没两地,说明两地是河漫滩,
A
、
C
错误。
④
地地势更高,且呈阶梯状分布,
应为河流阶地,
D
正确。故选
D
。【10
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常在水面以下的是河床,
A
错误。地形比较崎岖是坡地,
B
错误。图中地势较平坦,沉积
物质颗粒较细,
C
错误。沉积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D
正确。故选
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河流阶地的形成部位及特征。
九段沙(如图)是长江口最靠外海的沙洲。当地进行种青以防止鸟类影响附近机场飞行安全。完成下
面小题。
11.
形成九段沙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海水侵蚀
B.
流水侵蚀
C.
海水堆积
D.
流水堆积
12.
在九段沙种青的主要目的有()
①缓解上海用地紧张②吸引鸟类在此集聚③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④减弱河海水体交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11.D12.C
【解析】
【分析】
【
11
题详解】
九段沙是长江口最靠外海的沙洲,长江携带泥沙入海,地势平坦,加之海水的顶托,流水堆积形成沙洲,
所以形成九段沙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
D
正确;受侵蚀作用不会形成沙洲,
AB
错;与海水堆积关系
不大,
C
错。故选
D
。
【
12
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
“
当地进行种青以防止鸟类影响附近机场飞行安全
”
,作为重要的滨海湿地,当地种青可以改善
当地生态环境,吸引鸟类在此集聚,减少鸟类对附近机场飞行的影响,
②③
正确;在九段沙种青并不是为
了增加建设用地,其目的不是缓解上海用地紧张,
①
错;减弱河海水体交换不是其主要目的,
④
错。故选
C
。
【点睛】九段沙是位于浦东国际机场以东约
10
公里的长江口的一个江心沙洲,它的面积一直不断增长,非
常适宜生长各种潮滩生物,通过在九段沙种青,可以把原本途经或栖息在浦东机场的自然界鸟类吸引到九
段沙湿地上,以期缓解和大大减轻鸟类活动对机场的压力。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堆积在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完成下面小题。
13.
灌丛沙丘多出现在()
A.
沙漠之中
B.
绿洲边缘
C.
河湖附近
D.
乔木周边
14.
随着灌丛沙丘增多,当地自然环境()
①植被增多②植被减少③地下水增多④地下水减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13.B14.A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绿洲的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故灌丛沙丘多位于绿洲边缘,
B
正确。沙漠中缺水,无法生
长灌丛,
A
错误。河湖附近水源丰富,沙丘分布少,
C
错误。大量沙丘分布的地方水资源数量较少,不易生
长乔木,
D
错误。故选
B
。
【
14
题详解】
随着灌丛沙丘增多,当地的沙丘不断被灌丛固定,沙化减轻,灌丛增多,涵养水源能力提高,地下水增多,
①③
正确,故选
A
。
【点睛】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丛周围堆积而成的沙丘类型。这是半固定沙丘中最
常见的沙丘。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大,凡是水分条件较好,有植物生长的地方都可见
到。
穿洞是指地下暗河或洞穴抬升脱离地下水位,两端开口并透光的现象。湖南张家界天门洞(如图)是
典型的穿洞。完成下面小题。
15.
天门洞属于()
A.
喀斯特地貌
B.
雅丹地貌
C.
海岸地貌
D.
冰川地貌
16.
对穿洞形成过程示意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②①
【答案】
15.A16.B
【解析】
【分析】
【
15
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
“
地下暗河、洞穴
”
等,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天门洞的形成是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而形成,
属于喀斯特地貌,
A
正确;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天门洞与雅丹地貌无关;天门洞与海浪作用、冰
川作用等也无关系,不属于海岸地貌或冰川地貌,
CD
错。故选
A
。
【
16
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穿洞是指地下暗河或洞穴抬升脱离地下水位,两端开口并透光的现象。首先是随着地下河
形成,溶洞系统不断发育,对应图
①
;之后天窗不断崩塌扩大,对应图
③
;再次,洞穴抬升脱离地下水位,
两端开口并透光,穿洞逐渐形成,依次对应
④②
(注意随着时间的发展,天窗的规模扩大,穿洞两端开口
的透光性增强),所以穿洞形成过程排序是
①③④②
,故选
B
。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
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
特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
下图为某地大气垂直分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
赤道地区
B.
南回归线附近
C.
北纬40°附近
D.
极地地区
18.
该层大气()
A.
多水汽杂质,容易成云致雨
B.
可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长波辐射
C.
随高度增加,气温不断升高
D.
流星、极光现象多发生在该层
【答案】
17.C18.C
【解析】
【分析】
【
17
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随纬度不同厚度不同,低纬度上
界为
17-18km
,中纬度为
10-12km
,高纬度上界为
8-9km
;图中信息显示,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是平流
层,该层下界为
12km
,可判断为中纬度,答案中北纬
40°
附近符合题意,
C
正确。
A
、
B
、
D
错误。故选
C
。
【
18
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气温线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大,可判断该层为平流层,该层有臭氧,可吸收太阳紫外
线短波辐射,
B
错误,
C
正确。对流层多水汽杂质,容易成云致雨,
A
错误。流星、极光现象多发生在高层
大气,
D
错误。故选
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及纬度分布。
下图为1月18日8时30分浙江某校园局部景观图及部分区域放大图。图中菜地有霜,但树下无霜。
完成下面小题。
19.
推测当地1月17日夜间天气为()
A.
晴
B.
多云
C.
小雨
D.
雨雪
20.
能解释“菜地有霜,但树下无霜”的是()
A.
地面辐射强,菜地有霜
B.
大气逆辐射强,菜地有霜
C.
地面辐射弱,树下无霜
D.
“保温作用”强,树下无霜
【答案】
19.A20.D
【解析】
【分析】
【
19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
1
月
18
日早晨出现了霜,由此可推测
1
月
17
日夜间应为晴朗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
下降快,早晨温度低,因此水汽凝结形成了霜,
A
正确。故选
A
。
【
20
题详解】
“
菜地有霜
”
是因为菜地所在区域地面空旷,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低,
A
、
B
错误;
“
树
下无霜
”
是因为夜晚受树冠阻挡,减少了地面热量散失,相当于增强了大气
“
保温作用
”
,气温较高,
C
错误,
D
正确。故选
D
。
【点睛】
下图为长江口地区某月表层海水等盐度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河口锋是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之间形成的狭窄界面,界面两侧水体盐度、密度等明显不同。河口锋最
可能分布在图中虚线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某货轮从N海域沿西北方向驶向M地,货轮吃水深度()
A.
变深
B.
先变浅后变深
C.
变浅
D.
先变深后变浅
【答案】
21.B22.A
【解析】
【分析】
【
21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河口锋是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之间形成的狭窄界面,界面两侧水体盐度、密度等明显不同,
类似于天气系统的锋面;读图可知,
②
曲线附近盐度等值线分布最为密集,说明两侧盐度、密度差异大,
因此河口锋最可能分布在此处,
B
正确。故选
B
。
【
22
题详解】
读图可知,从
N
海域沿西北方向向
M
低盐度逐渐降低,海水密度变小,因此货轮的吃水线会变深,
A
正确。
故选
A
。
【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水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材料中获取的信息和图中海水盐度的分布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
下图为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不同海底地形中富集着多样的矿产资源,其中()
A.
①-砂矿
B.
②-可燃冰
C.
③-锰结核
D.
④-油气资源
24.
人类活动对海洋影响最大的区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23.A24.A
【解析】
【分析】
【
23
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
①
处为大陆架,
②
处为大陆坡,
③
处为海沟,
④
处为洋盆;海底矿砂主要分布在浅海大陆
架
①
处,
A
正确;可燃冰、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大洋海底(洋盆)
④
处,
B
、
C
错误;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浅
海大陆架
①
处,
D
错误。故选
A
。
【
24
题详解】
目前人类活动对海洋影响最大的区域是浅海大陆架处,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区
域。故选
A
。
【点睛】本题考查了海底地形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难度
不大。
下图为亚洲东部植被、海水温度与洋流分布示意图。a为洋流,b为某森林植被。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10℃等温线分布深受a洋流影响。a洋流()
A.
向北流,是暖流
B.
向南流,是寒流
C.
向北流,是寒流
D.
向南流,是暖流
26.
b森林群落结构简单,往往由单一树种构成。b是()
A.
季雨林
B.
针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答案】
25.B26.B
【解析】
【分析】
【
25
题详解】
读图分析,该区域位于中高纬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
a
洋流为千岛寒流,向南流,与
10℃
等温线的弯
曲方向一致。故选
B
。
【
26
题详解】
读图分析,
b
森林群落分布在
60°N
附近,横跨亚欧大陆,终年温度较低,形成树种比较单一亚寒带针叶林,
B
正确;季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
A
错误;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
错误;
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D
错误。故选
B
。
【点睛】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值凸出,则洋流为暖流;如果
海水等温线向高值凸出,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下图为海南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海南岛存在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天气的现象,是因为()
A.
海岛白天增温快,对流旺盛
B.
海岛夜间人类活动少,凝结核少
C.
海洋夜间降温快,气流上升
D.
海洋白天蒸发旺盛,水汽更充足
28.
图中盐场有利的晒盐条件有()
①气温高,蒸发旺盛②风力强劲,蒸发旺盛
③海滩为砾石滩,面积广大④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
27.A28.D
【解析】
【分析】
【
27
题详解】
海南岛存在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天气的现象,是因为海岛白天陆地增温快,形成海风,对流旺盛,水蒸
气易凝结降水,
A
正确。海岛昼夜间人类活动差异不大,凝结核变化不大,
B
错误。海洋比热容大,夜间
降温慢,
C
错误。海南岛四面环海,昼夜水汽差异不大,
D
错误。故选
A
。
【
28
题详解】
图中盐场位于海南岛的西南部,有利的晒盐条件有
①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①
正确。
②
位于盛行风
背风坡,风力较小,
②
错误。
③
砾石滩海滩平整度差,不利于引海水晒盐,
③
错误。
④
位于夏季风背风坡,
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④
正确。
D
正确。故选
D
。
【点睛】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夏季东南风影响,盐场位于山地背风坡。
下图为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
A.
紫外区
B.
可见光区
C.
红外区
D.
不确定
30.
图中阴影面积之和约等于()
A.
8.24焦/厘米2·分
B.
8.24焦/厘米2·分·微米
C.
8.24焦
D.
8.24焦/厘米2·微米
【答案】
29.B30.A
【解析】
【分析】【29
题详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的太阳辐射可见光,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部分细菌利用叶
绿素,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紫外线会对生物体有
害,太阳辐射当中能量最强的部分集中在可见光区。白天人的肉眼能够看到的都属于可见光。故选
B
。
【
30
题详解】
太阳常数的定义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常数。即在地球大气圈外侧,当日地距离为
1
个天文单位时,
每单位面积上,
1
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实际上就是太阳各波段的能
量之和约等于太阳常数,横坐标的波长乘以纵坐标的辐射能力就是太阳常数的单位,故选
A
。
【点睛】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
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
4
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太阳辐射的特点:太阳辐
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太阳辐射的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
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
)来自太阳辐射的
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
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
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太阳
能:核聚变反应。(
2
)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
1
平方
厘米面积上,
1
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
)我国年太阳能的地
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
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
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
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
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
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
J-
水、大
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
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来源。
二、非选择题(有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座岛屿的100年》讲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故事。科学家持续百年跟踪考察一座岛屿,浓缩自然
界的生态重建历程,揭秘神秘的自然法则,为我们呈现了大自然的力量。跟着丹霞、经纬和苏扬老师一起
阅读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并完成任务吧!
1883年,终年高温多雨的印尼喀拉喀托岛发生了堪称史上最大的一次火山(如图)爆发,岛屿的2/3
在爆发中消失,剩下的部分完全被松散的火山灰覆盖,树木焦黑,森林消失,生物灭绝。1886年,科学家
发现岛屿内陆火山灰(成土母质)表面已长出蓝藻类生物,岸边出现植物种子。
(1)任务一:火山喷发前,当地森林类型为。火山喷发后,新土壤重新逐渐形成,其有机质来源
是(选填成土因素),此时土壤的发育程度较(填低或高)。岸边种子有多种来源途径,
如(填河流或海水)搬运。
1896年,岸边的种子不断萌芽长大,形成植物群落,内陆也可见植物生长,昆虫及其他动物上岛并繁
衍。1916年,岸边的树木已成林,内陆被草原覆盖,岛屿地势较高处地表仍呈裸露状态。1919年,地势较
高处也逐渐有植物长出,整个岛屿重新被绿色覆盖。1979年,物种数量仍在持续增加,蝴蝶种类已超30种,
开花植物超100种。1983年,岛屿生态恢复,绿色遍布,物种多样,喀拉喀托岛重回和谐与生机.....
(2)任务二:目前该岛屿土壤有机质含量依然较(填高或低)。1883年火山喷发以来,当地土壤发
育速度(填快或慢)。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角度对该岛屿土壤发育速度加以说明。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后,海岛已至海平面以下,海水灌入后火山口变成了三个小岛。可是火山并
没有“死”去,40多年后,在原来火山口的中央,一个新的火山锥喷发出海面,变成一座小岛,人们称之
为“喀拉喀托之子”。“喀拉喀托之子”现属于乌戎库隆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众多自然与旅游爱好者来这
里考察学习。
(3)任务三:1883年火山喷发以来,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填大或小)。从自然资源角度说
明你的理由。
【答案】(1)热带雨林;生物;低;海水。
(2)低、慢;火山灰表面积大,风化速度快;终年高温多雨,生物生产力强。
(3)大;土壤发育更深厚;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更稳定;淡水资源增加;岛屿面积增加。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
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
1
)该地位于印尼,属热带雨林气候,火山喷发前,当地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火山喷发后,植
被烧毁,新土壤重新逐渐形成,其有机质来源生物,此时土壤的发育程度低。岸边种子有多种来源途径,
如受海水搬运而来(岛屿植被被烧毁,不会由河流搬运而来)。
(
2
)该岛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无改变,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雨水的淋溶作用强,加之生物循
坏旺盛,土壤养分很快被植物吸收,目前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依然较低。火山灰覆盖面积大,全年高温多雨,
风化速度快,生物生产力强,所以
1883
年火山喷发以来,当地土壤发育速度较慢。
(
3
)从自然资源角度来说,
1883
年火山喷发以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土壤逐渐恢复和发育,注意材料
信息
“1979
年,物种数量仍在持续增加,蝴蝶种类已超
30
种,开花植物超
100
种。
1983
年,岛屿生态恢
复,绿色遍布,物种多样
”
,其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更加稳定。植被增多,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淡水资源
增加。在原来火山口的中央,一个新的火山锥喷发出海面,变成一座小岛,岛屿面积增加,所以可推测当
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大。
【点睛】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7月,西安市某中学的地理研学小队在苏扬老师的带领下,对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
部分地区进行为期10天的野外研学活动,沿途先后考察了宜川壶口瀑布、榆林毛乌素沙地和靖边波浪谷等
地区。
材料二野外研学路线示意图
(1)第一站:宜川-赏壶口瀑布。该瀑布属于(填水循环类型)中的环节。
(2)第二站:榆林-研治沙措施经调查,自1959年以来,我国在此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如今,
面积约4.22万平方千米的毛乌素沙地行将被消灭,变成植被茂密的毛乌素绿地,这是因为当地人们采取
了、退耕还林等措施,有效达到了和的目的。
(3)第三站:靖边-观察波浪谷,鱼鳞坑。波浪谷地区的岩石于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开始形成。那时
苏铁、银杏等(填裸子、被子或蕨类)植物繁盛,也是重要的(填矿产资源)形成时期。
从靖边返回西安时,研学小队发现乙地区的人们在陡峭的山坡上修建了鱼鳞坑。鱼鳞坑的功能可有效缓解
当地的(填生态环境问题)。
(4)采样本,析变化。黄土按颗粒从小到大可分为黏黄土、典型黄土和沙黄土。同学们在甲、乙、丙三地
均采集了黄土样本,其中甲地的黄土类型是;三地黄土颗粒大小的空间变化主要是由(外
力作用)分选所致。
(5)推广告,寻发展。苏扬老师要求研学小队成员为壶口瀑布设计30字之内的宜传广告语,如果你是小
队成员,你会怎样设计?
【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地表径流。(2)草方格沙障防护林带(植树种草)阻沙固沙(阻沙、固沙可调换)。
(3)裸子煤炭水土流失。
(4)沙黄土;风力堆积。
(5)给分参考:①没有抓住特征的,给0分。如壶口瀑布--母亲河中最亮丽的风景②能从特征(流速、
含沙量、形状等)进行描写的,给1分。如奔腾壮观的壶口瀑布,好美啊!③能用拟人、夸张、比喻的手
法进行描写的,给2分。如壶收黄河,天下奇观。④从特征联想到人生、发展,给3分。壶口瀑布走一走,
绿色发展有奔头;谁说跳进黄河洗不清,壶口瀑布欢迎您;壮阔的黄河在这里纳喊,华夏精神在这里积聚
力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水循环、生态环境治理、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
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1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黄河属于外流河,因此该瀑布属于海陆间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
2
)我国对沙漠化的治理主要采取了设置草方格沙障、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带等工程和生物措施,有效
达到了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
3
)侏罗纪裸子植物繁盛,也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是重要的成煤期。鱼鳞坑可以减缓坡面径流,减轻水
土流失,保持水土。
(
4
)黄土高原是由西北风搬运堆积而形成的,从甲到丙,风力搬运作用逐渐减弱,因此沉积物的颗粒逐渐
变小,因此甲地的沉积物颗粒最大,为沙黄土。
(
5
)广告语的设计可以从地理的角度体现壶口瀑布的典型水文特征,如从流量、含沙量等方面进行描写;
也可以从语文的角度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进行描写;或者从特征联想到人生、发展,体现精神的升华。
【点睛】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词“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你的驼铃声仿
佛还在我耳边响起/告诉我你曾来过这里/我酿的酒喝不醉我自己/你唱的歌却让我一醉不起/我愿意陪
你翻过雷山穿越戈壁/可你不辞而别还断绝了所有的消息/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他们说你嫁到了伊
犁/是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还是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寅/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
/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再没人能唱出像你那样动人的歌曲/再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
这首歌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是马背上追逐草场更替的牧羊人,一个是驼峰上追随花开花
落的养蜂女。两个同样漂泊的人在可可托海野花盛开的季节相遇了。
材料二图一为新疆局部区域略图及吐鲁番坎儿井示意图,图二为可可托海镇气候资料及周边区域简
图。
(1)任务一:寻可可托海之地。新疆气候干旱,人口密度整体很
________
(填高或低),
____________
(填
自然资源类型)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极大。当地人民一方面寻找该资源区位优良的地区,一方面努力提
高对该资源的利用率。如可可托海镇位于阿尔泰山区的
______
(填地貌类型)中,该类资源丰富;如吐鲁
番坎儿井通过地下暗渠和地面竖井、明渠等组合利用,提高该资源利用率。坎儿井大量采用地下暗渠是可
减少
_________
(填该资源循环节)损失。
(2)任务二:思养蜂女何时来此地养蜂需要较好的蜜源。从蜜源上看,结合图二气候资料,养蜂女最有可
能
_______
月从那拉提来到了可可托海。受地形影响,山区气候存在
____
变化,7、8月蜂场开始向海拔较
_____
(填高或低)的方向转移。
(3)任务三:探养蜂转场到伊犁。从物候节律看,蜂场由可可托海转场到伊犁主要因为
_______
条件发生
了变化;从交通方式看,转场以
___________
运输为主。
(4)任务四:究那夜的风和雨图二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可代表歌词“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中“山
谷的风”的有
_________
(不定项选择)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
低
(2).
水
(3).
河谷(或峡谷、冲积扇)
(4).
蒸发
(5).
5或6月
(6).
垂
直(季节)
(7).
高
(8).
热量
(9).
公路(或陆路)
(10).
CD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探究性活动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谷风等知
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
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1
)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承载力低,人口密度整体很低,水资源对人口分布影响极大。读图
可知,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的河谷或山麓冲积扇地形区,水资源丰富。坎儿井大量采用地下暗渠可以减
少水资源的蒸发损失。
(
2
)读可可托海气候资料图可知,
5
、
6
月份可可托海气温回升到
0℃
以上,降水较多,此时正是鲜花盛开
的时节,也是最佳采蜜的时间;该地地势起伏大,山区气候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异,
7
、
8
月份气温进一步升
高,因此蜂场需要向海拔较高的地区转移。
(
3
)蜂场由可可托海转场到伊犁主要因为两地纬度差异导致热量条件发生了变化,花期不同;从交通方式
看,沿线道路起伏较大,而且蜂场往往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最适合选择公路运输方式。
(
4
)结合山谷风形成过程分析可知,夜晚山谷气温较山坡高,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图中
③
和
④
由山坡吹向山谷,属于夜晚的山风;
①
由山谷吹向山坡,属于白天的谷风;
②
由水库吹向陆地,属于白天
的湖风。故选
CD
。
【点睛】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4:4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60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