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李宗盛 给自己的歌

更新时间:2023-02-04 04:39:35 阅读: 评论:0

初中数学题库-油密度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作文 童年趣事)

第1页共11页

敦刻尔克影评观后感

《敦刻尔克》一部来自国外的战争电影,影片画面精致震撼,剧情丰富,

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很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

么说的吧!

音乐人罗大佑最近出了张新专辑,旋律不那么优美,歌词也不那么上口。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他的上一张专辑里就出现了。有人说罗大佑老了,江郎才尽

了。我同意罗大佑老了,但我不认为他江郎才尽,反倒感觉他更自由了。

在最近的一场演唱会里,李宗盛唱了几首当年很红的流行歌曲,他自认为

这些都是“怂歌”,是迫于市场压力写的,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歌,他真正喜

欢的,是《山丘》,是《给自己的歌》。李宗盛也老了,终于不怂了,可以写给

自己的歌。

很多时候,艺术家要和市场作斗争,要在追求艺术和迎合市场之间挣扎。

有的人挣扎不过,就不玩了,比如柯本,比如贝宁顿。但也有挣扎过来的,就

自由了,他们可以更加任性一点,去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必管市场欢不欢

迎。和音乐人相比,电影人任性起来,成本可是大得多。

诺兰的《敦刻尔克》上映了,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认为这是神作,而有人

认为这是诺兰的滑铁卢。同样遭遇争议的还有作曲家汉斯·季默,这位德国音

乐人的配乐,就像电影里他同胞的枪炮一样,无处不在,让人无法逃脱。有人

说这电影的场面不够大,有人说没有被感动。总而言之,这片子不行。

据说诺兰在很多年以前,就萌生了把这段历史搬上银幕的念头。但他迟迟

没有动手,一来感觉自己功力不够,二来我想,对于当年一文不名的他来说,

弄这么一个电影,恐怕拉不来投资。于是诺兰熬啊熬,终于通过一系列电影成

就了他商业片大神的地位。

然后,诺兰自由了。他打算任性地拍一部他想要的电影,一部具有实验性

质的电影。为此他拉来了老搭档汉斯·季默,既然电影是实验性质的,音乐又

怎么可能传统呢?

第2页共11页

看电影的人都会对自己要看的电影有一个预估,预估自己会看到什么电

影。比如说侯孝贤要拍武侠片,比如库布里克要拍科幻片,我们事先就会估计

到电影一定难懂,我们会有这样的心理预期。

而当诺兰推出《敦刻尔克》的时候,我想在很多人的预估里,他们将要看

到《拯救大兵瑞恩》或是《血战钢锯岭》,可能结构上会更复杂一些。他们还会

听到《勇闯夺命岛》或是《加勒比海盗》的配乐,可能旋律上更苍凉一些。结

果影片呈现出来的让很多人措手不及,说好的大场面呢?说好的催泪情节呢?

说好的激昂音乐呢?

谁跟你说好的?

这不是一部好莱坞电影,这是一部英国电影。这一次诺兰不打算讲一个故

事,他只想把你丢在残酷的敦刻尔克海滩上。

诺兰说,这不是一部战争片,而是一部悬疑片。让观众置身于当时的情景

中,扪心自问我们能活着离开吗?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只知道一个宏大的数

字,40万人撤走了33万,但具体到一个士兵身上,他会是这三十三万分之一

吗?历史已经写就,但个体的命运却充满悬念。

在敦刻尔克,活下来靠的不是努力,而是运气。像那位法国士兵,他已经

竭尽全力,但却功亏一篑。还有那个叫做乔治的男孩,他死得是如此无意义。

诺兰真实地呈现了这个场景,而在这个场景中,不可能滋生什么宏大叙事或是

感动,那是政治家们的把戏。奥斯维辛之后再无诗歌,想要被战争感动,我们

被好莱坞惯坏了吧?

有人说,这电影看着太累,音乐累,情节也累。累就对了,这就是现场士

兵们的感觉,而我们还仅仅是旁观者,只是感到累。

斯皮尔伯格也曾在《拯救大兵瑞恩》里如实地描述抢滩登陆,把观众投在

诺曼底,感受战争的残酷。但这也仅仅是电影的开场,然后就是林肯的信,然

后就是士兵修整。这是一张一弛的节奏,但这节奏是在照顾观众。在战场上,

没有一张一弛,要么挣扎求活,要么绝望死去。

说到配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士兵抬着担架在海滩上狂奔,背景音只

有嘭嘭嘭的琴弦声。那琴弦的感觉好像随时会断掉,我想这就是士兵们的真实

第3页共11页

感受,为了生存争分夺秒。两个士兵被赶下船,船被炸掉,他们上了新船,夜

里被鱼雷击沉,他们想上救生艇,被拒绝。最后精疲力尽地回到海滩,回到原

点。命运就是这么荒诞。而有的士兵,琴弦就断了,一头扎进浪潮里。汉斯季

默的音乐,就是想让你感受到那种挣扎、绝望和荒诞。在战场上,没有旋律,

更没有主旋律。

还有人说,诺兰也没能一酷到底,这部电影的结尾最终还是回归了希望和

感动。当女王的“澡盆舰队”出现在海平线上的时候,当伦敦上空的鹰在敦刻

尔克上空划过的时候,我们热泪盈眶。但别忘了,这场景是当年真实发生的,

真的有近千艘渔船抵达敦刻尔克,也真的有英国皇家飞行员与德国空军殊死搏

斗,当年的那些士兵们,必定也热泪盈眶。诺兰没有捏造感动,这群人真的义

无反顾。

假如没有三段平行的时间线安排,这简直就是一部纪录片。至于那三条时

间线,就别说什么烧脑不烧脑了,时间线的存在,不是为了给观众观影设置障

碍,而是为了进一步烘托气氛,为了让我们从不同的视线看同一件事。剧中人

并不知道其他视角下的真相,只有我们观众全知全能。被炸懵了的士兵不知道

乔治死了。天上的汤老师不知道迫降的战友被困机舱,还以为他在跟自己打招

呼。更加没有人知道,海上被德军击沉的商船里藏着一群士兵。每个人只有自

己看到的战争,也只有自己理解的战争。

在《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那本书里,作家凯特·福克斯曾经谈到英国人

的性格,他们严肃、内敛、自嘲,对美国人那种浮夸和煽情特别难以接受。而

作为一个典型的英国人,诺兰拍摄了他心目中的敦刻尔克,或者说英国人心目

中的敦刻尔克。尽管为这场撤退感到自豪,但也不好意思把一场失败扭曲成正

能量。至于能不能感动到新世界的影迷们,诺兰并不关心,为世界影迷奉献了

这么些年,是时候任性一把了。

打小喜欢看战争片,曾经有十二岁老老实实看完三个小时的《漫长的一

天》,但是这次看诺兰的《敦刻尔克》确实是不一样的感受。从前根据历史重大

事件改编的战争片,多是选择胜利的战役,主要是围绕着战略战术本身讲故

第4页共11页

事,但是《敦刻尔克》取材的却是盟军的一次大撤退行动。而且故事其实也十

分的简单,没什么战术战略可分析,没什么大英雄将领,就是一边在想方设法

的逃生,另一边想方设法的消灭,非常简单的故事。即使是分了海陆空三条

线,也依然很简单。

整部电影里,我当然最爱的是我汤老师,但是如果从故事讲述来说,我最

爱的还是陆军的一个小小士兵这条线。这个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代表

着当时在沙滩上的很多年轻人,渴望生存,渴望回家,想尽了一切的办法。

看电影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读过龙应台讲她父亲的一段故事,一九三七

年,日本动员二十五万人,中国动员七十五万人,打了三个月后,中国已经有

将近二十万的年轻将士阵亡,龙应台的父亲是守卫雨花台的宪兵。

“退到一(音)江门,城门竟然是关的,宋希濂的部队在城墙上架起机关

枪,不让我们出城,因为混乱到这个地步,守城门的部队竟然没得到通知书说

要撤退!我拼死爬过一江门,逃到长江边,没有船可以乘,日军的炮声已经很

近,结果几万人堵在河滩上。在几乎要绝望的时候,我心生一计,就和几个离

散的士兵扛起两根大木头,放在水里,然后用手做桨,慢慢的划到对岸去”

这个十八岁的少年整整在长江上划了一天半,浑身是血的爬上岸,在他的

身后的南京城,紧接着就发生了南京大屠杀。

看了这么多战争片,战争对于那些曾深陷战争之中的人来说,到底是什

么?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没有答案。直到看了《敦刻尔克》,诺兰所表达的,和

我心中所想的,才真正的清晰起来。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一场噩梦。

他是小小士兵汤米的噩梦,他看到海滩上四十万人,噩梦就开始了,家就

在眼前,敌人就在身后,他想活下去,于是想尽一切的办法,反反复复的折

腾,但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回到沙滩上,回到他的噩梦里,这噩梦没完没了,一

遍一遍的轮回,仿佛永远不会停止。

我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身处噩梦之

中,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你觉得一切都是一场梦吧,事情不会变的更糟糕

了吧,不会就这样完蛋了吧,也许睡一觉就醒了,一切都会好了,可是你醒来

第5页共11页

之后,发现你他妈的还在这个噩梦里。可怕的大海,天空的轰炸机,身后围攻

的敌人,你随时可能死,可是还没死,你只能在恐惧中等待,没完没了没完没

了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我觉得这才是战争给人最真实的感受,

海滩上四十万人,做着四十万个同样的噩梦,战争就是全人类的噩梦。它

一旦开始,你就不知道要怎么结束它。一旦掉进这个噩梦中,你就不知道出口

在哪里,要怎样醒来。这样无休止的噩梦,才是人间炼狱,而死不是,死是结

束,也是解脱。

我想这也是诺兰在这部电影中,从始至终都使用背景音乐的用心良苦,他

想让每个观众不仅仅是听一个故事而已,而是真正感受当时每个人那种深陷无

休止的噩梦之中的感觉。这感觉恐怕也只能用音乐来做媒介。

去年春天的某个时刻,我因为身体状况,陷入了一场个人生活的噩梦之

中,那时候每次觉得心绪不宁,就翻出一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来看,看着看

着,情绪就慢慢稳定下来。

在秋刀鱼的滋味里,父亲和女儿为了女儿的婚事发愁,在街上遇到了从前

的老部下,老部下拉着他去喝酒,这时候电影才交代,原来父亲在二战期间,

曾参加过日本海军。两个老人坐在一起叙旧,老板娘就放了一首战时的音乐,

这时候父亲只是由衷的说了一句话,他说,“就这样战败了也很好啊。”

深陷于噩梦中的人,不管是死也好还是活也好,失败也好,胜利也好。大

概只求从噩梦中醒来就好吧。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带着深深的疲倦,受

够了啊,真的就是受够了。就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抚慰人心之处,这样朴素的

家庭就很好,哪怕家里人有些现实和市侩也很好,哪怕平凡的生活已经很好,

当你身处噩梦之中,觉得黑暗无边无际之时,哪怕是这样平凡的生活,都是一

种奢侈。有的人即便能够活过战争,也被卡在了噩梦之中,比如心理学上有个

词叫做闪回,意思是你曾经经历过的一些瞬间会不断在你脑海里回放,有的人

可能会终身不治。永远也摆脱不了那可怕的梦魇。

龙应台说,小时候,她的爸爸给孩子们讲往事,孩子们总是不耐烦听,做

功课的做功课,看漫画的看漫画,通常没人搭腔,只有她敷衍的从鼻子里

“哼”一声。而父亲则尴尬的自言自语说“死的人,好多好多啊”

第6页共11页

然后父亲沉静好一会儿,看实在没有人理他,自己也觉得没趣了,就拿起

警帽上班去了。

孩子们都不太喜欢听这些普普通通的平凡小兵的故事吧,他们当然是肯定

更爱看那些拯救世界,拯救国家的超级英雄。然而看完《敦刻尔克》后,我

想,在我们这个曾经历过11年的噩梦的国家,如果我们这些后辈对战争的理解

就只是一些假大空的东西,用那些假high的东西去告诉我们的孩子,这就是战

争,而不能真正的理解那些死去的前辈,我们才真是愧对他们。

在电影的最后,小兵汤米和他的伙伴终于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一觉醒来,

车窗外阳光灿烂,英格兰的田野映入眼帘,在那一瞬间,不知道他们是否像古

老东方那个叫庄生的人,一瞬间恍惚,不知道自己是回了家,还是在敦刻尔克

的海滩上,做了个回家的梦。

诺兰是仁慈的,他最后还是让人充满了希望。那希望就是,回家。小津也

是仁慈的,他给战后疲惫不堪的人们打造了一个家。

愿世界和平,人类永无战争,永无噩梦。

德军在本片里没露脸,起到的作用相当于自然灾害。因为整个剧情就是主

人公们跑啊跑,以及英雄救难,所以故事框架其实是个灾难片。

这两者一结合,诺兰拍出了二战片的新风格。它没有《大兵瑞恩》以后战

争片挥之不去的血腥,也不走浪漫主义或反思人性的寻常路,它就事论事,让

角色们各安其职,完成这个“逃跑”的任务。

然后,又加上诺兰标志性的“时间线交叉”。

事到如今,我都不知道不按时间顺序讲故事到底是个风格还是个性格障

碍?他平时说话也这样吗?这个问题能用吃药克服吗?

总之,本故事分成三个时间线。

第一是海滩上等待上船的士兵。以小帅哥汤米的视角,讲了他一周之内拼

死拼活、屡战屡败地试图渡海。

还没到海边就遭遇团灭,然后捡了个沉默寡言的战友。两人想混上红十字

船,眼睁睁看着船被炸沉。上了另一艘船,又被炸沉,汤米救了战友们。好不

第7页共11页

容易上了艘搁浅的船,被德军用来打靶玩。等到涨潮,船都变成筛子了,进水

沉没还捎上了沉默的战友。游向旁边的船,眼看着它被击沉还差点被漏油烧

死。最后上了救援组道森的船。

第二条线是道森父子在一天中去对岸接人的故事。他们带上同乡的小朋友

乔治,毅然开船进入炮火。路上救了精神崩溃的士兵A和飞行员B。最后带着

久经苦难的一船士兵回到家乡。

第三条线是飞行员在一个小时内的空中缠斗。飞行员B、飞行员C、汤老师

组成的三人编队出发。飞行员C很快被击中,飞行员B也在一番努力后坠机,

被道森父子救起。汤老师一个人奋战到没油,光荣被俘。

整个故事,不能不说是跌宕起伏,有声有色。有被战争折磨的年轻人,有

奋不顾身的救世主,有孤身奋战的大英雄,结合起来,处处动人。

然而,必须考虑到这个电影说的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什么都不用刻画,说

三句话就很动人了。

1.40万士兵要在一周以内撤退,他们身后丢下了1200门大炮、2万挺机

枪。

2.800多艘平民船只冒着空袭来回穿梭救人,总共有200多艘小船被击

沉。

3.英国空军损失了106架战斗机和60个飞行员的生命。

这部电影,讲的不是敦刻尔克战役。

是敦刻尔克大撤退!

40万人,在开战20天内奔撤到海滩上,在只有50公里的纵深里等待上

船。

这种事在历史书上看到都想像不出是怎样的场景。40万人丢下几十吨辎

重,6万多辆包括坦克在内的车辆,丢盔弃甲,如惊弓之鸟。

然后竟然在一周之内撤离成功。

背后是敌人喜大普奔,举国欢庆。以及殿后的几万战友被送到集中营。

面前是一脸惊愕的全世界。对法国人来说,还有给他们自己建临时住所的

建筑材料。

第8页共11页

就算回到家,也高兴不起来。没有人知道怎么向国民和世界解释这个失

败。

在这以后,我日不落帝国的基本国策突然变成“决不投降”,真见鬼了,

连个转变过程也没有。

这个故事,就算平铺直叙地读出来,都惊心动魄。

在这个原始素材的基础上,这部电影算是优秀吗?

出境人数是不少,但感觉也就是一个师的行动,不像三个集团军。

真英雄是电影开头守街堡的人啊,他们最后怎么了?

男孩乔治就这样杀掉了?

白瞎我汤老师,汤老师是这么用的吗?

期待汤老师用本作申奥,拿个最佳男配就神展开了。

虽然诺兰不以思想性见长,但是这么深刻的题材,随便一个细节就能想一

辈子的题材,能拍到这么没思想性还真不容易啊。

俄罗斯虽大,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

“欧洲虽大,我们的身后就是海峡”——能绕开这个情绪真是不容易啊不

容易。再次证明了这是灾难片的路子,只有面对火山地震的时候,人的思想才

这么单纯,只求一条活路。

而且,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剧中人并不是非冒死上船不可。他们可以选

择投降或者当伪军。

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法军来说,跟随伪政府投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去英国

的是少数。英国人倒戈的虽然不多,但也有人这样做,并且加入了SS。那时候

外界不知道集中营里那么丧心病狂,如果实在怕死,投降是个合理选择。

那个法国人,看着一船一船的尸体被冲上岸,为什么还要上船呢?正常人

就脱了军装回家乡呗!德军从最高层下令停止进攻,可是英法士兵不知道。面

对敌人恐怖的陆空优势,这时候换上英国军装是嫌命长?他是犹太人吗?没有

家人吗?恨德国人?不服气?难道是听说英国工作机会多吗?

这才是我们想知道的故事。不然他们一心求死一遍一遍上船,只是脑子有

包!

第9页共11页

本剧算是中上级别的好看电影,但是对我们的期待来说真的有段距离。

不过今年是好莱坞的小年,到目前为止没有更亮眼的电影了,本作可能能

成年度前五。

《敦刻尔克》不同于印象中的二战片,欧陆战场血雨腥风,飞机坦克炮弹

轮番轰炸,有着人类世界最后一场大规模热战的牺牲与毁灭。

电影里也有飞机。它们只是孤独地飞翔,做着能力有限的掩护,拦截,击

落。

炮弹是从未露面、脸庞清楚的德国人,好比被包围的敦刻尔克,只有被死

亡包围的恐惧。

靠海的船只、陆上的栈桥和无边的沙滩,令这个发生在夏季的战争电影,

却有如冬季般孤冷,萧瑟,无援。

它不同于以往的诺兰作品,演员有样有型,却不再有饱满的情感可供喷

发。他们无一例外,变成了历史地图上的小圆点,甚至就像俯瞰大远景里的小

黑点。这些模糊的星星点点,最后变成了历史进程的巨大数字,盟军士兵撤退

成功,获得拯救。

诺兰采用了陆(等待撤退的士兵)、海(接救的民用船只)、空(英国皇家

空军)三条人物线索场景,但每条线的时间进程是不一样的,陆地港口的时间

是一周,海上救援的时间是一天二十小时。空中时间更加紧迫,只有一小时。

它们在电影里,发生过一次短暂的交汇:王牌飞行员击落敌机,小船拯救

落水士兵,然后它们又各自飞行,远去,彻底偏离了传统的戏剧冲突高潮。

所以,电影里不会有最后一分钟营救,不会有死亡与沉默的悬念,没有想

象出来的万船齐发、热泪滚滚、人头涌动,而是有如大梦一场,由死到生。活

着回家,难以置信。

作为一个痴迷于解决时间问题的导演,诺兰把读秒玩出了梦境叠层,把星

际旅行拍出了老泪纵横。敦刻尔克是一个同样与时间有关的二战历史事件。这

个事件与两军交火无关,而是一场丢盔卸甲,有失颜面的撤退逃亡。时间是如

此紧迫——德国人身后紧逼,四十万英法联军被包围。

第10页共11页

但这部电影里更强调气氛,环境和心理感受。空中飘落的传单,海浪被扯

碎的泡沫,以为逃亡成功的麻痹大意。

一旦决定采用了平行剪辑,《敦刻尔克》的时间交汇又是很不起眼的一瞬—

—就像突然一拳被刮倒在船上的男孩,你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啊?怎么会

是这样。

许多观众可能忘记开场时的字幕信息交代,进而产生了意犹未尽和不过如

此的恍惚错觉。

有人说《敦刻尔克》是悬疑片,然而它在历史上的结局,早已写好。功过

是非,早已盖棺定论。换言之,无论立意反战,还是出产大片,诺兰无法在输

出制造观点上,给予观众更大的新意刺激。一旦那样做,不如说是冒险的挑战

与改写。

他所要选择的是还原,表现难以抵达的历史一瞬。敦刻尔克大撤退对欧洲

人民很重要,对二战历史功不可没,但是对于当事人,虽然心理紧张,手心出

汗,又不过是人生中的一天,没有英勇大无畏,没有热血贲张。

对诺兰来说,《蝙蝠侠》系列是个电影制作的分界点。不难发现,从场面眼

花缭乱的《盗梦空间》,到多维空间交错的《星际穿越》,连接主人公和其他人

物的情感纽带,都是家庭,回家、夫妻和父女。

尽管《敦刻尔克》没有把得以回家的个人情感,描摹得过于浓烈,但回到

海峡另一边的英伦陆地等于回家,火车上倒头方休的强烈心理感受——有如

《盗梦空间》的翻版复制。

诺兰依然是那个诺兰。

逃离的,是战场。家,才是一切。

《敦刻尔克》制造的最大观影挑战,来自它的配乐轰鸣感受。由于诺兰采

用了致敬经典默片的拍法,片中人物面目模糊,近乎单笔的朴素白描。汉

斯·季默的低沉配乐,在我看来,更像加诸影片之上的现场配乐,重复撩拨着

难以描述的饥渴与疲惫。

第11页共11页

如果有在这个年头的电影院,看过最原样的黑白默片,你一定会难以习惯

人物无法开口说话。而与无法开口说话相比,电影完全没有自然声音,没有配

乐插曲是更麻烦的体验。那意味着你周围有任何动静声响,都会被放大到影响

观影(暂不说黑白影像会制造疲劳)。

在一百年多年前,人们完全被电影的视觉魔术所俘获,眼球渴望精彩冲

击,最先被开化。如今,手机等介质,已经把人们的感官世界,开发到了另一

个境况。

诺兰擅长制造视觉奇观,是商业好手,又是烧脑达人,他却在《敦刻尔

克》选择了保守的制作策略。

三条线索,几乎不带有个人情感的征兆。

士兵要逃命,市民要救人,飞行员要击落敌机。每个人与其说是在背负或

履行历史的使命,不如说是内心深处的个人使命驱使。

至少在当下那个时刻,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的去向,更不会有人知道,这

次撤退是如何改变了二战的历史。

《敦刻尔克》大可以在开头和结尾各加一张字幕卡。英法联军被包围,英

法联军成功撤退。但电影毕竟与时代有关,《敦刻尔克》出现了丘吉尔的广播,

出现了报章的宣告。

宣告历史上最长一天的落幕。

而另一段动人心魄的历史,正要开始上演。

我如此理解诺兰的用意:

人,无论是救人,还是杀死敌人,他们都是二战历史背景板的一部分。

不去塑造或拔高他们的形象光辉,也不去否定这段历史的惊险特殊,就变

成了这部很不一样的《敦刻尔克》。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4:3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6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寝室装扮
下一篇:快闪行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