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三项教育”工作方法
初探
作者:魏娟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第13期
随着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学校的资助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对目前高
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就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三项教育”工作方法
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资助励志诚信感恩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高校学生资
助工作内容的全覆盖,基本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然而,如何将资助
工作和育人功能两者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资助工作者面临的
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在做好传统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上,还迫切需要开拓创
新,以求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根本任务。
一、我国高等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现状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1
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各高校现
已普遍形成了以“奖、贷、勤、助、补、免”为基础的资助局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学
习提供了基本保障。2016年7月28日,教育部召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资
助育人作为新时期资助工作的新使命,各高校要树立资助育人理念,要不断加强励志教育、诚
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三项教育”,培养青年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的良好品质。由
此可见,教育体制的改革,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发展,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二、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育人工作队伍散漫,缺乏监督机制
近年来,各高校陆续设置了“资助育人中心”,配以专任教师负责整体资助工作开展,然
而,相比学科建设、党团建设等,高校对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视还明显不足。许多高校的资助育
人工作主要由辅导员负责开展实施,一名辅导员通常面向200~300名大学生开展资助育人工
作。辅导员们已经对传统的奖、贷、勤、助工作感到应接不暇,自然就更容易忽略资助工作育
人功能的发挥。即使有些辅导员已经开始重视“三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育人体系构建
不完善、缺乏对学生骨干力量的把握等原因,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高校普遍缺乏成体
龙源期刊网
系的资助育人工作监督机制,容易形成“喊口号”的问题,对“三项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阻
力。
2.受助学生励志效果不显著
(1)奖学金吸引力不够,激励作用还需加强。现有的国家资助体系下,高校学生可以申
请的奖学金比例约为30~40%,其中高额奖学金比例却不超过10%,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大打
折扣。同时,高额奖学金能够激励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向品学兼优看齐,但对家庭经济不
困难的同学来说,他们可能更愿意去做一些项目或兼职活动来锻炼自身。
(2)部分受助学生出现自卑心理。一些高校在学生认定贫困等级或申请助学贷款的过程
中,让学生在台上演讲自己家庭经济如何困难,然后组织评议员进行等级评定,甚至将学生的
家庭经济信息公示在网络上,对学生造成很大心理阴影,使得一些原本就很自卑的同学,在受
助后变得越发自卑、消极。
(3)结合资助工作开展的励志教育不足。资助工作者们在进行奖助学金或助学贷款的工
作中,往往过于注重“事务”的开展过程,而对“事务”的教育意义、励志动员、经验总结存在许
多欠缺。这既是由教育者理念的缺失,也是由教育者工作方法的缺失所造成的。
3.受助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凸显
(1)受助学生认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由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众多,经济困难认定
机制不够完善,许多地方和高校都仅靠学生自主申报和班级测评来评定学生的困难与否,甚至
有些高校仅靠辅导员或班主任一人之力即可对学生困难等级做出评定,这样的评价体制,容易
导致学生巴结讨好老师、胡乱开具贫困证明等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2)学生贷款约束力不足,出现不诚信现象。当前面向高校大学生的贷款主要包括国家
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两类,前者是学生委托学校向银行贷款,后者是学生直接面向银行贷
款。以上两者对学生的约束力都很弱,有些毕业生离校之后,出现违约、逾期、拒偿贷款的现
象,不仅使得银行的貸款工作受到阻碍,更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出现信用危机。
4.受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
经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学生对感恩的重要性缺乏
认识;部分资助工作者对感恩教育没有引起重视;传统的感恩教育方法不再适用;高校感恩教
育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
三、资助育人“三项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资助育人队伍建设,配套完善的监督机制
龙源期刊网
构建“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两支队伍,其中教师队伍应当涵盖高校领导、资助育人专项
工作负责人、思想政治辅导员、班导师,学生队伍应当以班委、寝室长等学生骨干为主,两支
队伍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定期对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进行政策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
质。
2.落实成效,将资助与励志相结合
以资助工作为切入点,开展励志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自立自强,是“三项教
育”的重要环节。加强奖学金激励作用,树立标杆。从奖学金设立、评选、宣传多个角度宣传
奖学金的意义,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标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向优秀看齐。落实
成效,科学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各高校应以实际出发,根据受资助学生情况,合理设置勤工助
学岗位,吸纳受助学生加入勤工助学队伍,通过一系列技能培训、素质拓展、学习分享、经验
沙龙活动,提升受助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减少受助生自卑心理,并注重开展效果,形成总
结。
3.精准资助,将资助与诚信相结合
首先,动态管理受助学生数据库,精准资助。丰富资助群体认定工作内涵,在原有认定机
制的情况下,增加资助群体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走访学生家庭、走访学生宿舍、走访相关教育
机构、跟踪学生消费情况、与学生谈心、接受学生之间相互举报等,对每个受资助学生的信息
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从根源上力求做到精准资助。其次,利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时
机,开展学生诚信、履约教育。宣传诚信相关知识,包括征信知识、信用记录、有关诚信的法
律知识、金融知识等等,形式上可以从主题讲座,海报、横幅展示,微信、微博公众号推送,
网络QQ群发等贴近同学们日常生活的方式来广泛宣传。
4.创新渠道,将资助与感恩相结合
首先,资助工作者要对感恩教育工作引起重视,辅导员要以身作则,也要发现和树立供同
龄人学习的榜样,可以播放一些有感染力、影响力的影片,弘扬感恩正能量,加强学生感恩意
识。其次,建立“高校—学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该模式强调高校、家长
和社会都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负有责任,也强调受资助学生要懂得感恩学校、家长和社会。只有
这样,才能借势借力,争取做到全员育人,实现受助学生全覆盖,最大化发挥感恩教育的作
用。再者,结合新媒体、新形势下学生的需求,开展具有特色的、学生喜爱的感恩教育活动。
四、结语
资助育人就是在切实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下,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帮助受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和责任感恩意识,最终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龙源期刊网
学校在进行资助育人“三项教育”工作中,应集思广益,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新方法,以促进资
助育人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安江燕,刘永智,陈玉冰.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为
例[C].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2012.146-149.
[2]韩成英.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缺失及对策研究[C].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2009.
[3]庄素娟.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85-186.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2:3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56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