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
第13卷第1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an.2012
Vo1.13 No.1
“ 漫 "作禁 戒否定副词考
兼论“曼”、“谩"、“慢”等
陈明富 ,张鹏丽
(1.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1816;2.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江苏镇
江212013)
关键词: 禁戒否定副词;漫;唐代;曼;谩;慢
摘要: “漫”是古今汉语中均较常见的词语之一,至少在唐代,就可以用作禁戒否定副词。“漫”作禁戒否
定副词的演变轨迹为:大水一水满外溢一多一不受约束,散漫,放浪一随便地,胡乱地一枉,徒然,白白地一表示禁
戒否定。另外,“曼”、“谩”、“慢”等在字形、语音、意义方面都与“漫”关系密切,而且也都可以用作禁戒否定副词。
但“谩”、“慢”作禁戒否定副词主要是因其与“漫”相通的缘故,并非自身演变的结果。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l一0016—05
The Study on the Chinese Character“Man(漫)”Used as
Negative Adverb Meaning Prohibition
——and on Other Characters like“Man(曼)”,“Man(谩)”,and“Man(慢)”etc.
CHEN Ming.fu .ZHANG Peng.1i
(1.College of Political Education,Nanjing Industry University, 211816,
China;2.School ofLiterature and law,Jiangsu University, enjiang 212013,China)
Key words:negative adverb meaning prohibition;man(漫);Tang Dynasty;man(曼);man
(谩);man(慢)
Abstract:The Chinese character“man(漫)”is a common one i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Even in the Tang Dynasty,“Man”had already been used as a negative adverb meaning prohibition.The
following is the route indica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negative adverb“man(漫)”:flood--- ̄water overspill
—+more—}unfettered,undisciplined,and unrestrained--- ̄casually and randomly— vain,in vain,in vain
that--- ̄negative adverb meaning prohibition.In addition,Chinese characters like“man(曼)”,“man
(谩)”,and“man(慢)”,etc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man(漫)”in shape,voice,and meaning,
and they can also be used as negative adverbs meaning prohibition.“man(谩)”and“man(慢)”are
used as negative adverbs because they are interchangeable with“man(漫)”despite of their evolution.
“漫”是古今汉语中均较常见的词语之一,常作
形容词,表“水大”、“长远”、“平缓”、“放纵”等义;
或作动词,表“溢出”、“漫漶”、“覆盖”等义;也可作
情态副词,义为“随意”、“胡乱”、“徒然”等;或作范
围副词,相当于“全”、“都”等。另外,“漫”还可作
否定副词,表禁戒,相当于“休”、“莫”等。如唐司
空图《柳》诗之一:“漫说早梅先得意,不知春力暗
分张。”…王昌龄《送裴图南》诗:“漫道闺中飞破
收稿日期:2011-01—11
作者简介:陈明富(1973一),男,河南罗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史、训诂学及方言研究。E-mail:cmfu2001
@163.con
第1期 陈明富 “漫”作禁戒否定副词考——兼论“曼”、“谩”、“慢”等 17
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漫”作禁戒否定副词的
用法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
问题。同时,兼论“曼”、“谩”、“慢”等作禁戒否定
副词的情况。
通过考察“漫”的使用情况发现,“漫”作禁戒
否定副词主要是由“漫”的最初意义逐步演变的
结果。
首先来看“漫”的最初意义。《说文》无“漫”
字。《康熙字典》:“《广韵》《集韵》《韵会》《正韵》:
‘漫,并莫半切,音缦。大水也。” ‘又《集韵》《韵
会》《正韵》:‘漫,并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汉语大字典》:“漫,水大无涯际貌。《玉篇・水
部》:‘漫,水漫漫平远貌。’《集韵・桓韵》:‘漫,水
广大貌。’又《换韵》:‘漫,大水貌” 引。《汉语大词
典》:“漫,水盛大无际貌。”…《故训汇纂》:“漫,水
广大貌。《集韵・桓韵》。” ‘漫,大水貌。《集
韵・换韵》。” J‘‘漫,大水。《广韵・换韵》。”
“漫,水淫衍也。《助字辨略》卷四。”【4 J‘‘漫,谓水潦
浩漫也。《慧琳音义》卷五十一‘流漫’注引郭注
《方言》。” 可见“漫”最初用来表示“水盛大无际”
之义。从《慧琳音义》注引郭注来看,“漫”至少在
魏晋时就有此义。又如《文选・左思(吴都赋)》:
“尔其山泽,则嵬嶷蛲虮,蠼冥郁弗,溃洫泮汗,滇淼
漫。” 唐储光羲《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
诗:“春看湖水漫,夜人回塘深。”¨ 郑泽《杂诗五首
答钝庵》之三:“凭楼望湘江,江波漫皓皓。”…
水盛大无际,就要溢出,因而“漫”很自然由
“水盛大无际”之义引申出“水满外溢”之义。《辞
源》:“漫,水涨溢。” 《汉语大字典》:“漫,水满外
溢;水涨。《世说新语・文学》:‘譬如泻水着地,正
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宋王安石《饭祈泽
寺》:‘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 《汉语大词
典》:“漫,水满溢出,流溢。”…又如宋王安石《白日
不照物》诗:“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清孙枝
蔚《黄河舟中》诗:“势雄因近海,力大漫l临城。”…
水满外溢,说明水有多出的部分。由水的多出
引申为一般事物之多,这样“漫”便有抽象的“多”义,
包括水之多。《汉语大词典》:“漫,多。《文选・马融
(长笛赋)》:‘僬眇睢维,涕演流漫。’吕向注:‘漫,言
多。” u《故训汇纂》:“漫,多。《文选・傅毅(舞
赋)》‘漫既醉其乐康’吕延济注。” 《汉语大字典》:
“漫,多。” 又如唐韩愈《柿袷议》:“凡在拟议,不敢
自专,聿求厥中,延仿群下。然而礼文繁漫,所执各
殊。”l3 《新唐书・儒学传中・马怀素》:“是时,文籍
盈漫,皆炱朽蝉断,簸脯纷舛。”
事物多了,尤其是外溢之水多了,就会不受约
束。人如果长期不受约束,就会放荡、散漫,因而
“漫”很容易引申出“不受约束”、“放荡”、“散漫”之
义。《汉语大词典》:“漫,放纵;散漫;不受约
束。”…《辞源》:“漫,放纵,无检束。” 《故训汇
纂》:“漫,散也。《列子・黄帝》‘漫言日’殷敬顺释
文。” 】‘‘漫,散也。《玉篇・水部》。” ‘漫,放也。
《汉书・艺文志》‘败漫羡而无所归心’颜师古
注。”l4 《汉语大字典》:“漫,散漫。《玉篇・水部》:
‘漫,散也。’《汉书・艺文志》:‘及荡者为之,则漫
羡而无所归心。’颜师古注:‘漫,放也。” 又如
《新唐书・元结传》:“公漫久矣,可以漫为叟。”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
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宋邓椿《画继》卷三:“襄
阳漫士米黻,字符章,尝自述云:‘黻即芾也’,即作
芾。”…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一:“敢有漫不知
省,仍蹈前弊者,通治以重罪不宥。”
一个人如果长期不受约束,散漫惯了,则做事
的方式往往会很随意,因而“漫”又会引申出“随
意”、“胡乱”之义,主要用来表示一种情态。《汉语
大字典》:“漫,随便地;胡乱地。” 《汉语大词典》:
“漫,随意;胡乱。”…《故训汇纂》:“漫,唐人诗多用
为语助,取其因任放浪,无所拘检,如水之漫。《助
字辨略》卷四。”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漫,副
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随意、无拘无束或漫不经心。
可译为‘随意’、‘随便’等。”" 这时,“漫”已经由实
词虚化为情态副词了,完成了其语法化历程中的重
要一步。如《列子・黄帝》:“遂与商丘开俱乘高
台,于众中漫言日:‘有能自投下者,赏白金。’众笑
竞应。”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漫掷黍
棕,劳亦再犏,明年,乃中为谷田。”…杜甫《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
狂。”…唐元结《酬裴云客》诗:“甚醉或漫歌,甚闲
亦漫吟。” 《明史・袁崇焕传》:“上英明,安可漫
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 清吴骞《(扶风传信
录)序》:“漫书数语,以引其端。”…
做事如果过于随意、胡乱,其结果往往是徒劳
的,虚空的,因而“漫”又很快由“随意”、“胡乱”之
18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l3卷
义引申出“枉”、“徒然”、“白白地”之义。《故训汇
纂》:“漫,徒也。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老去诗篇浑漫与’仇兆鳌详注。”【4 J‘漫,徒然也。
杜甫《江头五咏・丽春》‘多漫枝条剩’仇兆鳌详
注。”[4j《汉语大字典》:“漫,相当于‘空’,‘白白
地’。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漫……转变
而为徒义或空义。” 《辞源》:“漫,助词。有随
意、任由、枉、徒然等义。” ̄6 《汉语大词典》:“漫,副
词。空,徒然。”…《占代汉语虚词词典》:“漫,副
词,表示动作行为不起任何作用,没有任何意义或
结果。可译为‘徒然’、‘枉然’、‘白白地’等。”【 又
如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诗:“上林苑里花徒
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杜甫《宾至》:“岂有文章
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唐陆龟蒙《江南秋怀
寄华阳山人》:“衣裾徒博大,文籍漫纵横。”…金李
正臣《满江红・示妇》词:“笑杜陵,憔悴漫多情,须
燕玉。”…宋晏殊《浣溪沙》词:“月好漫成孤枕梦,
酒阑空得两眉愁。”…《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绍
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死。后有人诗日:
‘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清
吴伟业《桃核船》诗:“三士漫成齐相计,五湖好载
越姝行。”¨
“枉”、“徒然”、“白白”之义是负面的,不好的,
这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禁戒,因而“漫”就逐渐有
了禁戒否定副词的用法,相当于“休”、“莫”、“不
要”等。《汉语大词典》:“漫,副词。休;莫。”…《汉
语大字典》:“漫,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要’。”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漫,用作否定副
词,相当于‘莫’、‘不要’等。”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禁戒否定副词像“漫”一样,
由表示负面意义逐渐演变而来,如“浪”、“休”、
“别”等。其中,“漫”与“浪”是同义词,二者的语义
引申和语法化演变轨迹非常相似,如“浪”:沧浪水
名一水一波浪一流动、涌动 放纵、放荡、轻浮一随
意、轻率 虚、空、徒然、白白地 禁戒类否定副词。
“漫”作禁戒否定副词的用例可见本文开头,又
如唐张谓《赠赵使君美人》:“红粉青蛾映楚云,桃
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
君。” 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陆游《步至湖上寓小舟还舍》诗之
五:“漫道贫非病,谁知懒是真。”…又《泸州乱》:
“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岂知痈疽溃
在内,漫倚筑城如铁坚。”l3 清蒋士铨《桂林霜・告
变》:“且漫悲啼,一同解救。”lJ 《儿女英雄传》第一
回:“要论父亲的品行学业,慢道中一个进士,就便
进那座翰林院,坐那间内阁大堂,也不是甚么难
事。”…又第七回:“当下姑娘脸上的那番得意,漫说
出将人相,八座三台,大约立刻叫他登基坐殿,成佛
升天,他也不换!”¨ 从语料考察来看,至少在唐代,
“漫”已经可以用作禁戒否定副词了。
另外,古汉语中还有几个词语与“漫”在字形、
语音、意义方面都关系密切,而且也都可以用作禁
戒否定副词,这几个词主要是“曼”、“谩”、“慢”等。
(一)“曼”
“漫”与“曼”、“谩”、“慢”在字形上都是“曼”
旁结构,都由“曼”字发展而来,语音上是相同或相
近的:“曼”,《广韵》莫半切,去换,明 ;“曼”,《集
韵》莫半切,去换,明 ;“谩”,《广韵》莫半切,去
换,明 ;“慢”,《广韵》谟晏切,去谏,明¨引。在语
义上,“漫”、“曼”属于同义词。《汉语大词典》:
“曼,长;远。” J‘‘曼,延长;拉长。” 】‘‘漫,广远
貌。” 1 J‘‘漫,长貌。”…《故训汇纂》:“漫,即曼字。
《群经平议・春秋公羊传》‘曷为不言其所食漫也。
樾谨按:漫即曼字,曼有延及之义。”’【 J‘‘漫与曼古
字通。《文选・班彪(北征赋)》‘遵长城之漫漫’李
善注。” 4 J‘‘漫与曼同。《释名・释形体》‘面,漫也’
王先谦疏证补引苏舆日。”l4 J‘‘《说文》无漫字,当借
用曼。《释名・释言语》‘慢,漫也’毕沅疏证。” ]
“漫字当从《说文》作曼,今加水旁,俗。《释名・释
床帐》‘幔,漫也’毕沅疏证。” ̄4 J‘‘漫作曼。《庄子・
马蹄》‘澶漫为乐’陆德明释文:‘漫,向、崔本作
曼。” J‘‘曼与漫同。《广雅・释训》‘漫漫,平也’
王念孙疏证:‘司马相如子虚赋:案衍坛曼。司马彪
注云:坛曼,平博也。曼与漫同。”’【 J‘‘曼作漫。
《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旧校:‘释文曼作
漫。’《大招》‘曼鹣鹅只’旧校:‘曼一作漫。”“ 】
“漫”、“曼”实际上是一组同源词,这一点也可
参见王力《同源字典》… ,但二者作为禁戒否定副
词用法的来源并不同。“曼”作为禁戒否定副词,是
由“长”、“远”义逐步演变而来。《说文》:“曼,引
也。”¨ 《汉语大词典》:“曼,长;远。”H 《康熙字
典》:“曼,《说文》作曼,引也。从又冒声。《玉篇》
长也。《诗・鲁颂》孔曼且硕。《传》曼,长也。
第1期 陈明富 “漫”作禁戒否定副词考——兼论“曼”、“谩”、“慢”等 l9
《笺》修也,广也。”
“曼”由“长”、“远”义进一步引申出“轻细”义。
《故训汇纂》:“曼,轻细也。《墨子・辞过》‘靡曼之
衣’孙诒让闲诂引《文选・七发》李注。” ‘曼,长
而轻细也。《楚辞・大招》‘峨眉曼只’朱熹集
注。”[4 J
轻细的极点是无,因而“曼”又有“无”义。它先
是作为动词“无”出现,《故训汇纂》:“曼,无也。《小
尔雅・广诂》。” J‘‘曼,无也。《广雅・释言》。” ]
“曼者,无也。《读书杂志・余编下・文选》‘四子讲
德论:但悬曼增。’王念孙案。”l4 J‘‘谓无为曼。《广
雅・释言》‘曼,无也。’王念孙疏证:‘法言寡见篇云:
曼是为也。五百篇云:行有之也,病曼之也。皆谓无
为曼。” 《虚词诂林》:“《古书虚字集释》:‘曼’,
‘无’也。(见《广雅》)《法言・五百》篇:‘行,有之
也;病,曼之也。’(李注云:‘曼,无也。’)”¨
后来,“曼”虚化为叙述否定副词“无”,作状
语。《虚词诂林》:“《古书虚字集释》:‘曼’犹‘不’
也。(‘曼’训‘不’,犹‘无’训‘不’也。)《法言・重
黎》篇:‘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曼云’
即‘不语’,《论语》日:‘子不语怪力乱神。’)”¨
“《词诠》:‘曼,否定副词,义同前。“神怪茫茫,若
存若亡,圣人曼云。”(《法言・重黎》)”’【"J
之后,“曼”又由叙述否定副词“无”进一步演
变为禁戒否定副词。《虚词诂林》:“《词诠》:‘曼,
禁戒副词,毋也。” 《汉语大词典》:“曼,副词。
表否定。不;不要。” 如汉扬雄《法言・寡见》:
“藐藐者天下皆说也,奚其存?日:曼是为也。天下
之亡圣也久矣。”l8 《敦煌曲子词・阿曹婆词》:“秋
夜更长难可度,曼怜他。”
(二)“谩”、“慢”
“谩”、“慢”也可用作禁戒否定副词。如唐范
摅《云溪友议》卷六:“文章谩道能吞凤,杯酒何曾
解吃鱼。”l9 宋周邦彦《玉烛新・梅花》词:“寿阳谩
斗,终不似,照水一枝清瘦。” 宋晏殊《破阵子》
词:“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谩叹息,谩悒怏,谩道不
想,怎不想?”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慢说拉手,
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l1。 《儿女英雄
传》第一回:“要论父亲的品行学业,慢道中一个进
士,就便进那座翰林院,坐那间内阁大堂,也不是甚
么难事。” m
“谩”、“慢”作禁戒否定副词并非自身演变的
结果,而是通过文字通假现象而来的。“谩”、“慢”
通“漫”,《故训汇纂》:“漫字,与谩通。《助字辨略》
卷四:‘李义山诗: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
头。此漫字与谩通。犹云虚也,枉也,徒也。”'【
“漫字,亦通谩。《助字辨略》卷四:‘杜子美诗:漫
劳车马驻江干,此漫字亦通谩。犹云轻易也。”
“漫,本一作慢。《诗・大雅・荡》‘天降滔德’毛传
‘滔,漫也’陆德明释文。”
综上所述,至少在唐代,“漫”已经可以用作禁
戒否定副词了。“漫”作禁戒否定副词的语义发展
及语法化演变轨迹为:大水一水满外溢一多一不受
约束,散漫,放浪一随便地,胡乱地一枉,徒然,白白
地一表示禁戒否定。
“曼”、“谩”、“慢”与“漫”在字形、语音、意义方
面都关系密切,而且也都可以用作禁戒否定副词。
它们在字形上都是“曼”旁结构,都由“曼”字发展
而来,语音上相同或相近。其中“漫”与“曼”为同
源词,但它们作禁戒否定副词的演变轨迹并不一
样,“曼”作禁戒否定副词的演变轨迹为:长,远一轻
细 动词“无”一叙述否定副词“无”一禁戒否定副
词。“谩”、“慢”作禁戒否定副词并非自身演变的
结果,而是通过文字通假现象而来的,“谩”、“慢”
用法与“漫”相通,也就有了禁戒否定副词的用法。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6卷)[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
版社,1993:84,84,84,84,84,84,84,84,84,84,84,86,
86,86,86,86,86,86,86,86,86,86,88,88,88,88,88,88,
88,88,88,88,88,88,88.
[2]陈廷敬,张玉书,等.康熙字典[K].北京:中华书局,
1958:646,646,503.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K].成
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723,
723,723,723,723,723,723,723,723,723,723,723,723,
1670,1670.
[4]宗福邦,等.故训汇纂[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313,1313,1313,1313,l3l3,13l3,l313,1313,1313,
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
1048,1048,1048,1048,1048,1048,1048,1048,1313,
1313,1313.
[5]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04.
(下转8l页)
第1期 张晓冬 院校研究与大学治理结构 81
台,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大学治理过程中的舆论监
督作用;(4)从院校研究本身看,当前应侧重于我国
高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的研究,以调查和统计的方
法为主要手段,推进我国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激发学校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意识。
致谢: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刘献君教授
的指正,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院校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7,28,30—34,46.
[2]亚瑟・科恩.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李子江,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8,76—77,80,16—19,36—37,
55,137.
[3]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
式研究与借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8.
[4]陈廷柱,姜川.哈佛大学院校研究述评[J].西南交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
[5]罗杰・盖格.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年(十代)[c]∥林玉
体,译.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
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9.
[6]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演进[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10:42—43.
[7]戴维・拉伯雷.复杂结构造就的自主成长:美国高等教
育崛起的原因[J].周 勇,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3):24—38.
[8]罗纳德・G・埃伦伯格.美国的大学治理[M].沈文钦,
杨晓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9,11—14,
36—38.
[9]刘献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校研究十年回
顾[J].高等教育研究,2010,(9):41—48.
(责任编辑:舒莉霞)
鞋 e业 业坐 业 } e }啦 业 } e啦 坐 } 盥 } } } } }坐誊 业啦
(上接l9页)
[6]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等.辞源(修订本)[K].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8:1016,1016,1016.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
虚词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56,356,356.
(8]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5卷)[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
版社,1993:736,736,736,736,736,736,736.
[9]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11卷)[K].上海:汉语大词典
出版社,1993:401,404,404.
[10]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7卷)[K].上海:汉语大词典
出版社,1993:706,708,708.
[11]王力.同源字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85.
[1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64.
[13]俞敏,监修.谢纪锋,编纂.虚词诂林[K].哈尔滨:黑
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487,487,487,487.
(责任编辑:武丽霞)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2:2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56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